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17級大風到電話亭接電話,這群玩家到底有多硬核?

遊戲這兩個字被提起的時候,各位差友腦海裡第一個閃過的會是什麼?

是《 陰陽師 》這樣的手遊,還是《 DOTA2 》《 賽博朋克2077 》之類的端遊?

亦或是 4399 上的 Flash 小遊戲,甚至是《 三國殺 》這樣的桌遊呢?

以上提到的這些遊戲,各位只要想玩,很容易就能玩到,不管是去實體店購買還是去網上下載都很方便。

但是有一類遊戲,已經存在了十多年,卻鮮為人知,只有那些最細心且有耐心的玩家們才能玩到。

2004 年對於《 Halo 》系列的粉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十一月份《 Halo 2 》就要發售了。

和往常一樣,微軟在發售之前先放出了一個預告片,給玩家們先過一過眼癮。

預告片裡的畫面就現在而言確實一言難盡,但在當時這可是頂級水準的 3A 遊戲表現了,粉絲們看完自然也是非常滿足,迫切地想要玩到這個遊戲。

奈何遊戲還沒發售,只能多看看預告片解饞了。

誰知道這一看,就讓粉絲看出了一點不對勁。。。

不對勁的當然不是遊戲畫面,而是最後 XBOX 標誌下一閃而過的一個看似故障的畫面。

有粉絲發現,下方 XBOX 的主頁網址 www.xbox.com 在一瞬間被替換成了一個奇怪的網址, www.ilovebees.com 。

於是乎,他們順著這個網址來到了一個網站,發現這似乎是一個蜜蜂愛好者的主頁,但這個主頁被駭客給黑了,主頁顯示著一個計時器,並且顯示了一則類似求救的留言 「 把我從這兒救出去 」 。

其他的地方則被各種奇怪的話充斥著。

在有限的資訊中,人們發現這個主頁的侄女叫 Dana ,並且找到了她的部落格,從記錄中看到了她對於 ilovebees 主頁被攻擊的記錄。

而把 Dana 姑媽的主頁黑掉的駭客,其實是個 AI ,名字叫 Melissa , Dana 想要除掉 Melissa ,卻導致 Melissa 丟失了部分記憶。

於是 Melissa 控制攝像頭拍了 Dana 的照片威脅她, Dana 被嚇到了,於是想把這個難題丟給來到這個網站的訪客,也就是那些粉絲們。

一開始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直到登入網站的玩家們發現了 210 組數字,這些數字代表著地球座標系上的具體座標以及時間。

有人把這些座標系在地圖上標出後,它形成了下圖的形狀,看起來也是沒什麼特殊意義。

後來有玩家發現,這些座標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個座標都有一個公用電話亭。

這個任務需要在有人在每個座標後的特定時間來到這座電話亭,並且接電話,根據 Dana 的說法,打電話來的生物叫做 Axon ,Melissa 就是在收集 Axon 。

響鈴後 Axon 會放一段錄音,並且參與者需要根據錄音回答問題,每個問題被回答,網站上就會解鎖一個聲音檔案。

由於這些電話亭分散在美國各地,這就意味著至少要上百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如果遺漏了資訊,玩家們就 「 卡關 」 了。

甚至有個佛羅里達州的玩家在明知道有颶風要襲擊的情況下還是跑過去接電話,而且這個颶風是 2004 年非常著名的颶風 「 伊萬 」 ,造成了 123 人死亡。

最後的結果是:所有電話亭的訊息都被收集到了,數百名美國各地的玩家通力合作完成了這個任務,這些人都瘋了嗎?

隨著越來越多的聲音檔案被解鎖,玩家們也了解到了《 Halo 2 》的背景故事,隨著記憶的碎片被悉數找回,玩家們可以和 Mellissa 對話獲得新的任務,包括在某個特定地點疊一個人體金字塔。

最終, Mellissa 回到了未來,並且在走之前給了參與者們他們最想要的獎勵,也就是《 Halo 2 》的特別版光碟,所有完成了 ilovebees 遊戲的玩家都可以去特定的線下店說出暗語,拿到這張盤。

而如今, ilovebees 網站主頁的計時器依舊存在,這個時間倒計時結束的日期 2525 年,正是《 Halo 》系列的背景故事中,外星人聯盟 「 聖約 」 攻擊地球的日子,也是一切的開端。

ilovebees 實際上是《 Halo 2 》在發售前搞的一次營銷活動,從結果上來看它是非常成功的,因為這個活動讓《 Halo 2 》的首周銷售量打破了以往所有遊戲的記錄。

而 ilovebees ,就是我在開頭提到過的那種遊戲,它屬於一個特殊的遊戲分類—— ARG( Alternate reality game ,替代現實遊戲 )。

ARG 是以真實世界為平臺,加入各種虛擬的遊戲元素,讓玩家們親身扮演一個角色的多媒體互動遊戲。

如果說玩電子遊戲時,玩家是在操控一個角色,那麼在 ARG 中,玩家則是被設計者所操控的。

像是 Ingress ,Pokemon Go 這類遊戲都屬於升級版的 ARG 遊戲:在網路或者手機等虛擬平臺發佈任務,然後玩家在現實之中的特定地點去完成。

而最開始的 ARG 遊戲不像現在,由於它往往不會有任何形式的宣傳,當時的技術也沒現在這麼發達,只會以類似 「 彩蛋 」 的方式隱藏起來,靜靜地等待玩家被發現,就像《 Halo 2 》的預告片一樣。

當然,它也不會完全拘泥於視訊形式,比如有一個叫 Year Zero 的 ARG 遊戲,它的 「 入口 」 隱藏在一個叫九寸釘樂團的美國工業金屬樂隊的巡演紀念 T 恤上。

仔細觀察上面這件 T 恤,會發現其中有一些字母和別的字母不太一樣,彷彿是被 「 高亮 」 了,這些字母組合起來可以組成 「 iamtryingtobelieve 」 的字樣。

在瀏覽器裡輸入 iamtryingtobelieve ,再加入. com 的後綴,就可以進入一個神祕的網站,並且繼續這個遊戲。

ARG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謎題往往千奇百怪,並且在現實中有著更多的可能性,完全取決於設計者的腦洞有多大。

ARG 裡有各式各樣的謎題,解法卻往往只有設計者那獨特的一種,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想要找出來真的就好比是大海撈針一樣困難,往往所有玩家努力幾天甚至幾周都不會有任何進展。

比如 Year Zero 的遊戲過程裡有個線索,要求粉絲在九寸釘樂團的某場演唱會上找到一個 U 盤,裡面只有一個奇怪的 MP3 格式檔案。

這個充滿了各種雜音的檔案令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位粉絲對 U 盤裡的 MP3 做了一次頻譜圖分析。

然後才發現這個 MP3 檔案隱藏的是一個 10 位的電話號碼,玩家打這個電話後,才能拿到接下去的線索。

由於完成難度很大,ARG 至今仍然是一個非常小眾的遊戲門類,但是 ARG 的玩家群體的忠誠度都很高,在外人的眼中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ARG 是無法由一個人獨力完成的,往往需要全世界各地數百上千人的通力合作才能過關。

在這個過程裡,玩家們會通過論壇、推特等社交媒體互相交流資訊與思路,一起協力推進遊戲的進程,每個玩家都知道一點: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就像是《 頭號玩家 》一樣,當你知道有許多人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思考解決謎題時,那種熱血的感覺也會成為一種動力。

而這,正是 ARG 最大的魅力所在。

圖片、資料來源:

Youtube , Inside A Mind

Argn.com

http : //www.ilovebees.co/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