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長得漂亮又長壽,卻給它帶來了殺身之禍

三億年過去了。

從石炭紀末期出現在地球上開始,蘇鐵綱植物扛過了三次大滅絕事件:二疊紀末、三疊紀末和白堊紀末,而且在前兩次之後都重新佔據了全球植被中的重要地位。即便在新生代惜敗於被子植物,畢竟也從第四紀反覆無常的冰川天災之下保住了根苗。如今,站在滅絕懸崖邊緣的,是這個類群中最年輕、種類也最多的屬——蘇鐵屬。

原因十分荒誕:「有人喜歡它們。」

現生裸子植物總的來說就是一副劫後餘生的樣子:種類很少、不同的分支之間差異巨大、沒有過渡形態 | Gerhard Leubner / The Seed Biology (2007)

美貌帶來的不幸

蘇鐵屬全世界約有100種。由於植株奇特美觀,蘇鐵屬植物在園藝領域歷來頗受歡迎。其中蘇鐵Cycas revoluta)一種,古人稱之為鐵樹、鳳尾蕉、避火蕉,並留下了「鐵樹開花」的成語。論顏值,蘇鐵本種在整個屬裡算是墊底,而天花板則應該是叉葉蘇鐵(C. bifida)、多歧蘇鐵(C. multipinata)、德保蘇鐵(C. debaoensis)等葉子2-3回分裂的種類,謂之「婆娑」絕不為過。

叉葉蘇鐵的葉型奇特 | 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市售的蘇鐵屬植物除了蘇鐵本種全部為人工繁殖之外,其他種類幾乎全部來自野外採挖,野生種群受到非常嚴重的威脅。2003年的一組資料顯示,半數以上國產蘇鐵屬物種野生株數少於10000,且還在快速下降。18年過去了,現在的情況只有更嚴重。

蘇鐵屬物種的現狀 | 周潔敏 /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03)

整個蘇鐵屬裡唯一堪稱有保護成效的是攀枝花蘇鐵C. panzhihuaensis),現存40餘萬株,是歐亞大陸上最大的野生蘇鐵種群。對此,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不可沒。上世紀90年代園林植物熱起來的時候,攀枝花蘇鐵也曾遭遇嚴重盜挖,當時商販向山民收購的價格僅8分錢一斤。1996年,國務院批准保護區由市級破格提升為國家級,顯然有搶救性保護的意圖。然而保護區畢竟只能管邊界內的事,上表中攀枝花之外的那些地方,已經再也見不到野生的攀枝花蘇鐵了。

盜賣蘇鐵屢禁不止

1999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頒佈了,蘇鐵屬所有物種都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禁止採集、出售、收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採挖販賣野生蘇鐵屬植物,還會觸犯《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最多可判刑七年。

但是野生蘇鐵的處境不僅沒有因此好轉,近幾年反而越來越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商平臺、社交媒體和網際網路社群讓非法交易更加便捷、隱蔽而難以監管。就在此刻,淘〇、〇魚、拼〇〇都有大量疑似野生蘇鐵在售,而最猖獗的是百〇〇吧,「石山蘇鐵下山樁」、「97斤德保蘇鐵」就明目張膽寫在帖子裡。這還只是能看見的部分,在各種聊天群裡私下交易的可能更多。

非法售賣野生蘇鐵的店家比比皆是

非法售賣野生蘇鐵的店家比比皆是

私下交易的姑且不論,電商平臺的監管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法判斷被出售的植物是否野生。相關法律法規並不限制出售人工繁育的重點保護植物,所以很多賣家聲稱自己的貨不是野生的,就繞過了監管。蘇鐵屬植物的人工繁殖確實不難,尤其是用吸芽營養繁殖,效率還挺高;但是由於生長緩慢,幾年時間不可能長到很大。因此,看到大個體、多頭、多葉的在售蘇鐵,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野外盜挖的。

叉葉蘇鐵 | Krzysztof Ziarnek, Kenraiz / Wikimedia Commons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人工繁殖不難,那就大量繁育投放市場,把各種蘇鐵都做成白菜價,自然也就沒人去危害野生種群了。這種想法實在天真,現在賣高價的蘇鐵都是幾十上百年歲數的個體,人工繁育的個體也要種這麼久才能具備相當的觀賞價值。這個時間成本恐怕沒有哪個賣家願意承擔,直接去野外挖是最划算的。對於蘇鐵這類生長期漫長的物種來說,「以市場促保護」這條路根本就走不通。一個現成的例子就是蘇鐵本種,人工栽培植株滿大街都是,但分佈於福建沿海地區的野生種群很可能已經被挖絕種了。

以利益促保護面臨瓶頸

談到人工繁育,還有一些更加複雜的問題。保護區內的瀕危物種有國家工作人員巡護,保護區外的則需要依賴社會組織和當地社區居民,而激勵社區居民投身保護的方法是讓他們從保護中獲利。對於蘇鐵這類有經濟價值的瀕危物種來說,居民在保護野生種群的同時可以開展人工繁育,出售苗木獲取利潤以反哺保護行動。

成都植物園的攀枝花蘇鐵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這套邏輯看上去通順,操作起來仍然有障礙——人工苗木不值錢,同時只要允許交易,就無法避免野生植株混在裡面非法出售。這樣一來,管理良好的社區,會因為收益低而降低保護的積極性;管理不好的社區,做人工繁育的同時也不礙著有人把野生個體挖回來種在自家苗圃裡,找機會高價賣掉。真實的保護工作就是這樣,充滿灰色地帶。也許只有等足夠可靠的溯源技術開發出來,能夠分辨市售的蘇鐵屬植物到底是不是人工栽培,才能有效禁止野生蘇鐵的買賣。

叉葉蘇鐵 | 阿橋 HQ / Wikimedia Commons

今天的主角應該是叉葉蘇鐵,我本來寫了一點它的故事,都刪了。過去在談到植物保護的時候,我常說時下亟需更完善的法律、更全面的保護名錄,而蘇鐵屬的現狀不啻當頭棒喝,告訴我只有這兩樣還遠遠不夠。與此同時我不斷地想起邱園的伍德氏非洲鐵(Encephalartos woodii),那棵樹僅剩一個野生個體,現存的個體都是由它無性繁殖出來,堪稱全世界最孤獨的樹。絕大多數蘇鐵,都在向它靠攏,越漂亮的靠得越快。此情此景,再要去講什麼有趣的物種冷知識,無疑是殘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