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電影《泰囧》
國產水果一直被進口水果吊著打!
名為「淡雪」的純正日本血統草莓,一盒賣到55元;貓山王」榴蓮的平均價格200-300元;更離譜的是墨西哥奇亞籽,一罐360g的進口貨能賣到500多元。
光從價格上來說,它們絕對算得上是「中產階級」水果。

但價格阻止不了年輕人的熱情,不少年輕人拿車釐子談戀愛;牛油果被國人追捧,一年能吃掉3萬多噸。
在這些中產水果中,有個國外品牌悶聲發大財,一年賣出181億,甚至成為紐西蘭財富密碼和GDP之光,佔比30%。
它就是佳沛奇異果。

實際上,中國才是獼猴桃的原產地,產量世界第一,種植面積是紐西蘭的13倍,但中國獼猴桃的高端市場一直被佳沛「壟斷」。
昔日的中國土特產,是如何翻身成為吸金頂流的?

一顆沒人要的野果,靠改名逆天改命
很多人不知道,佳沛獼猴桃的祖籍是中國。
獼猴桃原本是中國土貨,生長在山林裡的野果,沒什麼存在感。
上世紀90年代,紐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把湖北宜昌的獼猴桃種子,帶回紐西蘭,馴化多年,才能夠大規模的商業化種植。

一個中國沒人要的野果,飄洋過海鍍了個金,搖身一變成為了「果中貴族」。
想要成為貴族,就要有與之匹配的名字。
在栽培成功後,紐西蘭沿用了這顆野果的老名字「中國醋栗」,為了避開英國的高額關稅,紐西蘭尋思著改名。
因為果型絨毛酷似紐西蘭國鳥奇異鳥,於是中國的毛桃傍上了國字號,有了洋氣的名子:奇異果。

2001年,紐西蘭佳沛以「奇異果」之名,攻佔中國市場。
和國產的土著獼猴桃相比,海歸佳沛頗具貴族範兒,很會制定規則。
當國產水果還在論斤稱時,佳沛創造了新奇的販賣方式:論個賣。
除此之外,佳沛還讓獼猴桃鄙視鏈在水果圈成為流行:綠心<黃心<紅心,顏色不同,身價不同。
比如說,金果差不多10元一個,而國產獼猴桃10元能買斤,紅心獼猴桃身份,相當於水果界愛馬仕,連發售都是限量的,堪稱水果界價格「天花板」。

沒有產品做保證,高價就是空談。
很長一段時間,買水果如同買盲盒,開箱前你不知道買到手的是怎樣的產品。但佳沛奇異果能做到盲買,大小、外觀、甜度都差不多。
佳沛之所以能打破國人信奉的高價效比規則,靠的是穩定的好吃,你不會買到差產品。

實際上,海歸佳沛在初入中國時就碰了壁。
因為顏值不好看還比國產貴,佳沛奇異果無人問津,在全球銷售中,佔比不足2%。
為了打開市場,佳沛的殺招是試吃。

佳沛公司不怕花錢,拿出30%到40%的市場預算,打折促銷玩命地白送,這才讓國人認識到這顆醜果子。
現在,佳沛奇異果從沒人要的野果子,變成各大生鮮平臺上的「網紅爆款」,賣斷貨是常態。在某生鮮平臺上,佳沛奇異果配送規格是無人機。

只此一個品類,紐西蘭每年從中國賺走近40億。
2018年,佳沛中國區營收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統治」全球背後:
以全國之力只做一個品牌
這些年,原產於中國的土貨,早就被佳沛打造成了國際巨星。
別看只是一個小果子,卻創造了諸多傳奇:
比如,奇異果早就成為國家代名詞,紐西蘭人將奇異果當飯吃的傳聞經久不衰;
又或者是,在紐西蘭投資果園,比黃金還賺,回報率遠遠超過20%,佳沛採摘工還是揹包客攢路費的最優選;
再比如,佳沛奇異果在全球70多個國家銷售,輕鬆拿下33%的市場份額,足以笑傲全世界。

佳沛奇異果能「統治」全球,最大的靠山是紐西蘭。
1、靠國家力量,突破「封殺」。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紐西蘭奇異果慘遭全球「封殺」,幾乎全面崩盤。
巔峰期,紐西蘭國內種植奇異果高達10580公頃,但果品質量不一,果農之間相互殺價,內捲嚴重。
更糟糕的是1988年,過低的價格讓美國實行反傾銷,在縮減奇異果進口數量的同時,罰款數百萬美元。就在此時,日本經銷商全面倒戈,紐西蘭幾乎丟掉了日本市場,果農只能靠銀行借款苦撐。
為了擺脫困境,紐西蘭大筆一揮,成立了奇異果營銷局。

它最大的作用是整合原先零散的收購與出口環節,有點類似於沙縣小吃,唯一不同的是奇異果營銷局統一定價。在1997年,這個神秘部門推出了佳沛。
說白了,佳沛是紐西蘭以全國之力打造的國際品牌。
2、變態級標準,選品如選美。
營銷交給了佳沛,果農們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就是搞好種植,但數學不好是當不了果農的。
在上「餐桌」前,佳沛的奇異果要測試農藥殘留、硬度、種子顏色等幾十種標準。
水果受地形、氣溫等諸多因素,很難標準化,但佳沛的一番操作,讓非標的奇異果像快消品一樣,永遠都是90分以上。

3、滿世界建廠,供應沒有「空窗期」。
你買到的佳沛奇異果,可能是義大利產的。
一般來說,水果都是季節限定的,但佳沛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南北半球協調,12個月持續供應。
佳沛曾花重金,在義大利、法國、日韓等,建有自己的生產基地。4月-10月,南半球的奇異果上市,等南半球生產空窗時,就會供應北半球的果子。


被碾壓的國產水果,還能不能翻身?
短短20年,佳沛牢牢把控著中國獼猴桃的高端市場。
實際上,中國水果的商業化探索從未停止過。
聯想以柳傳志之名,推出「柳桃」,先後收購了中國最大的藍莓企業、擁有獼猴桃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公司,但砸錢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其實不缺品牌,既有周至獼猴桃、眉縣獼猴桃等區域品牌,又有柳桃等獨立品牌。
但有一組資料依然扎心:中國獼猴桃產量世界第一,進口量卻是出口量的14倍。
與佳沛奇異果相比,國產獼猴桃更需要拼什麼?
首先,拼價格不如拼科技。
別以為水果只是個種植業,門檻低,果農大都是苦哈哈的。
實際上,種子的研發難度甚至不亞於科技行業。
比方說,佳沛培育了5萬多個新品種,層層篩選後,最終只有3種實現了商業化。

佳沛每年的研發費是1.5億元,其中大部分用來研發新品種,在實驗室內,佳沛曾培養出辣味的綠色獼猴桃,除了口感,還有穩定性、抗病性等。
去年4月,佳沛推出了紅肉奇異果,成為博主們的流量密碼。

拼的不僅僅是科技,還有觀念。
如果沒有種子,就只能進口,而價格貴過黃金。聖女果的種子1克值4000元;荷蘭甜椒蔓迪,每公斤的種子價格高達18萬。2017年貨源緊張時,日本坂田種業公司買的西蘭花種子價格飆漲3倍,每包漲至1.8萬元。

國家還專門修訂了種子法,鼓勵種子創新。但是大多數中國果農並沒有意識:種子也有智慧財產權。
觀念的落後,讓佳沛把握了先發優勢,把種子變成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掌握了定價權。
最典型的是幾年前一場驚動商務部的智慧財產權案。
中國果農高昊昱在紐西蘭買下了一個果園,與佳沛簽訂了協議,種植陽光金果G3。沒過幾年,中國出現了G3的生產基地。佳沛請來私人偵探調查,發現是高昊昱將陽光金果的種子帶到了中國。

最終,紐西蘭法院判決高昊昱賠償佳沛5000萬元。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佳沛奇異果最大的護城河是對種子的壟斷。
結語:
中國是水果大國,14億人一年能吃全球大約73%的柿、67%的西瓜和50%的獼猴。
但是,中國水果的致命痛點是品類無品牌。
煙臺蘋果、庫爾勒香梨、贛南臍橙……中國地方性品牌不算少,但是「極不標準」,很難保證穩定的品質。
國民水果店百果園,有超過上千個sku,每個水果受到季節、區域的影響,品控管理簡直是地獄級別的。但在百果園內,佳沛、都樂等國外品牌幾乎沒出過錯。

這是因為佳沛奇異果以全國之力,統一了水果標準,這才能讓消費者「閉眼入」。
品牌是面子,產品是裡子,沒有產品力就撐不起品牌溢價。但是,想要做強品牌,我們也要認識到:水果不僅僅是種植業,更是科技產業。
把種子當知識賣,一顆獼猴桃也能成為愛馬仕。
參考資料:
新華社.《一顆紐西蘭奇異果的「海歸記」》
ATB便利店.《如何把一個奇異果賣到10元,萬字深度解析Zespri佳沛品牌百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