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掏空積蓄,背上房貸,依舊滿懷希望,但買房人強大的內心,在看到爛尾樓的瞬間總會土崩瓦解。
各種維權無果後,不少人選擇認命。
西安的一處爛尾樓,今年有300多戶居民搬進了沒水沒電的毛坯房。
住在13層的老人,每天要上下樓五六趟,出門買水買菜或上廁所;家長們感嘆孩子的戶口沒法錄,無學可上;只有小孩不發愁,在手電筒的光下畫畫的時候,還在天真地說要把家打扮得更漂亮。



有人認命,也有人不認命。
7月以來,全國超過上百個樓盤的業主集體停貸。抱著玉石俱焚的覺悟,他們艱難扳回一城。
熱搜上,終於不斷湧現與爛尾樓相關的話題,雖然沒多久就被隱藏,但討論一旦開始,註定將不斷髮酵。

有了熱度,事情果然就有了轉機。
據媒體報道,一些涉及停工風險的樓盤,陸續迎來了復工的訊息。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危機還遠沒有結束。

銀行:風險可控;
業主:天塌了!
以往遇到爛尾樓,業主通常將矛頭指向開發商。這次,銀行成為了被炮轟的對象。
6月30日,江西省景德鎮恆大瓏庭業主打響第一槍,他們在告知書中稱:如果2022年10月20日未能全面復工,業主將強制停貸。此後全國各地紛紛效仿。
業主認為銀行違規放貸,資金監管不力,理應承擔責任。

比如按照規定,在房子主體結構未封頂前,銀行不能發放按揭貸款。然而為了放貸,有的銀行甚至欺騙業主已經封頂。
在樓盤爛尾後,一名被騙的業主質問銀行人員為何違規放貸,對方大方承認違規,已經接受了上層的處罰,同時強調,自己違規但不違法,不影響合同的執行,業主仍需還房貸,如果不服可以去起訴。
業主們把矛頭指向銀行,看起來並不是沒有道理。
然而,銀行的回應不是很讓人滿意。
各大銀行集體發聲,全在強調「風險可控」。沒有回應業主的指責,銀行只關心停貸對自身的影響。
一些權威媒體的文章,也是在討論「謹防爛尾樓盤停供風險擴散」。停供風險,不是停工風險。

專家們也表示,停貸是違法行為,不僅房產可能被收回,還會影響徵信。
他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但是業主的回應是:「房子都沒了,還要徵信有什麼用?」甚至有人稱:「已經下定決心,(如果被銀行起訴)實在不行就和愛人離婚,小孩落在對方名下,免受影響。」
如果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會選擇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辦法。
業主們曾經拉橫幅、談判、上訴,換來的卻是推諉和漠視。
武漢市光谷「綠地星河繪」(簡稱星河繪)的業主,去年發現樓全部售罄後,工地居然還無人施工,於是開始維權。
開發商表示,停工是因為疫情、春節放假與樓棟技術原因,並給出承諾書,然而承諾書上沒有公章和發佈日期,甚至把項目進度節點寫成了11月31號……此後業主進行了不下10次的談判和投訴,毫無進展。

綠地星河繪施工現場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地方的爛尾樓業主身上。
正當維權無人問,直到他們開始「耍賴」般停貸,才獲得了應有的關注度。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採用了停貸這樣激進的辦法。
有著「鄭州學歷最高樓盤」之稱的永威金橋西棠(簡稱西棠),同樣難逃爛尾樓的夢魘,人才差點變耗材。
在常規的維權手段無效後,業主們發揮出自身優勢,幾天時間內根據各自的經歷編寫出了7萬字的劇本,有人負責運營短視訊、公眾號,有人負責對接媒體,有人組織夜跑團,穿著印有「西棠加油」的T恤在街上跑步。


7月3日,西棠項目宣告:被股東挪移的近10億資金被追回。
雖然成功追回,但高學歷業主的做法很難推廣,不如停貸來得簡單粗暴。

爛尾樓的「保命錢」,都是怎麼消失的?
在被爛尾樓坑慘了的業主中,「亮亮麗君夫婦」經常被媒體提及。
他們的經歷和普通人一樣,努力打拼,買房,背上房貸,但始終元氣滿滿。
他們經常去工地看施工進展,眼見樓層變高,覺得生活充滿盼頭。即便女孩後來遭遇降薪,連肉都捨不得買,他們的眼裡也都充滿光亮。

可是當樓盤停工,這對夫婦的眼裡沒有了光,只剩下黑眼圈。

和很多業主一樣,他們最初也不明白:已經建得七七八八的樓盤,為何說停就停?
原因很簡單:沒錢了。
正常情況下,監管賬戶裡的預售資金,開發商只能用作本項目建設,根據工程的不同進度節點,才能申請支取相應比例的預售資金。
但是,開發商經常提前將預售資金挪去用於拿地、開發新樓盤。
比如在星河繪中,項目進行至2021年9月,整體工程量進度不超過20%,但開發商已經划走了5.16億資金的預售資金,相當於資金量的71%;西棠項目中,合作開發商之一的金橋公司實控人崔紅旗,挪走資金約16億元,其中有約10億元被挪用到了鄭州另一個房地產項目。

對於開發商的違規操作,不少業主認為銀行需要負責。
按理來說,銀行應該履行好監管義務,防止開發商肆意挪用,然而銀行顯然做好本分。
在一條短視訊裡,銀行人員表示只要開發商提出申請,他們核准後提交給房管局,後者同意後,銀行就會將監管賬戶的對應資金轉給開發商。銀行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核準開發商拿錢去幹啥。

業主質問他們:那你們何必要叫監管銀行呢?
銀行人員叫屈道:我們也不想。這是法律規定的,要有監管銀行、監管賬戶。
奈何不了銀行的業主們,更奈何不了不按常理出牌,也不講道理的開發商。
在河南的南陽市,有一個叫「鉑金時代」的樓盤,爛尾後,開發商建議「業主籌錢自救」,並在領導面前承諾:只需要4500萬元,10個月工期就能蓋好房子。
於是數百名業主籌錢自救,然而他們不斷給開發商撥款,樓盤卻仍斷斷續續地停工,最後總共籌款7600萬元還是沒能交房。
不僅如此,開發商還提出了漲價,每平米房價上調850元。

業主收到的漲價通知
業主的自救以失敗告終,幾位業主代表們還被開發商以「敲詐勒索」為名,關進看守所待了37天。原來當初復工後,業主們自願在工地值守,開發商前後拿出20來萬,說是勞務補貼,值守的業主一天能領100元補貼,這就是敲詐勒索的「證據」。
直到2020年,在輿論壓力和政府介入下,開發商才倉促交房,當初承諾的小區環境和配套設施不見蹤影。

鉑金時代樓盤
預售制下,地方有了土地收入;房企提前拿到房款;銀行成功放貸;業主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房子。
沒事時皆大歡喜,出事時卻讓最弱勢的業主承擔所有代價,沒有這樣的道理。

預售制,不是爛尾樓問題的根源
爛尾樓的成因,很多人認為要歸結於預售制,因此關於取消預售制的呼聲非常高。

但制度本身不是最大問題。
如果能嚴格執行現行的預售制,工程每到一個節點,開發商才能拿到一部分錢,留有足夠的資金保證建設工程竣工交付,爛尾的幾率很低。
相比之下,執行才是問題所在。
執行的問題,表面上看是對資金的監管不到位。
西安世茂璀璨傾城二期的停貸告知函就指出,在擬定貸款合同時,根本沒設定監管賬戶,而是設定為開發商的一般賬戶。也就是說,預售資金直接打到了開發商的賬上,開發商可以隨意挪用。
除此之外,開發商還有各種手段提前拿到預售資金,比如虛報工程進度,聯合施工方將監管資金的錢套出來。

然而資金監管不到位只是表象,這背後通常是盲目追求業績的結果。
銀行為何沒能很好地盡到監管義務?
因為對於大多數銀行,維護好和開發商的關係,業績才有保障。
為此,有些地方銀行甚至按照開發商的排名與規模,給不同開發商設置可以提前支取的比例。比如有些地區排名前一百的房企,可以完全提取監管賬戶中的資金。
開發商為何敢違規操作,不斷空手套白狼?
對於開發商而言,這樣不僅快速收回了成本,還套走了數億,換個地方還能繼續複製。樓盤爛不爛尾,與它們無關。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進步」的心情過於急切,又助長了不良開發商的氣焰。
河南的南陽市,一度被稱為「爛尾樓之都」。南陽市政府曾統計,中心城市就有302個問題樓盤。當地人吐槽:「如果沒買過一套爛尾房,你都不配說自己是南陽人。」
根源要追溯至2008年,那一年,南陽被批准承辦第七屆全國農運會,為了迎接農運會,政府開啟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工程。為了加快進度,他們還默許開發商在「五證」不全的情況下建房、銷售。

為迎接農運會建的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倒是沒爛尾
如今爛尾樓率排名第一的鄭州,也是由於類似的原因,例如開發區域過大和大量的城中村改造。
制度和流程的問題,很多時候只是人的問題。

制度和流程要求按部就班,人心卻想一步登天,還慾壑難填。
就像網友評論的:「居民用100萬買成本只有20萬的東西,賺80萬還嫌不夠,最後連這20萬的東西也不願意給了。」
預售制有問題,但利用預售制巧取豪奪的人問題更大。怎麼約束它們才是關鍵,否則就算是現房銷售,也不能保障業主的利益。
空手套白狼的日子,該結束了。
參考資料:
南方週末.《「不復工不還貸」,爛尾樓業主的新博弈》
稜鏡.《670名碩博士的「爛尾樓」自救之路》
極晝工作室.《7600萬的愚蠢決定 | 南陽爛尾樓自救漩渦 》
環華十年.《開發商破產,業主苦等10年,實拍西安300多戶居民住進爛尾樓》
無冕財經.《「學歷最高樓盤」維權的另一面:誰動了「爛尾樓」的保命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