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不到,一家年入6億的公司,居然窮到被房東起訴攆回了家。
最近,中國第一家代購電商被爆資金鍊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長達一年時間,維權商家到上海總部討說法,結果辦公區空無一人。

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另一部「真還傳」即將上演。
創始人發出近6000字的公開信:公司資金被銀行凍結,員工大量流失、薪資減半,自己也被限制出境,但再難也不趴下。

報道中的「人去樓空」只是交不起房租,全員居家辦公。
這家勉力維持的公司,就是成立了12年的代購電商鼻祖,洋碼頭。
別看現在窮得叮噹響,當年的洋碼頭不光有實力,還是「帶資進組」,投資人追著給錢,楊穎都開公司為它投資、代言,7輪融資超10億,曾揚言要年入30億,在100座城開1000家店。

但它的錢,大多砸進了瘋狂擴張的無底洞,一點回音都沒有。

最早的代購平臺,得不到使用者信任
電商領域,洋碼頭玩得相當花。
當年天貓還沒有海外業務時,洋碼頭就寫出中國最早的海淘攻略,日本的中古奢侈品文化,最初就是從洋碼頭來到中國。
創始人曾碧波,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少年天才,15歲就進了上海交大的少年班;CTO張鵬飛,也是個少年班出來的數學神童,曾在盛大網路擔任技術總監,參與開發了最早的線上支付系統。

曾碧波
曾碧波帶著這個天才團隊,直接把倉庫開到了美國矽谷,開快遞公司「貝海國際速遞」,把物流時間縮短到5天,比天貓國際和考拉都要快。

在洋碼頭上賣貨的買手,用照片就能賣貨,前三年連手續費都不用交。
只用了5年,洋碼頭的年營收就幹到了6.6億,註冊使用者4800萬,客單價1500元,多數電商都搞不定的復購率,洋碼頭也超過了70%。

曾碧波說:「全中國賣LV和香奈兒最多的平臺就是洋碼頭,很多歐洲門店搶斷貨的產品,都被我們的買手搬運到了中國。」
然而短暫巔峰過後,洋碼頭在2016年就走上了下坡路,籌備多時的C輪融資也一度被擱置。
早期洋碼頭為了吸引買手,入駐門檻設置太低,這讓消費者重金買了很多「假洋貨」。
在電訴寶2020年投訴榜單上,洋碼頭假貨投訴排名第一。

黑貓投訴有3470條投訴資訊,除了近一年多向洋碼頭討要貨款的商戶,大部分都是因為買到了假貨,很多人指出洋碼頭髮貨地,就在國內的高仿集散地:廣東。
最普遍的是化妝品售假,某使用者在黑貓投訴揭發,買了一個「味道不對」的香奈兒化妝水,防偽碼掃不出來,發貨點是廣州,經過一番核實後得知,香奈兒根本就沒給相應商家任何授權。

網上轉賣的洋碼頭海外店鋪
比消費體驗差更大的問題,是個人資訊洩漏。
最狠的一次資訊洩露發生在2018年,洋碼頭大量使用者資訊被盜取,驚動了工信部。
一位袁先生投訴到有關部門,指出有「洋碼頭工作人員」以愛人在洋碼頭買鞋為由,指導他刷走了卡里2萬6千多元錢。
東窗事發,洋碼頭甩鍋式回應,是使用者資訊跟別的電商平臺有重複,被盜使用者的資訊是從別的平臺被洩露出去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醒使用者改密碼。
不負責任的聲明,雷人的補救措施,讓洋碼頭的使用者信任越來越低。

在全球找8萬名買手,洋碼頭卻成「售假之王」
洋碼頭是出道最早的代購電商,也是被假貨汙染最嚴重的電商平臺。
一名臥底記者發現了洋碼頭的假貨亂象,偽裝成海外買手,成功將國內一款原價400元的高仿包賣出7000元天價。
它是怎麼一步步成了中國電商平臺裡的「售假大王」?
根源在於對商家無底線縱容的「買手製」。

2017年起,洋碼頭的手續費上升到了6%,交易越多平臺就越賺。
為了用海量貨源吸引消費者下單,洋碼頭在買手審核上瘋狂放水,把買手這個身份給徹底玩壞了。
一般電商平臺開店至少要有經營許可,洋碼頭的買手只要提供境外居住證明,並且信用良好就可以開店,賣貨也根本不用囤貨,到商場拍照片就行。
這些沒經驗、沒約束的買手,做起生意來缺乏服務意識,洋碼頭就想盡辦法幫他們矇混過關,教他們刷粉、做信用、跟買家打太極。

比如一位買手就熟練指導維權顧客,拆開商品二維碼上覆蓋的標籤,掃碼鑑真。但拆了標籤就算拆封,平臺不給退貨。憤怒的買家將截圖發到網上,緊接著就收到了買後的髒話問候。

面對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洋碼頭再次祭出「甩鍋大法」,把有關假貨的報道說成了非法買手被平臺嚴懲後的「尋釁滋事」。
但無論怎麼洗,洋碼頭註定是白不了。
它的資金鍊斷裂雖然發生在去年5月,但虧損是從2017年就開始了,一年就虧了2個億,兩年後連市場份額也從巔峰時期的26.3%跌至1.5%。


打擊假貨是電商平臺的本分,但在利益面前,洋碼頭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一條維權的短視訊中,商戶向洋碼頭提出質疑:你們平臺就是會賣假貨?
工作人員的回答是:「管不住。」
洋碼頭最大的bug就是鑑定中心。有抖音使用者發現,它所謂的鑑定中心居然是一處裝修簡陋的民宅。
直到今年5月,它終於完成了海外非法商家的清退,但被傷害的優質商家也早已失去了對它的信心。
面對商戶維權,工作人員的回覆非常直接:「有人都要跳樓了,沒有錢只有白條,建議你們走法律程序。」

賺不到錢還倒搭錢,洋碼頭上合法經營的商家越來越少。
在聲明函中,洋碼頭解釋員工撤出大樓只是為了節約成本,但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這時居家辦公更像是在逃避維權。

坐擁10億,洋碼頭為何連房租都交不起?
身為網際網路電商,洋碼頭也免不了燒錢。
但自2011年開始,洋碼頭融資7輪共計10.8億元,理論上它並不缺錢。
也有另一部分人懷疑,洋碼頭是管理能力太拉胯,搞不定的環節太多了。
但就在去年7月底,洋碼頭轉戰抖音直播自救,兩個小時就賣空了2000萬的商品,從全球調貨湊齊兩萬件海藍之謎鎏金水只用了10分鐘,整場直播賣出超1億元流水。

如此說來,資金、管理、人氣,都不是洋碼頭的失敗的根源。
刀哥認為,真正壓垮洋碼頭的,是流量焦慮。
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中,曾碧波回憶:「從2009到2013年,將近三四年的時間,沒有投資人知道我們。但那時候公司一年能賺上百萬元,早上10點上班,下午6點回家,週末有大把休息時間。」
但隨著融資越來越多,洋碼頭不再是小而賺錢,而是大而虧損:「寧可虧損也要擴張。」
拿錢辦事的焦慮,首先體現在流量的爭奪上。洋碼頭因為在公眾號、小程序都找不到流量入口,又擔心其他品牌截胡,搞起了社交電商。
2018年底,洋碼頭上線「海淘好物拼團」、「砍價0元拿」活動,用社群裂變玩法增粉,當年黑五購物節洋碼頭的關注度翻了10倍。

有流量就有銷量,嚐到甜頭的洋碼頭在2019年7月成立社交電商「全球優選」,打「拉人頭」的擦邊球。

使用者只要繳納399的入門會員費,此後每推薦一個新會員就能獲得120元獎勵,20個推薦就晉升成為服務商,此後每推薦一個會員得獎勵170元,如果團隊增加新成員,還可額外獲得50元。

如果沒時間、沒人脈,會員還能用錢換錢,最高充值9999元,充的越多平臺給錢就越猛。
這種拉人頭就有回報的玩法,被部分商家指出「涉嫌傳銷」,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但這並不能阻止洋碼頭擴張的步伐。
2020年,洋碼頭提出佈局線下:三年內要在三四線城市開1000家線下店。

但到如今,洋碼頭線下店不過6家,當年誇下的海口忘得一乾二淨。
在資本的推動下,洋碼頭逐漸失去了原本的競爭力,反而在不擅長的偽風口上不斷栽跟頭。

洋碼頭總部門口維權的商家
最讓人唏噓的是,為了自救,曾碧波幾乎與國內所有電商大廠都談過合作,但最終全都沒成。
沒辦法曾碧波親自到抖音直播,在自己的半邊臉上塗粉底、擦口紅,面目猙獰只為救命的流量,還自嘲:「公關團隊要把我賣給抖音,賣個好價錢。」

面對供應商維權,曾碧波承諾:「就算把個人持股全部賣掉,也要償付這些欠款。」
但暴雷的洋碼頭已經失去信任,這些話在很多人心中不過是拖延時間。
企業發展必須要快,但玩噱頭、砸大錢都不是長久之計。
誰也不想看到下一次的「人去樓空」。
參考資料:
財經天下.《曾碧波:跨境電商價格戰要打 但更要梳理上游供應鏈 》
億邦動力.《洋碼頭曾碧波:海淘直播正處於消費紅利與流量紅利的交叉口》
中國青年報.《曾碧波:「農二代」逆襲闖入少年班》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