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人好好健身這事兒,除了一些天性使然的健身者,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事本身就在反人性。
你很難讓一個996打工人堅持鍛鍊身體,在劉畊宏抖音開播的時候,他們可能還在加班寫PPT。
作者 | 嘴嘴
來源 | 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我們這代人,是有點共性在身上的。小時候蹲在小賣部門口焦灼期盼著一張小浣熊水滸卡,長大後開始為Keep39塊錢的三麗鷗獎牌抓耳撓腮。
脫離本質抓問題,你可以說是叛逆,也可以說一身反骨。反正潮流刮過我頭上,不停下來看看好像就有點遺憾。「不然也不能靠著熱愛就養活了一家運動公司啊。」
靠誰的熱愛?又養活了誰?
2月4日,微博博主韓敘HanXu爆料,那個每天想著法讓我「自由」的Keep,竟然「靠著賣獎牌掙了5個億」。「什麼獎牌啊,鑲金邊啊還是裡面有元宇宙?」在該博主的評論區中不少網友都發出了質疑聲音,我也不信,所以去小紅書看了看。
「小紅書相關筆記高達5萬多篇,B站、抖音和微博上也有大量內容。」鳳凰網指出。我本以為賣出圈的Keep獎牌和我爸樸實無華馬拉松獎牌一樣有點醜,沒想到此獎牌非彼獎牌,不僅不是做舊的鋅合金,反而有點潮玩的意思——

Keep獎牌和普通馬拉松獎牌對比
獎牌來自Keep的線上賽事活動,牌面上不僅有風靡萬千少女心尖的庫洛米和大耳狗,還有限量出現的《戀與製作人》,甚至連電子榨菜頭號選手《甄嬛傳》都在其中;設計上也有點意思,鏤空、旋轉、小鏡子……乍一眼真的和泡泡瑪特很像,只不過一個的娃娃是站著,一個的「頭」上掛著條繩。
就連「獎牌賣出5個億」都莞莞類卿,因為泡泡瑪特在2020年光靠著Molly就年入4個億。雖然不少人都說「盲盒熱退燒」「泡泡瑪特盈利大幅下滑」,但實際上,泡泡瑪特這幾年也沒少掙錢,而賣獎牌的Keep卻在掙錢上沒學到精髓,「累虧超60億,月均虧損1.5個小目標」。
所以,當一家一直虧損的運動公司開始賣獎牌,年輕人真的買單嗎?為什麼買單?誰在買單?他們的熱愛,又能持續多久?

小紅書:
讓每一塊獎牌變成社交籌碼
雖然5億這事真假難辨,但Keep實屬憑藉著獎牌打通了「最後一公里」。
因為像我這樣的運動界退堂鼓選手,可以有100個理由打破所有的減肥健身flag,只為躺得「更安詳」。但是當獎牌變成一種可以炫耀的社交籌碼時,一切就變了味道。
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上,Keep獎牌被延伸出許多新的用途。
愛的籌碼,「為了大耳狗,拼了」。
2021年,一則體育生為幫女朋友贏大耳狗獎牌發動宿舍接力跑的短視訊,在抖音獲得數十萬贊,一時間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一種大耳狗熱潮,作為老網友的我,一時間不知道是應該羨慕愛情還是大學生的精力。
後來,或許是抓住了這股「愛的熱潮」,Keep獎牌在那些有關愛情的日子裡愈發受歡迎,並逐漸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流量密碼,「讓男朋友幫我跑個xxx獎牌」的內容越來越多。而在去年的5月20日,Keep推出的「小天使主題線上跑」有超過20萬使用者報名。

小紅書@Meda
雖然不知道這些使用者中有多少是自己跑還是男朋友跑,但絕大多數衝著這塊愛心獎牌肯定沒錯。在520這個被諧音梗創造出來的節日,配上不幹正事的Keep,倒有點相得益彰的樣子。
社交籌碼,「有獎牌了,已經不想和沒牌的人說話了」。
現在Keep獎牌正在超越單純的營銷活動,向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現象奔去。通過和不同經典iP和亞文化的連接,Keep獎牌逐漸演變成一種社交籌碼。有獎牌的人可以炫耀,小紅書上一張張掛滿一牆的獎牌似乎在暗戳戳地說,「我的持有者,超潮,超健康」。

小紅書上使用者晒Keep獎牌
甚至養活了另一個細分賽道的博主——拆箱博主。「瀉藥,人在中國,剛下飛機」,留學生博主@洛洛雲人在國外也不影響參加Keep的線上跑,國外努力跑一年,只為回國拆牌子,雖說拆箱視訊沒什麼新意,但就是穩準狠地踩到了觀眾的痛點。
但這些好歹都還在身體力行地拿獎牌,而因為有著懶鬼如我一樣的使用者存在,這場獎牌狂歡的味道開始越變越奇怪。拿獎牌逐漸從找男朋友變成了代跑,甚至催生了完整的產業鏈。
在跑步端,有「跑單群」「接單廣場」和鹹魚代跑,根據《橡果Acorn》的調查,代跑5公里一般20元,一個「王者代跑」一天能接100多單;在獎牌端,小紅書、鹹魚、甚至拼多多都有使用者或者專業黃牛兜售獎牌,那個兩年前風靡一時的大耳狗正是二手市場的熱銷產品,明碼標價,你的熱愛價值199 。

社交媒體上Keep的代跑價格
所以為什麼Keep獎牌這麼火?難道就沒有一個對手和它競爭一下?
實際上,雖然Keep把獎牌賣出圈了,但無論是線上跑還是賣獎牌這事,Keep都不是第一個。
國內運動圈有三大App巨頭:悅跑圈、咕咚和Keep,很難說清到底是誰首創了國內的線上跑形式,因為在新聞稿中,悅跑圈和咕咚都說是自己,反正不是Keep。
悅跑圈指出,是自己「首創線上馬拉松」,截止到2016年7月,舉辦的19場線上馬拉松報名總人次達490萬,其中七夕的活動報名人數超55萬,創造出當時的最高紀錄;而咕咚也不落後,指出截至2015年10月底,累計發放線上馬拉松實體獎牌56萬枚,「成為中國的線上馬拉松運動舉辦者」。
相比兩位「老大哥」為了首創爭個頭破血流,那會兒的Keep還忙著拉新。畢竟,成立於2014年的母公司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才推出線上健身平臺Keep,在別人想著佔地盤的時候,Keep正在想辦法活下來。

Keep獎牌的二手售賣
但起步晚並不妨礙Keep成為當前國內最火的運動App。到了2020-2021年,Keep平均月活躍使用者分別為2970萬、3440萬,成為中國及全球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
而在送獎牌上,悅跑圈和咕咚雖然在活動形式上和Keep大差不差,都是使用者在App上報名,然後找一個自己空閒的時間跑一跑,也有節日慶典和IP聯名,但在獎牌的受歡迎程度上,就是不如Keep。橡果商業指出,獎牌的火熱,還給Keep業績帶來了新一波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Keep收入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7.6%,淨虧損縮小至1.55億元。Keep在招股書中認為,業績增長與獎牌、虛擬賽事增強使用者忠誠度與黏性有關。
「還是Keep的獎牌好看」,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網友把三個App的獎牌做對比,但真正出圈的,還是只有Keep。但「好看還是不好看」這事太主觀了,你之蜜糖我之砒霜根本說不清,而Keep能靠著獎牌打動眾多健身小白,到底還是狠狠拿捏了年輕人的心理。

小紅書@趙有藏對咕咚獎牌的評價
正如前面說到的社交籌碼,當一個獎牌已經變成了可以炫耀的東西時,傳播空間就大了許多。Keep在使用者完賽時,不僅贈送獎牌,還有掛飾、徽章、冰箱貼和魔法棒鏡子,形式也不只有跑步,騎行、競走、跳繩……反正就是現在年輕人流行玩什麼,它就搞什麼,彷彿在說,「這還拿不下你?」
再加上一些獎牌還會在具體的公里數上有特殊含義,情人節、七夕節跑5.20公里、5.21公里、13.14公里,跑一跑愛情可以永流傳;孤獨的小王子一天要看44次落日,所以小王子聯名款獎牌對應公里數就是1.44公里。不是14.4,而是1.44,「看看Keep為了讓我們拿獎牌多麼的良心啊。」
所以必須得承認,為了讓使用者花錢,Keep是動了不少腦筋的。就連跑的時候也整了不少花活:劇情跑,在和《甄嬛傳》聯名的時候,Keep不僅推出了莞嬪和熹妃的「嬛嬛一嫋楚宮腰」獎牌,還推出了一個甄嬛跑,前有麗嬪被嚇,後有華妃設計,「娘娘你快跑啊」!

系列賽,單單一個大耳狗獎牌已經滿足不了飲食男女了,「為愛奔跑系列」讓你跑得更遠,這大抵就是愛她就送她全套YSL口紅在運動領域全新版本吧。所以說當代打工人真的很累,上班給老闆打工,下班給Keep打工,不同的是,一個是受了氣把錢掙,一個則是以愛之名花掉39。

而這一切都少不了小紅書的助力。畢竟種草女生這件事是小紅書的特長,而Keep推出的眾多獎牌,明顯也是打著女生的主意,限量發售的《戀與製作人》,讓男朋友跑出更多三麗鷗,所以憑藉著小紅書強大的種草能力,Keep獎牌成為了筆記中的流量密碼,潮人中的必備「線上穿搭」,以至於一口氣「掙了5個億」。
恭喜Keep,終於掙到了許多原本並不喜歡跑步女生的錢。

燒最多的錢,搞最花的活
Keep不是不想好好做健身生意,但這事實在太難了,正如Keep創始人王寧曾說,「健身本來就是一個反人性的事情」。
從2015年2月推出以來,Keep這些年努力過很多次,從線上到線下搞過很多營收方式,然而,「全軍覆沒」。
最開始的Keep是靠著免費課程、低門檻健身跑馬圈地,燒錢砸市場,很快也吸引了第一批使用者,然而沒多久,以「免費」打下江山的Keep就開始不再免費了,開始賣會員。不少媒體都報道過,新使用者在免費試用幾節課程後就會收到收費通知。這樣的套路如此常見,正如以9.9吸引我買咖啡的瑞幸,在我養成喝咖啡的習慣以後開始高價收割,我至今仍在懷念那個只需9.9就能清醒一整天的「年代」。

隨後Keep開始賣智慧運動產品,2018年,Keep升級為運動科技生態公司,產品線開始向智慧硬體產品擴展。根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6月30日,Keep累計賣出大約10.8萬臺Keep智慧單車、150萬條Keep手環、100萬臺Keep智慧秤和19.7萬臺跑步機。
同一時間段,Keep的花活越來越多。也是2018年前後,又線上下建設了健身空間Keepland、面向家庭場景的智慧運動產品KeepKit、服裝品牌Keepup、輕食沙拉Keeplite等等,反正最大的目的就是「包攬有健身意向人群的吃穿用練」。
「看起來,Keep的整個業務線相輔相成,似乎形成了一個線上線下共同作用、互為帶動的良性閉環。」《品牌頭版》指出,但全面開花並不意味著全面結果。

《狂飆》劇照
2019年,「Keep輕食」因無線下門店,被認為涉嫌違規,現已停擺;2020年,江蘇消保委檢測出Keep銷售的文胸、跑步襪、防晒頭巾均不合規;也是在2020年,Keepland就陷入關店潮,先後關閉了上海的三家門店並退出上海市場,最長存活期僅有一年。
Keep副總裁劉冬在2019 年曾透露,消費品為Keep貢獻收入已過半,其中智慧硬體佔35%,訓練裝備佔40%,食品佔25%;收入貢獻第二為會員;其次是廣告;最少的是Keepland。然而,這裡佔大頭的智慧運動產品並沒有多麼樂觀。根據截至2021年9月底的資料,Keep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僅為29.3%。更別提這條賽道上,前有小米後有華為,小年輕Keep想要突圍,很難。

「從Keep變現路徑來看,該公司經營團隊對使用者的分析、對市場的把握,我個人覺得是缺乏耐心和專業度的,當然也可能是資本對其變現期望壓力造成。除此之外,Keep還面臨整個行業同質化非常嚴重的問題。」艾媒諮詢創始人張毅指出。
Keep的壓力重重,從它虧了這麼年也能看出來。去年9月,Keep再次遞表港交所,衝刺「運動科技第一股」,從最新資料來看,Keep已累計虧損了61.39億元,月均虧損超1.5億,所以外界常常質疑「三億使用者和千萬會員撐不起Keep上市」。

《狂飆》劇照
面對鉅額虧損,Keep的回應是「由於對長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強,我們於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策略性地增加了我們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使用者。」
簡單說,就是我們不是不掙錢,但是花的實在太多了。所以花在哪裡?
營銷。花錢砸營銷是Keep一向的特點,Keep也乾乾淨淨地承認,「於往績記錄期間,銷售及營銷開支佔我們經營開支的最大部分。」2019-2021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佔比44.6%,27.3%及59.0%。
花這麼多錢有用沒?根據識諮詢調查,中國70.1%的健身人群知道Keep移動應用。可是光是知道但沒有培養成習慣,這大筆大筆燒的錢到底能帶來多少回報,這筆帳有待考證。
所以Keep砸營銷、搞活動,卻依舊虧損連連,不是Keep不努力,只是人類本質就是躺啊,讓人好好健身這事,除了對於一些天性使然的健身者,對於絕大數人來說,這事本身就在反人性。

《狂飆》劇照
而為了把健身這檔子買賣做好,這些年Keep、健身房、私教們在營銷上也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給健身上價值。Keep的口號「自律給我自由」當年一出現就席捲各個社交媒體,尤其在以B站的自律博主和學習博主為主的陣地,這口號是多麼振聾發聵多麼有理有力!你想要自由嗎,那你要自律呀,相比之下,復旦的民間校訓「無用而自由」到底是顯得有些靡靡之音了。
還有增加趣味性。既然你不想動,那讓你邊玩邊動總可以了吧?於是Keep們把寓教於樂也放在了健身上。健身環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任天堂22-23財年Q1財報中,截至2022年6月末Switch售出了1454萬份《健身環大冒險》,暢銷榜上有名。但是現在,健身環逐漸變成了下一個Kindle,放在角落裡落灰。不過編輯部的訓仔指出,健身環涼襪子真的很好用。

其實Keep的線上跑和送獎牌其實也在娛樂化健身,就拿「娘娘快跑」來說,不也是給跑步加一個甄嬛的buff,降低門檻,薅準了廣大健身小白。
可是就算是Keep們使出渾身解數,市場還是沒有本質的變化。正如全民健身喊了這麼多年,中國人還是沒有像歐美國家把健身當作日常生活必需品,甚至一度成為中產、精英階層的特殊愛好。畢竟,你很難讓一個996打工人堅持鍛鍊身體,在劉畊宏在抖音開播的時候,他們可能還在加班寫PPT。
根據鈦媒體,中國的健身人群在2021年為3.03億,雖然比美國2020年的2.297億的運動人口要多一些,然而美國背後是達到75.6%的運動參與率,相比之下,中國的3比14還是差了很多。

而對Keep們而言,光掙健身愛好者的錢顯然不夠,「運動類App的變現途徑比較少,其工具屬性強,使用者停留時間短,但運營成本並不低,這導致整個行業基本都是虧損狀態。」網際網路分析師唐欣指出。
所以為了儘快扭轉局面,他們把目光看向了健身小白,於是有了劉耕宏女孩和獎牌女孩,可是熱潮過後,健身小白們不愛了,Keep們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