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碗花花:從湖北來,卻是用川普起的名

Windflowers, windflowers

my father told me not to go

near them

He said he feared them always

and he told me that they

carried him away

……

「風之花,風之花,父親對我說別走近它,他說他總有些害怕,他說他迷戀過它……」Windflowers是一首古老的英國經典民謠,中文翻譯為《風之花》,兩位演唱者Seals和Crofts,一個嗓音低沉滄桑,一個夢幻空寂,憂鬱中又充滿著柔情,亦如風中飛花,純淨空靈

打破碗花花

秋日陽光下搖曳的打破碗花花。圖片:JJ Harrrison / wikimedia

不會打破碗,還能防蟲害

初秋時節,打破碗花花在川西山野中成片成片的開放,陽光對映在它們明亮華麗的花朵上,在藍色的天空下調和出一些夢幻的紫。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來自於毛茛科銀蓮花屬,不同於同屬大多數開放在春風中的銀蓮花,打破碗花花總是在秋風之中迷離搖擺

九寨溝景區裡成片開放的打破碗花花。圖片:Kuruman / wikimedia

銀蓮花屬屬名Anemone源自希臘文anemos(風),銀蓮花的英語便是風之花(Windflower)。希臘語中的銀蓮花,意思是「風的女兒」。據說,羅馬時代的博物學家普林尼曾指出,是風打開了銀蓮花的花朵。

歐洲銀蓮花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花色。圖片:Aviad2001 / wikimedia

銀蓮花屬全世界約有150種,在各大洲均有分佈,多數分佈於亞洲和歐洲,它們通常生長在山間林下,盛開於春天的季節。歐洲銀蓮花A. coronaria)被稱為「妖精之花」,傳說這種早春開放的銀蓮花的葉子裡住著「森林妖精」,裝點花瓣的粉紅色線條就是妖精用手指描畫而成的。在雨天和夜晚,銀蓮花合上了它們的「花瓣」,猶如葉子裡住著的「森林妖精」拉上了窗簾。

大片盛放的銀蓮花,已經成為了以色列的一個景點。圖片:zachi evenor / wikimedia

打破碗花花卻是被秋天的風喚醒的,它們有著深深分裂的葉,細長的莖幹和可愛而精緻的花朵。它們大大的花朵生長在直立的花葶上方分出的幾個細小分枝上,花葶和花枝上還有許多白色細微的毛。不過,在秋風中顫動著的卻不是它們的花瓣,所有的銀蓮花屬植物都沒有花瓣,它們真正的花瓣已經完全的退化,通常被人認為是花瓣的那個部位,其實是它們的花萼片

沒想到,這麼好看的居然是花萼片。圖片:C T Johansson / wikimedia

銀蓮花屬是毛茛科中較為古老的類群,依然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性狀。打破碗花花有花瓣形狀的萼片,呈覆瓦狀排列,顏色和層次也極為豐富,從白色到粉紅再到粉紫,極為迷人。400多枚的離生心皮緊密結合組成的雌蕊群,著生於球形的花托上,看上去就像在花心處鼓起了一隻淡綠色的眼睛。它們的雄蕊數目極多,花葯金光閃閃,無比耀眼。

金光閃閃的花葯。圖片:Manfredrichter / pixabay.org

打破碗花花全株有毒,含有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白頭翁素(Anemonin,也叫銀蓮花素),而根莖的毒性最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有專門的書籍和報刊指導人們用這種在川西山野極為常見的植物製成土農藥滅殺孑孓和蛆蟲,或以水浸液施於田間防治各類蟲害。

歐洲花園裡培育的打破碗花花。圖片:Carstor / wikimedia

打破碗花花的故鄉是在中國南方,這個有點拗口又直白的植物名字裡有「花花」的疊音連字,還帶著蜀地方言的俏皮。過去,為了防止淘氣的熊孩子去摘這種有毒植物的漂亮花朵,家長就會告訴孩子們說:

亂摘這種花花要打破碗,打破了碗你就吃不成飯飯,吃不成飯飯就該背時捱餓哈!

亂摘花的後果:媽見打!

於是孩子們就都不敢去觸碰採摘它了,據說,這是打破碗花花名字的由來

在中國,竟有不少的植物以打碗為名,比如在旋花科裡便有一個打碗花屬Calystegia),就有好幾種打碗花,它們名字的來歷也大致和打破碗花花類似。只是旋花科的打碗花並無毒性,小朋友摘了誤食也沒有什麼致命危險。

碗:我做錯了什麼……圖片:Ashley Van Haeften / Flickr

所以,打碗不怕,打破了碗才會怕。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打破碗終歸是一件性質極為嚴重的事情,以至於連最淘氣的熊孩子都能夠深深感受體會到飯碗打破帶來的捱餓恐慌,打破碗花花的名字就這麼一代代的流傳下來,這也是這種植物在《中國植物誌》裡的中文名字。

打碗花屬的打碗花本花。圖片:chapeng / inaturalist.org

來自湖北的秋牡丹

1843年的深秋,上海城門附近,一個叫羅伯特•福瓊(Robert Fortune)的蘇格蘭人第一次見到了盛放墓地墳頭上的打破碗花花,他在日記中記下了這場在墓地中印象深刻的驚豔偶遇:

「我第一眼發現日本銀蓮花的時候,它正盛開在上海城門附近的墳墓中間,銀蓮花每年11月開放,這時其它花朵都已凋謝,所以,它最適合用來裝點人們的長眠之地。」

《兩訪中國茶鄉》插圖,墳頭的銀蓮花(秋牡丹)。圖片:Robert Fortune / 《兩訪中國茶鄉》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輸掉戰爭的大清帝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的五處港口被強迫向外國開放。這一年,受到皇家園藝學會資助植物探險家福瓊帶著使命潛入中國,此行的重要目的便是為皇家園藝學會採集來自古老東方的新奇植物

1844年,福瓊將從中國上海採集到打破碗花花的活體植株成功地引進到英國的花園,這種來自中國秋季開花的銀蓮花迅速成為了園藝界的新寵兒,園藝家很快以來自中國的打破碗花花為母本,培育出了許多園藝新品種

1845年,英國的植物學雜誌上就刊登了打破碗花花的科學繪畫。圖片: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 Flickr

不過,直到今天,歐洲人一直將這種原產於中國的打破碗花花習慣上稱為日本銀蓮花(Japanese anemone)。這是因為更早期的歐洲探險家發現,這種在秋季開放的銀蓮花幾乎在日本各地都有分佈。1784年,在荷蘭東印度群島公司工作的瑞典植物學家卡爾•通貝里(Carl Thunberg)首次在日本採集和描述了這種銀蓮屬植物,並把它當成原產於日本的物種,併為它命名為日本銀蓮花(A.japonica)。

日本岩手縣花園裡栽種的打破碗花花。圖片:omics / inaturalist.org

後來,植物學家發現日本銀蓮花真正的原產地其實是中國南方,分佈在日本的打破碗花花是數百年前從中國南方引入日本栽培,並很快就在當地歸化。後來,法國植物學家查爾斯•安託萬•勒梅爾(Charles Antoine Lemaire)以採自中國湖北省的模式標本,為打破碗花花命名了新的學名湖北銀蓮花(A. hupehensis),種加詞hupehensis意思就是湖北省。

我從湖北省來。圖片:beautifulcataya / Flickr

質樸的名字,絢麗的花朵

哪怕在養護最為精細的花園裡,也有可能會在季節的過渡期間經歷沒有花的日子。尤其是初秋,夏季開花的植物紛紛凋謝,而眾多的秋季花卉還遠未至盛花期。當羅伯特•福瓊將產自中國的打破碗花花介紹到西方花園後,這些來自中國的銀蓮花開始在異國它鄉的秋光中迎風曼舞,並迅速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打破碗花花是初秋時節的珍貴風景。圖片:moonversus / inaturalist.org

在打破碗花花的原生地中國南方,還有幾個十分相似的近緣種,它們在銀蓮花屬下組成了一個打破碗花花組。這個組幾個近緣種主要的區別在葉子上,打破碗花花(A. hupehensis)的葉子形態變化較大,單葉和三出複葉都有,但是葉背面的毛很稀疏。

野棉花A. vitifolia)的葉背面密密的長著白色絨毛,葉生長在植株的基部,全部是單葉。還有一種植物大火草A. tomentosa)葉背面也有白色的絨毛,但是基生葉通常為三出複葉,而不是單葉。

野棉花的棉毛。圖片:lukas_south_of_the_clouds / inaturalist.org

打破碗花花組的幾個近緣種外貌相似常難辨彼此,中文名字也經常相互混稱,分佈地亦有重疊,更多的時候,拋開分類學的精準或混淆,亦不妨都稱它們為打破碗花花。它們很早就在西方花園中開始綻放光彩,擁有了眾多的園藝品種,使秋天的花園變得更加優雅美麗,不過這些銀蓮花屬打破碗花花組的原生植物依然還在中國南方的山野秋色中絕世獨立。

請念出以下內容:這不是打破碗花花,這是打破碗碗花(黃蜀葵)。圖片:Derek Ramsey / wikimedia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哪怕它們擁有傾國傾城的容顏,在中國南方,它們依然是秋天山野中最為常見的野花,有著最為質樸的名字。所謂風花雪月亦不過是辭藻的堆砌之雅緻,遠不如打破碗花花的這份直白通俗的鄉情來得真切。它們總是生機勃勃枝葉茂盛,它們總是在百花逐漸凋謝的秋季開出大片絢麗的花朵,它們總是會成為金秋時節南方山野中不可或缺的物候風景。

碩大的花朵總是非常醒目。圖片:Kuruman / wikimedia

隆冬時節,冷空氣伴隨著降雪將山野裝扮成銀妝素裹的冰雪勝地。這個時候,堅持挺立於溪畔的一叢叢打破碗花花枝葉已日漸枯黃,它們像綿花一樣輕柔的灰白色綿毛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在花期後,打破碗花花結出的每一個小小的帶著細柄的瘦果上都有長長的綿毛,這些瘦果聚在一起形成一個球形的聚合果。入冬後,打破碗花花的果實逐漸成熟,綿毛胡亂散開,亂蓬蓬看起來更形似一個灰白的破棉絮團,它們細小的種子就藏在這一團破絮之中,難怪人們又叫它野棉花

打破碗花花和野棉花非常相似。圖片:徐永福 / PPBC

現在是打破碗花花散播種子的季節,山中溪流穿出林間,輕快地奔湧前行,在打破碗花花的滿頭白絮飄零中,這一年的光陰亦如風中飛花般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