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事件背後:我們禁放煙花,韓國人卻拿它申遺?

自古以來,放煙花就是老百姓驅鬼驅邪、喜迎新年的重要儀式。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越來越多的城市頒佈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命令。

很多人感嘆,本來年味就淡了,不讓放煙花,更淡了。

臨近年關,很多人都想通過燃放煙花爆竹,一驅過去三年的瘟氣,要求放松管制。

前兩天,河南某個縣城的幾個激進的人,甚至掀翻了警車,被刑拘。

煙花爆竹的儀式感為什麼那麼重要,又是出於什麼考慮禁止燃放?

今年過年,我們能熱熱鬧鬧地放一次煙花嗎?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放爆竹作為是傳統民間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最早的神化起源,說是驅趕一種叫做「年」的怪獸。

「年獸」非常凶猛,能吞噬牲畜傷害人命,每到除夕這天,村裡的人都要逃往深山,躲避傷害。

後來,有神仙教會大家通過爆竹驅趕年獸。

「年獸」很有可能就是瘟疫的化身

「年獸」很有可能就是瘟疫的化身。

唐朝初年,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裡,點燃後可發出巨大聲響和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

到了宋代,隨著火藥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人們又添加了硫磺和木炭等原料,產生了「爆仗」。

不僅能產生驅散瘴氣的硝煙,也有了五光十色的煙花。

而到了明、清兩代,燃放爆竹煙火已經成了很普遍的現象,並且內涵也從驅散瘟疫、野獸,擴充到了祭祖,慶賀等儀式。

相傳李鴻章為討好慈禧太后,曾進獻一盒大型煙花,價值六萬黃金。

此舉引得各級官紳鄉士紛紛效仿,對爆竹煙火的普及推廣,起到了極大的刺激作用。

無相君小時候,過年時是經常放「炮仗」的。

但近年來,很多城市卻不給放了,很多賣煙花的商店也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答案是:霧霾和環保。

霧霾和環保

由於煙花爆竹非常易燃爆炸,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不斷有安全事故發生。

比較知名的事件是2009年元宵節當晚,中央電視台的新主樓因違規燃放煙花而導致火災,事故造成1名消防員殉職。

基於安全原因,一些地方就先後推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並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管限制。

但此舉也在民間引來許多反對的聲音,因此多地又由「禁放」改為「限放」。

直到遇上了霧霾

直到遇上了霧霾。

2014年到2016年,霧霾籠罩了中華大地。

2015年,北京連續多日發佈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為了緩解霧霾現象,北方眾多城市都發布了停產限產令,並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露天燒烤。

當時專家表示,每年的除夕和元宵節夜間都會出現明顯的汙染濃度高峰,這和燃放煙花爆竹有很大關係。

此後,煙花爆竹的燃放就成了導致霧霾的口徑原因之一。

此外,國際社會也給到了壓力,很多國家都依據《巴黎氣候協定》敦促我們減排。

儘管最應該減排的是人均碳排放最高的美、英、法等國。

但中國因為話語權不強,又要履行世界大國的責任,必須得下力氣搞好環保。

於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就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被推廣開來,甚至作為「文明城市」的重要考核內容。

但誰都清楚,煙花爆竹的燃放,絕對不是汙染的主因。

和龐大的汽車尾氣排量相比,簡直是弟中弟。

但我們不可能禁止汽車上路,因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所以,只能在一些可有可無的方面入手……

況且煙花爆竹對GDP和稅收的貢獻和其他行業比,實在太小了,也不值得投入精力去扶持保護。

於是乎,「煙花鞭炮」就被當成洪水猛獸廣泛宣傳。

一談到環保指標,一談到安全生產,一些地方就一刀切地禁止煙花爆竹的生產。

不過,正當國內視煙花爆竹為洪水猛獸之時,國外卻把煙花爆竹當成一種古老的東方魔術。

逢年過節,都要大量進口中國的煙花產品。

去年,龍頭瀏陽花實現了總產值50%以上的同比增長,出口量佔到全國的60%,主要就是賣給老外的。

今年的卡達世界盃閉幕式煙花,也是從中國買的。

中國的習俗,在國內被壓抑,已經缺席了春節數年。

但到了國外卻大放異彩,美國唐人街過年,都比國內熱鬧,韓國甚至拿煙花去申遺了……

這樣的落差,讓人心頭一酸。

這樣的落差,讓人心頭一酸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這個落差,或者是給民眾一個發洩情緒的機會。

今年多地已經放鬆了煙花禁令,比如大連的部分區域允許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7點至23點可燃放煙花。

山東的東營、濱州也明確了在春節期間,在部分區域和個別時間段可以燃放煙花爆竹。

在無相君看來,這才叫精準施策

在無相君看來,這才叫精準施策。

想要環保,想要不擾民,那就劃定燃放區域,規定燃放時間唄。

何必一禁了之?不考慮群眾的就業嗎?

別忘了,老祖宗發明爆竹煙花的初衷。

別忘了,一刀切的危害,要猛於年獸!

今年,讓我們用燦爛煙花送別瘟神,豈不快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