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廣州人成了朋友圈裡最讓人羨慕的人。
12月2日,官媒連發三篇評論,強調快封快解,應解盡解,把疫情範圍壓到最小,影響降至最低。
此外,權威媒體也釋放大量關於奧密克戎危險性下降等一系列科普文章。
風,已經開始吹了。
而在這輪吹風中,廣州無疑是走在最前列的。
先是開放堂食,拆除水馬,引起陣陣喝彩。

後來在發佈會上,更是強調本輪16萬感染者僅有4例危重症,沒有死亡。
同時,再度取消一些不人性化的措施。

改革的春風也好,防疫的拐點也罷,為什麼勇爭人先的,總是廣州?

說到廣州,不得不提到它的別稱——羊城。
相傳古時的廣州連年旱災,五穀歉收,有一天,海天空飄來五朵彩雲,五位仙人各騎不同毛色的仙羊,手執稻穗,並把稻穗贈給這裡的人們,又把五隻仙羊留下來,騰雲離去。
人們把稻穗撒向大地,從此廣州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此時,五隻仙羊則化為了石羊留在山坡上,這就是廣州又叫「羊城「、」穗城」的由來。

後來歷史學者岑仲勉提出,五羊傳說對應著廣州文明的興盛原因。
因為當時羊為中原西北的畜牧動物,意味著「仙人」從北方來,五羊傳說的歷史原型就是西周末年的姬族人不堪楚人壓迫,而沿著湘水流域南遷至嶺南,同時攜帶家畜(羊)和農作物(穗),傳播於南方。
拓荒,是這個城市最早的底色。
我們在很多歷史小說中,經常會發現,廣州這片土地,早期總是被中原視為「不毛之地」,意思是一點莊稼都長不出來的地方。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漢人南遷,廣州的地位一直是不斷提高的。
尤其是在北宋時期,由於戰亂原因,宋朝中西陸路交通幾乎陷於停頓,廣州遂設立了市舶司成為了最大貿易海港,通過廣州前來貿易及朝貢的國家有五十多個,超過了唐代。
到了元代,來廣州貿易的國家更是達到一百四十餘個。
明清時期,為了防止叛軍、外敵入侵,中國實行海禁,廣州成了中國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史稱「一口通商」,也因此成為當時世界第三大城市(次於北京及倫敦)。

說了那麼多的歷史,其實就是想說,廣州這個城市的發展,始終是和開放、開拓、創新的精神和歷史機遇所掛鉤的。
在2000多年的進程中,這種精神也融入到了每個廣州人的靈魂深處。
我們知道,國父孫中山就是廣州南邊的中山人氏。
19世紀末,何子淵、丘逢甲在廣州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培育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為辛亥革命,北伐戰爭,以及中國面貌的煥然一新,積蓄了巨大能量。

到了新中國時期,廣州這個城市越來越成為全國人民的焦點。
1957年,廣州舉辦了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此後每年都舉辦兩屆,鞏固了廣州作為重要外貿城市的地位。
改革開放後,廣州更是沿海開放城市和改革試驗區的中心城市。改革的根和魂,深深熔鑄在廣州發展的基因和血脈之中。
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
今天的廣州經濟地位已不用多言,它不僅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更是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說一句「廣州熟,天下富」也絲毫不誇張!


正是因為廣州有開放、進取的市民精神,有富庶的經濟基礎,也就有了最早「迎風」的條件。
我們知道,放鬆不是沒有代價的,不是眾口一調的。
放鬆最大的難題,就是要面臨:
一些市民的反對意見,和恐慌情緒,尤其是老年市民。
短時間內,醫療資源的擠兌。
而這兩點,廣州的現實情況又恰好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一直以來,廣州人的身上就有一種勇立潮頭、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
面對越來越弱的奧密克戎,廣州人怕嗎?
12月1日,媒體就報道了廣州多家餐飲酒樓一早就迎來了前來飲茶就餐的市民,進飯店時,服務員只看綠碼,不要求核酸檢測報告,大堂裡坐滿了食客。
「沒想到恢復堂食第一天,就坐滿了人。」
「大家有說有笑,感覺回到了從前,這種感覺太好了。」

看到一些城市即便放鬆後,家長也不敢讓孩子去學校的現象,廣州人表示:灑灑水啦!
官員不怕,社區阿姨不怕,市民不怕。
這種氛圍,這種信心,是克服一切困難的根本力量。
那麼醫療資源能夠承擔起第一波高峰嗎?
別慌,廣州有實力。
廣州現在有2000多張ICU病床,平均每10萬人口有超過10.6張床位,接近英國(10.5張)、韓國(10.6張)。
此外,廣州也正在興建方艙醫院,床位就有24萬張。
在2021年中國醫院競爭力大會上,廣東三甲醫院的數量佔全國第一,有122家!而全國的前百強醫院,廣州就有9家!
床位、醫院數量的保障,不僅意味著市民問診的容易程度,更決定著一個地區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更何況,廣州的中藥也很普及,這對病者的輔助治療,也是有效果的。

除了精神層面的勇敢和醫療資源的支持外,廣州人強勢的市民風氣,也是抵抗疾病的有效力量。
一直以來,因為廣州的民間自主性比較強,所以在當地使用權力時,也相對比較剋制,甚至接近於討好群眾。
比如11月15日,廣州市白雲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王曉立在和居民對話的時候就說:
「凡是有抬高物價,你不吭氣,你給我拍照,我向你保證,有一個我立案一個堅決查處一個!我說了算!」
「如果我沒做到,你拿我是問!」

這種暖心的回答,是在別的地方所不多見的。
而民間力量強大的好處,就是市民階層的自覺性會很高。
因為尊重自己,尊重同胞,廣州人事事待人體面,做核酸時,秩序井然;需要自願者時,踴躍報名;需要隔離時,也不吵不鬧。
在廣州,我們很少看到有人抱怨層層加碼的現象,即便有些地方出現問題,當地媒體也敢於指出,當地整改也非常及時。
這樣的廣州,能夠承受「第一輪」衝擊嗎?
我相信臨危不亂、樂觀豁達、敢拼敢闖的廣州,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