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雪峰帶隊,從手機回收業務做到230億元市值——這門二手生意,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得多。
作者 I 周佳麗 何彩儷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今晚,80後復旦學子率隊站上了IPO敲鐘舞臺。
投資界6月18日訊息,中國最大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概股ESG第一股。此次IPO發行價為14美元,對應市值35.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0億元)。
萬物新生背後,是一對復旦師兄弟的創業故事。2011年,已經31歲的陳雪峰聯手師兄孫文俊踏入一門被忽視的生意——二手手機回收。一路走來,萬物新生曾經歷一段艱難歲月,陳雪峰一度被投資人拒之門外。如今,這位41歲創始人終於斬獲人生第一個IPO。
而萬物新生的崛起,同樣離不開身後一支投資天團。IPO前,萬物新生完成超70億元的融資,浮現了五源資本、天圖投資、景林投資、達晨財智、凱輝基金、前海母基金、老虎環球基金、啟承資本、國泰君安、清新資本、京東、快手等十餘家VC/PE機構和巨頭企業的身影。
回望十年曆程,陳雪峰在公開信寫到,我們從一個看似簡單的手機回收業務出發,「很幸運,我們不經意之間進入到了這樣一個容易被低估的行業。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度被誤解為是一個做手機拆解和提煉金屬的公司。」他感慨,創業中「被低估」很可能並不是壞事,很多成功往往都源於「被低估」。

復旦學子「收垃圾」
從回收舊手機起家,做出230億市值
愛回收的背後,是一位復旦程式設計師進階CEO的逆襲故事。
1980年,愛回收CEO陳雪峰出生於湖北黃石,從小學習成績出眾。他本科就讀於同濟大學電腦科學專業,之後又在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取得碩士學位。2006年,陳雪峰入職上海一家公司擔任技術經理,這段經歷持續了4年。
愛回收最初的創立靈感緣於幾年前的換物概念。2008年,還在做程式設計師的陳雪峰看到一則「別針換別墅」的新聞。新聞講述了一個美國男子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在一年多時間裡,用一枚曲別針換來一棟雙層別墅一年使用權的故事。
彼時,嗅覺敏銳的陳雪峰開始意識到,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何處理家庭多餘物品成為一個問題。於是,「二手」方向的創業想法就這樣在陳雪峰腦海中萌發。這一年,他聯合復旦校友孫文俊,搭建了以物換物的C2C平臺樂易網,當時這個項目還獲得來自復旦大學的10萬元創業基金。
兼職做了兩年之後,2010年陳雪峰開始全職投入網站運營。彼時,公司主要員工是復旦大學的一些兼職學生,這部分人畢業之後也基本都留在了這個團隊。然而,當樂易網團隊擴張到超過10個人的時候,這個項目卻做不下去了。
陳雪峰覆盤反思: 「這個項目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我本人是技術出身,做平臺的時候希望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匹配,但後來被證實難度很高;第二是由於我們市場和使用者思維不足,項目脫離了基礎;第三是平臺交易量不足,我們忽視了‘別針換別墅’的案例具有偶然性,而且是斷斷續續用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的,對於平臺而言,零散的交易需求無法支撐起有效訂單。」
項目失敗一度讓團隊瀕臨解散,也讓團隊重新冷靜下來思考。關起門來認真覆盤,陳雪峰認為二手行業依然存在機遇。蘋果手機發佈iPhone4後,智慧手機的熱賣引發了舊版手機使用者的換機潮。這讓陳雪峰心裡暗暗猜度,「手機回收會不會成為一個增長的需求?」
於是,團隊將方向瞄準電子產品回收。2011年,愛回收正式在上海誕生。最初愛回收只做線上平臺,但由於電子產品需要經過專業檢測,純線上方式容易在商品品質和價格方面產生使用者糾紛。隨之而來的負面評價,如「惡意壓價」、「程序不透明」也差點壓垮了這個年輕的品牌。
危機面前,陳雪峰做出了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開線下店,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控貨體系。2013年12月,愛回收在上海亞新廣場開出了第一家門店。陳雪峰沒想到,邁出佈局線下門店這一步,又差點讓他陷入困境。「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要去做門店,那是又苦又累,還被認為很蠢的事,基本沒有人認可。」
正是線下門店的佈局,讓愛回收有能力延伸出新的業務,最終擁有稱霸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以京東攜手愛回收打造的一站式以舊換新服務為例,該服務持續受到消費者熱捧,2020年同比增長超過311%。此後,愛回收的門店收入佔比不斷升高,最後甚至達到了總收入的一半。從線上到線下,愛回收構建起一個點、網、面結合的立體式回收場景。
如今,萬物新生已然築成了一個龐大版圖,坐擁3C產品C2B回收平臺「愛回收」、B2B交易平臺「拍機堂」、B2C零售平臺「拍拍」,以及瞄準海外「AHS DEVICE」四大業務板塊,打下了二手3C江湖的大半江山——截至2021年3月末的過去12個月,萬物新生集團全平臺成交的二手商品超過2610萬臺,同期全平臺GMV總量為228億元,均位列中國市場第一。

隨著此次IPO,這家二手獨角獸的真實情況浮現: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2.62億元、39.32億元和48.58億元。並且,公司2020年的整體毛利率為25.7%,這個數字已經比一些手機廠商還高。不過根據招股書統計,在過去的三年裡,萬物新生累計虧損近14億元,盈利仍然是這個行業所直面的難題之一。
十年創業,陳雪峰終於率領萬物新生敲開了紐交所的大門,成為中概股ESG第一股。上市首日,萬物新生髮行價14美元,市值230億元。
第一筆投資200萬美元
一度無人認可,TS被撕毀兩次
一路走來,萬物新生背後悄悄集結一支豪華投資人隊伍。
IPO前,萬物新生至少進行了8輪累計超70億元的融資,身後浮現了包括五源資本、天圖投資、景林投資、達晨財智、凱輝基金、前海母基金、老虎環球基金、啟承資本、國泰君安、清新資本、京東、快手等十餘家VC/PE機構和巨頭企業的身影。
其中,萬物新生的第一筆投資來自五源資本。在樂易網創業歷程告一段落之後,陳雪峰萌生了回收二手手機的想法。2011年的一天,他來到了五源資本上海辦公室,「他主動聯繫了我們的同事,我們在五源的辦公室見面聽了陳雪峰的介紹,他向我們展示的是個低端到幾乎我們正常生活裡面看不見的生意。」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石建明回憶。
彼時,社交媒體上的創業風潮幾乎霸佔了所有投資人的目光,沒有人留意到二手電商這個不起眼的行業。但陳雪峰的創意切中了石建明的痛點,「我自己是重度電子產品愛好者,當時也在發愁一抽屜二手手機怎麼辦。」
第一次見面,這位80後年輕人激起了五源資本對這個不起眼的市場的興趣。石建明開始意識到,二手手機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說,是陳雪峰幫我們打開了二手手機回收這個門。」
回想當年,石建明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陳雪峰所描述的一個上海不夜城二手市場,五源資本團隊後來專門去到了這個市場做調研,他發現,「從市場一樓的營業員開始一直訪談到四樓的二手手機批發商,這中間存在著嚴重的市場無效。」石建明告訴投資界,如果有人能夠解決這個社會問題,一定有非常大價值。
但當時愛回收所希望建立的商業模式在國外也沒有對標公司,二手手機回收這件事也相對低頻,要做起來並不容易。即使如此,石建明和五源資本還是被眼前這位來自同濟本科、復旦研究生畢業的高材生打動了。這在於,陳雪峰願意投入巨大的時間精力去做一件短期內看似不太靠譜的事情,也基於雙方所建立起來的信任,以及所分享的相同願景。
2011年10月,儘管此時的愛回收還只是一個idea,五源資本依然出手向陳雪峰團隊投資了200萬美元,這也是萬物新生創立以來的第一筆投資。在隨後的多年裡,五源資本一直陪伴在陳雪峰的左右給予了不少激勵和支持。
這其中在2013年,剛剛邁出線下開店第一步的萬物新生迎來至暗時刻,陳雪峰曾回憶:「當時網際網路公司的流量模式如火如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去做門店,那是又髒、又累還很蠢,基本沒有人認可」,甚至與投資方已經簽訂完成的TS(投資意向書)還被撕毀了兩次。
走投無路之際,五源資本再次給予了陳雪峰團隊100萬美元的過橋貸款。「今天看起來100萬美元好像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持。」陳雪峰感慨說。
十年相伴,五源資本堪稱最堅定的陪跑者,連續押注了萬物新生5輪融資,持股14.0%是其最大VC投資方。
背後還有一眾知名VC/PE
他們為何看上二手市場
走過至暗時刻,萬物新生的融資漸漸打開局面。
2014年左右,天圖投資開始對「二手生意」模式進行大量研究和調研,在這個過程中掃描到了數碼這一垂直品類,萬物新生(彼時還叫「愛回收」)由此進入到了天圖投資的視野中來。
「當時的愛回收恰好處在業務轉折點,剛開始佈局線下連鎖門店,那個時候市場上很多機構還不看好連鎖,而且彼時正處在智慧手機的增量時代,大家對愛回收的二手電子產品回收模式還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是‘收廢品的’,而我們對投連鎖有經驗,雙方一拍即合。」魏國興向投資界回憶。而在天圖投資合夥人李康林看來,陳雪峰是他們非常欣賞和認可的S級創業者,契合了天圖投資心目中最優秀企業家的想象。
2015年開始,天圖投資連續兩輪領投了萬物新生的融資,並在後來的融資中超比例加持。這也讓陳雪峰感慨頗深:「天圖投資後不久,我專程去深圳跟天圖CEO馮總(馮衛東)請教過一次,甚至有一年開年會的時候特地請馮總到愛回收針對全員講了一次品牌戰略,這個對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
如今天圖投資持股萬物新生8.5%,是其第二大財務投資人。多年來的成功押注,也為天圖投資帶來數十倍的回報。
到了2016年,萬物新生完成了4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陣容亮眼,而達晨財智便是領投方之一。「在這個時間點投中愛回收,除了天時地利,更來自於達晨團隊對這一賽道深入的觀察與準確的判斷。」達晨財智大消費與企業服務行業合夥人楊廷輝向投資界表示,彼時中國3C消費回收市場將迎來高速增長,產業網際網路也正跑步進入上半場,正是行業爆發拐點之前的最佳投資時間。
多年來,達晨財智在二手經濟領域佈局頗深,除萬物新生外,還相繼投出了小熊U租、胖虎科技等。達晨財智執行合夥人、總裁肖冰堅定地認為:「移動網際網路走向下半場,流量紅利已經結束,供應鏈能力將成為各家的核心差異化能力。所以除了繼續做自上而下的行業研究和盡調,一直保持耐心,持有子彈直到那家符合達晨投資審美的企業出現,正中紅心。」
同樣在這輪出手的凱輝基金,後來又在2018年加註。凱輝基金管理合夥人段蘭春表示:「萬物新生不僅為萬千使用者提供了更好更便利的體驗,更是為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長遠努力。我們相信中國二手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將進一步深化企業一體化平臺下的‘飛輪效應’,也將一如既往支持萬物新生這樣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而啟承資本也是萬物新生的另一重要投資方。其實早在2013年,彼時還在京東的啟承資本合夥人常斌與陳雪峰就已經相識,他促成了京東和萬物新生雙贏的戰略合作。到了2019年,基於對二手3C交易市場前景和公司深度佈局的持續看好,啟承資本又對高速發展中的萬物新生追加了投資,回報頗豐。
清新資本也分別於2019年6月和次年9月,參與了萬物新生的E輪與E+輪融資,通過資本與業務層面的多元化合作,陪伴和見證了這家獨角獸的的成長,如今也迎來收穫期。
一個被低估的行業,京東快手也來了
41歲創始人身家25億
當然,回顧萬物新生的融資歷程,京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在業務上,2019年6月萬物新生合併了京東旗下的拍拍,補齊了自身B2C業務的短板,最終形成C2B+B2B+B2C的完整閉環。這是一次強強聯合的化學反應,也是萬物新生的「逆勢翻盤」。
在此之前,拍拍與愛回收已有多年深度業務合作,「很早就是一家人」。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曾談到這一合併背後的邏輯:「京東始終看好循環經濟的社會創新意義,過去幾年來,愛回收與拍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是京東生態中協同共贏的標杆。雙方通過此次戰略合併,將進一步提升二手產品的標準化和流轉效率,推動回收處置供應鏈的透明化和自動化。同時,藉助京東在零售、技術、物流、保險等領域堅實的零售基礎設施能力,打造完整的逆向供應鏈,並形成對外能力輸出。」
而在資金上,京東也給予了萬物新生巨大的支持。2015年,京東早早出手參與了萬物新生的C輪融資,隨後的幾輪融資裡幾乎都加註。直至今日,京東成為萬物新生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34.7%。

令人意外的是,快手也於2021年加入到了萬物新生集團的投資方陣營中。這意味著,在有了京東這一核心倚仗後,愛回收終於牽起快手走向五環外,奔向同樣對二手手機數碼產品需求旺盛的小鎮青年。
回想31歲時一腔熱血殺入這門並不性感的生意,陳雪峰在公開信提到這段往事:十年前,關於方向選擇,我們首先定了個原則:”眾爭之地勿往”。與其跟風,不如去做一個不被人關注但是能長期創造價值的事情。最終,團隊從一個看似簡單的手機回收業務出發。
創業路上少不了坎坷,酷愛戶外登山的陳雪峰感慨,創業如登山——起起伏伏,穿越迷霧,站上山頭,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用他的話來說,今天的一體化平臺商業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十年能力積累和十年模式進化的結果。
「早些年,我認為規模越大越好,大生意就是好生意。今天,我認為健康持久的生意是好生意,能與社會共贏共振的生意是好生意。」而下一個十年,他瞄準的是百億美金的機會,讓這門不性感的生意變得性感起來。








來🙌 分享、點贊、在看 🙌 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