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賠掉110億!孫正義:你們玩不起

現在,孫正義開始被VC/PE圈效仿——他們都正在用資金體量優勢改寫遊戲規則。

作者 I 周佳麗 張繼文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孫正義迎來今年第二家倒閉公司。

投資界獲悉,軟銀願景基金重金投資的智慧建築公司Katerra面臨關門。作為Katerra的最大股東,軟銀合計出資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110億元)。今年早些時候,孫正義投了15億美金的Greensill Capital已經申請破產保護。

誕生於美國矽谷,Katerra三位創始人團隊豪華,甚至不乏銀湖資本創始人。2018年,願景基金強勢入主,一舉將其打造成科技建築行業唯一獨角獸。隨後幾年,願景基金連續注資,累計投下18億美金。迴天乏力,這筆投資又要打水漂了。

這樣的一幕,孫正義似乎習慣了,目前他對Katerra倒閉不予置評。剛剛過去的5月,孫正義交出了史上最漂亮的戰報:軟銀集團淨利潤為4.987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48億元),一舉創下日企上市公司最高紀錄,堪稱「印鈔機」。要麼大賺,要麼賠掉,狂人孫正義一向拒絕平庸。

大開大合,氣象萬千。孫正義風格開始被VC/PE圈效仿——從KKR到老虎環球基金,他們都正在用資金體量優勢改寫遊戲規則。這樣的一幕,也正在中國創投圈上演。

今年第二家公司倒下

這一次,孫正義賠了110億元

又一隻獨角獸猝然墜落。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建築初創公司Katerra即將倒閉。在此之前,該公司曾從軟銀等VC/PE機構那裡籌集了約20億美元資金。而孫正義掌舵的軟銀,正是Katerra最大投資方——從2018年1月至2020年末,軟銀向Katerra投出近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110億元)。

孫正義連投3輪,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2015年,Katerra在美國加州正式誕生,以「裝配式建築+平臺一體化」的模式在傳統建築領域掀起了一場技術革命。頭頂矽谷光環,Katerra背後三位創始人的履歷頗為亮眼,其中麥可·馬克斯(Michael Marks)為Katerra的主席,他曾掌舵消費電子製造巨頭偉創力(Flextronics),還曾任職特斯拉的臨時CEO。

另兩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是吉姆· 戴維森(Jim Davidson)和弗裡茨·沃爾夫(Fritz H. Wolff),前者是知名PE機構銀湖資本(Sliver Lake)的創始合夥人之一,曾參與投資包括戴爾、Skype等著名企業;後者則是原房產投資公司沃爾夫公司的執行董事長。

如此豪華的團隊,為Katerra引來了多位投資人的青睞。天眼查APP顯示,成立至今6年裡,Katerra累計完成7輪融資共籌得超過20億美元,投資隊伍中浮現了包括軟銀、德豐傑(DFJ Growth)、Khosla Ventures、富士康等身影。

而軟銀是出手最為闊綽的那一個。2018年初,Katerra獲得來自軟銀旗下願景基金投資的8.65億美元D輪融資。完成融資後,Katerra估值被抬高至超30億美元,成為科技建築行業唯一獨角獸。更多的細節流露出來:當時,孫正義想獲得Katerra15%的股份,雖然創始人馬克斯不想放棄那麼多股份,但最終還是讓步了。

一年後,軟銀再次領投公司的7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隨之上漲了10億美元,客戶訂單規模也有所增加。從Katerra的增長路徑似乎也能看到軟銀的影子——收購規模較小的建築公司,確立行業顛覆者的定位。馬克斯曾說:「這是他們戰略的一部分。我們將準備足夠的資金,讓客戶、供應商和競爭對手知道,我們是最好的公司,將贏得行業主導地位的公司。」

然而從2019年下半年起,這隻明星獨角獸開始走下坡路。過去一年,Katerra經歷了數次裁員,甚至關閉了第一家工廠,並因此裁員近千人,同時公司成本超支以及項目交付大面積延遲。聯合創始人之一沃爾夫的出走,更是為這家公司的發展前路蒙上了一層陰影。事實上,Katerra管理層一直動盪不斷,此前已經更換了多名CEO和CFO。

為了幫助Katerra渡過危機,軟銀於去年12月底再向Katerra投資2億美元。彼時,Katerra CEO曾稱:「軟銀的新投資將能夠讓公司避免申請破產保護,公司需要軟銀的最新投資來持續經營。」更早之前,創始人馬克斯也曾公開表示:公司計劃在2020年實現盈利,並且可能在2021年之後IPO。

但最終事與願違,昔日獨角獸轟然倒下,孫正義沒能等來敲鐘的那一天。

而這已經是孫正義今年的第二家倒閉公司——2021年4月,他曾寄予厚望並大出手15億美元支持的格林希爾資本(Greensill Capital)申請破產保護,100億元白白打了水漂。

不久前,孫正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罕見反思:「對我而言確實有很多遺憾,比如對WeWork、Greensill和Katerra的投資失誤……在很多方面我們還缺乏系統性的投資方法,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剛剛一年狂賺3000億

孫正義凶悍,玩的就是心跳

一筆賠掉110億元,現在孫正義可能並不太放在心上。

5月12日,軟銀2020財年年度報告出爐,截至2021年3月底,軟銀在該財年淨銷售額為5.628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2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2389萬億日元增長7.4%;歸屬於軟銀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87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48億元)。

這一次,孫正義不僅創造了日本企業的盈利記錄,也讓軟銀一舉成功超越微軟,成為繼蘋果和沙烏地阿美之後,全球第三大最會賺錢的公司。

軟銀願景基金無疑是最大功臣。財報顯示,願景基金一期、二期共投資了125家公司,並與其它投資合計為軟銀創造了約6.29萬億日元的年度投資收益。

其中最大的一筆投資回報來自於韓國版「阿里巴巴」Coupang。從2015年首次注資,到今年3月Coupang登陸紐交所前,軟銀累計向這家公司投入27億美元,持股近40%為最大股東。現如今,該公司市值已超700億美元,孫正義也大賺了一筆,贏得245億美元的投資回報。

貝殼找房也讓孫正義豪賺一筆。去年8月,軟銀曾重注13.5億美元的貝殼找房如願赴美IPO,隨後股價一路飆升,11月股價達至最高峰時,給軟銀帶來了高達375%的投資回報率。同年年底,美國餐飲外賣平臺DoorDash也成功上市,孫正義再次獲得了約110億美元的盈利。

與此同時,願景基金的醫療版圖捷報連連。願景基金一期中已經誕生5家醫療上市公司,為軟銀錄得44億美元的高額回報。其中癌症早篩公司Guardant Health,在短短兩年內為願景基金大賺了24億美元,這在整個醫療投資圈都堪稱罕見。如今,孫正義開始在願景基金二期中加大了對醫療投資的佈局力度,已經出手十餘個醫療項目。

孫正義終於揚眉吐氣。2019年,WeWork、Uber給軟銀願景基金釀造了巨大的財務窟窿,與此同時旗下80餘個投資項目中,有多達50家公司的估值驟然下滑,近15家被投企業走向破產。面對此前向WeWork投資的數十億美元之舉,孫正義一度總結為「是極其愚蠢的」。

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更是直接加重了軟銀集團的危機。即便如此,孫正義依然樂觀應對:「願景基金遇到的困難就像小孩子的遊戲,和上一次危機相比,我現在像從上面向山谷底部望去,在情況變好之前,我們會努力活下去。」

如今,軟銀願景基金化險為夷,狂人孫正義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在福布斯富豪實時財富榜單上,現年63歲的孫正義以身家4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億元),牢牢霸佔著日本富豪榜首之位。

這一幕正在發生:他們效仿孫正義

用資金體量改變遊戲規則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孫正義彪悍的風格無人敢比。

一位長期觀察軟銀的投資人總結:「多數投資人都是Game winner(遊戲贏家),而孫正義是少有的Game changer(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孫正義最擅長的投資玩法是:利用資金優勢對目標公司瘋狂砸錢,推動創業公司擴大市場規模、拉昇創業公司估值。

同時,孫正義還喜歡大手筆投資同一賽道的多家競爭公司,謀求大股份甚至控股。也正是這樣出手凌厲,碾壓式的投資風格,甚至改變了VC/PE圈的遊戲規則。

憑藉著這樣手段,孫正義在網際網路時代造就了雅虎、阿里巴巴的成功案例,也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直到2016年,孫正義預感:一場新的時代變革即將發生。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每一個行業都將被顛覆。

於是,2016年10月,孫正義一舉締造高達10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願景一期基金。陸奇曾在公開採訪中談到:「當時大家都看了這個機會——基金週期會變長、規模會變大。但孫正義一口氣募了一千億,是讓我有點吃驚的。」

願景基金堪稱是創投圈的「巨鯨」,它給出的最小支票也達1億美元。此後幾年,孫正義一口氣累計投出700億美金,先後在網際網路、前沿科技、醫療健康、房地產等多個領域掃貨。「那時,孫正義參與的投資案例中,願景基金通常扮演領投方或是獨家投資人角色,有眾多投資機構跟隨願景基金共同投資。」某位一線投資機構回憶道。

只賺大錢,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爆款項目上,孫正義的風格令人咋舌。須知道,國內眾多VC/PE還是靠著勤勤勉勉致富,靠IPO數量取勝。然而孫正義只給自己兩條路——要麼大賺,要麼賠掉

「賭氣十足」這是以往國內VC同行評價孫正義用得最多的詞,但另一面來看也是拒絕平庸的意思。當初VC/PE們不滿孫正義大開大合的風格,但現在,似乎越來越多人開始模仿,正如一些VC/PE巨頭們開始成立大規模基金。

今年開始,KKR瘋狂補充彈藥,僅在亞洲便募集了三筆基金。一月份,今年1月,KKR先後募集了39億美元(約合253億元人民幣)的KKR亞洲基礎設施基金和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億元)規模的KKR亞洲房地產基金;4月,KKR正式宣佈成功募集 1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982億)亞洲四期基金;5月,有知情人士透露,KKR為其最新的北美併購基金籌集了約185億美元資金(摺合人民幣1191億元)。5個月內,KKR一共募集了超3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96億)。

今年,老虎環球基金越發激進:一邊補充彈藥,一邊瘋狂出手。資料顯示,2021年初至今,老虎環球基金已經出手超100次。尤其是第一季度,Tiger Global 在一級市場投資了 60 多家公司。平均下來,每週投出去的項目多達 5 個。根據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資料,老虎環球基金僅在今年就參與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投資,而軟銀的投資金額為178億美元。換言之,老虎環球基金正在取代軟銀,成為全球出手最土豪的基金。

而在中國,老虎環球基金更為強勢。北京一位與老虎環球基金競爭過項目的VC投資人告訴投資界,「老虎基金的打法,如果真的在中國市場落地,很多VC都沒機會了。好項目都被他們吸引過去了,給錢快還足,足夠的資金、資源、人才覆蓋市場,花不完的錢……贏得市場靠的就是力量。」對方打了一個比喻,在那種堪稱核武器的力量面前,任何雕蟲小技都沒有意義了。

老虎環球基金十分彪悍,頗有孫正義的風格。一位新加坡同行表示,老虎環球基金的戰略與願景基金相似,它們都是「用現金改變了遊戲規則」。當VC/PE圈開始效仿孫正義,這會意味著什麼?這樣的一幕,中國創投圈並不陌生。只是不知,誰能複製孫正義?

相關文章

軟銀逆轉:不變的孫正義

軟銀逆轉:不變的孫正義

孫正義 軟銀股價重新逼近 2000 年網際網路泡沫之巔 文 | 龔方毅 編輯 | 黃俊杰 製圖 | 馮秀霞 「經歷艱難的冬天之後,春天來了,...

孫正義,昨夜,又一次絕處逢生

孫正義,昨夜,又一次絕處逢生

作者 | 劉博 報道 | 投資界PEdaily 孫正義終於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投資界獲悉,昨晚軟銀集團公佈了最新財報:截至9月30日,軟...

段永平,又給母校捐1個億

段永平,又給母校捐1個億

江湖從不缺少段永平的傳說。 作者 I 周佳麗 來源 I 投資界(ID:pedaily2012) 段永平再一次出現。 2022年的最後一天,浙...

45歲,她開始執掌20000億

45歲,她開始執掌20000億

執掌高盛最牛部門。 作者 I 周佳麗 來源 I 投資界(ID:pedaily2012) 高盛來了一位最年輕女主管。 近日,高盛一份內部備忘錄...

王慧文放話:我先投3個億

王慧文放話:我先投3個億

大佬做投資,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作者:周佳麗 楊文靜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王慧文出山了。 2月13日上午9時,原美...

37歲,她正式執掌10000億

37歲,她正式執掌10000億

達利歐迎來一位女性接班人。 作者:周佳麗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橋水罕見迎來一位女掌門。 本週,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

2022最牛老闆:市值暴漲600億

2022最牛老闆:市值暴漲600億

俞敏洪贏了。 作者:周佳麗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1月17日,新東方線上發佈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1月30...

砍價100億,黑石撿了大便宜

砍價100億,黑石撿了大便宜

作者 | 周佳麗,報道 | 投資界PEdaily 黑石又出手了。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8月24日晚,日本最大製藥商武...

那個執掌15000億的男人退休了

那個執掌15000億的男人退休了

痛苦+反思=進步。 作者 I 周佳麗 來源 I 投資界(ID:PEdaily2012) 投資界一代傳奇,優雅告別了。 本週,全球最大對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