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販賣情懷,在如今幾乎和圈錢劃上了等號。
電影版《愛情公寓》,除了名字相同,和劇版毫無關係。
《新喜劇之王》上映後,觀眾直呼「再也不欠星爺電影票了」。
已經淪為爛片專業戶的成龍,在中國傳媒大學為新片《龍馬精神》路演時,更是被學生當面批評。

但是當《灌籃高手》上映時,無數中年男人跪求它多販賣點情懷。
當年球場上的追風少年,如今只能扮演胖胖的安西教練了。

他們學起年輕人為偶像打call的架勢,在影院拉起《灌籃高手》裡的經典標語。

在他們的追捧下,上映前一天,《灌籃高手》的預售票房就突破了1.156億,直接登頂中國影史進口動畫預售票房冠軍。
但是走進影院後,不少人應該會有些失望——《灌籃高手》根本不想販賣情懷。
作為商業電影,這也是它的最大敗筆。

老男人們的青春,最初並不被看好
「原以為等一個暑假,沒想到等了整個青春。」
1996年,動畫版《灌籃高手》在中國播出,湘北高中一路逆襲殺到「全國大賽」,讓人看得欲罷不能。

然而,最重頭戲的「全國大賽」卻一直沒有動畫化。
人們等到暑假結束,等到自己不再打籃球,等到結婚生子,也沒看到心心念唸的後續動畫。
儘管如此,《灌籃高手》的影響力仍是現象級的。
《灌籃高手》一出,日本和中國民間都掀起一股籃球熱。

職業球員中,更是不乏被它影響的人。
姚明剛去NBA火箭隊時,看到前火箭總經理道森還問了身邊人一句:「你看,他是不是像安西教練?」
打羽毛球的林丹,不光把動畫的片尾曲《直到世界盡頭》文到右臂上,還將曲名用作他的自傳書名。

因為《灌籃高手》,不少在東京旅遊的中國人,都會到附近的鎌倉市拍照打卡。

一直到今天,《灌籃高手》裡的經典臺詞還流傳於網路。

「教練,我想打籃球」
但是,當電影版《灌籃高手》傳出要引進中國的訊息時,並非所有人都看好。
電影版《灌籃高手》聚集了太多不利因素。
比如被不少粉絲詬病的畫風。
電影版《灌籃高手》採用的是3D建模渲染成2D畫風的「三渲二」的技術,畫風和過去的動畫版截然不同。

有人評價,球員們的籃球技術動作確實比20多年前更真實,但是面部表情看著就像「醫美過度」了。
其次是日本電影和體育題材,在國內其實都屬於小眾。
在《鈴芽之旅》之前,內地票房最高的日本動畫電影是《你的名字》,只有5.75億。
至於體育題材,只有《摔跤吧!爸爸》的內地票房突破了10億。

最後是受眾問題。
觀影的主力軍是年輕人,而《灌籃高手》的粉絲大多不年輕了。
根據燈塔專業版的資料,《鈴芽之旅》的「想看人數」中,29歲以下佔了83.2%。與之相比,想看《灌籃高手》的人裡,29歲以上佔了61.4%。
每日為生活忙碌的中年人能貢獻多少票房,令人懷疑。
不過他們再次證明了那句話:我們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影院裡,隨處可見光亮的禿頭。

有人哪怕拄著拐,也要奔赴這場和青春遲到的約會。

還有更多人,或拿出塵封已久的球衣,或現買一件湘北高中的紅色球衣,夢迴少年。

很快,《灌籃高手》的預測票房從原本的6億多上調到9億。
連電影周邊的熱度也在飆升。截至4月20日,電商平臺資料顯示,灌籃高手球衣相關搜尋詞4月上旬的搜尋量,環比增長1646%。

《灌籃高手》在中國的宣傳,日本人看了都眼紅
除了人們的情懷,電影版《灌籃高手》之所以火熱,還在於它把短板補上了。
那就是宣傳。
幾十年來,《灌籃高手》的漫畫和動畫內容就幾乎沒有被改編或更新過。
粉絲們如果想看《灌籃高手》的新內容,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與之相比,其他動漫IP就很懂得維持熱度。
例如《名偵探柯南》,至今推出了25部劇場版,今年沒有新劇場版,就又把20年前的《貝克街的亡靈》修復後重新上映。
再說《灌籃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彥,作風一貫低調,連採訪都不願接。

反觀《鈴芽之旅》的導演新海誠,親自到內地跑路演,贏來不少關注。

中間為新海誠
但是,過去的宣傳短板,在電影上映後有了質的變化。
《灌籃高手》在淘票票上的影片簡介中這樣寫道:「這是《灌籃高手》首部大電影,也是最後一部!彌補青春遺憾的機會只此一次!……是時候跟自己的青春道別了!」
幾個歎號,可謂扎進了中年男人的心裡。
《灌籃高手》在日本、韓國等國家上映時,當地都會通過開設快閃電影周邊店或是以舉辦贈送周邊的特殊場次等形式來為票房賦能。

在中國的宣傳,更是花樣百出。
上海、杭州的戶外大屏,都能看到《灌籃高手》的宣傳視訊。


許多影院準備了各種打卡拍照場面、周邊售賣、Cosplay等周邊活動。

有些影院還推出了限量球員卡,觀看電影的影迷可以收集。

貓眼和淘票票上還能看到許多主題影院、主題場次,以及00:10、00:11等以隊服號碼為開始時間的排片設計。
《灌籃高手》在中國的首映禮,甚至讓日本人看了都羨慕。
首映禮招募了多達4000名觀眾,極其熱鬧。

首映禮還特意請來了動畫版的主要配音演員,又是一波回憶殺。

最誇張的是,首映禮的地點是在北大的一個體育場內,容納下4000人和27米的巨幕,都綽綽有餘。
引進《灌籃高手》的路畫影視總裁蔡公明說:「一般普通的銀幕也就10萬塊錢,我們這塊大銀幕的造價基本要在後面再加個零。」

整個首映禮長達5個小時,不光看了電影,還有灌籃比賽、演唱會、表演……
放眼整個電影圈,這個首映禮也是相當炸裂。
日本網友看傻了眼,感慨這就是奧運會啊。

不服輸的韓國人則說,他們也要去租個籃球場來辦首映禮。


《灌籃高手》的最大敗筆:不賣情懷
到發稿前,《灌籃高手》在內地已經取得了3.6億的票房。
在日本,它的票房是129億日元(約合6.6億元);在韓國,它的觀影人數突破400萬,創下日本動畫電影的歷史新紀錄。
《灌籃高手》的情懷+宣傳,能有這樣的成績不足為奇。

甚至,只要它肯配合粉絲,多炒炒冷飯的話,極可能賺到更多的錢。
一名粉絲沒看到期待中的情懷,甚至怒懟井上雄彥:「開卷考試都能考不及格?而且以前的那些答案都是你自己寫的啊!」
然而這部電影偏偏不照抄答案,令粉絲憤憤不平。
少年時期的女神赤木晴子,被畫成了一個路人。這還是小事。

主角不是櫻木花道或流川楓,換成了主角團里人氣最低的宮城良田。
膾炙人口的動畫版主題曲,從頭到尾就沒響起過。

漫畫裡大量的經典臺詞和名場面,在電影裡也沒呈現。比如櫻木花道一語雙關的表白,「我很喜歡,這次是真心的」;精疲力盡的三井壽的那句,「我是三井壽,一個永不放棄的人……」

甚至在劇情方面,電影版《灌籃高手》也有太多硬傷。
粉絲最關心的湘北高中VS山王高中的比賽,被宮城良田俗套的家庭戲份切割得支離破碎,然而二者幾乎毫無聯繫。並且,每當比賽即將進入高潮,就會加入一段無聊的家庭回憶,到了令人反感的地步。
而對於沒看過《灌籃高手》的人,由於沒有鋪墊,他們也很難理解擊敗山王高中,以及櫻木花道和流川楓的傳球、擊掌,究竟意味著什麼。
有人說:「想去看,是為了圓夢;不想去看,是不想夢碎。」
這部電影唯一能讓粉絲欣慰的,或許是看到井上雄彥依舊沒變。
自出道以來,井上雄彥就從不討好觀眾,也不隨波逐流。
他畫《灌籃高手》之前,籃球在日本是絕對的冷門運動。

井上雄彥和日本籃球運動員八村塁
他讓《灌籃高手》的故事在高潮處戛然而止,讓主角團不能得償所願,給青春留下遺憾。哪怕日本民眾不斷請願更改結局,他也無動於衷。
他看不慣動畫製作公司的作風,就毅然中止合作,以至於全國大賽的動畫製作被擱淺至今。
他後來創作《浪客行》,用毛筆畫漫畫,又是一個大膽嘗試。

讓粉絲滿意,從來不是他優先考慮的事。
在拍電影版《灌籃高手》之前,井上雄彥就說過,如果照搬原作的話,實在很難激起他的慾望。

從商業角度看,他的我行我素簡直是和錢過不去。
電影版《灌籃高手》沒能讓粉絲徹底圓夢,繼青春有遺憾後,中年又添了一聲嘆息。
但是看到作者還是這樣少年意氣,中年男人們也該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