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賺8億!被中年男人捧紅的小作坊,憑什麼打臉日本?

圖/鋼的琴劇照

圖/《鋼的琴》劇照

中年老爺們的歸宿是什麼?

最高讚的回答是:盤串、喝茶、釣魚。

最高讚的回答是:盤串、喝茶、釣魚

釣魚成為了男人們上癮的「新春藥」,上到商業大佬,下到平民百姓,中國有1.4億人沉迷釣魚。

快播王欣、何小鵬、58 同城的姚勁波組局去海釣;在釣魚吧,埋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140萬釣友。

而真正掌握全球釣魚佬命脈的,是中國威海。

這屆釣魚佬哪怕去村頭臭水溝釣魚,也要配齊上萬的海釣裝備。他們手中的釣具,有八成來自威海。

就在40年前,威海在國際上是「低端」的代名詞,只能生產塑膠漁具。

而真正讓威海翻身的救星,是光威集團。

而真正讓威海翻身的救星,是光威集團

僅憑一支釣魚竿,光威一躍成為全球漁具界「航母」,年產值近10億。

沒想到,賣漁具的光威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頭——「碳纖維之王」,殲20上就用了光威的T700碳纖維,讓蠻橫40年的日本威風不再。

一個快要倒閉的小作坊,怎麼幹成世界第一的?

年產10億!被中年男人捧紅的小作坊

年產10億!被中年男人捧紅的小作坊

光威漁具是每個裝備黨都繞不開的名字。

光威的遠洋海釣魚竿,不僅能拉動一輛3噸的卡車,還能讓美國客戶釣上600多斤的鯊魚,讓央視都點贊。

光威的「網銷神杆」承包了新手入坑的裝備。小到一個釣魚竿,大到「至尊大禮包」全套裝備,豐儉由人。

漁具老闆們想方設法,蹭上「光威」的名號,逼得正主不得不出來打假。

在釣魚界,光威的「釣王杯」是業內的頂級賽事,每年都是神仙打架,捧紅了諸多魚王,網紅鄧剛就是2001屆的冠軍。

僅憑一支釣魚竿,光威集團的年產值近10億,成為全球漁具界「航母」。

從一個小作坊,幹到全球銷量第一,離不開創始人陳光威。

1987年,陳光威接到一個「燙手山芋」,到鎮上的石化科研器材廠當廠長。

這張牌有多爛?廠子虧損76萬元,拖欠員工半年工資,所有的技術員都走光了,連張圖紙都沒留下。

所謂器材廠就是個「三無」作坊:沒錢、沒技術、沒設備。

上任後,陳光威只提了一個要求:給環球漁具做代工。

在當時,環球漁具為日本代工,有的經銷商還要排隊買。玩命幹了5個月,器材廠才把玻璃纖維布如數交付,賺來的3萬,補齊了工人的工資。

給別人做代工,只能賺個辛苦錢。但如果是自產魚竿,成本5元的釣竿能賣到10元,利潤足足翻了一倍。

陳光威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自己造魚竿。

自己造魚竿

在當時,中國魚竿都是從日韓進口,一個快要倒閉的小作坊,妄圖自己造魚竿,無異於痴人說夢。

不懂設備,陳光威買書自學;沒有專家,他就磨破嘴皮子跑到相關單位借調技術員,設計圖紙摞成垛,參考資料堆滿了半間屋子。

半年後,光威集團撕掉了代工的標籤,生產出第一條國產化釣竿生產線,和環球漁具坐上了同一牌桌。

有了產品只是第一步,為了打入市場,陳光威瞄準了中國漁具博覽會,當他展示自產的玻璃纖維釣竿時,立刻引來商家的關注,拿下了千萬訂單。

出名後,光威集團在賺外國人的錢上,很拼命。

1991年,陳光威去美國洛杉磯機,參加了34屆世界漁具博覽會,他是中國唯一一家有資格出席的廠商。

光威每年向美國十幾家較大的釣具公司,發上百款最新產品,僅運費就50多萬元,兩年後,光威接到第一批40萬支釣竿的訂單。

陳光威把兒子送到日本留學,其子運營的光威上州屋北京連鎖店,一度成為中國釣友的天堂。

僅10年時間,光威魚竿的年產量就達到了1000萬套,做到了世界第一。

即便是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光威的業績不降反升。

賣房搞研發,光威為何要自討苦吃?

賣房搞研發,光威為何要自討苦吃?

很少有人知道,中年男人的釣竿中,隱藏著國之重器碳纖維。

而光威集團真正的絕殺不是漁具,而是碳纖維。

為了搞研發,陳光威連房都抵押了,還拖累了釣竿廠「脫富返貧」。

一個搞漁具的,為什麼要自討苦吃搞研發?

一是原材料要看別人臉色

一是原材料要看別人臉色。

中國90年代,威海釣竿企業主要是日本代工碳纖維魚竿,碳纖維絲的技術掌握在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手裡。

這種碳纖維比鋁輕,比鋼鐵強度高,被譽為材料界的「黑色黃金」,曾被西方技術封鎖和出口限制。

供給方不光獅子大開口,還簽訂一堆條條框框,多次派人到廠裡,看是不是把進口來的材料真的用來生產釣魚竿。

更過分的是,日本東麗等國外巨頭不講武德,供不供、什麼價格都要看日本的臉色,被稱為「通知式漲價,賞賜性供給」。

他們從中國賺走鉅額利潤時,還要打壓中國企業。這份窩囊氣讓陳光威憤懣不已,他說:「泱泱大國,豈能仰人鼻息!」

這也讓光威集團意識到:花錢買不來尊嚴,更買不來技術。

第二個是加入「國家隊」,15年幹一件事。

70年代,中日在碳纖維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東麗一年能夠產出13噸碳纖維,而中國只能生產出50公斤。

兩國的研發時間相同,差距卻越拉越大。2001年,國家科技部成立了碳纖維的科研項目,中國材料之父師昌緒說:「如果碳纖維搞不上去,拖了國防的後腿,我死不瞑目。」

即便如此,一年內投入了巨資研發出來的產品,根本無法達到日本東麗的最低標準。

正當研發團隊一籌莫展之際,光威申請加入「國家隊」。光威生產的碳纖維材料,性能接近東麗的 T300 級,研發團隊看到了希望。

此後的15年間,光威就幹了件大事:玩命搞研發。

讓西方人恐懼,光威全靠死磕

讓西方人恐懼,光威全靠死磕

「低估陳光威,是犯下了巨大的錯誤。」

光威集團研究出的碳纖維時,讓傲慢的日本公司後悔不已。

很多人說,光威的成功不可複製,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點」上。

看似偶然的運氣,其實都有必然性,光威集團從不輕易認輸。

為了搞研究,光威漁具砸下40億,差點破產。

中國90年代,恐怕沒有人敢砸上千萬購買國外的設備,但光威敢。

光威進口了中國第一條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但對方只提供硬體,不任何技術服務和指導,以至於設備到貨後,光威上下沒有人會用。

先模仿後創造,2000年,光威成功做出了一條碳纖維的產線。

光威碳纖維的厲害之處在於,它除了能用在漁具上,還能用在軍工上。

光威秘密成立了原絲開發部,招募了十幾位優秀的技術專家,這個部門只幹一件事——研發和生產碳纖維和複合材料。

航空級材料要經過最嚴苛的檢驗,光威的碳纖維研發要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測試。車間設備一開動,一天就能「燒掉」兩輛寶馬7系。

最艱難的時期,光威集團有5000多名員工,但賬面上只有幾萬塊,資金鍊隨時都可能斷裂。

逼得陳光威連自住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

逼得陳光威連自住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

為了籌備資金,光威集團走了一步險棋,把漁具生產的廠房、設備,甚至訂單全部抵押出去。

押上全部漁具,相當於不留後路的破釜沉舟。最後,光威爭取到了威海市政府和軍隊總裝備部、國家科委的部分資金支持。

2005年,光威研製的碳纖維,通過863計劃驗,打破了美日40年的壟斷。

傍上「國家隊」,光威一家民營企業PK掉了國企,成為國內最大的碳纖維軍品供應商,在「運20」的次承力件上,用的是光威自主研製的T700碳纖維。

光威復材也被業內稱為「碳纖維之王」,2021年,光威復材營收26億,淨利潤7.8億。

時至今日,光威復材還保持過往的傳統,每年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10%。

更爭氣的是,光威拿下國防關鍵材料,讓黑黃金變白菜價,硬生生的把國際碳纖維價格降低了2/3。

電子行業分析師張超算過一筆賬:我國每年進口2.2萬噸碳纖維,如果打破壟斷,僅一年,就為國家節省外匯約50億元。

結語:

過去,很多中國品牌是靠山寨、靠拿來主義出名。

福建莆田靠著山寨耐吉(Nike)、椰子等潮鞋,一晚上的交易額高達2億,卻讓「莆田鞋=假鞋」的認知深入人心;達利園模仿的韓國好麗友出圈,上半年業績下滑15%,山寨運動品牌阿迪王早已銷聲匿跡……

一味模仿消耗的是品牌口碑,想撕掉「山寨」標籤又談何容易?

但光威是靠技術打出來的,一個小小的釣具廠,居然搞出了碳纖維。除了光威,華為、大疆等中國品牌用產品力征服了世界。

中國品牌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實打實的創新。

參考資料:

華商韜略.《日美的強勢壟斷,被一個做魚竿的中國老頭成功破防!》

懶熊體育.《山東威海:一根釣魚竿的制霸全球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