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橫濱東。雨夜。
居民樓下,眾人的圍觀中,一位歇斯底里、披頭散髮的女子,被民警帶著進入了警車。
她口中唸叨一個男人的名字,說他「沒我不行」,「離不開我」。

那個男人,此刻正坐在房間,手撫受傷的額頭。他看著一個沾血的玻璃菸灰缸…
女人就是用它,砸傷他…
男人報了警。
所有鄰居都在瞧這對情侶的熱鬧,包括男人和女人,也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


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
孤零零站在一旁,安安靜靜、嚇懵了的小女孩。
她叫真希。
是那個被抓走的女人的女兒。


《明天,媽媽不在》,2014年播出後,斬獲很多獎項提名,曾在豆瓣獲當年日劇最高分。
這部劇聚焦一個,名叫小野鴨之家的孤兒院。講述一群失去父母的孩子的故事。
網友評論:處處驚喜,軟萌可愛,又催人淚下,平均10分鐘一個淚點,這些小演員,都成精了…
明天媽媽不在


必須一提的,是飾演郵箱的女孩。
蘆田愛菜,3歲就進入了演藝經紀公司。是日本有名的天才童星。
6歲,她就飾演了9.4分日劇《母親》中,惹人憐愛的道木憐南。
後來,她接連創下日本電視劇史上最小主角紀錄,成為最年輕主持人、最小的歌手…

蘆田愛菜 飾 佐佐木閃耀(郵箱)
《明天,媽媽不在》中,蘆田愛菜多次展現了她炸爆天的神演技…
劇集開頭,孤兒院的負責人告誡大家:你們要會表演哭,就像寵物店的寵物一樣,只有觸撥到領養人的心絃,才可能領走…
眾人面面相覷時,郵箱展現了自己非凡的哭戲,看得人心都快碎了…
過關後,她抹下眼淚,毫無違和的,得意一笑,就拔拉起眼前的飯,狼吞虎嚥。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她演繹了,從微笑招手,秒變疲憊、辛苦…

找到心儀媽媽的期盼…

為好友慟哭、撫慰對方…

事實上,不僅蘆田愛菜,其他小演員,都呈現出了天然無修飾的純真狀態。
跟同齡人不同,在小野鴨之家,這群可憐的孩子,連名字,都叫得奇怪。
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代表了各自不同的身世經歷…
「郵箱」的得名,是因為她剛出生,就被拋棄在棄嬰的郵箱…

有人,是在「儲物櫃」被撿到的…

叫「彈珠」的小男孩,她的媽媽有重度賭博依賴症,一大早就跑去彈珠店…

開頭提到的真希,因為母親持鈍器傷人的緣故,到了小野鴨之家,就改名做:鈍器…

原本,他們是尚未成年的天真孩童。
在這樣的年紀,他們本應沒心沒肺,只顧歡笑、鬧騰,與同齡小夥伴瘋跑、追打…
他們調皮、無忌,有讓人捧腹的小心機…
比如這個躲在廁所,不想上幼稚園的孩子。為了裝拉肚子,他不住嘬自己的手背,發出「噗噗」聲…


一群女孩兒,會在桌上擺滿零食,進行毫無祕密的吐槽夜談…
他們擁有最純潔的感情,無論友情,還是青澀得不知道算不算「初戀」的愛情…


然而,沒見過父母,成長於不完整的家庭,或者中途被拋棄,不同的創傷,讓這些孩子,承擔了原本不該承擔的。
他們不得不生出,超越年齡的老練和世故…

有人動不動語出驚人,十幾歲的娃娃,就像見慣人間辛酸:
正所謂愛恨情仇,男女之間,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大人是變的,你看到的不是媽媽的臉,是女人的…


有過早展現出母愛,當上小媽媽的女孩:
她給「彈珠」擦屁屁、換衣服,哄他睡覺,安慰他,告訴他怎麼與寄養家庭相處…

她時刻都在為別人著想。為了和小夥伴的友誼,她寧願放棄可能的「愛情」…

不知道怎麼安慰失戀的大哥哥,她童真地說:你,能等我長大嗎?



無家可歸的他們,那麼渴求溫暖和照顧。
他們脆弱得,不想放過,哪怕是任何一點點希望的苗頭。
他們當中,有人,沒見過爸爸媽媽長什麼樣子,連可以想象的媽媽都沒有…

有人,一直抗拒領養,期盼親生媽媽能接回自己…

一個男孩,無論做什麼,都得抱著藍色的沐浴液瓶子。因為,對他來說,那上面有媽媽的味道…

另一個男孩,剛進入寄養家庭,還無法適應,叫不出爸爸、媽媽…

更多的人希望被幸福家庭領養,告別流離孤苦…
為了被心儀的家庭領養,有個女孩不惜把自己扮成,對方希冀的男孩…


然而,現實很殘酷。
那些來到小野鴨之家的領養人,並不都是擁有愛心的人。
有些人,只是想找個好使喚的幫手…


有些人收養孩子,只是為了滿足家人病態的需求…

如院長所說,僅憑被拋棄這一點,人們就會帶著偏見,看待這些孩子。
事實的真相是:大多數人一時興起的可憐,只是事不關己才有的感傷。
他們只是對同情孩子的自己感到滿足而已…



碰到合適的寄養家庭,太難了。
這些孩子不得不互相擁抱、彼此安慰…



即便僥倖被幸福挑中,這些敏感的孩子,也要和養父母經過長時間的磨合。


然而,《明天,媽媽不在》並不是一部賣慘的劇。
它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就在於,面對原生家庭的痛楚,小野鴨之家的院長,傾盡心力在做的,並不是,為孩子找一個家。
而是,讓孩子明白,如何在受盡折磨、歷經艱辛,還擁有一顆柔軟的內心。


曾經,這些孩子覺得,天底下沒有比自己更悲慘。
直到去到寄養家庭,他們發現,有些孩子,並沒有失去父母,卻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

真正的養育之情、關愛呵護,也許,跟血緣關係,並沒有聯結那麼緊密。
比如真希。
好不容易盼來媽媽,等到的卻不是,要接她回去的喜訊。
媽媽說,為了被她打過的,她所愛的男人,她決定讓真希繼續留在福利院。




這些早熟的孩子,很容易為了自保,採取各種「異常」的舉動。
他們太早看透世事冷暖,學會為人處世…
就比如這天,「彈珠」被人冤枉,作為小媽媽的郵箱,即便心疼,她卻沒有氣勢十足地據理力爭,反而走上前,輕輕地彎下腰,給對方道歉…

而這,是小野鴨之家的院長,最不願意看到的。
他不希望,孩子們,最終長成為無聊的偽善者,冷酷的大人。
他時刻在提醒他們:不要讓人居高臨下地憐憫自己。身處窘境,就更應該理解別人的痛苦。


一天,院長召集了孩子,給了每人一個枕頭。
他要把「柔軟」,從手中傳輸到所有孩子的腦中…
他說:這個世界,會發生很多讓人不忍直視的悲慘事件。但是我們,不能認為那些都事不關己,不能就這樣封鎖自己。

曾經身為警長的他,見過太多不可挽救的犯罪…
而其中的很多,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
「除了一些衝動性犯罪,一般人想起所愛的人,便會摒棄惡念,因為不想讓他們失望和傷心。」
他知道,有了所愛和被愛,就不會輕易鑄就大錯。

這也是福利院的孩子最需要的。
不是急著彌補破碎,也不需要重建齊整的家,而是內心始終葆有溫暖,堅持相信。
這也是《明天,媽媽不在》播出6年,依舊好哭和走心的命門。
它告訴我們:也許,任何人都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所有的殘缺和不幸,都不能作為逃避的藉口。
儘管,這個重塑美好的過程,並不簡單。
然而,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如何的將來,這,是每個人都可以決定,併為之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