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沒2020》劇評:一集封神,兩集翻車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新冠肺炎、非洲蝗災、奧運會推遲、各地暴雨…就在這一年過去一半的時候,日本又要「沉沒」了…

有網友說:有了上半年的鋪墊,覺得日本要沉沒這件事,也沒那麼魔幻了。這是日本鬼才導演湯淺政明的最新動畫作品(也有人說,是最撲的一部):《日本沉沒2020》

2020年夏,日本東京

2020年夏,日本東京。

武藤步,15歲,正讀初中。這一天,她和同學們在操場練接力,剛坐下來休息,大地突然毫無徵兆地晃動了起來。

地動山搖之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地動山搖之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對日本人來說,地震早已是家常便飯,有經驗的人判斷:剛才那一下,頂多四五級,沒啥好慌的。

武藤步和同學有說有笑地回到更衣室,可打開手機的那一刻,大家都驚呆了。

每個人都收到了一條資訊:地震警報。

每個人都收到了一條資訊:地震警報

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突然傳來一陣巨響,大樓劇烈搖晃起來…

剛剛還笑著說「一起加油」的小夥伴,轉眼工夫,被櫃子砸中,倒在了血泊中…

與此同時,武藤步的弟弟,正在家裡玩著電子遊戲…

她的爸爸,正戴著安全帽,在工地腳手架上忙碌著…

她的媽媽,正在飛往東京羽田機場的客機上,飛機面臨水面迫降…

大地還在顫抖…

大地還在顫抖…

他們此時並不知道,地震只不過是最輕微的前兆,海嘯、山體滑坡、火山爆發…一系列災害接踵而至。

而日本群島,將在數月內,沉入海底…

一家四口,此刻只有一個目標:無論如何,都要跟家人在一起…

這部《日本沉沒2020》是由Netflix出品,日本導演湯淺政明執導的動畫作品…

故事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背景,講述了日本一個普通家庭,在面臨滅頂之災時的選擇…

故事改編自小松左京1973年出版的小說《日本沉沒》,但其實只是借用了「日本沉沒」的概念,故事與原著完全不同。

而比「日本沉沒」更魔幻的是,真實生活中,東京奧運會居然延期了…

動畫豆瓣開分達到了驚人的9.1,但此後一路下跌,目前只有6.7分。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部動畫劇作的特點:開篇驚豔,中間乏力,結尾倉促。

劇本的問題較大,造成整體感覺很奇怪,剛開始你以為是個災難片,拍著拍著成了公路片,再往後又成了溫情片,最後才明白,這是一個城市宣傳片…

這可是湯淺政明啊!

這可是湯淺政明啊!

是拍出過《心理遊戲》《乒乓》《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惡魔人》《別對映像研出手!》等神作的湯淺政明啊!

相信很多人怒打差評時,都跟烏鴉一樣,懷著失望心情:期待了半天,敢情就給我看個這兒!

導演:湯淺政明

導演:湯淺政明

《心理遊戲》(左);《乒乓》(中);

《心理遊戲》(左);《乒乓》(中);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右)

《惡魔人》(左);《別對映像研出手!》(右)

《惡魔人》(左);《別對映像研出手!》(右)

雖然失望,但有一說一,畫作的呈現上還是有一些亮點。

比如,開篇非常震撼的災難場面,東京塔倒,高樓傾塌的末世感,做得相當出色。

還有不少大尺度畫面,即使是動畫作品,也讓人心驚。此外,作品在表現災難之餘,花了很多篇幅去追憶日常生活之美,而當美好化為廢墟,更加讓人感到幻滅…

特別是每集的片頭曲,配合小清新的畫風:美食、美物、少男少女、和諧的一家…

但看了正片你知道,這個家正逐漸分崩離析…

動畫也試圖表現人們在大災大難面前的道德取捨。

有意思的是,日本「311地震」時,我們在新聞中看到日本人在大災面前,淡定從容、井然有序,並能互幫互助,素質非常高。

可動畫卻沒有把人刻畫得那麼善良,他們自黑起來也夠狠的。

比如,女主在地震時只顧自己逃命,對同伴見死不救。

比如,逃難路上,一家人遇到了一對口渴的老夫婦,女孩送上了全家唯一一瓶礦泉水…

但老夫婦喝了幾口,卻把水瓶藏進了自己的包裡,完全沒有要還的意思…

天下大亂,人們也不怕違法了,超市的東西隨便拿,還有的企圖強姦路人…

一些民粹主義勢力,搞起了種族歧視:只有純日本人才能上船,外國人,甚至是混了一半日本血統的,都不行…

看得出來,編劇是在精神上繼承了原著的思想,但想要表達得太多,結果導致哪個方面都沒有說透,更有意迴避了政府層面、國際關係等政治因素,顯得避重就輕。

說起來,《日本沉沒》算是日本經久不衰的一個大IP。

原著小說1973年面世,就成為了「戰後日本第一暢銷書」,一年內狂銷400萬冊。

在此後40多年時間裡,它被多次改編成漫畫、廣播劇和影視劇,光是電影就拍了兩部(甚至還有一部惡搞喜劇叫《日本以外全部沉沒》)…

但是,很遺憾,都沒能超越原著小說…

電影:《日本沉沒》‎ (2006)

小說好到什麼程度呢?

劉慈欣就是受了它的影響,才寫出了《三體》。

大劉說:我看《日本沉沒》後很震驚,一部科幻作品竟然把一個民族深處最敏感、脆弱的對未來的恐懼感體現出來,我就想寫一部中國的《日本沉沒》。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寫這本書,小松左京花費了9年時間收集資料,他準備寫《日本沉沒》的時候,正是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的那一年。

這是戰後日本經濟騰飛,舉國歡慶的時代,日本正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民都處在一個狂熱的氛圍之中。

一個日本作家,沒有被「盛世繁榮」衝昏頭腦,反而為日本的未來深深憂慮。他想借一本小說,向當時的日本民眾發出預警。

這本科幻小說,處處體現出作者對日本種種社會問題的反思。

比如,當時的日本為了發展經濟,到處大拆大建,翻修舊道,鋪設新路,開墾丘陵和森林,而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

比如,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人離自然生活越來越遠,逐漸喪失了面對災害時的短時間內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

災難來臨時,只會倉皇逃竄,更會為了爭奪資源大打出手,人們缺乏辨別能力,社會謠言四起…

比如,當時日本社會人們花天酒地,精神空虛,年輕人沒有方向,不少人開始吸食毒品…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飽受颱風襲擊、地震頻發、雨雪不斷的國度,老百姓已經習慣了跟自然災害作鬥爭,有著天然的憂患意識。

但小松左京卻悲觀地認為,一旦日本發生大規模的災害,失去國土,民族將面臨滅亡。

首先,在他看來,這屆政府不行

首先,在他看來,這屆政府不行。

他借角色之口諷刺說:這些官員不相信學者,也不相信老百姓…嘴上說要集思廣益,實際根本就不具備辨別事物的能力,他們腦子裡裝的都是怎樣才能萬無一失,怎樣才能四平八穩。

而在民族存亡的關頭,政府沒有能力保障國民的生存權利,只會用軍國主義思想給民眾洗腦,鼓動民眾「飛向世界」…

那麼,是不是有其他國家願意向日本伸出援手呢?

那麼,是不是有其他國家願意向日本伸出援手呢?

在這個問題,作者也很悲觀。

他覺得,和日本交好的美國,表面上樂善好施,但實際上會借救援的機會,在日本撈好處。

事實上,當時所有的強國,都對接收日本難民這件事有所顧慮,不是談條件提要求,就是乾脆拒絕…

那麼亞洲國家呢?

因為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對鄰國進行經濟侵略或軍事侵略,犯下滔天罪行,四處樹敵。大難臨頭的時候,沒有鄰國會毫無保留地提供援助,日本必然會淪落為亞洲孤兒。

有意思的是,書中還提到了中國

有意思的是,書中還提到了中國。

日方估計,考慮到兩國人民在歷史上的交惡,以及中國本來就人口眾多,可能是指望不上。

但最後,中國還是騰出了崇明島,接納日本難民…

那可是1973年出版的小說啊,那時中日剛剛邦交正常化,作者對國際形勢的認識,顯得如此非主流,卻又如此有遠見。

更讓人讚歎的是,小松左京的視野並沒有侷限在國與國之間,沒有侷限在人的身上。

在小說中,有一段論述相當精彩,請允許我大段引用:

小小的日本,哈,區區一個國家而已,對我來說它沒有任何意義…

我的概念裡只有地球。

在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裡,它從大氣和海洋中滋養了無數的生物,造就了人類。儘管它本身的地表一直為自己所撫養的眾多物種踐踏,但卻從未終止過對自己命運和歷史的締造。

這顆巨大的,但在宇宙中不過沙粒一般的星球,是它,創造了大陸,孕育了山嶺,捧託著海洋,纏繞著大氣…積冰載雪,自身內蘊藏著不曾被人類獲知的眾多祕密。

…這個太陽系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也許地球有其殘酷的一面,但是,誰要是想違拗它,那必將是螳臂擋車,毫無意義。

而我心中獨有這地球。

日本,不過是個細小得像一節繩子般的島,無足輕重…

對此,中國科幻作家韓松曾深有感觸:

《日本沉沒》不僅僅是寫給日本人看的書,而是寫給全人類的。

作者認為人類應該把自己放在非常謙卑的位置上,放在跟別的物種更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下去。

小松左京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也許,宇宙中任何一個文明在達到一定技術水平之後,都會走向自我毀滅,如果毀滅註定無法避免,起碼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努力延緩過它的進程。

小松左京於2011年去世。

遺憾的是,40多年來,所有的改編作品都沒能達到原著小說的高度,我想,作者應該感到很孤獨吧…

是因為改編者創作能力不足呢?

還是因為國際局勢越來越複雜,世界越來越割裂,全球民族主義勢力崛起,創作者很難再進行獨立、深刻、自省的思考?

我希望,是前者…

我希望,是前者...

來源:烏鴉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