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對小情侶躲在汽車裡忘我纏綿。

不多時,陰影中冒出一個形似「傑森」的變態殺手。
二話不說一刀取走了男孩的性命……

女孩驚慌失措向小樹林跑去,變態殺手跟在後面窮追不捨。
然而一個事先佈置好的陷阱,卻讓這位面具猛男應聲倒地。

女孩和她的同夥則喜笑顏開,掏出電擊槍等工具,將他徹底弄暈……

B級血漿味滿滿的開頭,變態殺手卻淪為了女孩子們的階下之囚。
這樣一部反套路電影,到底有多奇葩?
姐姐妹妹殺起來(又譯《悲劇女孩》)
Tragedy Girls

所謂「悲劇女孩」,實則是個社交賬號名稱。
它的主人,正是前文中捕獵變態殺手的馬卡拉與薩迪。

兩位生活在「孔雀谷」的高中女生,一心渴望成為網紅。
可惜偏遠小鎮的生活實在太過平淡,她們根本找不到抓人眼球的素材。
直到最近,孔雀谷周邊接連發生4起命案,事情這才變得有趣起來。

兩人經過長期調查,摸清楚了變態殺手的作案習慣和作案手法。
於是便有了這次膽大包天的「釣魚執法」。

「悲劇女孩」的本意,是希望殺手能和她們通力合作。
一方負責殺人、一方負責在網上曝光案件細節,聯手把賬號做大做強。

吃了悶虧的殺手當然拒不從命,女孩們倒也並不心急。
淡定的把他鎖進地下室裡,每日只以狗糧投餵……

設定如此之歪的兩位主角,分別由亞歷山德拉·希普與布里安娜·希德布蘭德扮演。
要知道她們還在X戰警系列裡出演了「暴風女」和「黑後」,聯想之下不禁愈發帶感~

雖然殺手拒不配合,但那天夜裡好歹也算髮生了第5起命案。
馬卡拉與薩迪趕緊趁熱打鐵,在網路上和學校裡大肆宣傳。

可前腳她們才繪聲繪色營造出連環殺手出沒的危局,後腳警長大人卻站出來一口咬定,失蹤的男孩不過是離家出走而已。

大人世界的無能和虛偽,女孩們早已見怪不怪。
兩人沒有選擇爭辯,而是決定用事實來打臉。
這一次的目標,是馬卡拉那位愛玩機車、愛泡妞的前男友。

馬卡拉假裝成神祕女性,約小哥到野外見面;

薩迪則準備好路障,把他連人帶車掀翻在地。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兩人又狠狠在他胸口補上數刀……

次日,「悲劇女孩」向警方報案後,滿心歡喜期待接受電視臺的「謀殺專訪」。

然而指鹿為馬的警長,卻再一次做出了「意外事故」的結案陳詞……

女孩們氣不打一處來,立刻鎖定了下一個作案目標——
成績優秀、趾高氣揚,還處處和她們唱反調的「奮鬥女」。

趁著她一個人在工藝教室「加班」的功夫,二位頭戴面具、身著黑衣、手持尖刀,悄悄摸摸將其包圍。

本以為「校園屠殺」再怎麼樣都不可能被洗成意外。
豈料,馬卡拉品味獨特的鞋帶卻暴露了她的身份;

慌亂中一頓拉扯,「奮鬥女」還真就意外死於鋸床之上……

兩人無可奈何,只得狠下心來,就地將她拆解分屍……

這一回,小鎮終於相信了「悲劇女孩」的連環殺手理論,粉絲數與點贊量齊刷刷水漲船高。

她們順勢趁勝追擊,給死者舉辦一場面向全體鎮民的追悼、募捐會。
進一步炒熱話題,以吸引更多流量。

然而,嫉惡如仇的消防員卻挺身而出,號召大家組成志願小隊沿街巡邏,杜絕凶殺案再次發生。

大塊頭的提議深得民心,一時間奪走了「悲劇女孩」的全部風頭……

事已至此,兩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又是下藥又是色誘,艱難將消防員扼殺在了健身房裡……

孔雀谷這下可炸了鍋,就連鎮長也坐不住跑出來召開鎮民大會。

而「悲劇女孩」的計劃嘛,其實才剛剛開始。
在會議期間,馬卡拉用匿名手機,向所有人群發了一張消防員慘死的現場照片;

引起民憤的同時,她們像模像樣挺身而出,號召大家走上街頭祭奠逝者、震懾兇手。
以便「悲劇女孩」到時候現場直播,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可這一幕,恰好被她們的同學喬丹( 傑克·奎德)看在眼裡。

這位小哥是警長的兒子,也是薩迪的狂熱追求者。
平日裡不僅無償幫「悲劇女孩」剪輯視訊,也給她們提供了不少警方的內部資料。

見此情景,喬丹難免心生疑惑,隨即暗中展開調查,很快得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
馬卡拉就是變態殺手的幫凶。

與此同時,變態殺手經過多天努力,終於掙脫了束縛。

並趁著鎮民遊行的機會,屠殺了鎮長同志……

殺手的逃跑,自然叫「悲劇女孩」提心吊膽。
可成為名人的滋味,也讓她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完全矇在鼓裡的喬丹同學,卻在此時玩弄伎倆,偷走了馬卡拉的手機,誓要向薩迪揭露「真相」。

薩迪知道後哭笑不得,只能在馬拉卡的要求下故技重施,找機會殺人滅口。
是夜,她以談情說愛的名義溜進喬丹家裡,隨即偷偷摸出了匕首……

可正當她準備行凶之際,真正的變態殺手卻破門而入。
薩迪不得不隨機應變,和負傷的喬丹一起將其擊退。

為此,警長感激涕淋,破格給她頒發了英勇勳章……
愛情的滋潤與榮譽的菲林雙管齊下,薩迪似乎漸漸淡忘了自己的「初衷」。

合夥人馬拉卡則憤懣難當,和她大吵一架後,兩人算是分道揚鑣。

實際上,她們的決裂早有預兆。
「悲劇女孩」向來是由薩迪發號施令,馬卡拉「苦逼」的擔當執行者。
變態殺手被關期間,經常利用這點給她大吹耳邊風。

於是嘛,「單飛」的馬拉卡,便自然而然跑去和殺手結成了同盟。
畢業舞會這天,這一老一少決定幹票大的,興致勃勃向學校殺去。

另一邊,薩迪和喬丹喜聞樂見被評選為舞會之王/皇后,盡情享受著全場歡呼。

他們絲毫沒有注意到,馬拉卡和變態殺手已經幹掉老師,並鎖死了禮堂大門……

最終對決發生在劇場後臺。

變態殺手臨陣倒戈,決意要將眼前的3個年輕人全部幹掉。

而這,卻讓兩個「悲劇女孩」同時找回初心。

她們聯手幹掉喬丹與殺手,然後一把大火燒死了禮堂中的所有學生……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作為可怕災難的「倖存者」,「悲劇女孩」就此徹底翻紅。
等待她們的,顯然將是無與倫比的美好明天……

反套路反到三觀盡毀的結局,讓此片的觀眾口碑譭譽參半。
而導演刻意營造出的極不友好的瘋狂局面,卻無疑是種現實到可怕的辛辣反諷。

網路空間的極速膨脹,使得現實世界也隨之異化。
愚蠢盲目的看客,在乎的不是真相,而是口舌之快帶來的情緒釋放;
他們也不會深究「網紅」的存在邏輯,只會羨慕「網紅」的功成名就。
但最終,這些「韭菜」不過淪為網紅們腳下的一堆燃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