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找準方向,然後不顧一切

為什麼比亞迪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為什麼比亞迪可以做到這個地步?

來源:水地集團

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約為63.38萬輛,市場佔有率高達28.2%,相當於每售出25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就有7輛是比亞迪。而且,比亞迪電池拿下了特斯拉的訂單,比亞迪半導體正在IPO。在6月份,比亞迪深市市值也突破萬億。

在驚歎比亞迪取得的成績之餘,我們不免對它產生了好奇。為什麼比亞迪可以做到這個地步?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要從它的創始人——王傳福身上尋找。

小編整理了王傳福對於商業思維、經營管理、技術發展等方面的觀點,希望讀者可以學習借鑑。

01

技術壁壘是「紙老虎」

1.技術首先是為戰略服務的,其次才為產品服務。對技術的理解,會讓你對行業看得更遠,看得更深,判斷地更科學。

2.我們還是要掌握行業的核心技術,一定要把核心技術抓住,要突破,不要受制於別人。

3.技術壁壘都是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恐懼,是逼你放棄的「紙老虎」。

4.只有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只有戰略先人一步,跨入高門檻行業,才能贏得發展優勢。

5.別人做多元化,90%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什麼比亞迪幹一個成一個?因為我們高度地重視技術,反而覺得技術是很容易的事。

6.比亞迪有技術「魚池」,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晶片、電動車、軌道交通等都是「魚池」裡的「大魚」。市場需要時,我們就撈一條出來。

7.汽車業就是一個做了100多年的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一個低科技產業,手機裡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攝像頭、LCD、精密塑膠,哪個不比汽車的製造難度要大?在這個有難度的行業裡面我們都可以叱吒風雲,更何況汽車行業呢?

8.要有很強的技術,才能看得遠、看得深。我們有1.5萬名工程師,夜以繼日地研究中國或者世界所需要的技術,研究各種技術方向,比如新能源技術、太陽能技術。

9.技術決定戰略。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環境裡,企業家對方向的把握至關重要。比亞迪作為一個技術型公司,更喜歡做一些非常複雜、不是簡單能判斷方向的產業。

一些不懂技術的企業家以為我們在豪賭,一些不懂市場又不懂技術的投資家也認為我們在豪賭,其實我膽子很小,我根本不會去豪賭。

10.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做好產業,比如軌道交通,就要掌握最核心的技術,包括驅動、底盤、轉向架等。如果沒有核心的技術,我們就沒有真正的話語權、主動權和創新基礎。產品的大創新一定是基於核心技術的變革。

11.技術研究多了,你才會看得遠看得清。比方說10年前我們研究電池,電池雖然是一種趨勢,但是要考慮性能、電池密度、成本能不能達到要求。

02

關於為什麼20年前堅持造電動車

1.中國有72%的石油依靠進口,而且70%進口石油要通過南海運輸。中國石油裡,一年有70%用於交通,汽車消耗了中國石油的70%。從這三個70%可以看到,中國發展電動車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緊迫性,我們有責任通過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2.企業家要善於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發展自己,讓自己和社會雙贏。

3.新能源車就是一條「大魚」。10年前,沒人相信電動車時,我們就開始「養」,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股東說你「燒」了這麼多錢,分紅少了,有爭議。這就是困難,但我們堅持、不放棄,因為我們認為中國有石油安全、空氣清潔、氣候變暖這三大問題必須直面。

4.我們知道有一天國家一定會提出碳中和目標,因為人類必須要可持續發展,不能把子孫後代的化石能源用光,帶來氣候變化,帶來溫度上升。這份堅持讓比亞迪克服重重困難。

5.大自然沒有給我們石油,但給了我們沙漠,太陽在沙漠的日照時間,每年可以達到三、四千小時。未來,如果中國沙漠1%的面積鋪上太陽能電池板的話,中國的電全夠了,火電全部關掉就可以了。

6.當資本、技術與市場碰到一起,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技術上,比亞迪有1.5萬名工程師;資金上,比亞迪市值現在(2016年)是1500億元;再加上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當這三者作用在一起,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03

關於自主創新

1.只要是人造的,不是神造出來的,別人能搞出來,我們也可以。

2.想和別人競爭還要走別人走過的路,那就是自尋死路,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麼打贏?所以,必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3.創新的原動力,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生存而創新,因為競爭和過剩,我必須要創新。競爭壓力就是推動創新的動力。

4.我本來在一家研究院工作,1995年離開北京,下海在深圳創建了比亞迪。深圳為什麼有創新?因為有市場壓力持久推動企業進行創新。深圳有那麼多原創的東西、創新的企業,有相對好的創新土壤和環境,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和市場化。

5.市場化程度高的國家,往往會孕育出很多大的創新。像美國就孕育了很多創新型企業,從英特爾到微軟,再到Google、蘋果,下一個是誰不知道。每一個企業家都如履薄冰,必須不斷推出新東西。上世紀90年代,「大哥大」一個產品可能賣3年。今天,一款手機產品可能就賣6個月。沒有新產品就會失去競爭力。

6.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應該經歷一個過程,首先要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然後是自主認證的能力,目標是培育自主創新的品牌,只有走完這一系列過程才算是完成了自主創新。

7.拿來(的技術)也不是不可以,但絕不能受制於人。

8.創新的主體是人,但更大因素是市場環境,最根本還是靠市場經濟。市場上天天倒掉很多企業,這種動力會逼迫企業去創新。如果在一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地方,創新動力可能就不會那麼足。所以要有一定的環境,才能形成創新動力。

9.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確實參照了一些國外公司的優秀品牌,我們使用它的非專利技術,把專利技術剔除掉。我們大量使用非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的組合集成就是我們的創新。

10.找準方向,定位好戰略,然後就不顧一切地沿著這個方向去克服困難。

11.一定要靠創新,然後產品的定位要符合國家的戰略方向,為國家的戰略服務,這樣的話,產品的前景會更大。我們建議這些企業家一定要拿創新來驅動,要符合國家戰略的產品優先。

12.創新是比亞迪的文化基因。但是創新要有紮實的基礎,單純的想僅僅只是開始,可能只是創新的1%,還需要99%的努力,才能真正完成創新。

13.創新的主體是人,但更大因素是市場環境,最根本還是靠市場經濟。市場上天天倒掉很多企業,這種動力會逼迫企業去創新。如果在一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地方,創新動力可能就不會那麼足。所以要有一定的環境,才能形成創新動力,這是一種環境驅動。

04

關於企業管理

2017年,王傳福啟動比亞迪內部的「改革」與對外的「開放」。

對外,比亞迪開放智慧汽車技術平臺,開放動力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進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對內,比亞迪打造「事業群+事業部」的組織架構,讓各團隊發揮協同發展和專業專攻的優勢,提升比亞迪的組織運作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

1.這些子公司(零部件公司)只賺比亞迪的錢,那不叫本事,拆出去賺市場的錢那才叫本事,才意味著產品有競爭力。

我們有了市場化1.0的戰略,即零部件業務拆分。電機、電池、動力總成等業務以事業部的形式殺出去,去和同行競爭,把產品賣出去。

2.子公司市場化2.0戰略是要上市,讓資本市場認可估值。比亞迪半導體已經在上市的路上,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業部會上市,電池、電機驅動都有可能。比亞迪會把子公司10%的股權分給管理團隊,上市後市值越高,收益越大。這樣能進一步調動各事業部積極性。

3.如果我本人算是取得了一點成就的話,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子公司都成為一個「小王傳福」。

當然,這並不容易,需要零部件公司不斷把競爭力提升起來,要做好掉三層皮的打算。

4.人才資產才是最重要的。假如我要投資公司,固定資產像房子、機器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會更看重它有多少工程師。只要這些工程師還在,即使所有財產包括土地、廠房、專利、股票全部消失,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5.市場如戰場,競爭像打仗,將軍很重要,這就需要企業家起到帶頭作用,要埋頭苦幹、多幹少說;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毅力,要堅持,不放棄。

6.作為管理者,我們一直在思考,未來會不會有新的危機,如何掌握更多的技術,如何把握行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制定的戰略會不會偏移,我們快速成長的同時有沒有埋下隱患?

7.曾經的錯誤會不會再犯,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但如果要說睡不著覺的事,就是交付困難。我每天都收到網上要車的信件,這是當初預測不夠準確造成的。

8.未來最大的困難就是看不透,市場變化太快,我們能夠看懂技術的發展方向,但看不透未來幾年市場的發展,不知道市場會上升多快,這會導致我們準備的不充分。

我們現在會研究每週的市場變化,來隨時調整自己的步伐。我們現在決策很快,決策鏈條很短,某些情況下最快甚至只需要2秒。

9.在和平年代,可以通過長期的、科學的決策打贏一場仗,但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彎道超車上,快速決策非常重要。

10.新能源車的很多技術都有方向,只要踩錯一個方向,就會損失一百個億,同時會丟掉三年時間,等你五六年後,戰鬥就結束了。好的方向、好的戰略要精準,唯有抓住方向,才能少走彎路,快速到達終點。

11.當然,過了這個彎道超車的階段,會迴歸到科學決策比快速決策更重要的狀態。但在這3-5年,中國汽車市場會大洗牌,就必須要快速決策來應對行業的快速變化。

12.我覺得一個企業戰略很重要。市場已經到來的時候再去進入,市場肯定已經滿了;市場沒來的時候就去投資,又很容易變成先驅。一定要怎麼抓住時機,在別人還沒看好時,一旦你認為有成功的可能,就默默地堅持去做這件事情。

13.靠產品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領先,靠政策也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領先,靠門檻也只能保持兩三年的領先。真正要保持持續的領先,還要靠我們的真功夫——運營。

14.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有多大的壓力,就會有多大的動力。

15.利潤怎麼來?利潤靠創新的技術,更多的利潤靠運營。

16.失敗和成功是取決於對手。非常充分競爭的行業,像戰場一樣,效率是關鍵。

17.管理時間和技術研發的時間分配是前者30%,後者70%。行業變革的時候技術驅動佔上風。

18.企業管理跟學歷有關係、但是關係不大。管理一是邏輯關係,二是實現閉環(執行)。資料決定戰略,拿資料說話,講科學。

19.抓住行業痛點,解決市場問題,企業因此而偉大。

05

產業報國,解決社會問題

1.我們是一家中國企業,所以想用中國朝代命名這些汽車。還有一個細節,比亞迪車上所有的按鍵都用漢字。中國人要有骨氣和信心:中華民族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漢字,為什麼不能用?車賣到國外,有些人可能覺得中文按鍵不洋氣,可能影響銷量。沒事,出了錯我承擔,我捨得這點銷量。

2.作為一個企業家,錢已經不是大問題了,更多想到的是通過產業來報國。中國面臨石油的安全和空氣質量的改善這兩大緊迫性的問題,我們怎麼去改變?因此我們的目標就要發展零排放的電動車,推動電動車的進步,進而取代燃油車,改善我們空氣的質量,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3.比亞迪另一個堅持是堅持製造業、堅持實業,從沒被什麼誘惑。比亞迪除汽車、軌道交通外,還有電子、代工,我們始終在堅守。強大的製造業是國家工業的根基,雖然毛利不高,但能帶來大量就業,讓中國工業體系變得更緻密、更齊全。

4.堅持很重要,十多年來,我們一路堅持走來。比亞迪因為造電動車,當年股價掉了40%,但我們沒有放棄。做太陽能投了很多錢,市場環境不好,但我們還在堅持。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

5.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綠色的夢想,說大了是為了地球,說小了是為了國家的環境,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我們孩子的健康。

6.機會來的時候總是給先有準備的人,他們會獲得更好的成果。比亞迪應該是十幾年前開始開發核心的技術,來佈局產業鏈和市場需要的產品。

7.作為一個企業家,除了做產業以外,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城市出現了一些城市病,第一個就是空氣汙染,第二就是城市的擁堵。因此我們在七年前就探討中國城市擁堵,做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如何來破解這些問題。於是,我們就想到軌道,軌道可以解決城市的擁堵,又不影響汽車的發展。

8.「競爭、務實、激情、創新」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有競爭才有繁榮,競爭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深圳這些年來能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主要原因是市場化,而市場化就是競爭。

9.「造物先造人」是我們的品質文化。我們認為想要造高品質產品,要把人先造好。原材料、產品的一致性,設計最佳化,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這些過程都需要人來控制,因此,人的品質是至關重要的。

人的品質,就表現在對制度的執行。公司和學校不一樣,公司是完全的制度化、軍事化。開發階段需要的是創新,而生產階段需要的是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

10.我們也提倡「家文化」。公司有很好的福利,像宿舍、車補,以及很多企業沒有的員工關懷。我們將大家當家人一樣去關懷,也希望大家能將公司當家一樣去愛護。

11.我對大家(員工)的希望,每年都是一樣,就六個字:謙虛、好學、吃苦。

第一,謙虛。學校是書本知識,公司裡更多的是社會知識,與書本知識關係不大,因此要放正心態,用謙虛的態度去和同事、領導、相關部門溝通,向他們學習,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第二,好學。真正的核心技術書本上是看不到的,要多跟領導和同事交流,向他們學習,多問多思考。

第三,吃苦。吃苦一方面能讓你學到東西;另一方面,你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公司提供的機會很多,但不是提供給懶人。

06

品質

1.製造業產品的口碑決定著品牌,決定銷量,品質對任何一個企業都很重要,對我們來說,更重要。

2.在製造型企業裡,不管是產品部門、管理部門,職能部門,甚至銷售部門,品質一樣都是它的基礎。

品質不僅限於產品部門,還有職能部門,品質也不僅限於產品的品質,我們的制度、服務也需要品質,也需要有規則,也需要有高質量的設計,高質量的執行,並且需要有回饋,不斷成熟。

3.品質對於一個行業,一個國家,意義十分重大。大家知道,德國製造,日本製造,這四個字給人什麼感覺?給品牌什麼感覺?是可以溢價的,代表一種理念,一種信賴,代表一種榜樣。

4.品質最大的敵人就是變數,如何把變數幹掉,最後給到客戶的就是沒有變數的產品。我們把原材料各種參差不齊的變數,通過我們聰明的設計、聰明的控制,通過小米+步槍的設備,最後做出一致性的產品。我們比任何企業都要經歷過什麼叫品質,什麼是品質的敵人。

5.公司上下打造品質文化,培養品質良好的習慣。我們不怕有問題,有問題才是正常。你說沒問題,那是大問題,今天沒問題,還有賣出去發現問題才是大問題,今天有問題,把它解決掉,未來才沒問題。

6.我們的品質體系一定要讓客戶信賴,讓客戶產生對比亞迪的依賴,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把生意最好,做下去,因此品質工作非常重要。

7.品質,最重要的還是在前端。要做好預防,不能出了問題再去救火。設計的時候就要想到要維修,這是必須的準則,這是應該形成的一種習慣,就是那種下意識,這樣才能把產品做好。

8.不只是產品,我們的管理部門也是一樣,你設計一個制度,怎麼叫接地氣?一定要知道這個制度制定的時候,要經過多少個部門,它的適用範圍。有問題了再去改檔案,執行不下去了再去改檔案,造成的損失太大。

9.當然,品質最核心的,還是造物先造人。人的品質造不好,你能造出什麼好的產品?

10.5S是最簡單的,如果都做不好,公司考勤都做不好,公司怎麼信任你能夠遵守更復雜的制度?最簡單的,把人的素質要培養好,有一群素質素養好的人,才有可能做成事情。我們的品質文化從人做起,從預防做起。

11.什麼叫習慣?什麼叫上意識?什麼叫下意識?下意識就是習慣,上意識是有目的、有動機,但下意識就是沒有目的做一件事,這就是習慣——不為了目的,不為了利益,就是習慣,這是最高的境界。

12.品質文化要培養出下意識來,沒有目的,沒有利益,這就是習慣,就是文化。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業家立場。

掃碼加入黑馬創業交流群

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

50+經典商業案例

50+經典商業案例

200+商業大咖實戰課

幫助數萬名創業者走向成功

黑馬加速雲VIP月卡限時體驗

(掃描下圖二維碼免費領取)

↓↓↓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創業家視訊號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創業家視訊號

↓↓↓

關注黑馬傳播矩陣,get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