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 Netflix 自製的韓劇,橫空出世。
在國內,一夜屠榜,火速登上熱搜,並穩踞各大平臺的影視榜首。
在國外,登頂 netflix 美國區榜首,號稱書寫韓劇新歷史,成為世界爆款。
各大影視號捧場助威,讚不絕口。
乍一看,很有年度爆款劇的潛質…
烏鴉連忙熬夜看完,結果氣得想罵娘:就這?

我甚至一度懷疑我的審美出了差錯。
但親眼目睹它的評分,像搭了跳樓機一樣,直線下降,狂跌到7.8分…
烏鴉放心了:果然,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烏鴉甚至覺得,還有下滑的空間:《魷魚遊戲》

韓國,某島,某神秘地方。
這一天,幾百號人同時驚醒,意外地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密室之中。
而背後,還有一群神秘人,穿著統一的粉色制服,通過監視器,實時監控他們的動態。


事實上,來到這裡的人,都是一群走投無路之人。
比如男主,成奇勳,是個一事無成的啃老族。
正欠著上億韓元的債務,被迫簽下「放棄身體切結書」
如果下個月還不上錢,他就會失去一顆腎臟,或者一顆眼球…



比如曹尚佑,男主發小,作為一名高材生,曾經是他們村子裡的驕傲。
但因為挪用公款、炒股失敗,不僅抵押了媽媽的房子、店鋪,還欠著6.5億韓元的債務,正被警方通緝…


還有,從朝鮮偷渡過來的姜曉,父母生死未卜,弟弟寄養在福利院,自己當扒手謀生…
還有,得了腦癌的老爺爺,討薪無門的勞工阿里,賭錢輸光了的小混混,詐騙慣犯韓美女…


這群人同時被一個神秘組織盯上,被邀請來參加遊戲:只要贏了六項遊戲,就能獲得獎金456億韓元…
這六個遊戲很簡單,都是小孩子玩的遊戲,分別是:一二三木頭人、椏糖、拔河、彈彈珠、過玻璃橋、魷魚遊戲…
但那時候的他們,還不知道,一旦輸了遊戲,就會死。
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悄然打開,事情正往他們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


看這設定,是不是嗅到了幾分,高人氣日漫神作《賭博默示錄》的氣息?
還有人將它,跟同是網飛製作的大逃亡爽劇,《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相提並論…

《賭博默示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
要知道,這部劇聚集了韓國一眾知名演員,諸如李政宰、樸海秀、李秉憲、孔劉等…
其導演黃東赫,更坐擁《熔爐》《奇怪的她》《南漢山城》等高分代表作。
按理說,強大的主創團隊,屢試不爽的設定,加上網飛大手筆投資,這部劇很有爆相…

李政宰

樸海秀

李秉憲

孔劉
但很可惜,主角人設拉胯,後半部劇情尤其乏力。
在人性的探討上,它比不上《賭博默示錄》,在遊戲的設置上,它比不上《愛麗絲》。
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也就差《賭博默示錄》大約五百個《彌留之國的愛麗絲》吧…


老實說,觀影前期,烏鴉對這部韓劇,抱有很大的期望。
烏鴉的老讀者一定知道,烏鴉是《賭博默示錄》的粉絲。
2018年國產漫改電影《動物世界》,就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它的改編結局,一直都有比較大的爭議。
由於沿襲國產劇本結尾偉光正的套路,雖然溫情,但總覺得少了一絲真實感和批判性。

《動物世界》
我原以為,一向以敢拍著稱的韓國,能將這類題材,拍攝得更加入木三分。
但,據說是為第二季做鋪墊,導致主角人設不穩定,顯得爛尾。
熬夜刷完以後,烏鴉不禁心想:就這,還有拍第二季的必要?
(以下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首先,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它所定位的「爽劇」。
爽劇的設定,應該是主人公一路打怪升級,由弱變強,將反派狠狠踩在腳底。
由此觸發觀眾爽點,調動觀眾情緒,讓觀眾在觀影過程收穫愉悅感。


但這部劇裡的男主,從頭到尾,懦弱無能,搖擺不定,沒有任何成長和進步。
遊戲外,吃喝嫖賭抽,除了沒錢嫖,樣樣都佔。
對媽媽,偷她錢去賭馬,停她的醫保拿錢去玩樂,導致媽媽糖尿病晚期沒錢治;


對女兒,離婚後沒交過撫養費,不記得她的生日,拿她的禮物錢去賭馬…
簡直就是一個,對家庭和社會都毫無貢獻的廢宅…



當然,劇本也有試圖豐滿這個角色。
頹廢,是因為曾參加罷工運動,眼睜睜看著出生入死的同事,在自己面前死掉,大受打擊。
這一頹廢,就是十年。
像個吸血蟲一樣吸乾親人們的血,絲毫不去履行,為子為夫為父的責任…


我可以接受一個角色,人性層次的複雜。
如果說,主人公就是這樣一灘爛泥的設定,我會期待看到,他在這場遊戲中的蛻變。
要麼,一壞到底,沿襲他的賭徒心態,運用人性的狡猾,運籌帷幄;
要麼,幡然醒悟,在極端的生死挑戰中,正視人性,知恥而後勇…

但《魷魚遊戲》裡面的男主,他的人設,根本立不住。
比如,倒數第二個遊戲,過玻璃橋,面前有2列玻璃,並排的兩塊,分別是鋼化玻璃和普通玻璃。
踩到鋼化玻璃會暫時安全,踩到普通玻璃,就會高空摔下,死亡。
一共16名選手,16分鐘。
如果前面的人踩對了,後面的人也能跟著通關;
如果前面的人踩錯了,那就等於為後面的人,排除一個錯誤選擇。


在遊戲的最後一分鐘,男主發小推倒了前面一位參賽者,排除了錯誤答案,順利過關。
排在最後的男主,趕在倒數第2秒,踩著前人的經驗,順利通關。


但是通關以後,男主將發小罵了一通,指責發小殺死一條無辜生命。
發小卻說:你應該要感謝我,沒讓你手上沾半點鮮血。


事實上,當時已經剩下最後一對玻璃,發小還有1分鐘的時間。
他大可裝假好人,等到最後30秒,才推倒前面那位,還在猶豫的參賽者。
如此一來,發小不會死,但排在最後的男主,必定會因為時間不夠而死去。
所以,男主能活下來,反而要感謝發小。

而男主本人,在生死麵前,也並非多麼的大義凜然…
遊戲第一關,有人拉著他的褲腿,哀求他救自己,男主為了保命,踹了對方逃生了;
遊戲第四關,他利用老頭的痴呆症,欺騙了老頭手上所有的彈珠,把生的機會,留給自己。


我完全可以理解,人類面臨生死抉擇的求生欲。
所以,我絕對不是要詬病男主的這兩項行為…
我所詬病的,是他又當又立的綠茶行為。
明明自己處於極端條件下,會率先自保;
但當自己手上沒沾鮮血時,又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

到了遊戲最後一關的前一晚,還有3名生還者,分別是男主,發小,以及重傷的姜曉。
他們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刀。
男主看見發小在沉睡中,他握著刀,想趁他昏睡中殺掉他。
他對自己這個行為的解釋是:自保。
怎麼,你想殺別人,就是自保;人家殺人,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但別忘了,在這種情況下,誰又不是在自保呢?


最後,發小自殺,把贏的機會,留給男主。
因為他相信,男主肯定會回去照顧他的母親。
很可惜,他所託非人…

男主拿到456億鉅款後,由於沉浸在愧疚和痛苦之中,喪失了生存慾望,頹廢了整整一年。
而這筆鉅款,他很硬氣地,一動不動…
於是這一年,任由發小的媽媽,被收掉房產和店鋪,在寒風中擺攤賣貨;
於是這一年,任由姜曉的弟弟,在福利院等不到姐姐的訊息,被其他小孩欺負…
所以,很多人看完這個結局,都感覺自己看了個寂寞…


我一直都相信,人性是複雜的,沒有極致的善,也沒有極致的惡。
但男主的所言所行,我覺得不是人性的問題,而是人設的問題…
也有人說:男主就是我們這種普通人,雖然一事無成,搖擺不定,但心有惻隱…
對此我想說:辱普通人了…

男主的角色,讓我不適的地方在於:一個原本壞得沒有底線的人,在故事的過程中,突如其來的正面行為,都只是編劇的強行注入…
最讓人不舒服的,是這種注入,還帶有苦口婆心、真情實感的煽情戲碼…
這樣的處理,真的會讓劇本充滿低劣的行騙感。

相反,其他配角的塑造,反而更加立體有趣,只可惜,都被當成工具人使用了。
比如,會一時善良給窮人買泡麵送車費,也會為了求生推窮人去送死的發小;

比如,全程油嘴滑舌,見風使舵的詐騙慣犯,能為了生存獻出肉體,也會在遭遇背叛後以牙還牙;

比如,殺死性侵自己的渣爹後,不再相信感情的智英,會主動把生的機會讓給,曾對自己伸出援手的人…

這些鮮活的配角,為這部戲,添色不少。
或許正因為他們是配角,所以在編劇的筆下,可以壞得徹底,也可以自私自利…
而男主,彷彿是為了迎合主流三觀,無論做什麼,都必須要冠上一個偉光正的標籤。
他的形象,在我看來,就有點像國產劇中傻白甜的設定。
我笨我蠢我闖禍,但我善良啊…
拜託,觀眾早就不吃這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