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出了一部日劇。
開分穩居8.8高分,每週更新一集,越更越高,直飆9分。
日常被高分欺詐的烏鴉,看了一集之後,就陷進去了。
或許,日薪208萬的阿爽們,缺的是這種體驗:《喜劇開場》(又譯《短劇開始啦》)
コントが始まる

日本,東京。
春鬥,是一名,十年來都在準備出道的搞笑藝人。
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酷愛創作短劇。
不善與人交際的他,能夠在短劇中,找到快樂。
他說:雖然觀眾很少,但是每當我沉浸在短劇中時,我會覺得,我就指著短劇活著了。


幸運的是,春斗的兩位好友,潤平和瞬太,願意和他一起做夢。
十年前,臨近畢業的他,和兩位好友組合,來到東京,希望能在更大的舞臺,找到機會。

這個草臺班子,無時無刻不在努力:
出門也隨身帶著本子,記錄突然湧現的靈感;

劇本里有大雨中交談的劇情,三人就選在雨夜,到大街上排練;

從白天到黑夜,為了一個小動作,反覆不斷訓練、摳詞、摳動作…

除了做維持生活的兼職,他們把慾望降到最低,心甘情願讓生活被短劇佔據。

但誰都知道,所有為夢想咬碎的牙,大多數都只會成為,鞋裡硌腳的碎片。
一開始,三人約定:十年為限,如果沒有成角兒,就放棄追夢,各回各家。
十年過去,除了歲數向三十逼近,三人離短劇的夢想,卻越來越遠…
他們找過簽約公司,卻沒人賞識;
他們打磨劇本,倒是有忠實的粉絲,但卻不超過十個…



同時,現實的壓力襲來:
潤平的父母年歲已高,家裡的小生意希望有人接手;
春斗的哥哥陷入傳銷,家庭破裂…


生活的鐘聲,似乎響起讓他們歸家的信號…
終於,在一次演出過後,春鬥當眾宣佈:我們的組合,將會在下一次,永久解散。

但這時,組合裡一向溫和的瞬太卻留下遺書:既然我們要解散,那我就安心去自殺啦…

日劇《短劇開始啦》上個月在日本播出,一共十集,目前更新到第四集。
編劇是前年爆款《我的事說來話長》的金子茂樹,故事敘述和對白輸出的功力非常穩。
演員有村架純村花,在劇中飾演三人的「粉頭」女主角,幾名主演菅田將暉、神木隆之介、中也太賀,都貢獻了十分不錯的演技,把三名落魄又堅持的追夢青年,詮釋得有趣又可憐。



有網友評價:日本青春片,不一般的勵志劇,就是有本事讓你爆笑著流淚,流淚著爆笑…沒有天才,沒有精英,只有日常失敗,但是靠自己也靠朋友,打撈回軌道上,一邊哭一邊笑再不斷堅強的普通人…
還有人評論:一點天賦,一點成就,踏上不歸路,死也不回頭,掙扎,夢想,現實,物質與精神的矛盾衝突…我似乎能在每一個角色裡,都找到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自從經歷了高速發展的七八十年代,日本逐漸走向低慾望社會。
201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報告顯示,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終生未婚。18歲到34歲未婚者中,70%未在談任何形式的戀愛。

受訪者們覺得婚姻是束縛,婚房是負擔,生育更是沉重的事情。
從平成元年開始,日本生育率一路下降,2003年之後,日本兒童數量不及日本貓狗的總數量…
年輕人們對奮鬥、拼搏、投資等的興趣,並沒有上一代雀躍。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日本的影視作品,在展現「胸無大志」的年輕人形象時,總選擇以理解和平視的角度,探視人物的內心。
比如春斗的哥哥,因為陷入傳銷導致妻離子散,打擊之下一蹶不振,在家當起了蜇居族。(指隱居在家裡,沒有社交的封閉式生活)

面對這類人群,劇裡並沒有簡單粗暴指責,而是借弟弟的口說出:
哥哥是長子,從小到大都不願意麻煩別人,為人處事周到沉穩,他習慣了照顧別人,也渴望別人肯定,所以當生活出現困難,他不知道怎麼解決,才越走越錯…

比如女主裡穗子,本來工作穩定還有未婚夫,卻突然自我放棄,隱蔽在家;
許久後,她才說出困惑:
在公司替人背了黑鍋,未婚夫劈腿…從小我就被教育,對待這個世界,要認真溫柔,但卻總是失敗…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的人生居然這麼一塌糊塗?

比如在許多年後,才知道自己不是合作伙伴首選的春鬥,感覺被欺騙…
卻又明白:自己並沒有優秀到,能夠讓人過目不忘…

這些喪喪的人,卻彼此拉扯,在失意的生活裡相遇:
有追星女孩對愛豆的心聲:我在最低谷時看到你們的演出,看到你們身上的光,你們是我的人生支柱;

共同奮鬥十年的搭檔說:活著對我來說不是容易的事,但如果是和你們並肩作戰,我不會再尋死。



有毒雞湯:你們所看到的當紅組合,全部都是九死一生過來的,你們都走到這裡了,就再堅持一下吧…


他們就如千萬個在泥沼中掙扎的追夢人,在經濟、社會壓力下,會哭著說出「解散吧」;
也會一轉頭回到合租屋,商量明天的演出…
那些熱血、真誠、懇切的話語,讓俗套的故事,一秒代入在俗套的你我身上。
這部劇讓我落淚的,是它敢於,還原夢想的本來面目。



最近,有這樣一番言論,炸爆熱搜:
男生也有很多夢想,想做球員想做遊戲玩家,但是到了十八歲,他們的夢想成了買房買車,所以應該給男孩,一些寬容和理解…
烏鴉不評論這樁事件裡,性別範疇的主要爭議…
我只想說說,被現代人汙名化的「夢想」一詞。

圖片源於網路
在《短劇開始啦》中,主角三人因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打算放棄搞笑藝人的夢想,離開東京。
他們選擇放棄的理由,各式各樣,聽上去也無可厚非:
為了不拖累彼此、為了家人、為了想要結婚的女友…

但現實中,這些理由,通通被駁斥了回來:
兼職餐廳裡的老闆說:從你們合作的那天起,都要有肩負起彼此人生責任的覺悟,正因如此,辜負夢想,才顯得可恥;

女友說:我從來沒有讓你,在愛我和短劇裡,殘忍地選擇一個;

老師說:無論你做什麼,只要不拖累父母,就不存在「為了父母放棄」這一說…不要把父母,成為逼你放棄夢想的罪魁禍首。

從小到大,關於夢想,我們常常聊得過於體面,又過於輕佻。
它更多的,是寒酸和飄搖。
是沒有資源背景的小演員們,在北漂的盛夏寒冬裡,為了一個試鏡,從合租屋裡倒幾次地鐵公交,眼冒金星的披星戴月;
是為了創業成功,放棄社交,蜷縮在大城市各公寓和小房間裡的青年中年,吃過的泡麵,不敢開的空調,遭受的白眼和懷疑;
是不願妥協的內容創作者,冒著轉發量和閱讀量慘淡的結果,是冒著沒有廣告商青睞的損失,也不肯輸出偏執價值觀的倔強…

很多時候,大多數人懷揣的夢想,會讓你在同學和親戚的聚會上,成為冷嘲熱諷的談資;
與你為伍的,也許是寂寞、尷尬、困窘甚至痛苦…

但同樣,在揣摩角色時、在籌劃項目時、在創作內容時…
那些只有你能解讀和演繹的角色,只有你發現的商機;
那些你能描繪的,獨特的、弔詭的、細膩的情感思緒變成文字和圖像,讓生命在某些時刻,觸碰到隱藏的真相,流淌出痕跡與波紋…
這不正是嚴苛又艱辛的夢想,給勇敢向它奔赴的人,最誠心誠意的饋贈嗎?
既然知道夢想終歸是九死一生,是傷痛和收穫不一定對等,就不要把夢想的代價,像髒話一樣,丟給別人。


說回本片,雖然還未完結,但我想,按照日劇的套路,這幾個和夢想糾纏的主角,並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但我依然會追下去,因為我喜歡的,並不是夢想本身…
而是追夢的人,那顆熾熱滾燙的心。



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值得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