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劇中的BL題材也早已不再新鮮,每季都有兩部左右的腐女快樂劇。
今天部屋君要說一部亞馬遜Prime Video剛剛上線完畢的全新BL劇《勝於言語》(不只是語言)。

與一般小清新戀愛的BL劇不同的是,它並不算是腐劇,可能Prime Video的網劇,所以描寫也異常大膽。
比如下面這段,一女兩男在同一張床上的驚世駭俗片段。



主人公美枝子(藤野涼子 飾)是一位女高中生,一天夜裡她被男友打了後,跑到了街上。


一位男生發現了美枝子的不對勁,上前詢問情況。


這位男生是隔壁班的妹尾槙雄(青木柚 飾),他是本劇的另一位主人公。
就這樣兩人認識,併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因為前男友打自己的事,讓美枝子日常恐男,但槙雄又讓她覺得非常溫暖。


兩人一起去一家小餐館兼職打工,認識了同樣在此打工的男大學生永慈(中川大介 飾)。




美枝子與槙雄很快就和永慈玩到了一起,三人經常開車去兜風,在這過程中,身為同性戀的永慈發現自己喜歡上了槙雄。

槙雄在學校裡很受女生的歡迎,然而他拒絕了一個個的女生,選擇了永慈交往。

永慈選擇對家人出櫃,然而他的父親(佐佐木藏之介 飾)特別反對。





他們的特殊關係逐漸改變,而美枝子打算維護三人之間的關係。
她想到的辦法是給兩個人生孩子,於是就有了前文中挑戰了一般倫理的那段畫面。

劇情的發展讓一部分看完的觀眾大呼「三觀盡毀」、「我不理解」。
但也有一部分觀眾覺得雖然設定略為壓抑,但是一部很不錯的作品。

從評分上看,《勝於言語》有7.8分,不僅不算爛片,評分也相當及格。
當然到底如何,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需要大家自己親自去看了才能評價,就是看之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建設。




下面部屋君給大家分享本劇的影評,看看對這部劇的一些解讀,或許能讓你對劇情有進一步的了解,來自【頂風譯製組】

這一場「青春疼痛」其實並沒有矯情。
日劇《勝於言語》(モアザンワーズ)帶給大家的這場「傷痛」之旅,隨著片尾曲《八月は僕の名前》(八月是我的名字)的悠揚,彷彿並沒有停止。有人說這部劇三觀盡毀,而有人卻感嘆這又是一個同志文學的小高潮。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劇?

本劇改編自繪津鼓的同名漫畫More Than Words和In the Department。由於小編沒看過漫畫,且覺得影視劇應該脫離漫畫,所以這次只對該劇做以解讀。
1.美枝是孤獨的
劇情從美枝的獨白開始,她在尋找一種她想要的東西。
她經歷了男友的「家暴」,父親的離開,母親對她也極其冷漠。這導致她對於異性,甚至對於人際關係都保持著一種恐懼的態度。所以當槙雄和永慈闖入她的生活後,她開始笑,開始交到了朋友(雖然對方是槙雄的追求者),這讓她無比珍惜這三人的友誼。
在很多時候,可以從她的眼神中讀懂她對於槙雄和永慈愛情的羨慕。有人說,她是喜歡槙雄的,也有人覺得她是喜歡永慈的,無論原著漫畫中如何描述,但在劇中的美枝,最喜歡的是三個人的友情。
就算在美枝的自白中,她說到:

這也並不意味著美枝自始至終都喜歡著槙雄,在厭惡又渴望愛的複雜情感中,她把槙雄給她的關愛轉變成一點點的情愫,這正是屬於十幾歲的青春的一部分。而美枝也在很多場合明確表示和槙雄不可能,也許那一點點情愫在各種心理試探中早已消散。

在她看到槙雄和永慈的房間裡有用過的套套之後,她又對這段三人的友情進行了心理剖析。她感受到了與槙雄和永慈兩人的小小世界的隔離,同時彷彿又找到了她一直在找的東西。她開始沉迷於這三人的關係,而拋開槙雄和永慈的愛情世界,美枝始終在他們的生活裡,親密無間。也許她可以不要愛情,但不能失去他們兩個人。

2.槙雄是不羈的
無論從槙雄的談吐和他對愛情的態度上,他自始至終都是隨心而行的。他對美枝的關心是直接的,對永慈的告白回應也是直接的,第一次和永慈接吻,甚至後來第一次和朝人接吻,都是他主動的。

永慈的父親不同意他們交往,儘管多年後相見,他對永慈父親的不卑不亢,讓這個人物更加信服。

永慈父親反對的理由是他不想讓兒子在這個世道中遭受到不公,這時槙雄的心裡已經百感交集。
和永慈父親談完話後,他開始思考和永慈的這段關係,甚至可能動過一絲念頭想讓永慈過上「正常」的生活,彷彿在現實的壓力下,玻璃出現了一點裂痕。
但永慈令人信服的回答,給這塊玻璃又抹上了強力膠。可是,裂痕終究是裂痕,總有一天會分崩離析。

3.永慈是戴著桎梏的
永慈的家境富裕,有家族企業可以繼承,在餐廳打工也只是因為「想要普通人的生活」。
他剛剛發現自己喜歡同性,也試圖融入燈紅酒綠的同志生活,卻懸崖勒馬,最後醉倒在直人酒吧裡。


他有著和諧的家庭,開明的父母,善解人意的妹妹。本以為父母會支持他與槙雄的愛情,沒想到父親卻極力反對。這導致他和妹妹三年沒回家。
本以為這三年的反抗可以卸下身上的枷鎖,沒想到父親以家族企業無人繼承為理由,再次狠狠地要求他和槙雄分手。

家庭的壓力,一直是東方同志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很多人眼裡卻是溫柔的桎梏。
永慈並不是一個軟弱的人,他和父親對抗了三年,即便在這樣的修羅場上,面對父親的壓力,他也堅定的帶走了槙雄。
與其說永慈軟弱,不如說他不堅忍。當初為了「做普通人」,在餐廳打工,離開家後在染坊上班,最後還是妥協了父親,要到家族企業上班。他好像沒有追求,這導致在之後的故事裡,深深的傷害了槙雄。
4.關於生孩子
由於永慈父親的鬧劇,他們意識到父親是無法被說服的,這將是一個死局。美枝在這個時候提出為槙雄和永慈生孩子。

賈斯汀·史密斯(Justin E.H. Smith)在他的《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書中說到:
非理性才是人類在生活和歷史中的常態。美枝沉迷於三個人的關係中已經無法自拔,並且她認為,這就是她所想要的。她不想看到槙雄和永慈分開,更不想自己失去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世界。

在美枝的青春期最孤獨的時候,她接收到了來自槙雄和永慈的「愛」,她快樂的度過了高中時代,也受到永慈妹妹的啟發,有了對於職業的追求。
或許她急於想要付出和回報,做了這個非常不理智的決定。
很多人或許不理解這樣的決定,可是年少輕狂、不顧一切的我們,又曾做過多少不理智的決定呢?我們也許會為了追星而荒廢學業,會為了和父母的意見不統一而冷戰,會為了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展開過各種罵戰。但回過頭看,這些是多麼無聊且失智的行為啊。
但這樣一個不成熟的決定,往往導致了悲劇的開始。並且他們忽略了最大的問題,這個孩子應該是誰的比較好。

他們通過「三人行」的方式讓美枝懷孕,而不是選擇人工受孕。這個劇情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根據網上查詢到的訊息,在日本做人工受孕需要接受診斷是否符合人工受孕條件,並且需要是夫妻雙方長期無法受孕才可以(僅為網路資訊,不排除內容有出入)。
當時美枝才剛讀大學,並且他們也並沒有想要結婚的打算,所以無法進行正規的人工受孕。

(並且,小編私以為,「三人行」是為了讓永慈或者槙雄有反應,不然真的沒辦法啦!也或許是臨門一腳的時候再換場地也說不定。)(不是在開車,是在認真思考)
5.關於欺騙
最終美枝成功懷上了孩子,但美枝知道,這個孩子是永慈的。但美枝卻試圖騙槙雄這個孩子是他的。由此可見,他們一開始就忽略了「這個孩子應該是誰的比較好」這個問題。

為什麼美枝能確定孩子是永慈的呢?
或許是因為那次的「三人行」剛好是永慈,又或許,永慈和美枝私下有過但槙雄不知道。
為什麼美枝要說謊呢?
在後續的劇情中,按照槙雄的理解,是美枝看出來永慈因為生孩子這件事,對美枝產生了感情,並且美枝不希望槙雄因為這件事不開心,所以謊稱孩子是槙雄的。
受到了永慈的變心和美枝的謊言的刺激,槙雄終於醒悟。

槙雄終於明白過來,這件事根本就和他沒有關係。如果孩子是他的,根本上沒有解決永慈父親「無後」的問題。如果孩子是永慈的,為了讓孩子能夠有保障,永慈和美枝需要領證,那槙雄就徹底的被排除在外。從永慈最早提出是否要和美枝領證,到美枝善意的謊言,讓槙雄感受到了背叛。於是槙雄當晚就走了,這一走,就是三年杳無音信。
6.關於莎士比亞
第二集中,永慈醉倒在酒吧後,遇見了一個夢想成為演員的女孩。她喃喃自語著莎士比亞的詩。

如果沒有記錯,這段話出自於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這是一個關於背叛和原諒的故事。
7.關於結局
槙雄離開三個人的怪圈,獨自搬到一間小公寓。他還在打工,沒有買車,摩托車也沒有,除了孤身一人,好像一點變化都沒有。美枝曾說過,槙雄不喜歡改變,就連打工的餐廳都不想要換。然後他遇到了一個愛他的小學同學,朝人。


在朝人的鼓勵下,他終於和美枝還有永慈見面了。在永慈心裡,他想為自己的逃避而道歉,但也無法原諒他們。這個錯誤的開始,明明是他們三個人,但卻無法怪到任何一個人頭上。

槙雄最終還是和他們見了面,並且道歉了。可正如他所說的,這件事並不是任何一個人的錯,其實他並不需要道歉。

永慈哭了,美枝哭了,永慈說「希望我們三個人……」就沒有了下句,可誰都懂,他希望他們三個可以好好的。沒說完的半句,正如劇名——勝於言語。

也許,莎士比亞是莎士比亞,而槙雄是他自己。
本劇還有很多細節可以側面使人物更豐富。如果大家抱著看腐劇的心情來欣賞它,一定會失望而歸。這故事,其實就是一場青春,有快樂也有痛。
最後,用美枝的一段話,警醒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