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功於《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的影響力,即使不鍾情烈酒的人,聽到蘭姆酒的名字,腦海裡都能浮現出一位在拉丁美洲溼熱海風中搖晃的老船長。
就像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裡所寫的,「詩與象徵性自古以來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如海盜和蘭姆酒」。
如果說那些海上傳奇是一首關於浪漫和自由的長篇史詩,那麼蘭姆酒就是其中反覆出現的精神象徵。
從加勒比地區沒人看得上的劣質酒,搖身變為亡命之徒出海物資清單上的必備品,再登堂入室成為如今的世界六大烈酒之一,在蘭姆酒瓶裡浮沉的,是一整個大航海時代。

蘭姆酒,最後的「全糖戰士」
零糖可樂、零糖果汁、零糖啤酒,食品行業「零糖即正義」的風潮正將甜食愛好者的堡壘逐個擊破。老藝術家相信,要是有一天糖成為飲料的原罪,那麼蘭姆酒很可能會是最後一個拒絕被收編的「全糖戰士」。
畢竟,雖然全世界各地對於蘭姆酒的定義標準不同,但製作蘭姆酒的原料無外乎甘蔗及其副產品。
△ 甘蔗及其副產品是製作蘭姆酒的原料。
別看糖今天這麼不受年輕人待見,在更為漫長而苦澀的人類記憶裡,糖就像是希臘神話中引發特洛伊戰爭的海倫,對於糖的追逐和爭奪貫穿著整個近現代史。而蘭姆酒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甘蔗的全球擴張。
大約6000年前,甘蔗種植就出現於現今被稱為新幾內亞的地方,並從那裡傳播到東南亞和印度。雖然公元前350年,印度人就已經掌握了將甘蔗汁發酵的技術,但這種發酵後的製品只被視為藥物,而非飲用取樂的酒水。公元前510年,波斯人發現將甘蔗製作成晶狀蔗糖更便於貿易流通。
十字軍東征則將這種甜美的植物帶回了歐洲,到了13世紀,歐洲人基本在蔗糖的美味面前宣佈無條件投降,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幾個海島上,已經建立起了成規模的甘蔗種植園。
然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氣候,適合種植甘蔗的地區非常有限,蔗糖在歐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奇貨可居的奢侈品。一直到16世紀普通的歐洲人一年的糖消耗量還不到一斤。

△ 蘭姆酒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甘蔗的全球擴張。/ unsplash
巨大的利潤空間驅使著探險家尋找更為適合種植的地域,甘蔗也遇上了它的第一個全球代言人——哥倫布。1492年,哥倫布抵達了美洲加勒比海,雖然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誤打誤撞找到了「新世界」,卻敏銳地察覺了這裡的氣候和地質條件非常適合種植甘蔗。
第二年,哥倫布帶著甘蔗幼苗重返加勒比海,甘蔗在美洲開枝散葉。甘蔗種植園的興建需要大量勞動力,奴隸貿易應運而生。甜蜜中帶著苦澀餘韻的蘭姆酒也在這段令人五味雜陳的歷史中醞釀。
受制於當時的製糖技術,在製糖過程中,每產兩磅糖就會產生一磅糖蜜。現在我們會將糖蜜二次加工成紅糖或者黑糖,但在當時的人看來,糖蜜其貌不揚還難聞,是隻配被倒進海里的廢料。

△ 在製糖過程中,每產兩磅糖就會產生一磅糖蜜。/ 圖蟲
在加勒比地區一個叫巴貝多的海島上,奴隸們卻意外發現糖蜜發酵後再經過蒸餾能釀出烈酒。這種甘蔗酒極其辛辣上頭,一度被稱為「殺死惡魔」。
早期的蘭姆酒口感不佳,是典型的「窮人樂」,酒蒙子才會純飲。今天蘭姆酒之所以稱為最常見的雞尾酒基酒,完全是因為這玩意兒不配點東西調理一下,當場就能把人送走。

航線千萬條,帶酒第一條
漫長的航海旅行中,酒精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可以讓水手們保持精神振奮外,更為關鍵的作用是幫助保存淡水。
當時遠洋船保存淡水的方法就是在啟航前將淡水煮沸,然後裝進桶裡運上船,然而這樣的土法的保質期很短,將烈酒摻入水中,既可以消毒殺菌還可以掩蓋異味。烈酒相對於啤酒、葡萄酒也更容易長期儲存。
在蘭姆酒出現之前,遠洋航行的標配是白蘭地。隨著糖加入了大航海時代的貿易清單,蘭姆酒開始擠佔白蘭地的份額。除了順路以外,糖蜜原料價格的低廉,更高的酒精度數,都讓蘭姆酒成了海上硬通貨。

△ 在蘭姆酒出現之前,遠洋航行的標配是白蘭地。/ pixabay
隨著蘭姆酒的流行,海員們還發現長期飲用蘭姆酒可以預防航海殺手——敗血症,蘭姆酒徹底擊敗白蘭地成為海員們的新寵。過了很久人們才意識到,原來是因為蘭姆酒又烈又上頭,喝的時候一般都會添加果汁。
蘭姆酒跟著遠洋航船走南闖北,銷路越來越廣,其商業價值也逐漸得到了認可。海盜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和蘭姆酒扯上了關係,一艘艘滿載蘭姆酒駛向北美和非洲大陸的貨船,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實用價值來看,海盜們都實在找不出不搶的理由。
△ 隨著蘭姆酒的名氣越來越大,海盜也盯上了這種酒。
雖然現在不少蘭姆酒還把海盜標誌印在酒瓶上,彰顯著蘭姆酒的草莽氣質,但要說只有海盜和商販才喝酒,有編制的英國皇家海軍第一個不服。在此之前,英國海軍的主要酒精配備還是白蘭地,而法國是白蘭地的主要出產國之一。
因為英法隔三差五就能鬧矛盾,英國人看著白蘭地都覺得自己有點不爭氣。1655年,英國皇家海軍從西班牙手裡搶下了牙買加,蘭姆酒開始成為海上公務員的標配。

△ 1655年,蘭姆酒成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標配。/ 視覺中國
後來,因為擔心士兵們喝大了影響戰鬥力,英國海軍還規定每天分發給水手的蘭姆酒,必須摻水才能飲用,而且酒水比例要達到1:4。另外,原先每天中午一次性分發的蘭姆酒,改成中午和晚上兩次。
1805年,英國的傳奇海軍將領納爾遜在與西班牙、法國的聯合艦隊作戰中殉職,為了保證將他的遺體運回來,軍官們決定將其放置於一個蘭姆酒桶中。據說回國以後發現,酒桶裡的酒都沒了,因為水手們覺得喝了浸泡英雄遺體的蘭姆酒,會變得更加勇敢,還將蘭姆酒稱為「納爾遜之血」。不過老藝術家覺得,信你個鬼,明明就是饞了。

蘭姆酒上頭指南
大航海時代結束了,蘭姆酒也跟著成功上岸走入大眾視野。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烈酒仍然帶有強烈的地域性。蘇格蘭的威士忌、俄羅斯的伏特加、墨西哥的龍舌蘭、法國的白蘭地、中國的白酒,都被認為是最正宗的。
唯獨蘭姆酒一出生就在全世界流浪,可以說蘭姆酒是一瓶沒有故鄉的酒。這也導致今天蘭姆酒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包括多種發酵方式、不同類型的蒸餾器、多種混合方式和各式各樣的陳釀技術。

△ 蘭姆酒在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釀造方法並不統一。/ unsplash
蘭姆酒根據產地不同具有不同的風味,雖然不能像其他烈酒一樣認準原產地盲買,但大體可以從酒的顏色和氣味判斷,而且同中國的白酒一樣,也可以分為清香型,濃香型和醬香型。
深色蘭姆屬於醬香型,從顏色看起來就是小白毋近。從淡金色、琥珀色到黑色,以及陳年良好的蘭姆酒都可以叫做深色蘭姆。它們通常在重度燒焦的桶中陳釀更長時間,從而賦予它們更豐富的風味。聞起來帶有直衝天靈蓋的糖蜜或焦糖味。
△ 深色蘭姆酒/ YoutubeAnders Erickson
金蘭姆酒要在波本木桶中陳釀兩年左右,酒體適中,相較於白蘭姆,多了蜂蜜、牛奶和堅果的香氣,但又不會像深色蘭姆那樣過於複雜,讓新手難以接受。
淡色蘭姆酒,也稱為「銀」或「白」蘭姆酒,除了一般的甜味外,幾乎沒有什麼味道。它們有時會在老化後過濾以去除任何顏色,從而產生更溫和的味道。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蘭姆。比如風味蘭姆酒會在發酵和蒸餾後注入水果,而五香蘭姆酒則通過添加肉桂、茴香、胡椒等香料來獲得風味。
△ 淡色蘭姆酒/ YoutubeAnders Erickson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覺得從未直接喝過蘭姆酒,甚至還是不知道何為蘭姆酒,但只要你喝過雞尾酒,就一定為蘭姆上頭過。當其他烈酒都在以可以純飲來彰顯自己的高貴品質,蘭姆酒卻早已經趁著雞尾酒的東風又一次走向了世界。
因為海明威聞名的莫吉托,就是用蘭姆酒加上檸檬汁、糖與薄荷葉。蘭姆酒配上冰可樂,就是另一款著名雞尾酒——自由古巴。將椰奶、鳳梨汁混入蘭姆酒中,你就能聞到「椰林飄香」。
老藝術家還喝過用榴蓮和蘭姆酒做成的雞尾酒,在蘭姆的掩映下,榴蓮的味道若隱若現,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在用蘭姆酒搶救變質淡水的亡命水手。

△ 莫吉托,就是用蘭姆酒加上檸檬汁、糖與薄荷葉。/ unsplash
今天的蘭姆酒製作技術,早已讓其口感可以加冰或者在常溫下直接飲用。不過蘭姆雞尾酒的喝法早已成為蘭姆酒文化的一部分。不像威士忌那般連加不加冰、能不能配小食都要爭論不休。在蘭姆酒的世界裡,絕不會有原教旨主義者宣揚什麼蘭姆酒的正確喝法。
如今擺脫了劣質酒標籤的蘭姆酒,仍然帶有風裡來浪裡去的自由氣質。喜歡什麼就加什麼,喝蘭姆酒,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