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爽劇,看得人渾身都舒坦。
懲惡揚善的戲碼我們見多了,但以惡制惡的劇情能這麼拉風也確實難得,再搭配電影質感的鏡頭,不少人都覺得有點上頭。


富人假仁假義、窮人艱難生存、正義無法伸張。
錢、權、利益,任何一個條件拿出來,都足以讓犯錯的人逍遙法外。
但每當你以為渣渣們卑鄙地躲過了牢獄之災,劇情就會來個出乎預料的反轉。
而能扭轉乾坤,將所有狠角都玩弄於股掌之中的就是今天要說的這位——
惡魔法官

這部劇的編劇文宥碩,之前最廣為人知的身份就是曾在韓國出任法官。
相比於前作《漢謨拉比小姐》展現出的貼近生活的韓國司法體系,《惡魔法官》多了不少野性的戲謔。
法務、政府、財閥,掌權階層從裡到外腐朽不堪,在架空背景下,編劇肆無忌憚地把司法公正拉出來吊打,劇情更瘋也更扣人心絃。

讓人情不自禁地猜測,在他超過十年的法官職業生涯中,究竟遇到過怎樣的義憤填膺?
因此,這部劇也被視為文宥碩的「黑化產物」。
劇本被定義為「反烏托邦」題材,展現的是一個想象中的世界,敘事也帶著戲劇性的誇張感,但案件卻可以給我們最真實和最震撼的觸動。
而這一切,都要從那個混亂時代說起。
01
一場聞所未聞的疫情席捲韓國導致很多企業都倒閉了,流落街頭的人們為了追求生存保障開始打砸搶。
街頭巷尾蜷曲著衣不蔽體的難民,陰鬱的深夜中有人高舉維權的牌子在遊行。

穿過毫無生機的窮人視角,富人世界卻沒受到任何干擾,他們高舉香檳杯,縱情歌舞、盡情歡笑。

富麗堂皇,但也骯髒不堪。
總統浮誇又唾沫橫飛地給老百姓洗腦,滿口仁義道德。

標榜自己要為民請命、堅決不同意對人民沒好處的事,但接受賄賂後則馬上變換笑臉舉雙手贊成。
法務部長,鏡頭前大擺司法公正、嚴於律己的高姿態,義正嚴詞地表示親兒子犯錯也絕不徇私縱容,實際上卻自私自利,視人命如草芥。

傳媒會長,日常就是一副「輿論越囂張,我越有錢賺」的嘴臉,赤裸裸地把慾望展現出來,總是露出等著看好戲的表情。
最優秀的,當屬社會責任財團,他們無孔不入,各個階層都得讓他們幾分。
財團「老大」是個道貌岸然的老色痞,擅長傳播「愛和希望」,講述「仁義禮智」,但一有機會就藉助地位瘋狂揩油無辜女性。
顯而易見,在編劇搭建的世界中,掌握優質資源的人基本上都是兩面三刀的偽君子。
在這樣的前提下,自上而下,人們被強制性地用非正義的方式歸成三六九等。
學校甚至會把孩子分為上村和下村兩種,上村的孩子家裡富有,下村的孩子家境貧寒。

但無論是上村還是下村,人們都習慣了讓所謂的「主流輿論」牽著鼻子走:別人說不好的事,一定是壞事;大家討厭的人,大概率是壞人。
因此,煽動輿論就成了操縱民心的有力手段。
為了滿足各自的心懷鬼胎,掌權階層宣稱要強力地進行司法改革,開啟一場全國民都可以參與的審判——國民示範審判。
大家只要下載一款APP,就能觀看直播,動動手指還能投票決定要不要懲罰罪犯,聽起來很刺激也很秀。

總統大人認為這可以抬高自我、法務部長覺得有助於樹立威信,傳媒會長嗅到了名利雙收的氣味,卻不想事情發展一再偏離他們預期的軌跡。
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們把權力交到了惡魔法官手中。
02
惡魔代表著邪惡,法官手握著正義,一個本體內的正邪對抗,審判的詭異性不言而喻。
而惡魔法官就是男主姜耀漢,他說,「雖然很悲傷,但現實中沒有正義。」

耀漢的生長環境比較複雜,因此從小就異於常人。
他解決問題的方式通常很激進,為了達到心中追求的結果,會考慮使用任何手段。
小時候班裡飛進來一隻小鳥,同學、老師都亂成一團,只有他特別淡定。
當小鳥飛到鄰座同學的桌子上時,他果斷出手,乾淨利索地把它解決掉了。

長大後,這種凌厲卻有些怪異的氣質在他身上更加猖狂。
拎起錘子,直接在大街上砸車。

掏出毒品,威脅玩世不恭的官二代。
甚至疑似私下聯繫證人,讓他給假口供。
不尋常的行事風格,讓他成了一些人口中的惡魔,邪魅又出其不意,是直播審判的主角。
而這場真人秀也是他精心佈置的「權力大屠殺」,越難啃的骨頭,他越是要親口嚼碎。
示範法庭第一戰,耀漢審的是「化學汙水違規排放致死案件」。
JU化學第三工廠將沒有處理過的有毒化學物質直接倒進了江水裡,那是村裡的生活飲用水,導致11名村民死亡,23名患者重症監護,出院的也留下了重症呼吸障礙、心梗障礙等嚴重後遺症。
被告是JU化學企業會長朱一道,人脈出了名的強大。

朱會長身後有靠山,兜裡有金錢,早早地找了知名律師出謀劃策,精密研究了一堆計劃,確保自己能夠全身而退。
所以,他啥也不怕,甚至在庭審現場公開咆哮,「你知道有多少人指望我養家餬口麼?我們JU化學養活了一萬七千四百名職員,算上其他轉包公司,事關十餘萬生計!」

還找來了重金屬中毒領域最高權威的博士出庭作證,強行解釋被汙染過的水並不危險。
群眾和陪審法官都急壞了,擔心壞人趁機逃脫,耀漢卻不慌不忙地和博士寒暄:說了這麼多,您一定又累又渴,讓人趕緊拿瓶水給博士喝。
正當博士開懷暢飲時,耀漢突然大喊,等一下,你喝的這瓶水好像是汙染水的樣本啊!
嚇得博士噴出一大口,當即破口大罵,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如果水沒危險,你為什麼不敢喝?!
無奈之下,吳會長只能執行PlanB,承認知道汙染物洩露,但當時存在僥倖心理就沒及時處理,自己不是故意的,只是業務上的過失致死。
而業務過失,只能判5年,他再疏通疏通門路,很快就會出來。
鑽法律空子的行為,恨得人牙根癢癢。
這時耀漢法官再現神招,「在去年通過的司法教育法案中,有一條標明瞭可以在刑量上統合所有受害者進行宣告。」
一個業務過失判5年,現在有47名受害者。
本庭宣判,235年有期徒刑。

然後走到朱會長的耳邊溫馨提示,「請一定長壽」。
群眾高呼勝利,耀漢也藉助媒體平臺讓大家看到了他為民除害的精彩過程,成為了國民英雄,受害者家屬還跑出來跪謝他。
突然,鏡頭一轉,耀漢一改之前感動的狀態,冷漠地抱著受害者家屬漫不經心地開始打哈欠。
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隱情?是真的鐵面無私還是故意作秀給大家看?

03
和我們一樣好奇的,是示範審判部的陪審法官金佳溫。
佳溫小時候因為悲劇失去父母,度過了充滿憤怒和失落感的青少年時期,在父親朋友閔珉鎬的幫助下拼命學習成為了初任法官。
為了報答閔珉鎬,他開始竊聽、調查姜耀漢的過去並接近他。
和耀漢不同的是,佳溫是個溫暖如春的人。
會不顧自己安危衝出去救人。
喜歡照顧花花草草。

小白兔要調查老狐狸,讓人有點擔憂他不是被玩弄就是被征服。
但在調查中,佳溫還是慢慢看清了耀漢的真面目。
示範審判對耀漢來說只是一場作秀,在他的世界裡審判就是遊戲,並且是一場不可能公平的遊戲。
有罪的傢伙什麼事都能幹出來,會造假、會隱藏、也會收買調查機關。

為了取勝,耀漢只能玩得更好,他摸透了群眾容易被感情帶節奏的心理,所以總是在適當的時候聲情並茂地煽動觀眾的情緒,再巧妙地擠出一滴眼淚做點綴。
在他感言至深的言辭下,大家不由自主地跟著他的思維走,最終會給耀漢一個令他滿意的結果。
他熟知遊戲的規則,把自己置於正面輿論的核心,引導大眾的同時也逼著其他勢力不得不向自己低頭。
他並不是大公無私的包青天,贏得民心只是他實現自我慾望的便捷手段。
那麼,他為什麼這樣做?
隨著佳溫調查的層層深入,耀漢的秘密也一點點浮出水面。
耀漢家裡緊鎖的屋子裡有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居然和佳溫一模一樣,他是誰?和耀漢什麼關係?

並且,不同立場的人似乎都想要把謎團引到耀漢的身世上,耀漢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事,他審判罪惡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
只能說集集都有反轉,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刷起來。
反轉、懸念、喜怒哀樂的快速切換,讓不少看過的人都覺得劇中的一些情節設置得既浮誇又尷尬:
怎麼會有一爛到底的社會?怎麼會有百惡無一善的人性?又怎麼會出現堪稱恐怖的網路凝聚力?
但如果我們把事件從戲劇縮小到生活,就會發現一些令人寒心的巧合。
比如,法務部長的兒子脾氣暴躁,總是藉著自己精神有毛病隨便打人發火。
每次出事都禮貌又帶著嘲笑意味地說聲對不起,然後威逼利誘強迫對方和解,對方只能吃啞巴虧。

一次又一次地道歉,卻從不悔改,這樣的「對不起」毫無意義,反而擴張了他隨意犯罪的野心。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前段時間發生的「砍殺女碩士」案件,被害人周女士從2018年進入單位開始就遭到同事劉某的騷擾。
今年3月份,劉某直接把周女士從宿舍帶走強行拘禁,後來寫下保證書,周女士和弟弟到公安機關報案後就沒追究。
一個月後,周女士被劉某殺害,之前的保證書成了魔鬼的宣言。

生而為人,我們確實需要擁有善良之心和容人的度量,但也應該明白人性的良莠不齊,所以忍無可忍的事情不能只寄希望於道德約束,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除此之外,劇中還引出了一個現下很火的討論點——「弱者有理」。
在「化學汙水違規排放致死案件」失去家人的幼稚園巴士司機,因為不滿,直接開車衝向了機關大樓。
佳溫覺得他實在可憐,展示了他的實際情況想給他求情,被耀漢堅決駁回。
耀漢反問,「自己是受害者,就能傷害別人嗎?」

受害者因為委屈,憤怒地轉變成施暴者,把受到的錯誤待遇化成作惡的底氣,選擇用私刑懲治罪惡,只能引來更多的混亂。
而對弱者的同情,則會干擾人們做出正常的判斷,產生足以造成麻煩的共情心理。
所以,正如羅翔老師所說,「永遠要對自己的偏見、偽善和盲目保持警惕。」
或許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用正義的名義架空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