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來,螞蟻集團整改動作不斷,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定位。在調整董事會和股東層面結構後,馬雲將不再是螞蟻集團實控人。
撰文|張浩東
出品|支付百科
近日,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集團」)發佈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擬在董事會和股東層面採取一系列升級舉措,意味著螞蟻集團迎來了一次重大調整。
公告表示,為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螞蟻集團對股東上層結構作出調整,推動主要股東投票權與其經濟利益相匹配,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01
馬雲不再是實控人
自2021年以來,螞蟻集團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目前董事會八名董事中包含四名獨立董事,獨立董事佔比提升至50%,下設六個專門委員會。
去年6月份,螞蟻集團新增了史美倫、楊小蕾兩位女性獨立董事,獨立董事達到4名,另外兩名獨立董事為郝荃和黃益平,當時螞蟻集團就稱還有進一步增加獨立董事人數的打算。

此次公告提到,螞蟻集團計劃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引入完成後,獨立董事在螞蟻集團董事會中佔比將超過一半,獨立董事的調整,對螞蟻集團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有所幫助。
此外,螞蟻集團董事會也發生了變化,技術長倪行軍不再擔任螞蟻集團執行董事,由首席財務官韓歆毅接任。螞蟻集團對董事會結構的完善,能夠持續強化董事會的作用,擴大董事的履職範圍。
隨著螞蟻集團相關管理層成員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螞蟻集團正在逐步實現與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的隔離。
除了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股東上層結構調整等措施外,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也是此次螞蟻集團調整的重點。
根據螞蟻集團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來看,2023年1月7日,螞蟻集團收到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杭州君澳」)出具的《關於股東上層結構調整的告知函》。
投票權方面,從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雲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使治理結構更加穩健。
企查查顯示,螞蟻集團的大股東為阿里巴巴,二股東和三股東分別是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由受一家企業控制,變為受杭州雲鉑及杭州星滔分別控制。

調整之前,馬雲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調整之後,螞蟻集團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係,經過計算,馬雲的表決權比例從53.46%降至6.208%,馬雲不再是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
02
積極進行整改
2020年7月,螞蟻集團宣佈IPO,曾創造兩次「史無前例」。據其發佈定價估算,「A+H」同步上市後兩地募資額合計345億美元,為全球史上最大規模IPO,不過上市計劃卻因監管問題被叫停。
在宣佈上市計劃前,螞蟻集團還進行了工商資訊的變更,名稱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自2020年IPO上市被中止後,螞蟻集團多次被監管部門約談,釋放出強烈監管信號,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了多項整改要求。
梳理約談細節發現,整改要求主要集中在聚焦支付競爭、規範個人徵信、改革金融業務等方面,監管明確提出支付方式的選擇權」以及」合法、最低、必要」作為收集個人資訊的原則。
隨後,螞蟻集團逐漸迎來鉅變,開始制定整改方案,確保嚴格落實監管要求,並在業務上進行了一系列調整,花唄、借唄也在整改範圍之中。
2021年4月,螞蟻集團交出了一份整改方案,其中不乏花唄、借唄併入消費金融公司,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拆分成立個人徵信公司等改革措施。總體來看,螞蟻集團此次整改計劃以拆分、重組為主,但並非為拆而拆。
統一監管、持牌經營背景下,螞蟻集團一方面加強生態開放,淘寶平臺開放交易場景,積極接入雲閃付等支付方式;另一方面對於旗下信貸產品花唄、借唄,也逐步與其它產品形成分離。
如今來看,螞蟻集團積極響應監管,整改也已經基本完成,正在向著更加規範的方向發展。或許一段時間之後,螞蟻集團的整改之路將成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展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