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居然把律師打進了醫院。
他叫李瑞傑,是國內一家遊戲企業中青寶的老闆,他的作案工具,是星巴克的一把椅子,被打的律師頭上縫了6針,得了腦震盪。
打人後,李瑞傑留下一句狠話:「誰敢告我,我就教訓誰,我就暴打誰!」

不僅打律師,李瑞傑還把自己前副總吳鵬的頭也打破了,理由頗具溫情:「讓吳鵬回家陪它老婆生雙胞胎,幫小孩換尿片吧」。

9年時間過去,李瑞傑雖然沒再因打人上新聞,卻還是總在不經意間用過激言論博大眾眼球,被網友吐槽:「快把自己掛路燈上。」
最近的五一勞動節,李瑞傑強迫員工集體加班的聊天記錄,被員工發到了網上,「給點尿性行不行」、「不服的,馬上炒掉」,霸氣側漏。

老闆的處事方法如此極端,中青寶又是怎樣一家公司?
它是中國最早的遊戲企業之一,因其有著「紅色遊戲」的標籤,一直受到共青團中央的支持,巔峰時期一年就收入4.89億。
2021年,因蹭上元宇宙概念的遊戲《釀酒大師》上線,中青寶的身價從20億飈至110億。

但如今,董事長李瑞傑因強迫加班的醜聞無奈下臺,中青寶的市值也已蒸發60億不止。
如此根正苗紅的企業,為何非要使用暴力手段?

做「不上癮」遊戲,一年暴賺5個億
李瑞傑是個創業鬼才,他的創業項目,必須夠刺激,節奏夠快。
為了讓自己快速崛起,李瑞傑創立的寶德科技(中青寶前身),在起步階段就抱上一條「大腿」,共青團中央。
2002年,共青團中央就希望能做出一款「紅色遊戲」,目的是宣傳抗戰精神和中華民族復興。
為做這款抗日大作,寶德專門組建80人研發團隊,項目經費超1600萬。

李瑞傑說,自己民族主義情節比較重,寶德抗戰遊戲正對這類群體胃口。他希望:「類似於自己的大憤青、小憤青、老憤青,都能在其‘紅色網遊’系列中找到快樂、朋友和共同理念。」
2007年,中青寶與共青團中央合作開發的《抗戰英雄傳》上線,10分鐘遊戲就人滿為患,緊急增添了3部臨時伺服器。遊戲上線一週,線上人數超10萬。

合作遊戲大獲成功,第二年寶德就拿到了共青團中央下屬3家投資機構的融資,遊戲部門正式獨立成為「中青寶」,紅色遊戲是中青寶的主流。

2005年,抗戰大劇《亮劍》在全國播出,此後李雲龍、國軍358團、楚雲飛等IP爆火,《亮劍》在5年重播了3000次,至今仍然以9.4分穩居豆瓣高分國產劇榜。

中青寶看準機會,照著電視劇做了一款遊戲《亮劍online》,2009年一上線就火了。

《亮劍》同期的很多遊戲,因為引發青少年網癮,總是叫座不叫好。
但中青寶不僅要遊戲好玩、賺錢,還想要一個「不上癮」的好名聲。
2012年,在《亮劍2》的遊戲品鑑會上,中青寶請來網遊專家陶宏開擔任「首席品鑑師」,陶宏開不僅指出這款遊戲不容易上癮,還說:「《亮劍2》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場實況,弘揚了亮劍精神,從這個角度上看,這個遊戲就是健康。」

做紅色遊戲發家後,中青寶憑著「紅色遊戲第一股」的名號過了幾年好日子,員工的工作氛圍也非常舒適。
在中青寶還叫寶德的幾年中,中青寶內部推行的是「好人文化」,別人公司評選員工都是「銷售冠軍」、「勤奮員工」,寶德評選的是「寶德好人」。

「寶德好人」的評選方法非常簡單,全體員工不記名投票,且全員參與排名,排名靠前就能被重用,這樣的文化曾讓中青寶員工的自由度非常高,創造力也很強。

不加班就炒掉,讓「賠錢貨去死」
「好人文化」曾讓中青寶員工過得相當滋潤。但實際上,這種好日子並沒有過幾天。
在中青寶上市的第二年,公司淨利潤就下降了56.9%,好人文化也變成了激進的「賺錢文化」。

2011年9月,李瑞傑發了一封公司內部信,發出「要消滅公司所有的‘賠錢貨’」的戰鬥宣言,反覆強調「讓不掙錢的員工辭職」。

多次提到「去死吧」,火藥味十足,這封郵件內容很快就被公佈到網上,李瑞傑的「好人」人設也因此崩塌。
隨後的多年裡,中青寶成了一個壓榨員工的「血汗工廠」。
2014年,中青寶提出「99計劃」,也就是今天的997工作制,主張要「以加班方式,同日月爭鋒」。
此外,新員工入職後,還要在大年初二到初八進行為期8天的「軍訓」,如果有人無故缺勤,就直接辭退。

不僅管理只靠強迫,李瑞傑還因為兩次打人事件,成了一點就著的「火藥桶」。
2012年,李瑞傑在遊戲產業年會上,把中青寶前副總吳鵬的頭打破了,原因是懷疑吳鵬曾在公司任職期間內就牟取私利、騎驢找馬。
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網上求職的大學生都對中青寶繞著走。

曾得到共青團中央的扶持,中青寶為什麼還是走向沒落?
因為大樹底下好乘涼,一開始就有靠山的中青寶,在產品上太偷懶。
2013年後,國內遊戲市場的中心逐漸從端遊轉向手遊,做網頁遊戲的中青寶陷入3年虧損,淨利潤分別為-7916.35萬元、-3.10億元、-1.28億元,虧掉了過去十年賺的錢。
為了扭虧,中青寶砸錢搞營銷,2020年請了C羅代言競技手遊《街頭足球》。

還瘋狂炒概念,僅2021年披露的就有元宇宙、區塊鏈、網際網路金融、挖礦設備等17個。
然而在產品拉胯的前提下,任何有關熱度的騷操作都是無用功。
比如《釀酒大師》,在研發端的投入只有500萬元,成品是一個畫面模糊的頁遊,內測階段就被玩家罵成了「破爛玩意」。

《釀酒大師》並不是中青寶唯一一個被罵的遊戲。
在使用者早已經玩慣了3D遊戲的今天,中青寶還有很多遊戲都還是2D的,玩法也是復刻20年前被60後、70後玩家摯愛的《傳奇》,根本無法征服玩家,更別提讓玩家消費。


面對業績低迷,李瑞傑曾變賣了一家子公司的股票,為中青寶換來了1.4億元的賬面收益。
但這只是安撫股東的下下之策,解決不了虧損的大難題。

年虧1.2億,老闆背鍋?
很多人認為,中青寶就是毀在老闆李瑞傑手裡,因為他太暴虐,連副總都打。
但事實上,拋開溝通水平不談,如果只是讓賺錢的人留下,賠錢的人離開,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錯。
錯就錯在,中青寶太急功近利,反而忽視了了企業最核心的價值,是為使用者做出符合期待的好產品。
年報顯示,在2017到2020的四年間,中青寶的研發投入逐年減少,分別是6500萬、4481萬、4249萬、3591萬。

哪怕是在2021年突然提升到5457.43萬元,這些錢的去處,在年報中也只說明瞭是用在6個項目中,至於哪6個,每個項目花多少錢,年報均未披露。
此外,在研發投入逐漸減少的同時,中青寶的研發團隊也是逐年縮水,從2016年的291人,縮減到2020年的105人,就算到2021年再次增加到236人,整個團隊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也只有5人。
大型網遊越做越low,那就只能蹭熱度求生。

李瑞傑發微博自黑
蹭熱度最狠的就是《釀酒大師》,雖然有2D、3D、海外版等版本,預算總共也只有1個億,每個版本最多3000萬。
憑著3000萬就想做出元宇宙的效果,就是天方夜譚。
為抓緊時間蹭熱度,中青寶快速上線簡陋的H5版本,畫面還不如之前那些神似《傳奇》的遊戲。

所謂的「線上釀酒線下取」,也不過是到李瑞傑名下的「金沙古酒」去領一瓶白酒。

這樣的遊戲,對使用者來說就是一種欺騙。
但很顯然,李瑞傑對這種欺騙已經習以為常。
2011年,李瑞傑曾定下「年營收十億、利潤十億,市值千億」的宏偉目標。
但如今,他不僅與這些目標漸行漸遠,還不斷敗掉自己的人品。
今年元旦假期,李瑞傑剛在微博上宣傳《釀酒大師》,中青寶很快就迎來了一波股價小高峰。

但就在4天后,中青寶發佈聲明,李瑞傑減持股票3%,財務總監張思群也將手中的無限售股全部清掉,順利套現33.56萬。
本來可以拯救低迷業績的《釀酒大師》,實際上只成全了一場資本遊戲:先花500萬砸一個低端頁遊,蹭上元宇宙概念引發股價暴漲,最後大股東套現落袋為安。
追風口沒有錯,但產品一定不能拖後腿。
相信逼員工加班的李瑞傑,也正是對自家產品心急如焚。
辭職之後,李瑞傑並未離開中青寶,而是在戰略發展部擔任部長。

也許這正是一個新的機會,讓李瑞傑去反思:到底該繼續追風口,還是沉下心來搞技術、做產品?
如今的元宇宙已不再可靠。
誰也不知道後面還有什麼風口,可以再拿來「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