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已過了一大半,繁花落盡,草木凋零。
花園裡的大小問題層出不窮,小編蒐集整理了一些秋冬季
花園的養護要點供參考,親們要提前做好防護哦~

一、植物養護
十一月份是秋冬之交,氣溫驟降,涼風瑟瑟,做好植物的防寒禦寒工作很是重要,儘管離氣象意義上的冬季
開始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個月是養護的關鍵哦!

秋冬交替的時節,有些植物是很難適應的,所以要儘快做好越冬的前期工作,以防到時候措手不及。
1、清理與修剪
綠地內除草,修剪草坪,及時清理死樹和乾枯的枝葉。
清除枯葉和即將凋謝的樹葉會讓庭院
在整個冬天有煥然一新的外觀。



開始對各類樹木進行整形修剪,根據需要將當年長出的
無用側枝剪掉,促進主杆生長。
對修剪傷口較大的枝幹塗刷愈傷膏
可有效預防病蟲害從傷口處侵入,不可塗刷油漆,對植物和環境均不利。


2、給植物澆「封凍水」
進入11月份後,南方平均氣溫在10℃左右,加上空氣比較乾燥,自然溫度下的植物
大多會進入一種休眠階段。
此時生長緩慢,新陳代謝降低,從而減少水分的流失。


此時澆水就成了個大問題。
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出現根部凍傷,導致植株上部枯萎甚至死亡。
除了搬進室內的花草外,只要在戶外過冬的,在土壤上凍之前,需要給所有植物澆一次透水。
也就是俗稱的「封凍水」。

就像冬天結冰的河流,表面雖凍住了,但底下的水分能令土壤保持溼潤溫暖,否則幹加上冷,易導致植物根部死亡。
對一些比較耐寒的觀賞植物,應注意根部澆水與葉面噴水相結合,但土壤不能過溼,避免爛根。

對花苞正處於膨大期的盆花,如梅花、蠟梅、茶梅等,更應重視葉面和枝條噴水,創造一個比較溼潤的環境,以利於花苞的發育膨大。

對晚秋施工新移栽的
花灌木或喬木要格外細心,因為新移栽的植物根系部分
受傷未完全恢復,生長還不健壯,再加上回填土不實很容易
發生根部缺水導致的凍害。

澆水時間11月中旬到12月期間,在氣溫接近冰凍狀態,土壤封凍前,夜凍晝消氣溫在4℃時上凍水為佳。
3、給植物施「過冬肥」
「過冬肥」即生長季的最後一次施肥。
植物儲存夠充足的營養
才能抵禦長達3個月的寒冬,並且能保證第二年早春提早返青。


對一些生長較弱的植物,應追施一些磷、鉀肥。
增施磷肥或有機肥料以促進樹木生長,增加其抗病力和越冬能力。

4、保溫禦寒與病蟲害防治
可以選擇用塗白劑粉刷樹幹
和部分花灌木落葉後枝條,能滲透和侵蝕病菌和害蟲體壁
來殺死病蟲害和蟲卵。
塗白後能預防冬季陽面樹皮灼傷。
塗白後對耐寒性稍差的樹木纏上草繩、
厚布等,幫助樹木保暖安全越冬。
對新移栽的樹木纏好草繩後再打支撐
能預防冬季大風天氣支撐材料對樹體的傷害。

雖然進入冬天一些害蟲也進入了冬眠階段,對於蛀幹害蟲,如天牛類,可用細鐵絲插進枝幹上的蟲孔,刺死幼蟲。
也可用80%敵敵畏或40%樂果5~10倍液,用脫脂棉(或廢紙)灌藥堵蟲孔,或用針管向蟲孔注射上述藥液,然後用黃泥封洞口。
這樣可將躲在枝幹內的害蟲毒死。

最好能夠在晚秋時分,對所有植物進行一次環保性的殺蟲殺菌藥噴施。

二、水景養護
如果花園中有養魚,魚在冬季需要儲存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水面結冰時間太久
如果水池表面被冰封的時間久了
水池中氧氣進不去,有害氣體出不來,魚就有窒息死亡的危險。

可用池塘加熱器,也可採用在局部水面澆開水的做法
使局部水面堅持不結冰。
但是不要試圖用大錘去破冰,
因為這樣不僅會嚇到魚,
甚至可能導致其死亡。

三、木質養護
木材的低導熱性使得其給人
冬暖夏涼和健康舒適的感覺,但木材也有其與生俱來的缺陷,如變形、開裂、掉油漆及褪色等,都是露天木質小品最常見的問題。
使用過程中應加強保養,雨季或冬季來臨前,使用油漆等防護劑進行保養。
四、設備養護
生長季結束時,要防止工具受潮,並在冬天備好待來年使用。
一定要把排水裝置、水管、
水壺和噴水器的水排盡,防止因內部結冰造成的破裂與損害。

用砂紙或鋼絨擦淨金屬器具上的鏽跡,然後塗上一層油防鏽蝕。
修剪類工具的刀口磨鋒利後
抹上煮過的亞麻油,軸心滴一、二滴油潤滑。


文章來源於植物網,轉載請聯繫首發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