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小姐》到《分手的決心》,朴贊郁導演緣何大火

近期落幕的 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上, 朴贊郁憑藉湯唯、樸海日主演的 《分手的決心》拿下最佳導演的榮譽,這是他繼 《老男孩》(評審團大獎)和 《蝙蝠》(評審團獎)後第三次在戛納獲獎,也是他第四次征戰戛納。

該片在戛納電影節《銀幕》場刊上以3.2分(滿分4分)的表現登頂,也是本屆戛納電影節唯一一部破3分的影片。憑藉口碑和大獎,朴贊郁讓韓國電影在國際舞臺上又獲得了讚譽。

從《共同警備區》正式走入大眾視線,到 《我要復仇》 《老男孩》 《親切的金子》「復仇三部曲」;從炫麗癲狂的 《機器人之戀》 《蝙蝠》,到首部英語作品 《斯托克》、入圍戛納主競賽的 《小姐》,再到今年戛納榮譽加身的 《分手的決心》,朴贊郁的每一部作品都激發著影迷的好奇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新作」總讓人難以捉摸,因為他從來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影迷們的任何期待都有可能被「辜負」。作為彌補,總能得到一種完全陌生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體驗。就像他曾經在自己的散文集《朴贊郁的蒙太奇》開篇所寫的一句話:第一是個性,第二是個性,只有個性重於一切。

分手的決心海報

《分手的決心》海報

朴贊郁導演深知商業類型片的趨同屬性,而追求個性便成為了他的創作底線和不二法則。在韓國影壇上,人們叫他”最黑暗的傢伙」,「一意孤行」在「另類」道路上的電影冒險家。

朴贊郁的cult風格在韓國導演中獨樹一幟,是韓國分級制度出現後躋身世界影壇重量級導演。他的作品邪魅、暴力又常常蘊藏人性的溫情;學哲學的他關注社會,兼具哲學家的博愛;他顛覆傳統且又將傳統發揚光大……

27歲執導處女作,一部證明過早出道並不好的電影

幼年到青年時期的朴贊郁,是在濃厚的美術氛圍中長大的。建築專業的父親很喜歡美術,外公痴迷收集字畫。朴贊郁和弟弟樸贊景從小耳濡目染,都很喜歡繪畫,也都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走藝術這條路。但除了美術,他還對文學和人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積澱,不難看出這些都在他日後執導的電影當中有所顯現。

作為一個影像工作者,朴贊郁曾坦言自己花在讀書上的時間比看電影要多得多。他從事電影創作所需要的養分和靈感都來自書籍。在朴贊郁的家中,有一個藏書庫,按照關鍵詞分類收藏著他和家人的愛書。最多的要算人文社科、文學、歷史類書籍,當然還有他最愛的漫畫。

藏書庫作為小姐中的重要場景(片場照)

藏書庫作為《小姐》中的重要場景(片場照)

總是被怪誕的超現實畫作,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所吸引的朴贊郁對自己的喜好也慢慢有了認知,並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憧憬電影導演這個職業。但他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並沒有選擇電影專業。”我覺得電影導演不是誰都能當的,要有很強的領導力,要有熱情,而我是那種有些消極,也很內向的人,所以好像並不合適”。

一直認為自己會成為”做學問的人”的朴贊郁最終選擇了哲學專業(1982年入學)。並在大學期間加入了攝影社團,這也成為了他與電影真正結緣的開始。

雖然他就讀的西江大學裡沒有電影專業,但是圖書館裡還是有許多電影相關的書籍資料。通過書籍背面借閱卡片上登記的借閱人的學科和姓名,朴贊郁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聚在一起看電影,甚至還嘗試拍攝了最終沒有完成的短片電影,而這個時期看過的希區考克電影 《迷魂記》讓朴贊郁產生了做電影導演的決心

1958年迷魂記

1958年《迷魂記》

學期間,朴贊郁已經開始到片場打工,並開始學習製作電影。畢業後的1988年他加入了柳永振導演的電影《甘同》劇組,當上了助理導演兼製片人。還在1990年,以助理導演身份參與拍攝了郭在容導演的電影《雨天的水彩畫》。

他開始進劇組工作的上世界八十年代末,忠武路仍被過時的製作方式所支配。對”電影青年”們來說,要想堅持下去十分困難。為了生計,朴贊郁不得不在參與了兩三部電影的創作後,轉到電影公司的項目部工作。就在那段期間,朴贊郁遇到了作為導演出道的機會。

上世紀90年代初,韓國許多大企業紛紛進入電影產業。有人拿出一億韓幣左右的製作費,提議讓朴贊郁執導電影。於是朴贊郁在他27歲的時候拍攝了一部在他30歲的時候才得以上映的電影 《月亮是太陽做的夢》(1992年)。

1992年月亮是太陽做的夢

1992年《月亮是太陽做的夢》

《月亮是太陽做的夢》是一部低成本的B級片,描繪了韓國社會底層人們的生存狀態。影片中顯現了許多此後朴贊郁作品的氣質風格,比如畫面的色彩搭配、通篇的復仇概念、人物間的三角關係、鏡頭中的象徵意象等。但因為準備過於倉促和盲目的自信,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全部遇冷。

朴贊郁將這部”很業餘的在模仿”的電影形容為”證明過早出道並不好的的電影”。但事實上影片的質量並不差,當時許多與朴贊郁並不相識的著名導演在看過電影后都紛紛給他送去了鼓勵,他們都認為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1992年月亮是太陽做的夢

1992年《月亮是太陽做的夢》

從導演變成影評人的稀有案例,”只要有機會,我會震驚世界的”

處女座《月亮是太陽做的夢》失利後,朴贊郁第二部作品一等就是五年。這期間已經成家的朴贊郁為了生活開始為雜誌和報紙寫影評。導演失格,卻因影評人的身份成名。這點和新浪潮的手冊黨們相似。

他曾經在某個採訪中開玩笑的談到,他是”從導演變成影評人的稀有案例”。在各種媒體上寫影評的他,顯現出了對B級片強烈的興趣。1993年他結識了電影導演李勳(以《Mascara》於1995年出道,同年死於一場火災事故,終年30歲),後者在美國留學時收集的電影碟片,讓朴贊郁有機會看到許多在韓國根本看不到的電影。

“雖然我原本就喜歡B級片,但遇到他之後就更加喜歡了,他的鑑賞能力讓我震驚。不單是電影,還有音樂,他推薦給我的電影,我後來才知道都是留名電影史的CULT傑作,和他的相識,讓我經歷了很大的改變。”

朴贊郁著作朴贊郁的蒙太奇

朴贊郁著作《朴贊郁的蒙太奇》

朴贊郁曾自嘲是”韓國寫字最多的導演”,寫影評的五年間,他一直在等待執導第二部電影的時機。他在寫影評的同時,會將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進行思考,對不欣賞的電影進行批判,欣賞的題材則想象換做自己該如何拍攝。”

但因為等待太漫長,他也有過想放棄的時候。在那段難熬的歲月之後,他的第二部電影 《三人組》(1997)得以拍攝。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朴贊郁認為,要拍攝一部”大眾”化的電影,這樣的想法最終制約了他,這部公路喜劇仍以失敗收尾。”我的判斷失誤,讓電影變得有些四不像,顯得很蠢。”朴贊郁導演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第二部作品。

1997年三人組

1997年《三人組》

兩部電影接連失敗,放在現在的韓國影壇,基本不可能再有拍攝第三部電影的機會。當時的朴贊郁也開始思考一個嚴峻的問題:還要不要做導演?而且當時他在影評界已經混的風生水起,影評集《Video-drome: The Discrete Charm of Watching Films》甚至成為了不少影迷的觀影聖經。

有意思的是,即便兩度受挫,這位有著巨大看片量的出色影評人仍然堅信自己一定能拍出一部好電影。雖然這時離 《共同警備區》出現還有三年的時間。

對於這三年的苦苦堅持,朴贊郁導演曾經這樣描述道:”我一直在寫劇本,雖然沒有公司感興趣。但我有那種如果能拍第三部電影就一定會成功的自信,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現在回頭來看,確實有些神奇。那是一種很特別的自信,看別人拍的電影時,我會有那種如果是我拍,會拍的更好的自信。我覺得只要有機會,我會震驚世界的。

1997年三人組劇照

1997年《三人組》劇照

尋找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共同警備區》一鳴驚人

評論別人創作的電影,讓朴贊郁生出了一定要拍一部好電影的決心和自信。《共同警備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忍不住拍攝的電影。而前兩部作品的失敗讓製片方無法再認可朴贊郁的”一意孤行”,轉而要求他拍攝一部主流商業性質的電影。索性這部東山再起之作,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該片在2000年上映之時成為了當年的票房冠軍。

“《共同警備區》如果不賣座的話,我應該就沒有機會了。我覺得我能拍第三部電影已經是奇蹟了。幸運的是,它成功了,不然我真的就沒有機會了,所以說《共同警備區》真的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2000年共同警備區

2000年《共同警備區》

《共同警備區》改編自南北分裂題材的同名小說。朴贊郁當然沒有老老實實地去拍一部商業片,而是擺脫了一般韓國電影的老套路,以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進行創作。不僅在國內獲贊,外海也是一片叫好,甚至入圍第51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開通了朴贊郁的歐洲電影節專線。

《共同警備區》採用了好萊塢Super 35mm格式拍攝,這種格式加寬了銀幕的能見度,增加了景深,加上接近全銀幕式的播放,使視覺影像更為逼真,此舉也是在技術方面進行了韓國電影史上的首次嘗試。

2000年共同警備區劇照

2000年《共同警備區》劇照

這次逆襲讓朴贊郁找到了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他的成功還離不開韓國當時剛剛實行不久的電影分級制度,這讓許多兼具藝術思想和商業頭腦的導演們有了更多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

「復仇三部曲」確立創作風格,《老男孩》獲國際認可

雖然”復仇三部曲”並非最初就有的構想,但它確實幫助朴贊郁確立了自己鮮明的創作風格。《老男孩》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令朴贊郁成為了國際化的藝術家。

《我要復仇》的永恆怨念

2002年我要復仇

2002年《我要復仇》

“恨”是朴贊郁電影中探討的永恆話題,”怨念”則是的朴贊郁的標籤。不單是朴贊郁個人,整個韓國影壇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情緒,李滄東溫柔的矛盾衝突、金基德殘酷的現實忿恨,到了朴贊郁這裡成為了一種哲學思考,探討的是原罪——人本身的愚昧與罪惡。朴贊郁找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後開始探討韓國人的人性之苦。

前幾部的錘鍊打開了朴贊郁的任督二脈,《我要復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異常成熟冷靜的朴贊郁。導演的成熟是影片在一個特別具有樸式風格的故事中卻用了不同以往的樸式風格,全片處在一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剋制之中。朴贊郁常見的經典配樂也大量削減,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聲。比起華麗的視覺語言,《我要復仇》更多的是精心的敘事,步步為營把一場冷酷的社會絞殺展現出來。

《我要復仇》的劇本是20小時不間斷作業寫成的,影片也確實給人一種筋疲力盡的瘋狂之感。電影中朴贊郁雖然沒有炫技,但還是為我們展現了三種特別的視角。上帝視角下對命運的冷眼旁觀,讓宿命的蒼涼之感油然而生;固定視角中平靜記錄,只留背景聲的做法也讓鏡頭外的暴力更加醒目;還有《共同警備區》那樣的靜止鏡頭,讓故事戛然而止,讓觀眾意猶未盡。

《老男孩》的波瀾萬丈

2003年老男孩

2003年《老男孩》

朴贊郁詮釋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老男孩》把復仇三部曲帶到頂峰,樸導一改前作的冷靜剋制,把這部漫畫改編的電影推向極致的風格化。

亂倫、剪舌頭、生吞八爪魚,通篇令人不適的暴力鏡頭,卻恰好擊中了當年戛納評委會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的心。後者表示看完後夜不能寐並多次流淚,並將第57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頒給了《老男孩》,在世界範圍掀起了一股韓影浪潮。

漫畫基調加上MTV式的攝影讓這部《老男孩》展現出不老的活力。樸導玩得大膽,玩得炫技。鳥瞰、固定和靜止鏡頭無所不用其極,還加入了吳大秀單挑百人的”斧頭戰”長鏡頭。這段場景拍攝用了三天,完全是一鏡到底。燒腦的劇情更是讓觀看朴贊郁的電影變成了一項體力運動。

《親切的金子》的溫柔收尾

2005年親切的金子

2005年《親切的金子》

相比前兩部,《親切的金子》故事簡單,情感細膩,視覺更加華美。朴贊郁把他的復仇用一出華麗的戲劇包裝,慣用的紅綠色調被昇華,展現出一種殘酷的美感,色彩的運用程度有些類似日本導演中島哲也。

金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神性,這樣三部曲的過程也從世俗走向了神話。散放著神聖光芒的金子經過痛苦的磨難才能為復仇這個漫長的歷程尋找到形而上的超脫途徑,只有神性的救贖才能洗滌骯髒的心靈。最後一場戲,金子和女兒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相擁,誓言要雪白的活著,這是一個童話般光明的結尾,也為這殘酷的三部曲溫柔收尾。

另外影片的配樂也非常出色。歌劇式的配樂為影片賦予了一種古典氣質。主體的巴洛克風好似不食人間煙火,悽婉的小提琴帶出宗教音樂的感覺,而最後的搖籃曲,也暗示著復仇者心靈最後歸於平靜。

怪咖《機器人之戀》

2006年機器人之戀

2006年《機器人之戀》

《機器人之戀》是最能體現朴贊郁cult怪雞情結的作品。這次樸導把視線放到了精神病院,為影片加入了風格清新的愛情元素。但就當你以為它褪去了血腥和暴力,這邊林秀晶便舉起手指加特林在精神病院大開殺戒;當你感覺這好歹是個純愛故事時,朴贊郁又在最後一個鏡頭中,以陽光和彩虹粉飾隱藏二人光屁股之事,可謂朴贊郁的一種惡趣味。

將愛情、科幻、喜劇和血腥暴力雜揉,朴贊郁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把cult玩出了新意。朴贊郁從不吝惜特效,不過他並非追求大場面,而是為了滿足想象力。最後觀眾看到了一個漸變成機器人的絕食女子;林秀晶乘著甲殼蟲飛躍瘋人院;把瘋子的故事變成一出童話。

私人化的《蝙蝠》

2009年蝙蝠

2009年《蝙蝠》

《蝙蝠》應該是朴贊郁歐洲化最明顯的一部韓語作品。本片改編自左拉的《紅杏出牆》,摻雜了宗教、吸血鬼等諸多歐洲元素,而戛納的評審團獎也側面證明了朴贊郁嚮往更大舞臺的野心。

雖然《蝙蝠》的吸血鬼元素頗為搶眼,但導演原本只是想拍一個以牧師為主角的電影。《蝙蝠》取景澳大利亞的沙漠,室內佈景配樂又帶有巴洛克的奢華風格,這就是朴贊郁想要的血腥童話。

身為韓影扛鼎人物的朴贊郁在拍攝《蝙蝠》時已經不在意商業成就,他的影片風格轉而越來越個人化。收起《機器人之戀》的活潑,朴贊郁嚴肅地討論了一次靈與肉的關係。影片看不出具體的發生地點和相關人物,導演建立了一個帶有他鮮明烙印的烏托邦,把想要的故事展現給觀眾。

獨樹一幟的歐洲範兒,《斯托克》致敬偶像希區考克

從《共同警備區》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開始,朴贊郁幾乎每一部電影都為世界所關注。

大學時期看過的希區考克電影《迷魂記》,讓朴贊郁立志成為一名電影導演,並開始創作劇本。而他的第一部全英文對白電影《斯托克》恰恰顯現了希區考克同樣的癖好,以”性、愛,死亡”作為主題,同時封閉空間中上演的情慾糾葛也明顯是在致敬偶像希區考克。

2013年斯托克

2013年《斯托克》

與此同時,朴贊郁也受到好萊塢上世紀60-80年代黑色電影的影響,黑色幽默在他的電影中十分常見。短片《審判》中殯儀館大叔把啤酒和屍體放在一起冷凍;《共同警備區》最後一個震撼的鏡頭;《我要復仇》賣腎救人卻被騙;《蝙蝠》中偷情的男女和鬼魂等等。朴贊郁把黑色與喜劇元素調配的比例均衡,使電影風格冷峻又不失趣味,同時還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嘲諷。

因為受到歐美文化影響頗深,朴贊郁導演的電影具有一種東方審美中不具備的歐洲古典氣質,令他在韓國影壇獨樹一幟。同時也為好萊塢帶去了一股亞洲的清新之風,在歐美的文化背景下傳遞出亞洲含蓄的精神核心。

迷戀並顛覆傳統,小姐本土化的女權訴求

迷戀並顛覆傳統,《小姐》本土化的女權訴求

衝破令人不滿的現實規則,夢想逃走是”朴贊郁世界”的永恆主題。

縱觀其作品,復仇成功但並未獲得救贖的金子小姐(《親切的金子》)、放棄改變現實決心永遠活在夢想世界中的英俊和日順(《機器人之戀》)、無法阻止暴走的戀人而一同赴死的尚賢(《蝙蝠》),這些人物的「出逃」,最終都因為自身的能力所限而停止。但《小姐》中的主人公英子和淑熙卻有些不同。

2016年小姐

2016年《小姐》

她們的野心,相比朴贊郁的前作人物都要遠大。她們最終掙脫了困住自己的牢籠,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什麼都沒有失去,實現了完美的勝利。這一次,朴贊郁的電影世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明快的happy ending。

事實上,擁有如此完美勝利的女性角色,在韓國電影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在男權社會的規則和桎梏之下輕快掙脫的女性形象,在韓國本土電影中出現極具現實意義。

這也是相比原作小說《指匠情挑》,《小姐》更為韓國本土化的部分。而朴贊郁也曾直言,女權訴求是他執導《小姐》的初衷,而相比西方人,他也更看重本土觀眾的對影片的理解和態度。

鍾情模糊"的電影多面手,故事大王&製片人

鍾情”模糊”的電影多面手,故事大王&製片人

朴贊郁曾經在某個採訪中為自己寫了一段」墓誌銘」:他執導了69部長篇電影和35部短片電影,為48部電影撰寫了劇本。作為電影導演,相對來說他是個無私的人,他睡在了這裡。

但事實上,朴贊郁並非一個高產的導演,從1992年執導處女作《月亮是太陽做的夢》開始,出道24年間他一共執導了10部電影。”至少要拍50部,但好像很難,一年都拍不了一部……」

為了拍攝更多的電影,朴贊郁覺得一方面要「活的久一點」,而另一方面則開始做製片人。朴贊郁的製作公司名為」模糊電影」。因為在朴贊郁導演看來,擁有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多面性的作品才稱得上藝術作品。

2008年,朴贊郁為《親切的金子》導演組出身的李京美的導演處女作《胡蘿蔔小姐》擔任製片。同時,他還執筆了該片的劇本,雖然略帶《機器人之戀》的怪雞風格,但朴贊郁並沒有喧賓奪主,而是把故事寫得飽滿溫情。此外,他甚至還友情客串了角色,足見樸製片扶持後輩的不遺餘力。

2013年雪國列車劇照

2013年《雪國列車》劇照

朴贊郁最著名的一次製片還要算奉俊昊的《雪國列車》,在好萊塢先行一步的他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好友奉俊昊打開了世界影壇的大門。

除了做電影導演、製片人,寫字起家的朴贊郁還是位十分出色編劇,可謂忠武路的故事大王。2000年尚未成名的他就和李濬益等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來到中國,拍攝了自己的編劇的《天地男兒之激進黨員》,該片可以稱的上影史上第一部韓中合作電影。

2000天地男兒之激進黨員

2000《天地男兒之激進黨員》

《滅絕人性三人組》《跆拳道女孩》《少年去天國》等,這些影片都出自朴贊郁編劇。有趣的是,以黑暗風格著稱的樸導為他人編劇的作品通常都是溫情的喜劇路線。他坦言寫喜劇會讓他感覺輕鬆開心。

作者:我愛羅賓

編輯:八不半

相關文章

湯唯,這素顏大花沒有對手

湯唯,這素顏大花沒有對手

今天,聊一個早該聊的人。 8月,韓國發聲,《分手的決心》將代表韓國角逐第95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項。 電影本身如何,Sir早已聊過。 但湯...

被全網唾棄後,湯唯成了「致命女人」

被全網唾棄後,湯唯成了「致命女人」

《大明風華》後,沒想到湯唯,又絕地逢生了! 最近,湯唯帶著新作《分手的決心》衝擊戛納,形勢一片大好。 前兩日,《分手的決心》在戛納電影節的首...

韓國人有多愛湯唯?

韓國人有多愛湯唯?

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 對於影迷來說,最遺憾的莫過於湯唯失意影后。 據說《分手的決心》是朴贊郁為湯唯量身定製的大女主劇本。 朴贊郁的編劇把故事...

恭喜湯唯,拿下戛納?

恭喜湯唯,拿下戛納?

這周,電影圈最大盛事,當屬第75屆戛納電影節了。 在主競賽單元,備受華人關注的影片,就是朴贊郁執導、湯唯主演的《分手的決心》。 影迷們對它充...

來了,我的2022年度十佳電影

來了,我的2022年度十佳電影

2022最後的日子,魚叔陽康了。 雖然身體還沒什麼力氣,但很想寫點什麼。 有幾個晚上,我躺在床上燒得糊里糊塗,渾身疼痛,很難入睡。 於是不斷...

又有好電影了!

又有好電影了!

週一又來啦!週一怎麼總來呢,莫名其妙。 所以,在週一,我們繼續每週院線新片前瞻吧。這一週呢,院線新片其實整體一般,可關注的新片並不多。不過,...

韓國電影,爆是爆,它還能上嗎?

韓國電影,爆是爆,它還能上嗎?

韓國電影人進擊好萊塢。 去年年底Sir還感慨,越來越多的韓國大牌得到好萊塢挖掘,或者背靠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回顧請戳) 《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