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全國最猛的「地鐵狂魔」。
來源:城市戰爭(ID:sunbushu123)
作者:小魚
短短9個多月時間,新增里程數174公里!
2022年的杭州,成為全國最猛的「地鐵狂魔」。
9月22日14時,杭州地鐵19號線、3號線北延段、10號線黃龍體育中心站同時開通運營。至此,杭州地鐵三期線網全部貫通,運營里程達到516公里,位居全國第五。
而在去年年底,杭州的地鐵里程還只有342公里,排名全國第9。這才9個多月的時間,杭州地鐵的里程數就增加了174公里,而且一口氣超過重慶、南京、深圳、武漢四大城市。
杭州為啥突然這麼猛?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今年9月原本是杭州亞運會的舉辦時間,是杭州地鐵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
下面具體來說說這個新晉地鐵狂魔。
01
杭州晉級地鐵第五城
來看看最新的地鐵運營里程排名

資料僅供參考
如上所示,邁入500公里「俱樂部」的只有5個城市,分別是:
上海(825公里)、北京(783公里)、廣州(609.8公里)、成都(557.8公里)、杭州(516公里)。
這意味著,杭州在地鐵里程上,已經穩居第一梯隊,這就是城市能級的體現,它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小而美的旅遊城市。
來和去年的排名對比一下,以下是2021年12月的地鐵里程排名

如上所示,在2022年的地鐵競賽上,杭州大獲全勝,一口氣連超重慶、南京、深圳、武漢,穩居全國第五,並已十分逼近成都。
要知道,這四個城市也都是地鐵狂魔啊,沒有一個弱的,杭州之猛,可見一斑。
02
十大城市中,杭州地鐵起步最晚
事實上,在TOP10城市中,杭州的地鐵起步是最晚的!
直到2012年11月,才開通第一條地鐵,而同處長三角、同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早在2005年就已開通第一條地鐵。
就第一條地鐵的開通時間而言,杭州比南京足足晚了7年,比武漢足足晚了8年,比成都晚了2年,甚至比地級市的佛山、蘇州還要晚。
通過下面這張圖,可以直觀感受杭州地鐵的起步之晚

根據公開報道整理,僅供參考
從上圖可以看到,杭州用10年時間將地鐵從0公里開到516公里,而比它出道更早的天津、大連、瀋陽,至今才200多公里。
這十年,杭州地鐵狠狠地刷了一把「杭州速度」!以下是杭州地鐵最近幾年的里程數變化

如上所示,杭州地鐵的建設呈現出先緩後急的態勢,在2019年之前,都還是慢吞吞的感覺,直到2020年,開始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態勢:從130.9公里增長到516公里,3年增長了近4倍。
為啥呢?分析認為,這與2015年杭州成功申辦亞運會有關。這一年也是杭州地鐵發展的絕佳契機。
一年之後,杭州地鐵三期規劃(2017~2022)獲得批覆,大量地鐵集中開工,按照地鐵工程4到5年的平均工期,這兩年正好是杭州地鐵集中交付的時間段。
尤其是2022年,是新增里程最多的一年。
據界面新聞統計,從今年1月到9月22日,杭州地鐵陸續開通了8條線路,大約174公里,可以說創下歷史新高

03
杭州城市能級,顯著提升
杭州地鐵為啥起步晚?
我覺得這和它最初的定位有關,在2012年之前,杭州給人的感覺仍然是一個歲月靜好的旅遊城市,民營經濟雖然很活躍,但與武漢、成都、南京等同類城市相比,城市規模、城市能級都是偏小的。
大約從2012年之後,杭州憑藉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的帶動,收穫了數字經濟大爆發的紅利,一舉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經濟城市。
產業上的大獲成功,讓杭州不滿足於做一個旅遊城市或者電商城市,而是全方位發力,在製造業、基礎設施、人口規模等指標上高歌猛進。
2019年9月,杭州提出「新制造業計劃」,首次將數字經濟和製造業列為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旗幟鮮明地向高端製造業進軍。
在基礎設施領域,杭州僅用10年時間地鐵通車裡程就超過了500公里,速度大幅跑贏同類城市。
這裡多說一句,為什麼杭州地鐵可以修得這麼快?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地出讓金充沛,已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三。
2021年杭州賣地收入達3084億元,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第二。
2020年杭州賣地收入達到2506億元,2019年2692億元,2018年2401.5億元,2017年2171.4億元。
可以說,杭州近幾年的土地出讓金,就沒有低於2000億的時候。
資料顯示,從2016-2020年,杭州賣地收入累計超過1萬億元,穩居同類城市第一名。
如此充沛的土地出讓金,為杭州地鐵建設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杭州錢江新城
寫到這裡,再多說一句,之前有論者認為杭州這幾年,大搞土地財政、大搞房地產開發,加速了房價上漲。但我認為,杭州這幾年,房價的確也漲了蠻多,但和同類城市比,漲幅真的不算很突出。
要知道,杭州在2012年之前,房價一度超過上海的,那才是杭州房價最牛的時候,現在的杭州房價,和北上深相比,有著顯著的差距,這都說明杭州房價還是相對理性的。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大搞房地產開發,增加了供應啊!
增加了供應!
增進了供應!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增加供應,才是抑制房價快速上漲最根本的武器。所以,杭州這幾年的房價,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理性的。
當然,如果一定要挑毛病,主要是嚴苛的限價導致明顯的「一二手房價倒掛」,吸引了不少人鑽人才新政的空子去杭州「打新」,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說完基建和房地產,再來說人口。
搞這麼多產業,修這麼多地鐵,蓋這麼多房子,這就需要大量的外來人口來承接,所以最近這幾年,杭州在全國「搶人大戰」中十分努力,成績也是相當不俗。
以下是過去十年全國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量資料

過去十年,杭州淨增323.56萬人,遠超南京、蘇州、寧波等長三角內部的競爭對手。
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仍然錄得23.9萬的增量,僅次於武漢,排名全國第二,可以說「越戰越勇」。
常住人口是城市規模最直觀的反映,這方面,杭州提升的很快,但目前仍然歸類到特大城市陣營,距離金字塔尖的超大城市還有一定距離。
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達1220萬,其中城區常住人口超870萬,屬於特大城市行列,距離超大城市(城區人口1000萬)還有130萬的差距。
這說明杭州的人口增長還有很大空間,戶籍政策短期內不會收緊。
04
這十年,深圳與杭州很耀眼
有人說,最近十年的中國,有兩座城市的能級提升最快,一個是深圳,另一個就是杭州。
我認為,杭州之所以能從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升級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城市,一個是收穫了數字經濟這個大產業,實現了對同類城市的換道超車,另一個就是亞運會的契機。
杭州亞運會雖然還沒有開,但它已經提前給杭州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城市面貌、城市能級的提升效應,非常明顯。
這讓我想起了2010年之前的廣州,也是憑藉亞運會實現了一次城市能級的大提升。
如今,廣州亞運會已經過去了12年,但因舉辦亞運會而打造的地鐵網路、CBD珠江新城、地標小蠻腰,至今仍是廣州響噹噹的城市名片。
所以,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的拉動效應真的很大,千萬不可低估。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業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