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吝嗇」的億萬富翁:1雙鞋穿10年,卻捐了300所學校

神佛不及田家炳。

作者:正風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企業家,他被稱為最「吝嗇」的億萬富翁。從他的生活來看,這樣的形容並不算誇大。

他身家億萬,卻沒有私家車,出門全靠步行或地鐵;一雙鞋穿了10年,襪子補了又補;兒女婚嫁一切從簡,80歲大壽也不擺酒席;他臨終前,人們發現,他身上那套洗得發白的西裝,已經穿了40年之久…..

但如此吝嗇的他,幹出的事情,卻讓無數人為之敬仰和動容。

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專業院校及幼稚園、1800多間鄉村圖書館,他的足跡踏遍中國大江南北。

人生下半場,他想方設法讓自己變窮,卻讓華夏大地多了幾百所學校,無數孩子的命運因他而改變。

他就是「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

坦白說,這個名字很少見諸報端,但背後的事蹟卻澤蔭神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田家炳的故事,一個把慈善視為本能的故事。

01

喪父、輟學、逃難..

人生上半場,他幾經磨難和波折

1919年,田家炳出生在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梅州地處粵北,盛產製作瓷器的瓷土,憑藉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田家祖上把瓷土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父親田玉瑚雖以經商為業,但為人憐貧恤孤、樂善好施,被當地人尊稱為「玉瑚公」。

自田家炳懂事起,他就教導兒子背誦《治家格言》,要他「勤、儉、誠、樸」。那些年裡,田家炳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

但不幸的是,1935年,因突發疾病,田玉瑚在短短几天內就撒手人寰。為了家中上下十幾口人的生計,16歲的田家炳不得不輟學回家,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宜。

自此,那沒有讀完的書,沒能唸完的學,便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曾感慨萬分,如果當年繼續把學業堅持下去,或許他會成為一名學者。

1937年,田家炳前往越南推銷家鄉生產的瓷土。在那裡,他被黑社會恐嚇過,被殖民政府敲詐過,但憑藉毅力和才智,他在短短2年內就成為了越南最大的瓷土供應商。

可好景不長,隨著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相繼爆發,田家炳的瓷土生意開始受到波及。

1939年,日軍佔領汕頭港,直接掐斷了他的瓷土運輸線。為了保全家中產業,他迫不得已帶著一家老小前往了印度尼西亞。

雖然被日軍侵華挫敗了家中生意,但梅州人骨子裡有一種開拓精神,田家炳並沒有因此萎靡不振。

到了印尼後,他很快就發現這裡的氣候非常適合橡膠的種植。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田家炳大膽地把資金投入到橡膠生意,創辦了超倫樹膠廠和南洋橡膠廠兩家公司。

隨著業務量的與日俱增,兩個橡膠廠的利潤也非常可觀,剛剛30歲出頭的田家炳,便已經躋身印尼富豪之列。

可那個年代的局勢總是充滿太多的不確定,而且每一次重大變動和轉折,似乎都在與他作對。

1958年,印尼排華傾向愈演愈烈,開始爆發一系列暴力排華事件。為了避免家人被殃及,田家炳再度放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橡膠加工廠,舉家遷往香港避難。

于田家炳而言,帶著一家老小四處逃難無疑是充滿波折。但在這種波折之上,他的商人嗅覺也被鍛鍊到了極致。

踏上香港不久,田家炳就發現這裡的皮革市場還是一塊空白。他當機立斷,拿出多年的積蓄,在香港屯門購買填海地皮,開辦人造皮革廠,隨後又引入大量先進的生產機器。

1968年,「田氏塑膠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後來成為了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業。巔峰時期,他的人造革幾乎佔據了整個東亞市場。

為了表彰他對香港人造革產業的突出貢獻,時任香港總督的尤德爵士還專門為他頒發了英國女皇榮譽獎章。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田家炳已是香港知名的億萬富翁,他本人也被譽為「香港皮革大王」。

可就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甚至難以理解的決定…..

02

香港有個田家炳,捐來捐去不知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香港財富積累的黃金年代,無數富豪瞅準時機準備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力圖爭奪香港乃至亞洲首富的寶座。

有著皮革大王之稱的田家炳,一直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人物之一。以他的實力,在這樣的爭霸中獲得更多的財富,無疑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

可就在人們以為屬於田家炳的時代即將到來時,他的選擇卻震驚了整個香港。

1982年,田家炳將自己的4棟工業大廈全部賣掉,變現10億元。他用這筆錢創立了純公益性質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每年幾千萬元的收入,全部用於教育公益。

1983年,第一所以田家炳命名的「保良局田家炳幼稚園」成立;第二年,第一家田家炳中學在梅州大埔縣建成。

1984年,65歲的田家炳徹底離開集團,將化工廠交給幾個兒子經營,規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廠利潤的10%用於公益,而自己則全力從事基金會的工作,並將80%的個人財產撥予基金會作慈善捐款用途。

在財富浪潮中逆流轉身,他成了商界的「逆行者」。

這也引來了不少香港富商的嘲笑,就連合作多年的商業夥伴都無法理解:明明可以錢生錢,事業更上一層樓,卻非要把鉅額財富填入到一個無底洞當中,這不是傻嗎?

那段時間,支持他這麼做的,唯有電影大亨邵逸夫,而田家炳對此的回應只有一句話:

「留財富予子孫,不如積德予後代。」

至於為什麼會專注於教育慈善,這與他的經歷密切相關。

因為工作的關係,田家炳早年走訪過很多歐洲國家。所見所聞中,他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

田家炳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教育發達,「13億人口是中國的‘大包袱’,如何將這個‘包袱’變成財富,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

另一方面,彼時的香港高樓林立,教育模式多樣,可回內地考察的田家炳卻親眼看到家鄉的落後——很多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田間地頭多的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孩子。

強烈的反差深深刺痛了田家炳,年少時沒能唸完書是自己最大的遺憾,而像他這樣的孩子還有多少呢?還有多少孩子因為家庭的變故而離開了校園呢?

於是,他決定投身教育慈善,用自己的能力,讓更多的中國孩子有書讀、有學上。

但相較於邵逸夫對高等教育的捐贈,田家炳把重點放在了中小學上,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這也讓他沒能引起大眾的太多關注。

「人活一世,要麼為名要麼為利,你田家炳不要利了,連名也沒落下,那你圖什麼呢?」

有人甚至在背地裡嘲諷他:「香港有個田家炳,捐來捐去不知名。

對於這樣的聲音,田家炳從不回應,他只是笑著說,中小學的「投資回報率更高」。

大學並不是誰都能夠唸的,但有了中小學,每一個學生就能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受基礎教育的孩子比例比受高等教育的要高。

而因為田家炳定下的捐贈規矩,田家的事業規模變得越來越小,此後,富豪榜上再也沒有田家炳的名字,但慈善界,卻多了一束溫暖的光芒。

03

一諾千金為建學校,他賣掉住了40年的別墅

長期的捐獻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縱然是田家炳,也會面臨資金上的困境。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港,田家的皮革生意受到重創,基金會的收入也大不如前,這讓他深感焦慮。因為他剛剛向大陸地方政府承諾要捐贈20所學校,以供孩子們上學讀書。

金融風暴是一件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一般來說,大家都會選擇延期捐贈,只要和大陸方面說清楚就好,可田家炳過不去自己心裡的那道坎。

在他看來,學校延期一年,可能就會有一批失學孩子,可能就會影響到這些孩子一生的命運,孩子們絕不能沒學上。

可企業和基金會都沒有錢了,怎麼辦?他做出了一個連家人都相勸的決定——賣別墅建學堂。

2001年,82歲的田家炳咬著牙把自己和妻子、孩子們住了近40年的別墅賣掉。

因為著急用錢,這棟在當時市值過億的別墅僅僅賣了5300萬元。買家聽聞他的故事後深受感動,又主動加了300萬元,最終以5600萬元成交。

孩子們聽說他要賣別墅,紛紛從各地趕來勸他,不是因為價格有多低,而是這裡承載了田氏一家九口無數的回憶。

「有游泳池,有秋千,後面還有籃球場,我媽媽可以在那邊種花養魚,也有種菜。一時之間,我們的反應就是很捨不得。」長子田慶先回憶道。

可田家炳心意已決,他算了一筆賬:

別墅價值五六千萬,利息每月就達40萬元,即每晚等於用去了1.33萬元,實在太浪費了。

每間中學捐250萬,可以捐二十幾間中學。我覺得捐建中學後,受惠學子的那種收穫、那種效果會比自己住大很多。

隨後,他帶著老伴搬到了離別墅僅有百米遠的一間公寓中。新家的面積很小,在這裡,他打開窗就能看到自己原來的那棟別墅。

賣掉別墅後,田家炳的新家

賣掉別墅後,田家炳的新家

雖然那裡已經不再屬於他,但田家炳時常會向別墅的方向眺望:那時他與妻子坐在藤椅上,望著泳池中嬉笑打鬧的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一切彷彿就在昨天。

儘管萬般不捨,可轉念間想到用「家」換來的錢可以建20所學校,那泳池中嬉戲的孩子們便立刻變成了校園中無數朗朗讀書的學子。想到這裡,他還是不由得笑了起來。

2005年,為了提前清付承諾的教育捐資,田家炳又將旗下的核心物業田氏廣場賣出,獲得近3億的港幣,全部用作基金會善款,加快捐建學校的建設速度。

這樣的精神和理念,雖然讓田家炳千金散盡,但換來的,卻是內地「田家炳樓」的遍地開花。

04

把學校辦好,便是給我最好的禮物

為了儘可能地將錢用於捐贈,田家炳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是吝嗇到了極致。

他沒有自己的私家車,日常出行不是乘地鐵就是靠雙腿步行,一雙皮鞋穿了10年,幾雙襪子也是縫縫補補。

全身上下最值錢的東西是一塊電子錶,由於款式太舊不便示人,他就揣在兜裡,自己偷偷看,每月的開支更是嚴格限定在3000港幣以內。

這是什麼概念呢?在生活成本極高的香港,這樣的生活標準甚至低於貧困線。

1999年,田家炳80歲,身邊人想為他慶祝八十大壽,他卻堅持不擺酒不辦席,孩子們最後在家裡給父親慶祝了生日。

晚年的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對身邊人說:

「每個人都做一點小好事,最後就會變成一件大好事,這個社會就會變好;每個人都做一點小壞事,最後就會變成一件大壞事,這個社會就會變壞。」

而如果說他有什麼愛好,儘可能去各地田家炳學校看一看,是他最願意做的一件事了。

他捐助的學校,有很多都建在交通不便的山村裡。飛機不能直達,他就坐火車;火車也不能到,他就改乘汽車;再不行,他就拄著柺杖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走。

他對參觀學校如此執著,並不是為了聽讚美或褒獎,也不是為了接受感謝,他只是想確認一件事,學生的學習環境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學校做不好,把田家炳3個字寫上去,不但不會榮耀田家炳,反而會醜化田家炳。家長就會講,兒女千萬不要送到田家炳學校讀書,那田家炳就會是個恥辱。

田家炳說,他一直用這個激勵自己,也要求基金會的同仁,要求所有接受捐贈的對象,一定要實實在在把學校辦好,不要辜負大家的期待。

為表達對田家炳的敬意,國內數十所大學院校授予他榮譽博士、教授等頭銜,80多個城市先後授予他榮譽市民等稱號。

1994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把編號2886的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他受寵若驚地說:「這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榮耀了」。

面對鋪天蓋地的榮譽,他不以德自居、不以功自傲,能推掉的採訪和表彰他都推掉了,只是謙虛地表示:

我其實只做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事,慈善與身份地位無關,只要心存善念,人人都能辦好事、做好人,我不怕錢捐得多,就怕教學樓蓋不好,只要能把我捐資的學校辦好,便是給我最好的禮物。

而遵循了父親的遺志,也讓田家炳深感欣慰。回憶起父親的教導,他哽咽道:

(父親說)能夠為國家,為我們民族多做點好事,那是孝親最高的境界。所以我現在想起來,雖然我的爸爸離開了我,可是我確實每天都沒有忘記他的教導。

我今天確實盡了我最大的綿力來為社會做了點事,我想他在天之靈也應該是很高興的。

05

仁慈沐萬家,功業炳千秋

2018年7月,在田家炳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眼睛已經看不見東西,藥物也無法再緩解他的痛苦。

基金會為他帶來了一張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印著幾百所他曾捐贈的學校,那是他幾十年來的心血。

他用消瘦的手指慢慢地劃過展板上的名字,靜心地聽著工作人員介紹學校的近況。那一刻,他似乎忘記了痛苦,笑了起來。

他走那天,有超過5000人自發來到大埔縣田家炳中學悼念,其中不少人從韶關、潮州、汕頭等地驅車趕來;香港一個能容納1800人的大劇院,也是座無虛席,門外還站了百餘人來參加追悼會;各地幾百所「田校」也紛紛舉行悼念活動。

有人默默寫下了幾個字:

「神佛不及田家炳。」

田氏祖訓裡有這樣幾個關鍵詞——重孝悌,敦忠信、崇儉約,敦善行。不難發現,田家炳從未背離過祖訓,而他也把一生活成了自己的名字:

仁慈沐萬家,功業炳千秋。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家陶行知的這句名言,是田家炳一生的寫照。

而他也如同那顆行星般,永遠星光璀璨,繼續守護著中華,守護著他的學生們。

斯人已去,靈魂永恆。

田老,謝謝您。

參考資料:

1.《10 萬人口小縣,4 萬多人烘焙出「中國麵包之鄉」》

2.《透過爆紅的鮑師傅 看「中國麵包之鄉”的發展密碼》

3.《不產小麥的「麵包之鄉」:兩個江西退伍軍人,如何帶出了200億大生意?》

相關文章

張頌文,能耐是餓出來的

張頌文,能耐是餓出來的

一邊是「買不起房」「住在郊外」「冬天燒不起煤」「一度去菜市場按堆買剩下的便宜蔬菜」,一邊是「藝術家」「演技炸裂」「演員的老師」「導演婁燁欽點...

一年狂賺4200億,超級狠人黃仁勳

一年狂賺4200億,超級狠人黃仁勳

商業世界,不進則退。 作者:星辰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2024年艱難開局。 但英偉達的勢頭很猛,繼去年狂賺588億美...

中國最被低估的商業教父,是他

中國最被低估的商業教父,是他

成大事者,破心賊。 作者丨張靜波 來源 | 華商韜略(ID:hstl8888) 在全球最難賺錢的電解鋁行業,在中國最跌宕起伏的光伏產業,當世...

塚越大介,UNIQLO 的接班人

塚越大介,UNIQLO 的接班人

逛商場的時候想繞開 UNIQLO,正在變成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而言。如今,UNIQLO這個1984年創立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