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7月的電影活動,即將迎來一個小小的高潮。
臺北電影節剛剛發佈了幾部將在今年電影節重映的大師經典,其中電影大師白景瑞的20分鐘短片《臺北之晨》讓人相當期待。
《臺北之晨》拍攝於1964年,記錄的是一個普通的早晨臺北的市井生活,讓人看到半個多世紀前臺北的城市風貌。該片是白景瑞大師深埋在庫房中的失傳之作,但意外被發現,並於2019年經由台灣著名電影配樂人林強重新配樂。林強將現在臺北城市的聲響,加上傳統中國音樂和電子音樂,以及人聲的吟唱,配上《臺北之晨》的畫面,完成了一次跨越50多年的聲畫對話。

白景瑞早年赴義大利學習電影,深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影響。他1960年代初學成回到台灣進入「中影」,《臺北之晨》是他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但當時是健康寫實主義盛行之時,白景瑞這種保留現場聲的紀錄片嘗試,很快被終止,原拷貝失落,只剩了兩卷工作帶。40年後,殘存的拷貝被台灣電影中心發現。2019年林強為該片配上了全新的音樂,這次臺北電影節就將放映這個版本。


初入「中影」受挫的白景瑞,三年後,也就是1967年,就憑藉首部獨立執導的電影《寂寞的十七歲》,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開啟了他的電影大師之路。

這次和《臺北之晨》同場放映的,是1964年臺語片時代的代表之作《臺北發的早車》。該片是梁哲夫繼前一年《高雄發的尾班車》後的又一部導演作品。以火車為主要意象,詮釋了一個女性犯罪的故事。

《臺北發的早車》由白蘭、陳揚、吳靜芳、戽斗(高來福)等臺語片明星主演,和《臺北之晨》一起觀看,可以看到同時代臺北的城市風貌。

本屆臺北電影節,蔡明亮的最新長片《日子》除了入圍臺北電影獎,以及榮膺為閉幕片之外,蔡明亮2003年的著名電影《不散》的4K數字修復版,也將展映。

《不散》講述的是大雨的老影院福和大戲院的眾生相,蔡明亮的御用演員除了陸弈靜外全員到齊
李康生

陳湘琪

楊貴媚

陳昭榮

戲院裡放著經典老片《龍門客棧》,這部電影的兩位主演石雋和苗天都有出現。

蔡明亮本人和好友李幼鸚鵡鵪鶉也有客串。

《不散》入圍了那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那年金馬獎是《無間道》的天下,《不散》僅拿到最佳音效和年度台灣電影獎。
為了配合《日子》臺北電影節上映,作為蔡李陸咖啡館老闆的蔡明亮,還用《日子》劇照做了一款掛耳咖啡的特別包裝。去年《不散》重返威尼斯,他用手繪海報做了一款咖啡包裝,很有紀念意義。
蔡老闆真是又電影又文藝又有生意經啊。

本文部分資料由臺北電影節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畫台灣】聯絡郵箱:
771539504@qq.com
(END)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文藝連萌成員
本期編輯:落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