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銀河劇本殺 第32期 ——
最近在玩了幾個劇本後,再加之以前的經歷,發現個問題,如今的劇本幾乎都存在一個通病,似乎陷入到一個怪圈——演繹環節不是用來錦上添花的,而是用來拯救劇本的。
無論劇情如何,加上演繹就自以為可以拯救眼前的本子,自以為可以撐起一片天,然而實際上呢,則不然。
在早期的劇本里,用演繹作為引導玩家進行情感沉浸的方式,這對於劇本來說相當於畫龍點睛。那時玩家們看到演繹都是眼前一亮,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驚豔。就早期來講,帶演繹環節的劇本無疑是吸引玩家前來的神來之筆。
以前的人認為演繹環節是錦上添花,現在的人則把演繹看作是救命稻草。有些劇本可能真的在內容上讓主持人們無從下手去改動,所以「劇本不夠,演繹來湊」便成為了這類劇本最後所能依靠的港灣。

圖文無關
人們無法從理性的角度來判斷利用演繹來拯救劇本的方式是好還是壞,它僅是一種呈現形式罷了。畢竟有人通過某段演繹而體會到了什麼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也有人因演繹坐牢而直呼時間終究還是被錯付。
當你帶著批判的眼光來看待本子裡強行加進去的演繹之後,以往對於演繹所帶來的視覺衝擊便在頃刻間化於無形。

圖文無關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添加演繹不好。當劇情體量無法撐起劇本該有的時長時,本應放在最後才考慮演繹如今被推到了最前線,這對於一些小店家來說,不得不承認是利大於弊的。但這對於一些大店家來說,多少有些故意拖延時間的嫌疑。
你可以決定用一場坐牢式的演繹來毫不留情地賺取一場遊戲的費用,我也能在排雷過後選擇此生斷絕與這家店所有的經濟來往。
在體會過一場冰與火的視覺「盛宴」之後,「演繹」兩字在大腦皮層裡如白駒過隙,所能停留的片刻時間也被迫與「坐牢」畫上了等號,以至於在這之後再提到「演繹」時,第一反應則是將眉頭擰成「川」字,反覆思索腦補即將迎來的演繹究竟如何。
把每一次劇本演繹在腦海裡都臆想成是一場真正的視聽盛宴,這是玩家們對於「演繹」所能吟唱的最後的輓歌。

利用演繹作為引導玩家情感爆發的方式,這無可厚非。實物實景外加真人NPC所帶來的體感沉浸在某一程度上遠比書本文字來得更易於寄託和抒發情感。
「這演繹怎麼這麼尬呢,感覺加了也是白加,就像是在按著我的頭向我下命令讓我哭一樣,NPC對著我咆哮,又哭又吼的,嚇得我跳戲了……」
一次如廁時偶然聽到的玩家之間的對話,那之後經常會在網上刷到類似的故事——劇本的內容本來就不好,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加演繹呢?
默默地關上了網頁,面對窗外傾盆的大雨細細思考起這個問題。

在如今的劇本殺行業,演繹早已成為一種趨勢。它既可以將劇本推上神壇,也能將本子拉入萬丈深淵,這一好一壞一正一反評判的分界點是劇本本身的質量。
質量夠硬那便是錦上添花,質量得不到承認,那就是落井下石。說到底劇本殺是一個線下社交遊戲,大段的演繹有時會降低玩家互相交流的頻率,結果體驗還不好,大大會生出:有這個錢為何不去看一場話劇表演的疑問。

那些質量過硬的劇本,演繹的存在從來都是附屬品,有的更是捎帶腳地過一遍,只為加深玩家對某段情感的理解。
說到底演繹環節是為了劇本服務而出現的衍生物,如今卻是本末倒置,鳩佔鵲巢,將演繹環節作為一個重頭戲,使其凌駕於劇本本身之上。如此一來,體驗尚可便罷了,若是體驗不佳,玩家究竟應該說是劇本的問題,還是演繹環節出現了問題。
要知道,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玩家們的口味逐漸刁鑽,眼光日漸獨到,對於演繹的看法也在日新月異。從最初的震撼人心到如今的審美疲勞都是因為「劇本不夠,演繹來湊」這一現象的出現。

之前也說過,所有的劇本在面向玩家之前都是需要改動的。碰見那些內容不盡如人意的劇本,暫且先放下對於演繹的依賴,讓劇本脫離演繹對其所產生的桎梏,著手從其他角度進行修改,要知道能加強玩家體驗的並不只有演繹。
總而言之,事情都有兩面性。發展到今天,演繹環節雖是附屬品但也已演化成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順其自然地加入演繹能讓劇本昇華,拔高玩家的體驗,用的不好強行塞進去,或許會變成一個精神牢籠。如何在適當的情況下加入演繹,這是需要反覆推敲的,不可胡亂為之。
擺脫對演繹的依賴,細細打磨劇本內容才是王道。
策劃/文字-寒糖
設計-寒糖
排版-寒糖
帶你尋找好玩的劇本殺
一起探索劇本殺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