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元素除了與碳元素共同構成植物永久骨架外,還肩負著許多極其不尋常的功能。
氫元素就像一個個螺絲釘一樣連結植物體內各種化合結構,同時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重要的生化反應,維持植物細胞內酸鹼平衡。
氧元素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為植物吸收養分提供能源。能量充足時,植物吸收養分量明顯增大。在缺氧條件下,根系吸收養分能力下降不說,植物會被迫進行無氧呼吸,此時大量的酸性代謝產物生成,嚴重危害植物健康。

植物對氫和氧元素的需求主要是通過吸收水分來實現的。在多數情況下,氫的重要作用也是通過水分來體現的。
所以,弄清楚水分對植物的作用,不僅有利於植物氫、氧元素的補充、使其健康生長,更能實現科學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

古語有云,「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
水分是植物的重要構成部分,它直接參與植物體內重要的代謝過程,也是許多生化反應的良好介質,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態,提供細胞分裂和伸長所需的水分,同時水也是植物體溫調節劑,可以調節可見光的通透性和植物的生存環境。

水稻旱害
如果大氣和土壤乾旱就會引起旱害,它能破壞植物體內的生理活動,使植物體內水分失衡。輕者,容易引起植物生長受阻,抗病能力減弱,產品質量下降等。重者,引起植物長期處於萎蔫狀態下而死亡。
同樣,水分過多,對植物同樣有害!但這傷害的原因並不在於水分本身,而是由於水分過多誘導植物產生的次生脅迫。

蔬菜澇害
水分過多對植物的傷害分為溼害和澇害。溼害是指土壤水分達到飽和時對植物(旱生植物)的傷害。澇害是指地面積水,淹沒了作物的一部分或全部而造成的傷害。在低窪、沼澤地帶,在發生洪水或暴雨之後,常有澇害發生。
當土壤水分過多,容易導致土壤缺氧,不利於土壤中某些有益需氧微生物的活動,反而使某些厭氧微生物活躍起來,這樣會影響土壤的pH值,直接危害植物根系。若土層水面淹沒了植物地上部分,會誘導葉片上氣孔關閉,嚴重阻礙植物正常生理功能。澇害對作物危害很大,輕則減產,重則死亡。
乾貨分享

正值夏季,蔬菜的需水量大,科學合理的澆水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澆水時間
不少種植蔬菜的朋友容易走入這樣一個誤區:中午溫度最高,此時澆水正好給蔬菜降溫消暑。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誤區呢?因為處在高溫強日照的夏季,地溫本來就很高,經過上午幾個小時的強光照射,地面自然就會吸取更多的熱量,從而使地溫更高。而澆地用的水是從地下抽出的,溫度相對要低得多,用這樣的井水澆灌蔬菜會引起土壤溫度急劇下降,導致根系代謝活動減弱,主動吸收大大減少。
另外,在低溫下,原生質黏性增大,水透過根系組織的阻力增大,水分子運動減慢,滲透作用降低等,也會使根系的吸水速度明顯減緩。與此同時,地上的枝葉由於氣溫很高,蒸騰作用仍然較強,這樣根系的吸水速度遠遠不能補償地上部的失水速度,使蔬菜在短時間內損失掉大量的水分,導致體內水分嚴重虧缺,從而使植株出現萎蔫現象,葉片幹邊、幹尖等不良現象。
那麼夏季給蔬菜澆水最適合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據科學研究表明,在早晨10點以前和下午4點之後給蔬菜進行澆水是最合適的,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澆水既能達到降溫效果,又不至於對蔬菜根系造成傷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澆水,有時甚至會引起蔬菜急性萎蔫等生理性病害。
澆水量
夏季澆水,要特別注意澆水量的把握。澆水時切忌大水漫灌或是忽幹忽溼。大水漫灌易造成田間積水,根系在無氧環境下呼吸受到抑制,容易爛根,進而影響蔬菜產量。因此在夏天澆水,澆水量也不能過大,最好大小行交替澆水。
而當菜田忽幹忽溼時,則會導致茄果類、瓜類等很容易造成裂果。這是因為土壤乾旱缺水時果實的膨大受到抑制,一旦澆水過多,果實迅速吸水,膨果速度加快,尤其是果肉部分吸水量大,果皮生長速度相對較慢,這樣很容易發生裂果,這種現象在番茄和瓜類作物上尤為明顯。
在日光溫室及大拱棚內,澆水時可採取隔行或隔溝澆,減少澆水量,增加澆水次數,其目的是滿足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同時增加棚內空氣溼度,降低棚內溫度。澆水與追肥相結合,利用衝施肥隨水施用,相對用量要減少,並採取隔水衝肥,也就是澆一次清水,再澆一次帶肥料的水,促進生長,延緩衰老。
澆水頻率
蔬菜苗期需水不多,但需細心管理能力培養出適齡壯苗。播種前一定要澆足苗床水,待水滲下後播種,播種後切忌澆矇頭水。苗期通常要維持苗床溼潤。若幼苗發生徒長時,可經過節制澆水,增進苗子墩壯。有些蔬菜苗期澆水不宜多,如芫荽、青蒜、露地秋黃瓜等。有些根小而淺的幼苗,如韭菜、白菜、莧菜等,澆水時宜輕澆、勤澆。
幼苗定植前1周要控水、煉苗、壯根;
起苗前,畦內澆透水,以減少提苗時傷根;
定植時,邊起苗、邊栽植、邊澆水;
定植後4~5天澆1次緩苗水;
緩苗後恰當控水,增進紮根。
對於一些以果為商品器官的蔬菜,初花期至坐果前,通常不宜澆水,如絲瓜、苦瓜、扁豆、辣椒等,要待坐穩一批果時再澆水。而一些生長期需水量較大的蔬菜(綠葉蔬菜、白菜類等),要經常澆水,以維持其茂盛的營養生長。如芹菜定植後的2個月內,宜勤澆水,否則,將延緩生長。
澆水時機
蔬菜生長中後期,要依據根冠比判別澆水的領域,如佛手瓜要在距植株3—4米之內澆水。對於延續採摘的蔬菜(如木耳菜、韭菜、芹菜等),每次採收後不要立刻澆水,因為傷口沒癒合,澆水容易引起糜爛。採收後需要貯藏的蔬菜(大白菜、馬鈴薯、大蔥等),收穫前應減少澆水,以提高其耐貯性。
燥熱季節種植喜冷涼蔬菜,澆水時宜選「天涼、地涼、水涼「時澆水,即早晚澆,可澆井水或有遮蔭的河水。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用井水澆灌,夏季高溫多雨,熱雨過後及時的用井水灌溉,可起到降溫的作用,還可以避免爛根景象。
總的說來,除了切忌在高溫的中午進行澆水外,夏季蔬菜在澆水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不要大水漫灌或是忽幹忽溼,當然,更應該因地制宜,從實際情況出發。
夏季溫度高,土壤和植株水分蒸騰快,容易乾旱,澆水可以起到補充水分和降低溫度的作用,但是如果澆水不當,也會導致生理性病害的大發生,影響蔬菜的生產,所以從事蔬菜種植的新農人們在夏季給蔬菜澆水時一定要多加註意。(👍乾貨分享選自張寶印老師朋友圈發佈文章)
文章由孟葆隆大農業團隊整理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