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線上APP卻被大量註銷,極具反差的背後是銀行數字化新佈局
撰文|張浩東、馮雨霆
出品|支付百科
近日,「支付百科」注意到大批的銀行APP遭到註銷。如光大銀行近期宣佈,計劃於5月25日起暫停財富版手機銀行切換入口及相關服務,服務暫停後,仍使用財富版手機銀行的客戶將默認切換為標準版手機銀行。也就是說,光大銀行將財富版手機銀行的功能,整合到了標準版手機銀行中。
銀行業正在進行數字化改革,銀行APP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成果,本應加大投入力度,為何此時銀行APP卻不增反減?
01
大量銀行APP被砍
2000年,招商推出的國內首個手機銀行,開始試運營。手機銀行,給使用者帶來了「無論走到哪裡,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解燃眉之急」的便利。之後,全國各大中小銀行,紛紛推出了自有的手機銀行APP。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衝擊下,銀行為適應支付方式的新變化,手機銀行APP遍地開花。
近幾年,在線上銀行如火如荼地發展時,多家銀行卻開始大規模註銷銀行APP。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的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註銷備案公告(2023年第1期,總第7期)(以下簡稱「公告」)顯示,共13家銀行旗下的26款銀行客戶端APP被註銷。其中既包括郵儲銀行這類國有大行,也包括錦州銀行、烏魯木齊銀行這類城商銀行。

從整體數量來看,銀行APP的確出現了大規模減少,但其特有功能並未消失,而是進行了遷移。
銀行APP的縮減,是銀行對數字化運營的深度佈局。隨著近幾年,銀行APP越來越多,銀行APP的使用率卻下滑嚴重,過量的APP不僅佔用使用者手機的儲存空間,還會降低使用者體驗,一旦引起使用者反感更是得不償失。
02
超量APP成累贅
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僅用一個APP就能包攬多種功能。一個APP既能打通線上線下多種場景,又能建設獨有的生態圈。使用者只需一個APP就可以完成消費貸、存款、付款等多種金融服務,甚至還能包含外送、團購等功能。
反觀銀行,APP眾多,以興業銀行為例,原興油寶、錢e寶,分別對應了日常生活中的加油和消費貸,其功能垂直性雖高但對於使用者而言過於分散,缺少聚合性,且與興業銀行APP的功能多處出現重合,便利程度也不高。因此公告中興業銀行將兩個APP註銷,是對APP功能的整合,可增加其客戶使用體驗。
從銀行的角度看,註銷多餘的手機銀行APP有利於集中流量打造生態圈。手機銀行APP的獲客渠道是以銀行網點推薦為主,多個APP的平行運行無疑會使使用者分散,減少單個APP的效率。全面推廣打造銀行自有生態鏈既需要銀行集中資源到單個產品中,又需要APP中有一定流量。
另一方面,有利於減少運營成本,增快資料在本行中的流通速度。開發、維護多個APP產品所需的成本較高,無疑會造成資金浪費。並且各APP之間的資料流通,需要進行巨大的資料運算,其背後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技術成本。
目前,銀行正在放低姿態向頭部第三方支付平臺學習。在「支付百科」的實操中,能明顯地感覺到,近期銀行APP的操作流程開始簡化,其中國家級大型銀行APP中的生活模組,很多已覆蓋生活中多個場景,並且銀行中的保險理財業務、貸款業務等金融服務也已能在銀行APP中可以看到,其便利程度直逼支付寶。
此外,「支付百科」注意到,銀行APP除了有集成化的趨勢外,還出現更加智慧的趨勢。
無論是使得手機銀行更加簡約化,還是手機銀行智慧化,都無疑是銀行對自身服務的升級。未來銀行APP將更加地智慧化、簡約化和集成化,想要快速佔領客戶,銀行需要有過硬的綜合實力和「想顧客所想」的服務態度。銀行數字化進程正在加快,一場銀行間的手機銀行使用者爭奪戰已經悄然打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