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成熟轉色期,「麻子臉」趕來「添堵」,怎麼辦?

具有「商品性」的柑橘,先不管口味如何,起碼外觀一定要「好看」。十一月柑橘中熟品種進入採收期,晚熟品種也進入轉色期。在收穫的季節,一個病害開始進入發生高峰,不好防治,且對果實外觀品質影響巨大。

長滿「麻子」的柑橘,想必商品價值也不會高。這個病害就是黑星病。

黑星病不僅會影響柑橘的顏值,甚至引起果實脫落、腐爛,影響柑橘產量。給果農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該如何避免黑星病的發生,挽回柑橘「面子」呢?

黑星病的為害症狀

黑星病的為害症狀

黑星病的為害症狀柑橘黑星病又稱黑斑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特別是近成熟期的果實,以密閉果園發病為害嚴重。

葉片為害症狀

▲葉片為害症狀

常發生在老葉上,通常呈圓形,中央稍四陷,褐色至灰白色,常常有黑色的分生孢子器著生,病斑周圍有明顯的黃色暈圈,易與紅蜘蛛為害混淆。

果實為害症狀

▲果實為害症狀

黑斑病菌主要侵染幼果,幼果期不顯症狀,若幼果發病嚴重會引起果實脫落。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在表皮開始出現病害症狀,但不會引起果肉腐爛。

柑橘黑星病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是黑星型、黑斑型以及病毒型

黑星型與黑斑型的區分是依據果樹上病斑的大小,同一顆果子上可能會同時存在黑星型與黑斑型兩種病斑,黑星型或黑斑型發展到最後就成了病毒型。不管是哪個類型,都嚴重影響了果實的外觀和品質。

發生流行特點

發生流行特點

發生流行特點

柑橘黑星病為真菌病害,有性階段為柑橘球座菌,無性階段為柑橘莖點黴。

其病原具有兩個特性

其病原具有兩個特性:

①病菌的寄生性較弱;

②病原菌具有潛伏侵染特性,一般在謝花後的一個半月內侵入幼果內,壯果期和果實將著色時顯現症狀。

流行途徑

流行途徑

病菌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菌絲體等在病葉、病枝、病果上越冬。

次年環境適宜時,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借風雨、昆蟲傳播,落在寄主植物幼果、嫩梢上,萌發芽管進行侵染。

● 病菌侵入後,其菌絲體受抑制而潛育,潛育期3~6個月。

果實近成熟時,菌絲體迅速生長擴展,受害部位出現病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流行規律

流行規律

高溫有利於病害發展和症狀的表達,降雨量影響子囊孢子的釋放,病害嚴重程度與降水量密切相關。

春梢期:葉片(發病較輕,溫暖高溼則重)

謝花期:幼果(嚴重時落果)

夏梢期:葉片和果實(葉片發病常比春梢期重)

膨果至轉色期:果實(顯現症狀)

貯藏期:果實(變黑腐爛)

流行原因

流行原因

流行原因

高溫多溼的條件下,發病嚴重,在悶熱的天氣尤為嚴重。

肥料不足、缺乏有機肥、地下水位高、環境鬱閉、管理粗放、樹勢衰弱的果園,該病發生嚴重。

綜合防治方案

綜合防治方案

①加強對柑橘樹體的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疏鬆培肥土壤,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配合使用黃腐酸有機肥,促進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②對鬱閉的果園、樹冠,進行間伐或大枝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低窪積水地注意排水。

③秋末冬初結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葉,並清除地上落葉、落果。

相關文章

讓果樹高產的澆水技巧!

讓果樹高產的澆水技巧!

果園澆水不能盲目,科學研究發現,只要果園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果樹就能夠健康茁壯地生長,也就是說,離地表20cm以下的土層,手握可以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