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國內的大阿亞圖拉為了尋求力量支持,甚至維持了一支號稱人數達1000萬的民兵組織,名字叫「巴斯基」,跟聖城旅一起組成了大名鼎鼎的伊斯蘭革命衛隊。
為什麼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維持這麼一支人數龐大的武裝力量呢?
來源 |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本屆世界盃開賽不到一週,比賽之外的事也很吸睛。
德國輸給日本,賽前的合影別出心裁。

這造型是世界盃歷史上的第一次,為什麼呢?因為彩虹臂章。世界盃之前,包括德國、荷蘭、英格蘭等七個國家就要求在比賽中戴這個臂章,這臂章的含義是「one love」,表達的是對包括同性戀群體在內的邊緣人群的聲援。
這一看就是在內涵東道主,在卡達,同性戀是非法的,男男性行為最高可判處七年徒刑。結果在國際足聯的一頓強力壓制下,這個臂章沒能帶入賽場,德國隊的這個動作意思不言而喻。
這還沒完,又有訊息說,因為這個彩虹臂章,這七個國家可能退出國際足聯。你信不?
相比之下,伊朗足球隊的舉動更有勇氣。
伊朗對陣英格蘭,2:6慘敗,對這個結果,了解伊朗的都不感意外。
賽前的國歌環節,伊朗球員緊閉嘴巴,沒一個出聲的,按照教練的說法,這是因為球員們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著樸素的表達慾望。
世界盃前,伊朗被足球之外的事情纏繞。
今年9月份,有個庫爾德女子在德黑蘭因「未標準佩戴頭巾」被宗教警察逮捕,並於數小時後不幸身亡。這事一經曝光,就在城市階層中引發了持續數月的示威活動,並造成了流血事件。
是不是聽起來很魔幻?現在都2022年了,可中東竟有人會因著裝不規範而喪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現在伊朗施行的是伊斯蘭教法、而且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所謂的伊斯蘭教法,就是教法學家根據《古蘭經》和聖訓搞出來的法律體系,涵蓋衣食住行甚至財產等各個方面,執行起來相當繁瑣複雜,所以他們有專門的人上街巡邏,就天天盯著你看。
這事一出,很多足壇人士站了出來,傳奇球星阿里代伊因為參加抗議活動被逮捕,伊朗足球隊的當家球星阿茲懞直接表示:「他們(指伊朗政府)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如此輕易地殺人真是可恥極了,伊朗婦女萬歲!」
這麼說會有麻煩嗎?阿茲蒙說,「最壞的情況是我將被國家隊開除,就算是這樣我也沒問題,我願意為伊朗婦女頭上的哪怕一根頭髮而做出犧牲。」
伊朗政府確實被惹毛了,直接指示要把阿茲蒙轟出國家隊,但伊朗主帥、葡萄牙人奎羅茲以取消發佈會等行動奮力抗爭,表示將拒絕率隊出戰世界盃。
眼看離世界盃沒幾天時間了,伊朗方面這才服軟。
能這麼說、這麼幹確實需要勇氣,因為他們面對的勢力強大。伊朗國內的大阿亞圖拉為了尋求力量支持,甚至維持了一支號稱人數達1000萬的民兵組織,名字叫「巴斯基」,跟聖城旅一起組成了大名鼎鼎的伊斯蘭革命衛隊。
要知道,伊朗總人口不過才8500萬人。
為什麼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維持這麼一支人數龐大的武裝力量呢?這就得從現代伊朗的締造過程說起了。

很多人一提到伊朗就想到波斯,實際上這倆完全不是一回事。
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波斯人就建立過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強盛帝國。雖然曾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但在熬死了亞歷山大和塞琉古兩任爸爸以後,波斯人最終重新掌權、建立了帕提亞和薩珊。
不過到了公元6世紀後,事情就開始亂套了。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壯大,波斯被併入阿拔斯王朝、拜火教也被伊斯蘭教取代。等阿拉伯人式微,中亞軍閥、突厥蘇丹、蒙古大汗等各路勢力先後在此崛起,但再沒有人能跟大流士大帝比肩。
這法統和文化傳承一混亂,那社會發展就更沒戲了。
以至於到20世紀初,伊朗已被各路列強蠶食成了半殖民地國家。不僅經濟蕭條,封建生產關係下的社會矛盾也很尖銳,最終讓禮薩·汗抓住機會發動了政變,建立了我們熟知的巴列維王朝。
作為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粉絲,禮薩·汗給伊朗規劃了一條世俗化的發展道路。
簡單來說就是先獨立,緊接著全盤西化、發展經濟,逐步擺脫宗教勢力的影響。為此,他不僅頒佈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平定各地叛亂,還逐步打壓教士的勢力範圍、推進世俗化的生活方式。
那會伊朗社會風氣有多開放,你從雜誌封面中就可窺一斑。

然而這些舉措並不能調和不同派別間的尖銳矛盾。
比如想借分地拉攏底層,但卻並不取消大農場的優勢地位,結果導致自耕農破產,最後紛紛湧入城市中的清真寺、尋求教士階層的拉攏庇護。
再比如一方面堅持君主專制,一方面又依賴英美支持,在石油產業國有化方面反覆無常,進而惹惱了尋求獨立自主的知識分子和城市中產。
更為尷尬的是,幾任君主的生活方式又很鋪張。
就在大量鄉村人口處於赤貧狀態的1971年,國王居然在沙漠裡搞了個聲勢浩大的「波斯帝國2500週年」慶典,在這種朱門酒肉、路有凍骨的荒誕對比下,各個階層的不滿最終被引爆。


上世紀70年代後期,伊朗的經濟增長開始顯露疲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由於禮薩汗既無高貴血統、也無宗教地位,因此不得不與教士和地主結盟;然而這並不是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所以當政策紅利釋放完畢後,經濟增速必然會自由落體。
至少有五波人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比如要求全盤西化的世俗民族主義者,要求神權和世俗結合的伊斯蘭民族主義者,要求向蘇聯看齊的左派和激進左派,以及最最激進,想建立神權國家、嚴格執行沙利亞法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
勢力太多總得找個盟主吧?
大家挑來挑去,最終想起了最有威望的霍梅尼。

隨後伊朗人在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國王運動,並在1979年發起伊斯蘭革命。隨著王權的不斷妥協和敗退,末代國王不得不選擇外逃,正式宣告了巴列維王朝的滅亡。
在這個過程中,霍梅尼不僅展現出了堅定不移的鬥爭精神,也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影響力,因此他也被伊朗人奉為伊斯蘭革命的象徵、以及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1979年2月,海外流亡14年的霍梅尼重回伊朗,他對局勢有足夠的掌控力。
但他仍舊把代表中產階級的巴扎爾甘推到臺前,以此來吸引來自底層的不滿和火力。
後面的事情不出預料,走精英路線的臨時政府無法滿足底層訴求,也無力撬動經濟,最終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對聲中,被有軍方背景的巴尼薩德爾取代。
這一位是怎麼被扳倒的呢?答案是1980年的兩伊戰爭。
通過革命衛隊的英勇表現、清真寺對物資的合理分配、以及教士階層的強大動員能力,普通伊朗人再一次被原教旨主義者爭取,巴尼薩德爾自然無力抗爭。
除此之外,教士們還藉助兩伊戰爭時期動員起的民兵組織、伊斯蘭革命衛隊等力量,逐漸實現了對全國各階層的滲透和掌控。
等到了這一步,伊朗的逆世俗化就徹底不可逆轉了。
從一些微小的細節當中,你就能體會到社會的轉向。比如在伊朗人抱怨生活水平下降的時候,教士們就公開表達過憤怒,他們中有部分人甚至認為「經濟是笨蛋的東西」,並強調殉道比物質更重要。
霍梅尼甚至在對一位英國記者做了宗教審判後發出了追殺令,賞金一度達到了390萬美元。
雖說當地有世俗和宗教兩條並行的結構,但流水一樣的世俗總統更像是個擺設。
在他之下,還有一個由知名宗教界人士組成的專家會議,以及大半成員由霍梅尼任命、負責監督總統及議會的的憲監會,實現了神權對世俗權力的強力控制。
比如在2004年之前的幾屆議會選舉中,被他們否決了資格的候選人比例從15%不斷攀升至44%,反正基本都是些思想不統一、背景不過硬的「異見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歷任總統的選擇都體現著教士階層的意志。
比如在二十一世紀初,內賈德這種做題家出身的候選人就比較受青睞。由於沒有背景,所以他更傾向於拉攏底層,因此風格和主張更極端。
更重要的是,霍梅尼的繼任者哈梅內伊也需要一把鋒利的刀子,以此來應對國內日益增長的世俗化勢力與訴求,自己的號召力不如老師、總得有個人幫忙衝鋒陷陣吧?

等到了外部壓力加劇的時候,他們自然會默許務實派、溫和派等世俗力量走上前臺,以期藉助他們的力量發展經濟,緩解美國等西方國家給的壓力。
為此,他們還在2011年左右提出了「經濟聖戰」的理念,擴大石油出口、拓展美元之外的貿易結算機制、進行有限度的經濟自由化。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普及教育,結果呢?受教過育的年輕人和城市階層又會反過來質疑各種條條框框,這給教士階層帶來了不可預料的衝擊。
更糟糕的是,靠著伊核協議積攢政治資本的魯哈尼又被川普掀了桌子。這不僅推動了民間的巨大反美聲浪,也反噬到了世俗化班子自己的身上。
富裕的教士、生活不順的底層平民、以及對現狀不滿的城市居民,各個階層的撕裂,就這麼不斷在生活中交織,最終將這個中東國家擰巴成了現在的模樣。
沒辦法,有利於加強對各階層控制的民兵還得養、有利於對抗外部壓力的核武器也得加速了。
雖然伊朗水平最高的核科學家、被譽為「伊朗核武器之父」的法赫裡扎德在2020年被當街射殺,但這並不能阻止伊朗加快生產濃縮鈾的腳步。
就在這兩天,伊朗原子能機構還公開宣佈擴大生產丰度為60%的濃縮鈾;不僅如此,他們還用更先進的IR-6型離心機替換掉了老設備,以此來作為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回應。
雖然這仍低於武器級濃縮鈾的90%丰度,但以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