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是世界第二大比特幣開採中心。
前段時間,哈薩克騷亂,引發全球關注。沒想到的是,騷亂還導致比特幣暴跌。
比特幣為什麼會暴跌?

這裡,先理一下時間線。
2021年底,哈薩克放開車用液化石油氣的價格上限,隨即,液化石油氣價格由原先的每升60堅戈(約0.9元人民幣)漲至每升120堅戈(約1.8元人民幣)。
液化石油氣價格上漲,被視為這場騷亂的導火索。
2022年1月2日,曼吉斯套州阿克套市民眾開始集會遊行,要求政府調價。
1月4日,10餘座城市舉行集會,數千人上街抗議,並與警方發生衝突。
當晚,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阿拉木圖市5000餘人走上街頭,部分示威者焚燬警車,試圖衝擊市長辦公室,並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

阿拉木圖政府大樓出現火情
1月5日,各地市政府大樓被抗議者衝擊。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1月6日,託卡耶夫請求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幫助哈薩克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集安組織維和部隊開進哈薩克,協助維持秩序。
最新訊息,哈薩克騷亂已平息,暴亂期間有16名執法機構人員犧牲,約1300名執法人員受傷。
順著哈薩克騷亂的時間線看,1月5日為關鍵節點,哈總統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承認了騷亂嚴峻的形勢。

比特幣價格走勢
也正是在這一天,比特幣開始大跌,3天內跌去了10%。
幣界資料顯示,截至1月9日12時,24小時內全網共有12萬人爆倉,爆倉資金3.1億美元(約19.76億元人民幣)。

哈薩克騷亂,為何會引發比特幣暴跌?
因為,哈薩克是世界第二大比特幣開採中心。哈薩克能成為世界第二,與中國有點關係。
前幾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開採中心。2019年,劍橋大學新興金融中心(CCAF)發佈的一份比特幣「挖礦」算力分佈圖顯示:中國的比特幣開採算力約佔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二。

比特幣「挖礦」算力分佈圖
巔峰時期的2019年9月,中國的比特幣開採算力一度佔據全球的75.53%。
2021年4月,中國開始打擊和禁止比特幣採礦和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國內「挖礦」重鎮四川、雲南、新疆和內蒙古等地的礦場,早已紛紛關停。
此消彼長。
國內不讓挖,中國的「挖礦者」就走出國門,鄰國哈薩克,電力充裕,吸引了不少中國「礦企」前來淘金。
效果立竿見影,哈薩克比特幣「挖礦」份額,由4.57%升至18.1%,躍居全球第二。

全球比特幣算力排行榜
哈薩克騷亂期間,國內網路中斷,導致全球比特幣算力下降12%。

相關新聞
「挖礦」算力下降,傳導到市場上,影響了比特幣的價格。

寫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沒看明白。
經濟學原理和樸素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供需影響價格,供給減少,價格一般要上漲。
哈薩克斷網,算力下降,比特幣生產少了,比特幣價格應該暴漲。
為什麼反而下跌呢?
這是由比特幣獨有的特性決定的。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是特定貨幣機構發行的,而是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
這種計算,就是利用計算機計算出符合要求的哈希值。
最先計算出正確數值的人,可以獲得相應的比特幣獎勵。

比特幣的產生機制
這一過程,被稱為「挖礦」,「挖礦」的人被稱為「礦工」。
那麼,「挖礦」能力越強,是不是就能挖到更多的比特幣?
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按照比特幣的設計規則,比特幣的總量只有2100萬枚,出幣的頻次也是固定的,平均10分鐘出一次幣。
最開始,平均10分鐘出50個比特幣,每4年減半一次。
現在,平均10分鐘產生6.25個比特幣。
平均10分鐘出一次幣,這個速度,與算力無關。
十臺機器同時「挖礦」,與一萬臺機器同時「挖礦」,結果都是一樣的。
明白了這個,就能理解比特幣為什麼崩了。
假設,在哈薩克發生騷亂前,全球有1000臺「礦機」在「挖礦」,10分鐘挖出了6.25個比特幣。
哈薩克發生騷亂後,假如該國有20臺「礦機」癱瘓,那麼全球只剩下980臺「礦機」在「挖礦」,10分鐘仍然只挖出了6.25個比特幣。
平均下來,每臺「礦機」挖出的比特幣增加了。
簡單地說,就是「挖礦」難度降低了,比特幣的價格自然也就下降了。

比特幣自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爭議。
褒之者,贊其是未來的終極貨幣;貶之者,斥其是一場世紀大騙局。
哪個是真相?
這次,哈薩克騷亂,導致比特幣下跌10%。
現實中,如果哪個主權國家的貨幣跌去10%,說明該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是個很嚴重的事情。
然而,10%對比特幣來說,真不算什麼大事。

比特幣的價格走勢
近一年來,比特幣的價格,猶如過山車一般。
貨幣,最重要的是信用,最關鍵的是穩定。
美元堅挺,靠的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科技實力、經濟實力。
比特幣靠什麼?僅僅靠一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設計出來的規則?
還是靠投機?這樣的貨幣,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