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偽裝國貨,爆賺50億!最有「心機」的外國巨頭,悶聲發大財

很多人沒注意到,你以為的國貨,可能是洋品牌。

你吃的夢龍和可愛多、喝的立頓紅茶、用的清揚洗髮水和奧妙,甚至是中華牙膏……這些「國裡國氣」的品牌,背後有個共同的大佬——聯合利華。

聯合利華

這個蟄伏中國30餘年的品牌,和寶潔一起,幾乎承包了國人的洗護用品,一度被認為是「國貨」。

相信你的感覺,聯合利華在中國站穩腳跟,靠的還真是換個馬甲,「偽裝」成國貨。

但這個跨國巨頭的日子也沒那麼舒坦了。

前兩天,聯合利華的CEO喬安路宣佈,明年年底退休。

這位CEO被視為聯合利華內部的「中國通」,熟悉中國超過以往大多數CEO。

在此之前,聯合利華度過了4年的動盪期

在此之前,聯合利華度過了4年的動盪期。

當馬斯克血洗Twitter之時,聯合利華就已經裁員1500人,連高級總裁都沒能逃脫。

甚至於賤賣了旗下曾秒殺7萬中國茶企的立頓紅茶,這場收購還被彭博社稱為「獲得的一場急需的勝利」。實際上,聯合利華並不差錢,今年上半年,就賺了近200億。

最有「心機」的外資霸主,怎麼就被逼到賤賣家產了?

靠「偽裝」國貨,民族品牌殺手賺翻了

靠「偽裝」國貨,民族品牌殺手賺翻了

你可能不認識聯合利華,但一定用過它們的產品。

它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品牌,比寶潔還早兩年,10餘個「國裡國氣」的品牌,幾乎男女老少通吃,是不折不扣的日化霸主。

中華牙膏被認為老字號,位列牙膏界前三甲;力士和夏士蓮征服了女性使用者,在洗護用品中佔有一席之地;立頓茶包曾讓中國茶企抬不起頭,市佔率80%;夢龍和可愛多更是年輕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這家做肥皂起家的跨國巨頭為什麼會讓人誤以為是國貨?

聯合利華必殺技就是,瘋狂買入後,「偽裝」成國貨。

北京奧運會期間,羽泉為其創作了《中華力量I believe》,羽毛球教練李永波那句「我相信中華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這一度讓中華牙膏貼上了「民族品牌」的標籤。

事實上,中華牙膏的經營權早就不屬於中國了。

早在1994年,聯合利華豪擲1800萬美金,與上海牙膏廠合資建廠,取得了中華牙膏的經營權。與此同時,聯合利華要向上海牙膏廠上交銷售額2%的品牌使用費。

本地品牌與消費者有著天然的感情維繫,中華牙膏很爭氣,與高露潔、佳潔士三分天下,扛起了10億銷售額。

初嘗甜頭的聯合利華,在「買品牌」的路上狂奔,一口氣收購了京華茶葉、蔓登琳冰淇淋、老蔡醬油、芳草洗衣粉等品牌,在當年這些品牌還都是家喻戶曉。

除了中華牙膏名氣高,其他品牌要麼自生自滅,要麼銷聲匿跡,這也讓聯合利華背上了「民族品牌殺手」的名聲。

聯合利華手上的「王者級品牌」不算少,為了闖出名堂,燒起錢來毫不手軟。

在營銷界,它和寶潔是業內公認的黃埔軍校。當海飛絲在中國封神之際,清揚是聯合利華最有力的戰書。

這款去屑洗髮水早在1972年推出,爆火於東南亞,銷量一度把海飛絲甩在身後,不曾想中國消費者不買賬。

為了撼動海飛絲的地位,聯合利華請來胡歌等一眾大咖,硬生生拍了3部肥皂劇《無懈可擊》,以商戰為主線,劇情就是寶潔和聯合利華為原型的明爭暗鬥。

在中國日化市場上,聯合利華和寶潔幾乎心照不宣,無論是洗衣粉還是洗髮水,價位基本趨同,聯合利華奧妙和夏士蓮,對標寶潔的汰漬和飄柔。

但是,一向以高端示人的聯合利華,放下了身段,向中國市場低頭了,他們找到了決勝中國的法門:降價,把奢侈品降到了大眾消費品。

比如奧妙的價格幾乎腰斬至3.5元;花10塊錢就能買到一瓶200ml的夏士蓮黑芝麻洗髮露。

悄咪咪降價不說,力士香皂的「含量」還增加了40克,打破了低價天花板,逼得老對手寶潔恐慌起來。

誰也躲不過真相定律,奧妙在上海的市佔率達到37%,搶到了寶潔洗衣粉第三的位置。

聯合利華在中國的吸金能力越來越強。據《投資導報》資料,2000年,聯合利華在中國銷售額超50億,且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賤賣立頓,日化霸主斷臂求生

賤賣立頓,日化霸主斷臂求生

聯合利華的霸主地位,正在被寶潔取代。

為了「瘦身」,聯合利華在人員上動刀,縮減了全球1500個職位,其中15%是高管。

聯合利華還把鐮還砍向了更多「不夠賺錢」的業務。最有名的出售案是,以326億元的價格賣掉立頓。

在中國,「七萬家茶企不敵一個立頓」的神話並非空穴來風。從某種程度講,立頓茶包以超低價和「萬年不變」標準口味,培養了國人飲用袋泡茶的習慣。

2019年,立頓總營收163.3 億,比我國前十名的茶企銷售總額還要高十幾億。

但聯合利華把立頓在內的茶葉業務,打包賣給了CVC私募股權公司。除了眾所周知的立頓,在短短5年內,聯合利華砍掉了10餘個品牌。

這些品牌易主並非一時興起,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生意。

首先是消費者變得更挑剔了

首先是消費者變得更挑剔了。

在中國,日化巨頭正在失去原有的掌控力,外國貨的光環消退。

以立頓為例,2019年,聯合利華的茶葉業務就陷入頹勢,與國外品牌相比,中國消費者更適應本土袋泡茶的口味。

小罐茶推出的茶小壺,主打0糖0卡0香精,更受年輕人的追捧;喜茶、奈雪,連蜜雪冰城都出了果味袋泡茶,茶裡的三角茶包占據了袋泡茶市場20%以上的份額,而立頓更沉湎於舒適區,很難有新鮮事兒。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品牌蠶食了外資品牌的份額。

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2016年中國本土品牌增長了8.4%,與之相比,外資品牌僅增長1.5%。在26個快消品品類中,包括聯合利華、寶潔等外資品牌正在損失18個品類的市場份額,只有4個品類呈上升趨勢。

其次是聯合利華自己的「墮落」。

這兩年,聯合利華屢登黑榜,與國產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

早在2011年,立頓就因稀土含量超標、有陳茶等問題,被劃入了黑名單,品牌影響力和銷量都在下降。

除了茶飲,清揚和多芬曾因多次產品不合格而被有關部分通報。上個月,因涉致癌物苯,聯合利華還召回美國銷售19款幹發噴霧。

去年8月,夢龍因用植物油脂替代牛奶,「中外雙標」的聲音甚囂塵上。

令人遺憾的是,和老對手寶潔相比,搞了這麼多花活的聯合利華,無論是股價還是營收上,身位都沒什麼變化。

討好中國消費者,不能只靠偽裝

討好中國消費者,不能只靠偽裝

作為一家跨國巨頭,聯合利華的核心玩法是,買品牌。

過去,聯合利華擅長收購外來品牌,比如夏士蓮原本是東南亞的品牌,最終被華包裝成國際大牌。

現如今,聯合利華押寶高端美妝。2017年至今,收購資金高達160億歐元,將網際網路原生護膚品牌 Paula’s Choice收入囊中,還投資了中藥護膚品牌禾寶。

2021年,聯合利華想以500億英鎊,收購葛蘭素史克,最終被拒絕了。

一家國際化巨頭,想靠併購壯大自己,這本無可厚非。

但聯合利華根源是過於保守。

聯合利華大股東 Fundsmith 的創始人,曾把葛蘭素史克收購案,形容為「瀕死體驗」,他認為真正花精力應該是最佳化自身業務,而不是用收購的手段,進入毫無經驗的新領域。

這家巨頭不合時宜的印記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立頓的競爭優勢線上下,但對手早就轉戰線上了。早在2010年,聯合利華中國區內部就有許多電商計劃,但遲遲無法落地。

當許敏成為寶潔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本土CEO時,聯合利華的層級相對複雜,決策效率並不高。

在搞定下沉市場上,聯合利華也慢了半拍

在搞定下沉市場上,聯合利華也慢了半拍。

2010年前後,寶潔破釜沉舟,下了個重大決定,中國100多個核心大經銷商被要求在1年內覆蓋3萬個鄉鎮,圈內有人稱之為「下沉十年」。

而聯合利華顯得尤為被動,大超市開到哪裡,產品就賣到哪裡,就連品牌縮減計劃,也比寶潔晚了至少5年。

為了更有競爭力,聯合利華缺乏新的爆款和支柱型產品。

聯合利華跟風推出了力士無矽油洗髮水,中華茶清悅和清揚的櫻花專供產品,但大多數都是在老產品上「動刀」,治標不治本。

結語: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流行「以市場換技術」,這導致國產主力日化品牌被外資壟斷。

現如今,國貨正在崛起,蜂花、鴻星爾克被野性消費,雲南白藥以20%的市場份額,奪得牙膏界鐵王座。

聯合利華、寶潔等多家日化巨頭接連漲價,以應對成本上漲。今年上半年,聯合利華看上去銷售額增長8.1%,但主要是價格上漲的因素,實際銷量在下滑。

只不過,能不能賺到錢,歸根到底是消費者說了算,對他們而言:

與其瘋狂卷價格、卷身份,不如卷產品。

參考資料:

投資導報.《聯合利華:以中國品牌攻佔中國市場》

虎嗅.《聯合利華不僅需要新CEO,還需要新故事》

相關文章

4塊一小時,也養不活共享充電寶

4塊一小時,也養不活共享充電寶

文/ 王敏 來源/ 深燃(ID:shenrancaijing) 近兩年,「共享充電寶漲價」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焦點,就在上個月,「共享...

回顧|大疫之年遭遇加密幣騙局

回顧|大疫之年遭遇加密幣騙局

「加密幣騙局」在網路上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有些「痴迷者」仍然對其「痴心不改」,當然最終被加密幣都當成「韭菜」收割了。今天發表的本文,是陸金華...

三個福建人,痛揍肯德基

三個福建人,痛揍肯德基

「中國漢堡」的新故事。 來源 | 鹽財經(ID:nfc-yancaijing) 作者 | 古月一刀 編輯 | 江江 亦可連續吃了4天的塔斯汀...

別了,中國前首富!

別了,中國前首富!

功名財富化塵土,是非成敗轉頭空。 來源 | 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作者 | 文雨 編輯 | 市小妹 4月13日,集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