又官宣一部。
剛剛過去的夏天,娛樂圈迎來「新王」。
爆款劇結束不夠一個月,他本人的待映作品已經擠滿了足足10部。

要知道。
5年前,他還是全網群嘲的非著名演員,如今一把翻身成內地頂流候選。
相信你猜到了——
王鶴棣。
《蒼蘭訣》之後,主演的《浮圖緣》未播先火,今天又官宣一部新劇《錯撩》。

半死不活的娛樂圈,總算在下半年炸出一對盤活流量的「金童玉女」。
別說超出Sir預期。
就連王鶴棣團隊自己沒想到。
微博漲粉幾百萬,經紀公司連夜招人宣傳,粉絲匆忙成立資料組反黑……
一切似乎都向著「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方向發展。
可Sir轉念想想。
不知何時開始,似乎每年夏天娛樂圈都會橫空出世一個「準頂流」。
套路出奇一致:暑期,古偶現偶,狂潮般席捲全網。
然後呢?
風走了,潮退了,熱度消減,頂流退位。
第二年,新任頂流「繼位」。




當然Sir無法預知未來。
但相比粉絲爭論:王鶴棣有沒可能/什麼時候/怎麼才能成為娛樂圈「頂流」。
Sir更想覆盤的是。
這種問題還會被提起多少次?
還有必要嗎?
01
眼看他起高樓
Sir並非看輕王鶴棣。
事實上,《蒼蘭訣》能在豆瓣上取得7.9高分,質量在一眾古偶劇中也算不言自明。
而比起星途更順利的虞書欣,這部作品對於王鶴棣,來得更加珍貴,更加及時。
它救了他。
一場體面的翻身仗。

△ 豆瓣評論王鶴棣演技
在此之前,提起王鶴棣會想起什麼?
「難聽」。
芒果臺跨年晚會和沈月一起唱《告白氣球》,表演很真誠,但也只剩下真誠。
歌喉毫無技巧,被網友戲稱「告白鉛球」。

「低配道明寺」。
早早被台灣偶像劇教母柴智屏看中,點名出演新版《流星花園》。
結果?
豆瓣3.4,當初仍稚嫩的演技遭遇暴風雨般的嘲笑。
如果說《流星花園》至少讓一部分觀眾肯定了王鶴棣的顏值。
那接下來,才是至暗時刻。
「非主流AI龍王」。
彼時王鶴棣遭遇的差評,絲毫不亞於今天的張翰(甚至當時都沒幾個人知道他叫王鶴棣)。
人們只記得一個頂著某寶廉價髮套,自稱龍王的男人,在用AI式的僵硬演技,呈現著三流晉江小說的古早瑪麗蘇劇情……

即使在魔幻的娛樂圈,影響也堪稱「災難級」。
一位不願具名的製片人說,他今天有多火,當年的滑鐵盧就有多嚴重。
所有人都當笑話了你知道嗎?
來源《人物》
之後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蒼蘭訣》爆火,口碑反轉。
影視、商務、時尚資源,第一時間全部砸向他。
連他本人都發微博說,遇到這部劇和這個角色,是救贖。

△ 圖源王鶴棣微博
王鶴棣是《蒼蘭訣》的編劇劉曉琳推薦給導演的。
當時,看過他很多綜藝的編劇覺得,「好看有趣又沒有包袱的年輕男孩子」。
結果演完後簡直是「天選大強」。

可拍這部戲時,《遇龍》正在播出,質疑否定聲一片,王鶴棣壓力很大。
儘管中途導演伊崢也微博力挺,「只要一秒鐘我保證你們會無可救藥地愛上他」。
但王鶴棣覺得,當時的自己沒有什麼立場去表達什麼。



△ 圖源@B站SuperDiDi_王鶴棣資源組
只能將加諸《遇龍》的罵聲和批評,化作對東方青蒼的加持。
他為角色設計很多細節。
比如有著小蘭花靈魂的大強,要演出小仙女的嬌俏可愛感,可以設計一下吃草莓的表情;又比如,趴在床上翹起腳丫等。
△ 圖源同上
幾乎每拍完一場戲拍完都看回放,和導演保持溝通,以期完美;甚至在看回放的時候,也不自覺跟著回放演。
殺青的時候,王鶴棣帶走了幽玉戒——那是專屬於東方青蒼,月族首領的物件。
《蒼蘭訣》熱度破一萬時,王鶴棣發微博,說自己偷偷流了眼淚。
打住。
Sir不是要說一個糊咖逆襲成實力派的故事。
影視作品無論成敗,都不會由單一個人負責。
王鶴棣演技進步是真的,但僅僅是進步。
曾經演技稚嫩也是真的,但以前作品裡敷衍的製作,陳舊的內容,也的確在放大著他的缺陷。
《遇龍》和《蒼蘭訣》都是換湯不換藥的BG霸總劇本,主角都自稱「本座」。
可前者是被釘死的古裝醜男;
後者,就變成被埋沒的帥臉。


反轉的確過分強烈了。
但這不是什麼玄學,反而更讓我們看清了古偶市場最稀缺的東西:
職業性。
之於主創團隊,職業性體現在角色塑造、演員選角、劇本審美、演技打磨……
之於製作團隊,職業性體現在服化道的質量和特效呈現;
以上這些做好了。
才會倒逼資方和平臺,給予更寬鬆的創作尺度,最終形成內容主導的健康循環。
《蒼蘭訣》就是這樣多方職業性加成的內容勝利。
它有著霸總愛上嬌妻的外衣。
東方青蒼前期強硬冰冷、無視規則、霸道,和女主相處碰撞出的溫柔寵溺,以及兩者身份互換的喜感、反差等,無疑增加了人物魅力。
這只是基礎。
很大程度,是「霸總」去油成功。
他和小蘭花的戀愛,給予女生足夠尊重且二人勢均力敵。不再囿於「蒼生與你」的生死抉擇,事業愛情兼顧,顯示出國產古裝中成熟罕見的成人愛情。
一個尊重女性,沒有爹腥味的霸總,立起來了。
造型上,主角身份貴為魔尊。
於是《蒼蘭訣》為東方青蒼設計的服飾多以暗色或白為主,頭飾配飾等也多簡潔大氣,來襯托身份的清冷貴氣。
這樣的妝造加持下,王鶴棣外形中矜貴帶點疏離的優勢得以充分釋放。

而之前被詬病的面癱,在這裡則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前期東方青蒼捨去七情六愛的冷淡人設。
古偶角色挑戰不大,但勝在東方青蒼本就內斂冷麵,悲喜不外露。對王鶴棣而言,對付冷麵霸總,演技倒也夠用。
在高度貼合和討喜的角色滋潤下,團隊大力宣發運營下。
一個遠超預期的八月男友,應運而生。
那麼……
下一站天王?
別急,別急。
02
眼看他宴賓客
新演員通過作品爆紅,通常會走向兩條路:
接著演霸總;
積極尋求轉型。
其實這兩條路都不好走。
前者,走不出舒適圈,在新人層出的娛樂圈可替代性強,總有耗盡觀眾好感和耐心的那天;
後者,殺出娛樂圈的既定框架,靠時靠運靠演技,更靠命。
不妨回過頭看看同類型劇走紅的藝人的現況。
最近的一位,你我心知肚明。
根正苗紅娛樂圈流量澆灌出的初代偶像,最典型,也最能說明問題。
憑藉一部《古劍奇譚》橫空出世,打破韓流對娛樂圈的壟斷,奠定娛樂圈初代流量基本格局。
《古劍奇譚》後,其商業價值噴發,市場見識了頂級流量的吸金能力。
再後來?
一條腿繼續趟著偶像劇的老路:《梔子花開》《活色生香》《怦然星動》《青雲志》……
另一條腿,斷斷續續「轉型」:《心理罪》《動物世界》《隱秘而偉大》。
可轉型並不徹底。
兩邊都沒走穩,又兩邊都不捨得放棄。
最終敗給了自己的「第三條腿」。
如今回看是唏噓,但某種程度上,他的現狀也反映了娛樂圈與流量間槓桿般的關係:
要麼,同類型劇一哄而上,吃幹抹淨。
想要轉型,也不是行不通,但遠比想象中艱難。
違法事實固然咎由自取。
可初代頂流的頹勢早已肉眼可見——
整個娛樂圈「透支」偶像劇演員的做法,已經成為基於利益最大化的某種慣性。
古偶、現偶等輕體量劇集,成本低週期短,觀眾接受門檻低,尤其暑期,藉助特定群體的喜好最容易打出成績,爆紅之後,依然試圖用單一戲路,紙片人設維持熱度撈取利益。
透支的不僅是名氣,更是演員現實中的「人格」。
張翰也是活生生的例子。
2009年憑藉《一起來看流星雨》火起來後,之後張翰的熒幕形象就刻著「霸總」二字。



霸總夢做了十幾年從沒清醒過。
反而越做越真——
致命劇集《東八區的先生們》,張翰狂攬製作人、出品人、領銜主演、編劇……等N項工作。
劇本打磨了四年多,上個綜藝,拉著實習生唸叨自己的拍戲經歷。
製作後期也不鬆懈,親自參與剪輯,不時向實習生詢問意見。

越認真,反噬來得越凌厲——
不光被周遭的真空環境豢養矇蔽,失去人本身的自覺性和自省性,霸總上身。
更試圖靠這一身早已內化的猥瑣和油膩,開發霸總戀愛遊戲和劇集,構建霸總宇宙,坐享人設紅利。
他,是娛樂圈這套慣性邏輯下,最大的祭品和讖言。
Sir沒有誇張。
38歲的張翰,走到今天,怨不得誰。
被偶像劇餵養長大的他,時間拖垮了顏值,織造的幻夢消磨了演技。
只能成為偶像劇的過期產品,被徹底拋棄。
成為娛樂圈整道流水線上一個失敗的範本。
投射出的,是——
留給頂流們的可能,在一點點收縮。
03
望他樓別塌
再回過頭看王鶴棣。
躥紅後,觀眾對他和虞書欣二搭的呼聲很高。製片人也透露,二搭都在籌備中。

固然是觀眾心之所向,對新人來說,也可以趁機穩固流量和粉絲群體,坐穩咖位。
但二搭之後的熱度能否比肩《蒼蘭訣》,Sir持懷疑態度。
且仔細看待播作品欄:
《喜歡的少年是你》,和譚松韻合作的霸氣創業姐姐與校園籃球男神的相愛故事,小甜劇。
《盛夏滿天星》,和孫怡主演的青春勵志偶像劇;《紅豆生南國》愛情+懸疑,目前只暫定了男主王鶴棣,女主待定。
《今日宜加油》陣容是鄭凱、陳鈺琪和王鶴棣。《以愛為營》看討論,八九不離十也是愛情偶像劇。
《浮圖緣》更不用說,古裝愛情。
為數不多值得期待的,剩一部《我們的西南聯大》。雖然是歷史正劇,但主角清一色俊男靚女,小花小生。
押寶轉型意義不大,看後續走向。

看看王鶴棣的前任們,過往暑期的限定男友們就一清二楚。
2018年,《香蜜》的羅雲熙。
2019年,《陳情令》的肖戰王一博。
2020年的丁禹兮,2021年的龔俊……
Sir不說流量,即使其中發展得相對好的肖戰王一博,至今沒拿出一部能和《陳情令》相提並論的影視作品。

△ 《無名》可以期待
兜兜轉轉,這些前赴後繼的人,似乎都在證明一件事:
從2014年到2022年,娛樂圈的「流量模型」是停滯的。
是他們不努力?不上進?
不會吧。
即使會,還有許多人「逼」他們努力。
那麼問題在哪裡?
更深層次的癥結,Sir今天也沒辦法在一篇文章說清。
舉個例子吧。
許光漢。
2020年春天靠臺偶《想見你》爆紅內地。
一顆性感喉結,一瓣微笑唇,收割大批女友粉,大有長虹之勢。
可在娛樂圈,他問世的第一部作品是《你的婚禮》。
30+的男人扮演單薄的純情少年,豆瓣4.6,生涯滑鐵盧。
2023年播出的《看不見的客人》。未播先嘲,「冷飯炒三遍,狗都不吃」。


之前許光漢在台灣的主打類型也是愛情。
但,《想見你》指向的是關懷邊緣人。許光漢一人飾演多個複雜角色,其中的王詮勝,更是罕見的性少數者。
愛情懸疑劇《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出演被偽善老師造成性癮的陳威政,更是獲第52屆台灣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提名。
有愛情,但同時也跳出了愛情,包裹著更有力的現實議題。
無論演員演技如何,起碼在角色塑造上,有著迥異於娛樂圈的可能性。
這是「頂流」長生不衰的必要條件。
有沒有人是特例呢?
也有。
昔日頂流,胡歌。
為數不多從古偶成功轉型實力派的演員。
一部《仙劍奇俠傳》讓當年24歲的胡歌十年不缺戲拍。
但他覺得,該走出來了。
當然可能十年以後 還在說這個事
不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
2015年的《琅琊榜》是業內公認的胡歌轉型力作。憑這部作品,胡歌獲得包括白玉蘭獎在內多數主流獎項的認可,順利躋身實力派。
可代價呢?
梅長蘇,原為軍中少帥,結果因意外慘案,不得不改頭換面蟄伏江湖,以病體涉入紛爭。最終經過謀劃,一雪冤屈。
角色的成功塑造,胡歌本人也坦言,和自己的經歷有著巨大的相似性。
「侯老師,梅長蘇的角色我接了。也許我不是最優秀的演員,但我一定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代表,從這方面看,梅長蘇與我可謂相見恨晚……」
胡歌當年打給製片人侯鴻亮毛遂自薦的電話
這出蛻變的翻身仗,受益於演員和角色命運產生的戲劇般的共振重合。
可在這之前,和其他人一樣。
胡歌復出最開始接的劇,也多是看不到突破的古裝、玄幻、言情。
梅長蘇這個角色,他花了演員生涯寶貴的10年,才等來。
而背後依賴的。
又是以《琅琊榜》為代表,「十年磨一劍」的創作匠心和沃土。
萬一,Sir只是說萬一——
「梅長蘇」沒火呢?
成為真正的頂流。
不光難在,不是僅靠克服本身的慣性和惰性,走出舒適圈就可以。
還要等一個允許紮根向下,開枝散葉,進而開花結果的成熟空間。
回到起點。
王鶴棣們的躥紅,像一年一度限時供應的口味各異的雪糕。
極具時節性,過了時間點就化得一塌糊塗。
胡歌有梅長蘇,是幸運的。
那王鶴棣,何時能等來屬於自己的「梅長蘇」?
我們,又等得起十年嗎?
十年夠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