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蜘蛛,別名紅葉蟎,屬蛛形綱、蜱蟎目、葉蟎科,常見的有3個近似種。棗樹上紅蜘蛛種類較多,棗樹生產中主要是二斑葉蟎和山楂葉蟎,其寄生廣泛,包括棗樹、棉花、玉米、豆類及多種雜草和蔬菜。主要危害茄科、葫蘆科、豆科、百合科等多種蔬菜作物。

紅蜘蛛個體很小,呈圓形或卵圓形,橘黃色或紅褐色,由於體小不易發現,一旦發現其為害時,往往受害已經比較重了。這此蟲子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葉片內吮吸汁液,使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呈現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橘黃、脫落,甚至落光。
形態特徵
1.成蟎
長0.42~0.52毫米,體色變化大,一般為紅色,梨形,體背兩側各有黑長斑一塊。雌成蟎深紅色,體兩側有黑斑,橢圓形。
2.卵
圓球形,光滑,越冬卵紅色,非越冬卵淡黃色較少。
3.幼蟎
近圓形,有足3對。越冬代幼蟎紅色,非越冬代幼蟎黃色。越冬代若蟎紅色,非越冬代若蟎黃色,體兩側有黑斑。
4.若蟎:
有足4對,體側有明顯的塊狀色素 。
發生規律
紅蛛蜘繁殖能力很強,最快約 5 天,就可繁殖一代,此蟲喜歡高溫乾燥環境,因此,在高溫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繁殖迅速,為害嚴重。蟲子多群集於葉片背面吐絲結網為害。紅蜘蛛的傳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風、雨水及操作攜帶是重要途經。
1年發生13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3月初開始孵化,4月初全部孵化完畢,越冬後1~3代主要在地面雜草上繁殖為害,4代以後即同時在棗樹、農作物和雜草上為害,10月中下旬開始進入越冬期。

卵主要在棗樹幹皮縫、地面土縫和雜草基部等地越冬,3月初越冬卵孵化後即離開越冬部位,向早春萌發的雜草上轉移為害,初孵化幼蟎在2天內可爬行的最遠距離約為150米,若2天內找不到食物,即可因飢餓而死亡。
5月上旬,當棗樹萌發時,地面雜草上的部分紅蜘蛛開始向樹上轉移危害棗樹,轉移的主要途徑是沿樹幹向上爬行。紅蜘蛛的各個活動蟲態均可轉移。危害盛期7~8月。
紅蜘蛛成災害的主要原因
一是高溫乾旱,在棗樹生長旺季持續出現高溫少雨天氣,災情加重。
二是寄主多,基數大。紅蜘蛛除為害棗樹外,也為害玉米、高梁、棉花、大豆、黃瓜、馬鈴薯等幾十種農作物。幾十種雜草是寄主,包括藜科的灰菜,莧科的莧菜,豆科的野生大豆,茄科的酸菜果和菊科的鬼針草等。害蟎在田內雜草上繁殖擴散,並由地下向樹上蔓延。
三是防治不力,紅蜘蛛發生期,棗樹植株高大,葉片密集,田間鬱閉,防治困難,很難實現統防統治,漏治田面積大,成災速度快。

防治方法
防治紅蜘蛛為害,平時應注意觀察,發現葉片顏色異常時,應仔細檢查葉背,個別葉片受害,可摘除蟲葉;較多葉片發生時,應及早防治。也可以在立冬後到第二年驚蟄前及時刮樹皮,防治越冬代在翹皮內殘留。
1、農業防治
根據棗紅蜘蛛越冬卵孵化規律和孵化後首先在雜草上取食繁殖的習性,早春進行翻地,清除地面雜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間田間沒有雜草,使紅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2、物理防治
可在棗樹發芽和棗紅蜘蛛即將上樹為害前(約4月下旬),應用無毒不幹粘蟲膠在樹幹中塗一閉合粘膠環,環寬約1釐米,2個月左右再塗一次,即可阻止棗紅蜘蛛向樹上轉移為害,效果可達95%以上。
3、生物防治
田間棗紅蜘蛛的種類很多,據調查主要有中華草蛉、食蟎瓢蟲和捕食蟎類等,其中優以中華草蛉種群數量較多,對棗紅蜘蛛的捕食量較大,保護和增加天敵數量可增強其對棗紅蜘蛛種群的控制作用。

4、化學防治
在棗樹發芽前十五天全園噴灑3-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處理,紅蜘蛛抗藥力強,各蟲態混合發生,而且多棲息於葉背絲網下取食,施用一般殺蟲劑效果不明顯。選用殺蟎劑和殺卵效果好的內吸性殺蟲劑,藥劑防治。
5月底~6月初是紅蜘蛛孵化盛期,建議用藥時間5月25日~30日。此期也是防治紅蜘蛛的關鍵期,可以用20%三唑錫懸浮劑1500倍或者25%阿維·螺蟎脂2000倍或者25%阿維·乙蟎唑噴霧,如果此期防治不好,對後期防治造成一定影響,對紅蜘蛛防治做到提前預防,儘量是防大於治,防患以為然。
喜歡的,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