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人來人往的新宿地鐵站裡。
立柱被套上了牛角扣大衣,圍上了格紋圍巾,甚至還頂著一個爆炸頭。
一排排看過去,姿勢整整齊齊,頗有一種魔幻現實感。

繞到正面一看,才恍然大悟。
這些立柱的臉上,寫的是電視劇的名字。
這種劍走偏鋒的宣傳手段,怕是要在路人的腦海裡徘徊很久了。

我抱著好奇心點開了這部蘇打主演的新劇。
說實話最初,我以為奇葩的只是宣傳方,沒想到故事的主角也是不遑多讓。
社交牛逼症這個詞,彷彿是為他量身定做的——
勿說是推理
男主久能整,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
平時喜歡宅在家裡做美食,也沒什麼朋友。
乍一看沒什麼過人之處,實則有著福爾摩斯般敏銳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如果你把他的名字默唸幾遍,就會發現——
從這個「就能整」的諧音來看,他就不是個等閒之輩。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各種懸疑題材日劇紛紛躺槍)
他本人的外觀極具辨識度。
但除了生來就頂著像雜草一樣的爆炸頭,時運也總是不好。
普通地丟個鑰匙,就被有心之人配了備份,將他變成了殺人犯的替罪羊。
趕時間衝巴士,則誤入了謀劃已久的劫持案,成了唯一一個不相關人員。


他彷彿已經對非日常的生活習慣了。
但凡一個正常人,被警察找上門懷疑是殺人犯,或遇見巴士劫持案件,會有什麼反應?
緊張?害怕?憤怒?

男主久能整卻淡定自若。甚至還有心情和對方開玩笑。
面對警察,小嘴叭叭一頓輸出,從質問警察為何盲目相信目擊者的證詞,到捧殺警察的辦案能力,完全奪取了主動權。
這還只是開頭。

到了後期所有證據確鑿時,還能從警局內部逐個間離,甚至在短時間內讓警察為自己在局外調查。
在人在警局拘留失去自由之時,多虧本人的偵探天賦,才得以撥開迷霧見月明,找出了真正的兇手,借他人之手洗清了自己的嫌疑。


面對公交劫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出其不意反問劫匪的個人資訊。劫匪一愣,腦子估計沒轉過彎來,誤入男主的語言陷阱,接了話茬報出了自己的名字。
這擅長反客為主的天賦,讓人嘖嘖稱奇。


另外,他的邏輯還十分清晰。
公交劫匪允許乘客下車去上廁所,但如果有一人逃跑,則會殺死其餘人,讓逃跑者背上良心的譴責和社會的罵名。
男主並沒有中劫匪的圈套,反而認為別人逃不逃,和劫匪殺不殺人是兩碼事,劫匪不要隨意甩鍋。
把司機和其他乘客都整不會了。

當警察來營救乘客時,眾人才琢磨出味兒來。
「原來你這麼牛逼,是因為和警方有關係!」
警察一聽卻不樂意了,連連擺手——
「他的這份目中無人是天生的」。

除了清奇的人設,這部劇還有著別具一格的觀點。
比如對推理大前輩柯南的名言發起挑戰:
「真相只有一個」
「不,真相可能有兩三個」

人人說的都是真相。
只不過這些真相都是從個人視角觀察到的——
A在樓梯上撞倒了B。
B認為A是蓄意傷害,因為他平時就欺凌自己。
A則認為平時是打鬧,而這次只是偶然。
如果A和B說的都是實話,那兩人的證言則都是真相。

但無論從何種角度切入,只有事實才是唯一的。
因此警察所要做的,是調查事實,而不是不同人眼中的真相。

一位警官隱忍多年只為抓出殺死妻兒兇手。
在旁人眼中,他的堅持是對家人愛意的具現,是值得敬佩的。
男主卻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逃避行為。
在妻兒生前時,總是以工作繁忙為託詞,逃避陪伴家人;在妻兒去世後,卻又能在工作之餘抽出大量時間尋找真兇,但仍舊無暇去加深對妻兒的了解。

換個說法大家就能理解了。
就像是有些人學習時坐了一整天,看似刻苦,卻一會兒打開刷刷手機,一會兒吃吃零食,充滿儀式感地擺擺樣子感動自己。時間久了,自己便深信不疑,反而抱怨老天不公平,付出沒有回報。
他們習慣於用另一件事來替代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停在虛假的行為中麻痺自己,卻兜兜轉轉忘記了本心。
中槍的請舉手。

相信大家也察覺到了,這部推理劇走的並不是嚴肅風。
在剪輯方面,也採取了和松本潤主演的《99.9刑事專業律師》類似的手法。
同一句話快速切換不同角度,提升故事節奏的同時增加畫面趣味性,襯托出主角密集的語言輸出及脫線的性格。


《勿言推理》與其他偵探類影視劇還有一點不同。
在這部劇裡,案件只是一個引子。
它的真實目的,是通過每個案件,去展現人間百態。再通過剖析人物群像,去帶出社會正在面對的眾多命題。
如家庭關係、女性職場歧視、戰爭殺人合理化、校園霸凌、女性生育壓迫等,最終糅雜成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

這部劇改編自高分同名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