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最要怪的,是他們自己。
來源:功夫財經(ID:kongfuf)
作者:鳳來儀
歐洲的電力價格,已經上漲到令人咋舌的高度。
怪別人容易但毫無意義,歐洲最該怪的是他們自己。
本次能源危機的核心就是歐洲病的核心,如果繼續玩「用愛發電」的那一套,以後的歐洲還能不能待在發達國家行列,那還真未必。
01
歐洲正面臨二戰以來的最大危機,而這個危機指的並不是俄烏戰爭,而是歐洲的工業部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挑戰。
原因是他們的電力價格,已經上漲到了令人咋舌的高度。
法國明年交付的電力價格首次飆升至1000歐元/兆瓦時,德國電力價格也創下歷史新高,最高達到840歐元/兆瓦時,北歐明年交付的電力價格上漲11%,達到創紀錄的277歐元/兆瓦時。
法國電力公司宣佈,其多家核電站恢復運營的時間將晚於預期,導致核電價格飆升。在天然氣仍然稀缺的情況下,這些核電機組將成為今年冬天的主要電力來源。
簡單算一下,一兆瓦時就是一千度電,1000歐元/兆瓦時相當於一歐元一度電,一歐元等於七元,一度電7塊錢,你在跟我開玩笑?高能耗工業能撐得住嗎?當然撐不住。
因此,在歐洲電力價格飆漲影響下,鋁、鋅、鋼鐵等行業掀起減產、停產潮。
以鋁工業為例,回顧歐洲電解鋁廠歷次減產,多是由電力成本高企導致,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電解鋁價格下跌,引發歐洲電解鋁廠商減產;2012年部分歐洲國家對電價展開反補貼調查,導致電價上升,再次引發歐洲電解鋁減產。
挪威工業巨頭海德魯公司在近期表示,將關閉其在斯洛伐克的斯洛瓦爾科(Slovalco)鋁冶煉廠
今年年初,斯洛瓦爾科鋁冶煉廠已經減產60%。斯洛維尼亞鋁冶煉廠Talum上週表示,受能源成本高企影響,其電解鋁產量將削減80%至1.7萬噸/年。
這種訊息放出來,你猜猜倫敦交易所的金屬價格能飆升到什麼地步?兩個月前一噸銅價6000多刀/噸,漲到現在則是8000刀/噸。
民用電方面老百姓還能拿點補貼,講真對生活影響並不大,電價能源上升衝擊最大的是工業體系。現代工業電價稍微漲一漲,最終產品的價格就飆升,不僅導致通貨膨脹飆升,也會讓工業本身受傷極重。
作為歐洲兩大主導國家的德、法,他們的工業體系今年將被重創,隨之而來的通膨和失業率上升是必然要發生的事了。
02
那麼,歐洲目前的狀況,怪誰呢?
最容易責怪的,是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之前,俄羅斯給歐洲提供了廉價且清潔的天然氣,下圖是2021年俄羅斯出口天然氣的構成:

2021年其天然氣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是德國,佔比為19.19%,出口土耳其佔比10.72%,出口義大利佔比10.38%,出口白俄羅斯佔比7.9%,出口法國佔比7%,出口中國佔比6.32%,出口波蘭佔比4.18%。
然而,俄羅斯的行為,歐洲控制不了,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個從理念到地緣都難稱好友的國家身上,歐洲是不是太託大了?
怪別人容易但毫無意義,歐洲首先應該責怪的是他們自己。
03
歐洲缺能源嗎?
歐洲一點都不缺能源,你猜猜德國煤炭儲量世界第幾?世界第六!排在德國前面是美、俄、澳、中、印。緊跟在德國之後的是烏克蘭和波蘭,都是歐洲國家,他們的煤炭總儲量達到了1000億噸。
沒有這個能源底氣,當年的德國哪有能力去發動一戰和二戰?正是有魯爾工業區的煤和鐵,德國才能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世界,下面發個魯爾工業區的老照片:

在二戰後的幾十年裡,從歐共體到歐盟,德法作為歐洲經濟發動機,經濟保持高速增長。
特別是德國在一片廢墟中,連年高速增長GDP爬到世界老三的位置,因為中國的崛起,目前排名第四。要算人均GDP,更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再加上身在北約,有美國老大在上面罩著安全無虞,國防經費都不用自己花太多,那個日子過的不要太舒服。
川普在位的時候就為了讓德國把國防經費提到GDP的2%不知道費了多少口舌,直到今年俄烏戰爭,才讓德國下決心在幾年後把國防經費提到這個程度。
這樣的國家缺電,不是笑話嗎?但現實就是他們缺,缺到電價已經飆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這是為什麼呢?西方大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早已看透了一切。希羅多德講過一個用在這裡十分切題的故事。有個叫阿登巴萊斯的人和朋友一起去見居魯士,提出了下面的忠告:
「現在宙斯已把阿斯提亞奇逐下王位,將其國土交給了波斯人和陛下,為什麼我們不遷出這個崎嶇多石的地方,去佔據一塊更好的土地呢?
附近就有不少好地方,遠一點還要更多,我們只要挑選一下,就會使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大大增強。
這是統治帝國的民族的當然政策,現在的機會再好沒有,因為我們已擁有一個人口眾多、包容整個亞洲的大帝國。」
居魯士無動於衷地聽完了他們的話,吩咐他們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他同時又說,他們得準備好在換地方的同時也換一種臣民。居魯士指出,安逸的國家養育的毫無例外是柔弱的人民。
用中國的老話就簡單的太多,所謂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為經濟發展的很好,安全又無虞,人總要乾點什麼來顯示自己的道德感和存在感,幹什麼呢?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開始以環保為名大砍特砍傳統能源。
2017年,德國總理梅克爾決定,逐年削減煤炭補貼,並爭取在2018年關閉最後一座黑煤煤礦。歷經2個多世紀的滄桑,魯爾區最後一座黑煤煤礦在12月21日宣告關閉。
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出臺政策限制傳統能源,發展所謂的綠色電力。因此除了煤礦被關閉,煤電廠也在逐步關停,核電廠也不打算用了。他們能做出這些決定的前提是什麼呢?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歐洲。
可是俄烏一戰,把這種根基極不牢靠的理念擊的粉碎,前幾年被一群政客追捧到極致的瑞典環保女孩格雷塔也開始被各種Diss。

可是我想提醒下歐洲的政客們,瑞典女孩再愚蠢也是個小女孩,她只能瞎胡扯,並不能代替政客們去做決策,政客們的決策失誤,不要都怪在一個精神不太正常的女孩身上。
04
實際上現代環保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消除過去煤電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德法恰好都是這方面設備的製造大國。
但是嘴炮和情懷抵不過冬季的寒冷,天然氣不夠用愛也沒法發電。在現實面前歐洲的政客們還是低下了傲慢的頭顱。
6月20日,荷蘭政府表明,為解決能源問題,決定撤銷燃煤發電站的生產量限制。
西班牙先前強制性燃煤發電站以較大發電能力的35%經營,本次公佈撤銷燃煤能源生產限制後,燃煤發電站能夠超負荷運行到2024年,能夠節省很多天燃氣。
德國政府部門也發出聲明稱,出自於供電系統工作壓力,德國本次可能讓保存的煤化工生產能力再次入網許可證。
此外,義大利的燃煤發電廠在過去的幾個月一直在積存煤炭。
奧地利政府部門也表示,將重新啟動奧地利南邊一座已被關上的燃煤發電站。奧地利是歐洲地區第二個徹底淘汰煤炭發電量的歐洲各國,現如今這一決定讓奧地利重新啟動煤炭時期。
幸虧還沒徹底淘汰,徹底淘汰的話,就算老百姓轉過彎肯用煤電取暖,也得有煤電廠才行。
其實,本次能源危機的核心就是歐洲病的核心。作為世界上自由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歐洲現在各種門檻和限制多如牛毛。為什麼會通脹?不就是生產能力不足而貨幣又發的太多嗎?
電價漲成這樣,是不是供給能力不夠?難道是歐洲沒資本?沒技術?都不是,歐洲資本技術都不缺,缺的是他們曾經擁有過的自由市場經濟的靈魂。
否則,有利可圖的發電業又不是上火星,早就該吸引無數投資投入這個行業了,就是因為限制太多,才阻礙了充足的供給。
看看這一輪教訓,他們能不能汲取吧,如果繼續玩「用愛發電」的那一套,以後的歐洲還能不能待在發達國家行列,還真是未知數。
也可能大政府讓歐洲統治階層們覺得爽吧,畢竟權力大的滋味一旦嘗過,就不容易放手了。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業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