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日本的小眾電影在國內頗受好評。主演是能年玲奈,她曾經被稱為「日本天才女演員」,

因為一部日劇《海女》在日本大火,以與眾不同的少年感、出色清新的演技獲得了眾多喜愛。

就在所有人以為她會爆紅的時候,她被公司雪藏了,一「藏」就是好幾年。
後來改名為「Non」復出,這幾年雖然事業在一點點有起色,但一直沒有好的作品再出現。

終於在2022年,能年玲奈主演《魚之子》電影在北影節首映,現場一票難求,好評不斷。

最近這部電影終於有了線上資源,那小通肯定要來安利一下!
話說在諸多好評當中,有個評價非常有趣。這位網友稱本片為《橫道世之介》,魚版的。

嗯,這部電影就是《橫道世之介》導演沖田修一拍的。

當然,看起來,這部《魚之子》還是無法達到《橫道世之介》的好評程度。不過,這確實是最近很值得關注的一部新片。
真的,很有趣哦。
評論將之稱為魚版「橫道世之介」,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一方面,兩部電影都來自同一個導演。另一方面,本片在某些情緒上,也確實跟《橫道世之介》類似,都是那種人畜無害,特別溫馨、特別暖心的電影。
嗯,《魚之子》。

雖然,整部電影都很浪漫,好像童話故事一樣,但其實,這還是有人物原型的。
本片根據さかなクン的自傳體小說改編。名字很長,你就記得是他的自傳體小說就好了。

他本人是一個魚類學家、插畫家以及藝人,這部電影就是取材自他的故事,他也在這部影片中有客串出演角色。

當然,在電影裡,他的角色變成了能年玲奈飾演,也使得這個角色更可愛了。
我一直是個看電影之前不太喜歡提前做功課的人,害怕了解得太多,失去了對影片的新鮮感。
所以,在一起開始,我並不是太懂這部《魚之子》是個什麼樣的故事。當然,這也使得之後收到了更多的驚喜。
實際上,一開始搞不太懂這部電影的,並不光是我一個人,發現很多人在影片一開始,都多少有些迷糊。
因為,影片一開始就稍微有些些荒誕感。主角是一個瘋狂迷戀魚類的小朋友,似乎與這個世界都格格不入,他的世界似乎只有魚類。
尤其是,當他捧著一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章魚上來,並且打算帶回家養著的時候……

你就明白,這顯然不是一個太常規的劇情片了。
所以,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個童話、或者是漫畫改編、或者是個浪漫故事……
一切的描述,都因為,這部片子有些另類。
或者,從童話的角度切入,確實是接受這部電影非常好的方式。
很顯然,能年玲奈飾演的這個主角,是一個稍微有些特殊的孩子。過度沉迷於魚類,讓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只不過,在他的世界裡,卻並沒有因為他的特殊,而遇到欺負以及歧視,反而是被各種幫助和保護。
讓他可以很自由,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下去。
這一路的被保護與自由自在活下來,則總是讓人覺得心裡暖暖的。

這也是讓很多人想起《橫道世之介》的原因。
試想,一個每天都只會聊起魚類,心思也都放在魚類上面,連很多基本生活都不太會處理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他的人生一定很辛苦吧。
但是,在《魚之子》裡面,其實都有意迴避了這些話題。而且,讓他身邊的所有人(親人、朋友、領導……),都非常善良和友善,把他保護得很好,得以一路健康成長。

很童話吧!
而這,也剛好是本片最可貴的地方。
電影呢,分很多種。
有些電影是寫實的,去描繪這個世界的種種真實,帶我們發現真相。
而有些電影,則是造夢的。
去幻想、去彌補、去治癒……
人啊,終究還是太渺小了。很多事情,我們都沒辦法左右。所以,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渠道,去彌補遺憾,去治癒自己。
《魚之子》就是這樣一部關於愛好、或是痴迷的電影。
主人公是一個對於魚類痴迷到忘我的人,也因為這種過度痴迷,他變得非常簡單、非常天真。

同樣的,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是很難生活下去的,我們才更想在電影中看到這樣的故事,併為之感動。
而這,剛好是電影的魔力。
於是,你們會看到,主角身邊的人都非常善良。
無論是看起來很凶的小學老師,還是嘴裡一直罵罵咧咧的不良少年,或者是分別又重逢的童年摯友,都仍然,努力在守護著這個天真的人。

或者,我們也可以將之視為,對自己夢想的守護吧。
實際上,能年玲奈飾演的這個主角,確實更有象徵意義,對應著大家內心中那丁點美好。
也許,人逐漸長大,面對的世界日漸複雜,也只能一點點放棄自己的堅持。但是,當看到昔日的夥伴,如今仍然可以堅持夢想,一點改變都沒有的時候,總是有些感動吧。
所以,他們對主角的保護,也就有了更多的象徵意義。
尤其是,當主角媽媽在影片最後說出那句,自己根本不喜歡魚的時候。
真是被暖到了。
同時,也真是為這樣的主角感到幸福。或者,這也是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關於這個痴迷夢想的主角,其實還有不少爭議,也成為本片的趣味之處。比如,他雖然一直強調自己喜歡魚類、痴迷魚類。
但是,他卻不排斥吃魚,甚至很愛吃魚,而且會自己親手宰魚,並且很享受鮮美的魚類料理。
於是,有些觀眾會覺得這種行為很分裂。
甚至會覺得,他這樣的人,不應該拼命保護魚類,完全不吃魚麼?

當然,這也剛好是本片的有趣之處吧。
這個角色其實很有意思,他雖然很怪胎,痴迷魚類到忘我。但,他仍是努力站在人類的視角去看待魚類。
他只是想更了解魚類、並讓其他人也可以了解且愛上魚類。同時,他不排斥魚類是人類的食物的這一功能性,甚至,正因為他很愛魚類,才會更享受吃魚這件事。
這個想法其實還挺日本的,大概就是物盡其用吧。
尊重生命與自然規律,就是讓大家在各自的位置上,更好地執行自己的任務。
只有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將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真正的大和諧。

如果這麼理解這個角色,其實很多事情就順了。
另外,大家也發現了,在描述能年玲奈這個角色的時候,我一直用的他。
那是因為,故事的原型是個男生。
能年玲奈飾演的時候,其實也是默認這是個男性角色的。
同時,參照影片開頭那句是男是女不重要的描述。
你也可以將這個角色視為一個中性角色。讓一個女生是去演一個男孩子,也是很有意思的做法,起碼,他使得這個角色變得更溫柔,以及貼近觀眾了(即便他有些怪怪的)。
反正,這本就是一個有點童話味道的影片,主角是男是女,確實沒那麼重要了。

不過,一路看下來,你會發現,能年玲奈確實是很適合這部影片的一個選擇。
雖然,這已經是一個即將30歲的人了。但是,演起這種傻乎乎的中二少年,還是毫無違和感。
甚至,你仍然能感覺到她的少年氣,以及,她的眼睛裡仍然是有光的。
她的出演,也讓這個角色增加了不少魅力。
似乎,這樣的童話故事,就應該由她這樣的人來出演才對。

喜歡這樣的《魚之子》,是因為這樣童話一般的故事,會讓你在這樣的時候,收穫一絲絲暖意,會覺得有些許感動。
但又,不是特別濃烈的感情,而是那種輕輕的、淡淡的、一點點化開的溫柔。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