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盧慶國在新疆考察時發現戈壁灘上隨處可見製作番茄醬時廢棄的下腳料——番茄皮籽,一些當地牧民用它來餵羊。
看到戈壁灘上廢棄的番茄皮籽時,盧慶國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些番茄皮籽就這樣白白的扔在戈壁灘上,太可惜了,能否加以利用呢?
作者 | 於啟章
來源 | 決策視點(ID:jueceshidian)
無學歷、無資金、無技術、無背景,在華北平原上一個普通的農業縣,幹出一家市值近百億的隱形冠軍企業——盧慶國和他創立的晨光生物,令人矚目。
在中國,但凡跟食品加工沾邊的行業,很難不接觸晨光生物。
作為植物提取行業龍頭企業,晨光生物無論是在自身的行業內,還是在食品加工、營養健康行業,都有著很大的市場影響力。
他們的辣椒紅色素、辣椒精、葉黃素3個產品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甜菊糖、番茄紅素、水飛薊素等品種均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
他們的競爭對手是美國、以色列等業界知名國際公司,對方CEO來參訪考察都止不住驚歎。
他們自己設計並製造設備,產能和技術的核心競爭力直接拉滿……

一無所有的門外漢,「造母雞下蛋」
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有一個平凡的開始,作為創始人,盧慶國常提起自己創立晨光之初是個植物提取行業的門外漢,這也並不是自謙。
盧慶國出生的河北曲周是一個農業縣,高中畢業之後,他也就順理成章當了農民。
務農三四年後,盧慶國有一次高考的機會,被邯鄲工業學校機械製造專業錄取,讓他有機會走出了農村。
他入學的那年,正趕上改革開放的幕布在中國大地開啟。
畢業後,盧慶國進入了縣拖拉機配件廠,從工人、技術員、統計員、車間副主任,再到五金廠廠長,他在機械製造行業一路深耕。

1997年,盧慶國在國內一個五金展會上,因為租不起展位,擺攤賣五金拉手和扳手
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
1997年,已經成為曲周縣五金廠廠長的盧慶國收到一個「不情之請」,當地一家色素廠瀕臨破產,職工安置成為問題,縣裡希望他能接過去。
2000年公司改制,當時五金廠沒有流動資金,盧慶國找同學、朋友湊了38萬股本金,成立了河北省曲周縣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租賃五金廠的固定資產、土地廠房等獨立經營。
那時盧慶國就下了決心,「他們信任我,才敢出錢,才不怕苦累跟著我幹,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
既然決定要好好幹,盧慶國就把行業現狀、成本消耗、利潤空間都調查計算了一遍,發現這竟然是一片藍海。
那時候我國天然色素企業基本上都是小作坊,工藝落後、生產效率很低,全國年總產量不超過百噸。
同時,由於核心技術長期被印度、西班牙等國壟斷,國內色素全球市場佔有率不到2%,市場潛力很大,機遇難得。
但對於盧慶國來說,難點也很突出——天然色素提取的技術含量比做扳手高太多。
於是,學機械出身的盧慶國帶領幾個「門外漢」起早貪黑,沒日沒夜搞研究,一邊摸索生產工藝一邊實施技術改造,還找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裡的優秀員工和一些年輕的中專畢業生,邊學邊幹。
「雖然剛開始我是個‘門外漢’,但我相信,只要充分利用科技創新這個手段,就能佔領行業制高點。」這是盧慶國的底氣。
而如何提高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效率,是他面臨的首要問題。

晨光生物早期的色素生產車間,只有3間房
3間房子,1個提取罐,一天投1噸辣椒粉,一年做3、4噸辣椒紅色素。由於手頭資金有限,週轉困難,盧慶國把色素以低於市場的價位賣給同行,收到幾萬塊錢又趕緊拿去買辣椒,如此循環。
按照傳統工藝,提取辣椒紅必須要經歷「去柄、磨粉、投料、萃取、精製、分離」六個步驟。每一道工序完成後,都得靠人工轉運到下一道工序。這種間歇式生產方式不僅效率低、成本高,還存在安全隱患。
有老員工回憶:「最開始都是對著大罐子人工操作,流程裡要用化學溶劑,一幫人幹一下午出來都暈暈乎乎」。
不服輸的盧慶國帶領晨光人改進風送設備,降低溶劑消耗,創新連續逆流提取工藝。
2003年,盧慶國想自主研發一條全新的辣椒加工生產線,但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乾脆自己開始構想:
烘乾辣椒環節,可以使用給蔬菜脫水的設備;
分離辣椒的籽和皮,農業選種機沒準能派上用場;
粉碎、造粒,可以借鑑飼料生產設備;
磨粉,加工麵粉的機器肯定可以;
萃取,可以試試油脂行業用的平轉設備……
盧慶國想到的這些「設備」,沒有一個屬於精細化工行業,但他帶領團隊,硬是把這些行業內從未出現過的「土傢伙」,通過集成創新、技術改造,化腐為奇般變成了一條先進的生產線,這也是全球首條連續化、規模化的辣椒加工萃取生產線。
自此,晨光生物的設備最佳化升級就開始了「一路小跑」。
用盧慶國自己的話說,「晨光生物的生產設備一年上幾個臺階,幾年上一層樓,很快就能拉開跟同行的差距。」
據他觀察,很多同行都是在生產淡季檢修設備,恢復一下生產狀態就進行下一年的生產,提升有限。但晨光生物不是,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哪個地方需要改,能改的馬上改,改不了的等生產停下來檢修設備時,進行系統改造。
一年下來,晨光生物的設備都在持續改進,多年累積,進步驚人。
從全部機械化到半自動化到自動化,晨光生物的核心設備都是自己設計製造的。
什麼概念?
一般的企業都是買設備生產,好比買母雞回來下蛋,而晨光生物是自己「造母雞下蛋」,並且這個「母雞」同行看不到,看到也不一定看得明白,想要也買不到。
晨光生物目前有兩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要知道,這個獎評的都是原創技術,很難拿到。
那麼,是什麼特質驅動著晨光生物立命於創新?

拜技主義,吃幹榨淨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曾總結,世界範圍內的隱形冠軍企業,絕大多數都有一種「拜技主義」,是指對於技術精益求精的執著。
那「拜技主義」體現在什麼方面?一定是老闆。
以晨光生物為例,盧慶國對於技術的執念可以通過幾個案例一覽無餘。
首先是辣椒粉造粒。
辣椒粉本身有黏度,溶劑過濾起來非常難,於是盧慶國帶著團隊用飼料行業的設備試著去做造粒,以改善過濾的性能,生產能力也可以擴大。
晨光生物通過反覆實驗打通了造粒的路子,不僅減少了溶劑消耗,還擴大了生產能力,更主要的是通過辣椒粉造粒,為做成連續化生產線打通了路徑。
如果沒有辣椒粉造粒,連續的生產線是不可能走通的。
第二件事是辣椒的色素和辣素同步提取。
按照教科書,這樣操作是有爆炸風險的,大家都反對。
可盧慶國始終覺得一份辣椒提取完色素,再去提取辣素效率太低,於是就開出一批包括院士、化工專家、大學教授的名單,讓負責技術的經理到北京拜訪,一圈下來,所有專家都說不行。
直到有一次,碰到一位北大的化學博士,在他那裡得到技術上的啟發,回來後便馬上著手研究,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確定了安全可靠的生產工藝。
經過層層難關,晨光生物最終研發出「同步提取」工藝,進入產業化生產後,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辣椒紅色素可比原來多提取4%-5%,辣椒精提取得率也由原來的35%提高到95%以上,成本下降了近50%。
如今,晨光生物的辣椒紅和辣椒精產銷量都已達到世界第一。
晨光生物等單位聯合申報的「辣椒天然產物高值化提取分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始於盧慶國的想別人之不敢想。
而色素辣素同步提取也體現出盧慶國的另一個特質,以「吃幹榨淨」的態度對待每一種原料,在別人眼中不起眼的下腳料,常常成為盧慶國眼中的寶。番茄皮籽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典型例子。
2005年,盧慶國在新疆考察時發現戈壁灘上隨處可見製作番茄醬時廢棄的下腳料——番茄皮籽,一些當地牧民用它來餵羊。
看到戈壁灘上廢棄的番茄皮籽時,盧慶國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些番茄皮籽就這樣白白的扔在戈壁灘上,太可惜了,能否加以利用呢?
盧慶國沒有回到曲周,就迫不及待地讓集團總部的研發人員進行番茄皮的「機理」分析。很快結果報告出來:番茄皮含有番茄紅素,而且含量還不低。這個結果又讓盧慶國好一陣興奮和激動。如果能把番茄皮籽裡的番茄紅素提取出來,那該是什麼樣的發展前景啊。
盧慶國立即安排研發部門開始做番茄皮籽提取番茄紅素的試驗。
晨光生物技術團隊反覆探索和嘗試,在工藝、技術、裝備上不斷改進,一做就是整整8年。8年探索,番茄皮籽提取番茄紅素技術終於實現了重大創新和突破。
2013年,晨光生物在新疆的另一家子公司——新疆晨曦公司建成了一條大規模加工皮籽的番茄紅素自動化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可以從番茄皮中提取番茄紅素,剩下的番茄籽提取油,料渣烘乾後可以用來做飼料……這樣可以衝抵生產成本,番茄紅素幾乎是「零成本」,是一個只有產出沒有投入的「不等式」。
晨光生物利用番茄皮籽提取番茄紅素技術,在中國和美國分別獲得了專利。更值得驕傲的是,這項技術2017年還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過往,與番茄紅素有關的提取技術,大都被以色列的一家知名公司所掌握,後來他們的CEO到晨光生物參觀,說完全沒有想到在中國相對偏僻的一個地方,能有一家公司做出跟他們同品質的番茄紅素且成本為零。
晨光生物,又打了國外龍頭企業一個措手不及。
「拜技主義」和對原料「吃幹榨淨」的態度,驅動著這家河北縣城裡的企業,成為世界的隱形冠軍。

你要做多大的事,信譽就值多少錢
如果說創新讓晨光生物安身立命,那麼誠信,則是他們行穩致遠的基石,盧慶國對此深信不疑。
與此相關的很多事情要從新疆說起。
新疆庫爾勒,北邊是天山支脈,南邊緊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優質辣椒的主要產區之一,2006年晨光生物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辣椒原料加工基地。
可初來乍到,晨光跟椒農的買賣並不好做。
當時,去到新疆的客商收辣椒都是先交定金,然後打欠條,賣了辣椒再結賬,欠賬不還甚至坑蒙拐騙時有發生。
「臉生」的晨光自然遭到冷遇。
盧慶國思來想去,針對市場弊端,提出絕不拖欠貨款,現貨現款的策略,並且告訴公司的收購人員:「你就打出口號,說晨光在戈壁灘上,收最好的辣椒,出最高的價錢!」
不拖欠貨款,不打壓價格,讓晨光生物跟新疆的椒農達成了一場共贏。
後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新疆辣椒市場遭遇災難性行情大波動,椒農們一片恐慌。
辣椒沒人要,農戶們最可憐。他們要一直待在很冷的山上,好點的有個單薄的帳篷,很多人連帳篷都沒有,卻還是得守著自家的辣椒。
市場滯銷,辣椒價格一路走低,從往年的6-7元/公斤到2-3元/公斤,「穀賤傷農」,盧慶國選擇馬上放開收購,希望以一己之力托住行情,卻沒想到源源不斷的辣椒很快就耗光了收購原料的資金。
此時,市場上晨光生物以外的所有廠都已經停收,如果他們也停下來,辣椒價格勢必繼續下跌,對農戶來說損失更加慘重。
最終,盧慶國決定賭上公司10年來積累的信用,第一次向農戶、供應商提出了賒賬。
很多供應商紛紛選擇支持,最後,晨光生物那一年在新疆收了3萬噸幹辣椒,欠款高達1.4億元,這個金額,也是椒農和供應商對晨光生物投出的信任票。
到第二年6月前,還有一兩千萬沒有還清,在到期前,晨光生物主動給客戶打招呼,看誰不急著用錢,可以晚一點還,並主動提出,延期後給付利息。到8月份,錢還清了,還支付了應付的利息。
還錢的時候好多供應商非常感動,說其他好多企業欠錢,還的時候總想晚給、少給甚至不給,晨光本金利息一點沒少。
與此同時,盧慶國信奉的「誠信勢必長遠受益」再次得證,通過這一場「賒欠」,晨光共收購了6-7萬噸辣椒,第二年辣椒快速漲價,晨光生物的利潤增加了1個多億,為2009年利潤持續增長、2010年上市奠定了基礎。
據盧慶國回憶,很多同行當時也想過走賒賬的路來收貨,因為當時的行情已經跌無可跌,不可持續,接下來一定會反彈,可其中不少人上一年的錢還沒給椒農結清,自然也沒能被椒農信任。對此,盧慶國感悟深切:「信譽值多少錢?你要做多大的事,信譽就值多少錢。」
很多人或許還記得2005年國內爆出的「蘇丹紅事件」,這個行業亂象其實也是晨光生物最先發現的。
與辣椒紅這種植物提取的天然色素不同,蘇丹紅是一種化學染色劑,並非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的肝腎器官具有明顯的毒性作用,還會致癌。
有段時間,晨光團隊發現市場上有人賣的辣椒紅色素比他們便宜,顏色也不退,就從市場上找來樣品,送到中科院化學所做分析鑑定,發現裡面添加了蘇丹紅。
晨光生物當即在業內對同行做出警示,同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
直到2005年,「蘇丹紅事件」爆發,據盧慶國回憶:「中間那段時間,一度有業務員問我們要不要也這麼做去降低成本,我們態度很堅定,絕不允許。」
「後來廣州的一個同行被抓起來判了十多年,還有廣州的另外一個老闆跑了,好長時間找不到。晨光生物在這個事上絲毫不受影響,大家知道天然色素的好處之後,對市場擴大反而是個機會。」
「所以說,做企業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懸崖峭壁上,走正道就能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不難看出,盧慶國一方面有著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和毒辣眼光,同時也對守法、合規、走正道篤信不疑。這些特質在晨光生物的上市歷程中也有著充分的顯現。
晨光上市的契機是什麼?說來偶然。
早年,證券公司「掃街」,到了邯鄲一帶,於是有人推薦說曲周縣有個叫晨光生物的不錯,可以去看看。
證券公司來了之後拿著晨光生物的財務報表跟稅務局核對,稅務局說這個企業從來不欠稅,他們又看了看營收、利潤等各方面情況,問盧慶國:「晨光生物符合上市條件,能上市怎麼不上?」
盧慶國的回應很直白:「既然符合條件的話那就上吧,我走程序就行,包裝什麼的不做。」
後來,因為整個公司各方面都非常合規,晨光生物的上市一路綠燈,不僅完全沒有補稅,證監會發審委成員還全票通過他們的上市申請。
盧慶國曾主動邀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為晨光生物製作一個紀錄片,聽到的第一反應,周放生問的是:「為什麼?」又或者說,憑什麼?晨光生物值得大家學什麼?
盧慶國的回答依舊直白樸素:「我創立晨光生物20多年,從一無所有到今天,這一路上,見過不少民營企業要麼失敗了,要麼還沒成功,或者就是遇到了各種問題沒有解決。
可是我並不比他們條件好,我為什麼克服了?
現在把經驗和教訓琢磨明白了一些,想告訴大家。」
盯創新、抓技術、講誠信、走正道,一位已經走過22個年頭的創業老兵,如此奉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