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情結。
作者:陳曉 吳瓊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張一鳴又來了。
5月4日,福建省龍巖市教育局發公告稱,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向龍巖市芳梅教育發展基金追加捐贈2億元,用於支持職業教育和藝術教育等教育公益項目。追加捐贈後,該項基金總規模達到7億元。
張一鳴,無疑是從福建龍巖走出的又一個典範。1983年出生,他比另一位龍巖老鄉王興小4歲。18歲那年,張一鳴從龍巖市永定一中畢業,考入南開大學。畢業多年後,他歷經了酷訊、微軟、飯否、九九房等公司,最後拉著大學校友在北京一家民房裡創辦了今日頭條,締造了日後席捲全球的字節跳動。
沒有人想到,這個從龍巖走出去的少年,20年後會成為全球網際網路江湖最有權勢的新貴。
01
卸任後的張一鳴,開始捐錢
一切要從兩年前說起。
那是2021年6月,彼時剛剛卸任字節跳動CEO的張一鳴回到老家。一向鮮少露面的他,在當地相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母校永定一中。與此同時,他宣佈向家鄉龍巖捐款5億元,成立「芳梅教育發展基金」,而「芳梅」兩個字取自張一鳴奶奶和外婆的名字。

(截圖來自福建省龍巖市教育局官網)
這一筆飽含深情的捐贈怎麼花?2021年12月,芳梅教育發展基金劃撥2億元,成立中信信託·2021芳梅教育慈善信託,永續支持龍巖市獎教金髮放。目前,芳梅教育發展基金已資助兩屆「芳梅教育教學獎」評選和獎教金髮放,龍巖市1494位中小學教師獲獎,獎教金總計2700餘萬元。
此外,芳梅教育發展基金支持了永定一中和培豐中學基礎設施建設,培豐中學宿舍樓和操場已交付使用。今年4月,芳梅教育發展基金還資助了龍巖市84位教研員在北京師範大學昌平校區參加專業素養高級研修班,完成了第一期培訓。
當然,這並非是張一鳴首次出手家鄉教育事業。早在2017年底,張一鳴與市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設立「今日頭條龍巖學院」,目的是幫助當地青年掌握網際網路技能。後來,張一鳴向曾經就讀的龍巖永定一中捐款1000萬元,用於建設科技藝術館和教學樓。
2022年8月,張一鳴甚至在龍巖成立了一所產業學院——字節跳動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合作方是當地的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院「致力於培養龍巖數字產業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打造優秀創新創業團隊。
張一鳴似乎對教育情有獨鍾。2019年10月,張一鳴向母校南開大學捐贈1億元設立「南開大學創新基金」。此外,為支持學校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張一鳴向「南開人才建設基金」捐贈1千萬元。
尤記得,2021年5月,38歲的張一鳴在宣佈卸任CEO的全員信中專門提及公司在社會責任和公益上已經有一些進展,其中教育公益、腦疾病、古籍數字化整理等新項目也持續探索中,「我個人也有些投入,我還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更深度參與。」
張一鳴正在兌現自己的諾言,並且率先把教育公益項目選在了老家龍巖。
02
龍巖幫,龍巖情
曾經網際網路圈裡盛傳著一句話:得龍巖者,得流量。
這不是誇張。土地面積僅為1.9萬平方公里的福建地級市龍巖,意外成為網際網路企業家的新寶地。當地盛傳有網際網路「三傑」,分別為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美團創始人王興以及雪球創始人創始人方三文。
不止如此。據不完全統計,微醫集團廖傑遠、博恩集團熊新翔、美亞柏科滕達、天英教育陳偉山、91手機助手熊俊等等一眾創業者皆來自龍巖。而由龍巖人創辦的網際網路企業,更是數不勝數。
由於群聚效應明顯,這些創業者被外界稱為「龍巖幫」。2019 年,一組資料顯示,「龍巖幫」企業估值總和超4萬億元,是當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的九分之一。這樣的資料令人震驚,此前國內一位知名VC投資人還專程去一趟龍巖考察,感受當地文化,研究龍巖現象。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曾特地跟張一鳴求證了一件事:「你和王興都是福建龍巖人,據說你們的父輩還都認識,這是一個小概率的事情……TMD(頭條、美團、滴滴的縮寫)裡面兩個人是龍巖的。」
當時張一鳴回答:「龍巖的環境,應該說福建整體的數字化、網際網路普及比較早。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有網際網路普及了,這可能與王興和我的創業都有一定的關係:你更早接觸網路、更早產生興趣。」
顯然,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其實提到龍巖,很多人也會想到的可能是「客家文化」。
客家人族群是漢族一大分支,歷史上因規避戰亂等因素南遷至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在陌生環境下,客家人養成了相比其他群體更強的老鄉觀念,懂得抱團取暖、相互支援。正如當年張一鳴從微軟出來時,便是老鄉王興拉著他加盟飯否一起創業。
微醫集團創始人廖傑遠曾總結龍巖創業者身上的基因——「犧牲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團結的力量」。
王興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自己的創業觀:「傳統行業的創業好比登山,山永遠在那裡,你隨時都可以去;而網際網路創業就像一波波的科技大潮,像衝浪一樣,你要找準時機,踏上浪頭,如果這個浪頭過去了,你不用再去追他,你應該勇敢地迎接並敏銳地捕捉下一個浪潮。」
事實上,龍巖當地政府很早也看到了龍巖後生們的可能性。早在2015年,龍巖市委、市政府舉辦首屆龍巖籍網際網路新銳高峰論壇,當時就邀請到王興、張一鳴、方三文、熊新翔、熊俊等12名龍巖籍網際網路企業家分享創業經驗。此後,龍巖籍網際網路論壇逐年舉辦,龍巖幫開始在創投圈叫響。2018年,以王興、張一鳴、方三文等為代表的龍巖籍網際網路企業家已經挖掘和凝聚了126位同鄉創業者。
值得一提的是,龍巖還舉辦了網際網路龍巖軍團全國路演巡迴大賽,利用其在數字經濟、網際網路和專業資本領域的優勢,挖掘更多高成長性創業項目。國內不少知名VC/PE機構都參與過該大賽,比如紅杉中國、IDG資本、鼎暉投資、順為資本、軟銀中國等。
如今,龍巖已經聲名在外,以字節跳動張一鳴、美團王興等為代表的「龍巖軍團」已經成為招牌之一,發揮著招商引資的作用,持續滋養著下一代龍巖後浪們。
03
網際網路新貴回報家鄉
最強招商大使
成功不忘桑梓地,一群網際網路新貴正在用實際行動回饋家鄉。
這其中,不得不提劉強東。「我十八歲離開老家時候,揹著76個茶葉蛋和外婆縫在內褲裡的500元現金,這些都是父母親戚朋友和村民湊出來的血汗錢。」1992年,劉強東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成為村裡第一個狀元,但學費卻沒有著落。村民們知道後自發地出錢出東西,才讓他能夠踏上北上求學之路。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劉強東不遺餘力地帶火了老家江蘇宿遷。從2009年京東將集約化客服中心落地宿遷起,劉強東不斷加大在宿遷的佈局。根據京東的一組資料,自2009年至2021年12年間,京東已經在宿遷累計投資項目13個、投資額超200億元,涵蓋電商、智慧城市、物流倉儲、智慧產業等七大業務。位於宿遷的京東客服中心三期項目去年底正式投用,預計將形成超過80萬平米的產業園區。
雷軍是湖北仙桃人,之後又在武漢度過了四年大學時光。2017年,小米全球供應鏈大會在仙桃召開,雷軍直言,於公於私,都希望為家鄉仙桃和湖北的招商做點貢獻,讓來自全球的企業在國內佈局時,考慮自己的家鄉。
這些年,雖然雷軍在仙桃的佈局並不算多,但若將視野放寬到整個湖北,他的動作頻繁。同樣在2017年,小米、金山軟體、順為資本就與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建設小米武漢總部、金山武漢總部和順為武漢總部。為建設小米武漢總部,雷軍表示在之後幾年要投資230億元。同時,小米還與長江基金合作,成立120億元的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成為近幾年國內晶片領域一股重要投資力量。
還有黃崢。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黃崢中學在杭外就讀,本科保送浙大竺可楨學院,對杭州有著濃厚的情感。2021年3月17日,黃崢卸任拼多多董事長,他在致股東信中表示,自己將更多結合個人終身興趣,致力於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而第一個動作,便選擇了自己的家鄉和母校,向浙江大學捐贈1億美元,用於探索腫瘤免疫、腦認知等前沿科技。
更多面孔浮現:2021年5月,恰逢龍巖一中創辦118週年之際,97屆校友、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及其家人捐贈母校5000萬元,並設立龍巖一中王興教育基金;還有挑戰者創投創始合夥人、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去年底合肥挑戰者雙子號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完成註冊,落戶合肥金融廣場。這意味著,作為一位地地道道的合肥人,唐彬森帶著新基金回到老家……
越來越多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回到哺育自己成長的土地。他們為家鄉代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甚至「因為一個人,改變一座城」,典型代表便是曾毓群和寧德市。
甚至,從當地走出的知名企業家已經成為家鄉招商的最強紐帶。這一幕令人動容:多年前,他們告別家鄉;功成後,他們反哺家鄉。或許這便是中國人血液裡代代流傳的鄉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