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遺物整理師(Move to Heaven) 劇情、劇評:Netflix 新劇

Netflix 上線了一部低調的新劇。這個劇的評分,格外的高。

如今,也飆到9.0分了,倒是一部意外的好劇。

於是,在一波快節奏、燒腦歐美劇集的席捲中,不如看看這部溫柔的韓劇舒緩一下節奏。

這就是由李帝勳主演的《我是遺物整理師》,一部舒服的走心劇。

它聚焦了一個我們可能聽都沒聽過的特殊職業:遺物整理師

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都有無數人悄無聲息地死去,輕輕短短的一生燕過無痕般地歸無。

沒人知道他們生前的任何故事,更不知道他們曾經的或璀璨或暗淡的時刻。

但在生命徹底地歸於「無聲」時,總有些痕跡標記著逝者的存在,它們在靜靜地繼續補足著每個人的生命故事。

遺物整理師,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前往逝者家中整理遺物、清掃房間的人。

而且,委託者大多都是孤獨死、自殺、犯罪現場等這些被社會遺忘的人們。

「xxx先生/女士,您於x年x月x日去世,我們是來為故人整理遺物的。

我是來自「天堂移居」的韓可魯,打擾了,現在開始,我們將為您進行最後一次搬家。」

每次工作開始前,男主角韓可魯都會和父親一起脫帽,虔誠地立於房間一角向逝者致意。

這個名叫「天堂移居」的公司只有可魯和爸爸兩個員工,他們把「遺物整理」溫柔地稱為「最後一次搬家」。

兩人經常在整理遺物的時候,暢想主人的一生

兩人經常在整理遺物的時候,暢想主人的一生。

兩人經常在整理遺物的時候,暢想主人的一生

他愛吃什麼,有著什麼樣的習慣和故事,又有著什麼未說出口的秘密。

而這個在工作中沉穩、聰明的可魯,其實是一個阿斯伯格症患者(簡稱AS),和孤獨症患者一樣,有著明顯的情感障礙。

他偏執,一根筋,無法和人正常溝通。

他偏執,一根筋,無法和人正常溝通

只會按原則辦事,一旦起了念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同時,又有著天才的記憶力和觀察力,像照相機一樣對所有事情都過目不忘。

這個略顯特殊的孩子,在池珍熙飾演的爸爸不厭其煩、溫和又篤定的照顧和肯定下,隔絕了外界的質疑,堅定地向著陽面成長。

但是,第一集溫馨的場景沒過多久,父親就因病猝然離世。

他委託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曹尚久擔任可魯的監護人。

這個半路殺出來的叔叔,剛從教管所放出來,行事乖張、瘋癲。

白天到處晃盪,晚上就在地下拳擊賽中被打得鼻青臉腫。

李帝勳飾演的曹尚久剛好是可魯的反面,吊兒郎當,蔑視一切。

但為了哥哥的遺產,他不得不遵照遺囑擔任起監護人的職責。

「天堂移居」的工作繼續展開,但這次可魯身邊沒有了可靠的父親,換成了一臉嫌棄的叔叔曹尚久。

李帝勳從《信號》開始就備受關注,在劇本的選擇上也非常謹慎。

信號

《信號》

在這部劇中,他的「拳擊手」設定雖然略顯老套,但也順勢展示了自己的美好肉體。

其實,這個「遺物整理」版的《雨人》故事,在設定上並不新鮮。

但在有著「談死色變」文化的亞洲,該如何正視死亡,如何以「死」為尺度重構生的意義,這部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鮮的視角

儘管「死」這個字眼在東亞文化中總是諱莫如深,但從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入殮師》開始,再到近年老齡化嚴重和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開始聚焦「死亡」話題。

入殮師

《入殮師》

在劉在石的節目《you quiz on the block》中,就曾經邀請了一位真正的「遺物整理師」,細細講述了自己工作中的辛酸。

他坦言道,相比於衝擊的死者房間,充滿屍臭的髒亂現場,最令他受傷的其實是人們異樣的態度和眼光。

《you quiz on the block》

歧視是家常便飯,甚至經常有人朝他身上撒鹽。

歧視是家常便飯,甚至經常有人朝他身上撒鹽

同樣,在《我是遺物整理師》中,可魯工作的車子就只能揹著人群停在不顯眼的地方。

他不僅被委託人呼來喝去,還要像小偷一樣被提防,是不是偷拿了存摺和現金。

就像劇中曹尚久說的一樣,他們面對的大部分委託人,都瞧不起這份工作,但又不想髒了自己手。

這樣普遍的歧視裡就包含著人們對「死亡」的雙重態度。

既有極端恐懼帶來的避諱,也有輕視逝者帶來的鄙夷。

「死亡」似乎是一個純粹負面概念,一個人的逝去,就意味著徹底地在世上抹去了他的痕跡,再做什麼也是沒有必要的。

那麼遺物整理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劇中,每當可魯開始工作時,他都會戴上耳機播放德彪西的《月光》,無論多麼噁心的房間,他都面無表情地進行整理。

這樣的鎮定不是因為AS症造成的感知障礙,反而是無法順利理解人類情感的他,才可以正視死亡。

在這些隨著主人的去世而變得毫無意義的物品中,藏著一個人生的遺蹟。

這些無生命的物,殘存著生者的故事、他們的體溫、對生命的愛慾和熱情。

小到一張照片、方便麵的殘骸、成疊的收據,都承載著小小的喜怒哀樂,在終點處重新勾勒著逝者的一生。

這部劇以「遺物整理」的方式中,告訴我們

這部劇以「遺物整理」的方式中,告訴我們:

「生」正是有了「死」的補足才得以完整。

而一個人的逝去雖然普遍又渺小,但總有些痕跡是存在的確證,存在本身就已經充滿了意義。

那些生命最後簡略成一個小盒子,寄託著一種哀美的光暈。

透過這個並不複雜的工作,可魯和尚久看盡了人間百態。整部劇看似溫情,但也非常現實,甚至現實到有些殘酷。

劇中,一對攜手自殺的老年夫婦,提前預約了整理遺物的服務。

當保安的丈夫已經是胰腺癌晚期,不久前剛被辭退。而體弱多病的妻子,只能在療養院度日。

二人無兒無女,無牽無掛,妻子把療養院裡的安眠藥攢下來,兩人一同含笑自殺,葬禮上也沒有任何人弔唁。

就在這個近乎於絕望的晚年中,整理遺物的可魯卻在老夫婦的家中,發現了一個種滿綠植鮮花的暗房,裡面並排擺放著妻子的輪椅和爺爺的小凳,散發著勃勃的生機。

夫婦二人每天就這樣依偎在一起聊著花語,對生活充滿愛憐。

這樣生的浩嘆和死的溫存,構成了一種矛盾,它既心酸又真實,彷彿那長長的緩緩的一生就用這些遺物發出了輕到幾不可聞的一聲嘆息。

在這部劇中屢次提及了各種現實社會問題,包括痴呆老人的贍養、老年人臨終關懷、同性戀歧視等等。

而相比於泛泛而談,它極有針對性地將韓國社會的普遍問題推至臺前。

在第九集中,更是直面了韓國社會一直以來都存在的海外領養問題。

一口英文的韓國男人馬修,一出生就被親生父母棄養,轉移到海外被領養。

但心臟有問題的他,卻再度遭到了棄養

但心臟有問題的他,卻再度遭到了棄養。

但心臟有問題的他,卻再度遭到了棄養

不得不回到祖國的馬修,成了一個非人存在,他不被接納也沒有國籍。

只能在邊緣化的境地中,執著地尋找著親生母親

只能在邊緣化的境地中,執著地尋找著親生母親。

被拒絕、被拋棄成了他生命的代名詞,而這樣的故事在韓國並非特例。

上世紀,約有20萬韓國兒童被領養海外,韓國成為最大的孤兒出口國。這些孩子最後往往只能在兩國都不接納的處境中,孤獨地結束自己的一生。

這些現實問題都將矛頭直接指向迴避態度的韓國政府,在溫情的基調中也不乏鋒利的表達。

整部劇透過死亡,展覽著人生百態,現實冷暖。

這些脆弱而渺小的普通人,在他們的遺物中,藏著各自揹負的痛苦,也藏著他們勉力生活、充滿生機的努力。

當我們用遺物回溯生命的時候,同時也生成了一種他者視角,藉此認真地審視自己的生活。

就像尚久說的一樣,在死亡和生命面前,沉溺在自己的悲劇中無法自拔是毫無意義的。

其實,每一個亡者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故事,它們就在遺物中等待著被髮掘。

在整理遺物的故事中,暴躁叔叔和自閉侄子的關係也不斷磨合,發生著改變。

一個是因為AS症不知道如何去愛,被說成是披著人皮的AI。

另一個,因為兒時父親的家庭暴力,對世界毫無期待,自認為是被愛拋棄的人。

但漸漸地,口嫌體正的叔叔,開始對這份工作報以尊重,作業前也跟著可魯一起認真禱告。

笨拙的可魯也漸漸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情

笨拙的可魯也漸漸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情。

笨拙的可魯也漸漸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感情

在整部劇的末尾,可魯最後終於走向父親的房間,整理起爸爸的遺物。

他終於敢直面那幾乎不能承受的父愛。

認真地撫摸那個記憶裡、總是堅定不移地說著「可魯最棒」的爸爸。

說起來,這個互相救贖的故事其實並不新鮮,但我們總是很難對這樣的題材多加苛責。

它在嘗試觸碰現實的同時,溫和地解構著死亡,誠懇地傳遞著那些人性中的真善美。

關於愛和被愛的樸素道理,再怎麼講述都不會嫌多。

在劇中,整理著遺物的可魯,正代表著那些穿上工作服就會消失在社會結構裡的小人物。

他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互相慰藉,在勉力活著的同時,不斷釋放出溫柔。這樣的現實,總能讓人共情,也總能戳到我們心上最柔軟的點。

畢竟,只有相信那些暗淡裡發光的勇氣,才能給瑣碎的生活一些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吧,認識遺物整理師這個特殊的職業,也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對死亡的理解。

相關文章

一口氣炫12集!不談戀愛也很好看的韓劇

一口氣炫12集!不談戀愛也很好看的韓劇

小時候喜歡看韓劇,覺得很浪漫,還喜歡把自己帶入進去。 而現在,不管是韓國人還是身為觀眾的我們自己,似乎對那些韓劇裡的甜甜的戀愛都不是那麼嚮往...

近年的高分韓劇 TOP 20

近年的高分韓劇 TOP 20

前幾天,《黑話律師》終於完結了,但卻因為爛尾被網友罵上了熱搜。 最後一集像吃了翔一樣難受,大反派和女主死的莫名其妙。 無力吐槽 今天,君君就...

非常律師禹英禑:這劇真的封神了

非常律師禹英禑:這劇真的封神了

樸恩斌、姜泰伍主演的新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情講述一名自閉症律師「禹英禑」在案件中成長的故事,暖心、童真又充滿正能量的劇情,加上不拖泥帶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