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花,學會7句「澆花口訣」,啥花也能養好

俗話說:「養花先養根」,根養好了,吸收養分的能力變強,花草才能長勢好。而對於養花新手來說,會不會給花澆水,實則是養花的一大難關。

我今天我總結了7句「澆花口訣」,能適用於市面上80%的花卉,對於養花新手特別適用,學會了,不幹根、不爛根,啥花也能養好。

一、盆土乾透澆透

「盆土乾透澆透」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意思是說,盆土沒有乾透的情況下,不要急著給它澆水,等盆土乾透了,需要澆水了,就需要把整個盆土澆透。

怎麼判斷盆土乾透,怎麼才算是澆透呢?如果是新手養花,選花的時候都要選擇營養土栽種的,這樣更容易判斷。一種方法是用手刨一點土,土層下2—3釐米是幹得了,就可以澆水了;或者經常掂一掂花盆,盆土乾透的情況下,花盆是比較輕的。

澆花澆透,指的是把整盆盆土都澆透,每個花盆都有透水孔,透水孔滲水了,並不一定盆土就澆透了,可能是一邊澆透,一邊沒澆透;也可能是盆土板結有縫隙,是順著縫隙流下去的水。

我們給花澆水的時候,採用「小水慢澆」的方法,圍繞著花盆澆,澆上兩圈後,等兩分鐘,讓水慢慢地往土層下滲透一會,再繼續澆透。

二、澆水酸溜溜,花草綠油油

我們養的花卉,大部分都是酸性花卉,喜歡在微酸的土壤中生長,就像「鹽鹼地種不出好莊稼」是一個道理。

經常用自來水澆花,盆土容易鹼化、板結,我們平時不妨準備一個大桶,提前把自來水接出來,放在光照好的陽臺上晒1—2天,然後再用來澆花。

另外,我們生活中會有一些天然的「酸酸水」,比如說雨水、雪水、河水、湖水,還有家裡養魚的水,這些水都偏酸性,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用它們來澆花,能中和土壤裡的鹼性成分,避免盆土板結,花草經常喝這樣的水,長勢可是很旺盛呢。

三、夏澆早晚,冬澆午

「夏澆早晚,冬澆午」也很好理解,意思是夏季選擇清早或者傍晚太陽落山以後澆花,冬天中午澆花。

夏天天氣炎熱,盆土的溫度也比較高,一盆冷水澆下去,根系受到涼水的刺激,驟然收縮,會對它的生長產生不利;隨後,隨著盆土溫度的回升,根系在潮熱的土壤裡無異於蒸桑拿,很容易出現感染、腐爛的現象。所以夏季澆花,最好是選擇清早或者傍晚。

清早和傍晚這兩個時間段,還是傍晚最後,這個時候天氣涼快了,澆上水後,經過一個晚上和上午的蒸發,到了第二天中午,盆土裡多餘的水分已經蒸發的差不多了,對根的不利影響也降低到最小了。

而冬天澆花,選擇中午溫度比較高的時候,用晾晒過的溫和水澆花,也是從根系的健康方面來考慮,可以降低根系被凍傷的幾率。

四、盆土透氣多澆,盆土板結少澆

這裡的「多和少」指的是頻率問題。經常有花友留言:「綠蘿幾天澆一次?茉莉花幾天澆一次?」關於澆水的頻率,這和花草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通風、空氣溼度、環境溫度等,最重要的還是盆土的透氣性。

比如是同樣1加侖的花盆,裡面是透水透氣性特別好的營養土,澆透水後,只能存300毫升的水量,幹得還特別快,一天的時間就能幹得差不多了;而對於土壤透水透氣性不好,甚至已經板結的土壤,澆一次透水,能存500毫升甚至更多的水,而且乾的速度特別慢,可能3—4天以後,你刨下土層的深處,還是溼的呢。

所以說,盆土透水透氣的,那就要多澆水;盆土板結的,就要減少澆水的頻率。

五、生長期多澆,休眠期少澆或不澆

花卉在生長期,它生長的速度比較快,長勢比較旺盛,吸收水分的能力最強,對水分的需求比較高,因為在花卉的生長期,我們要多觀察盆土的乾溼情況,盆土乾透就要澆透,儘量別旱著。

不同的花卉都有休眠期,有的是怕冷,在冬季休眠;有的是怕熱,在夏季休眠。花卉休眠就像動物休眠一定,它們的生長基本上是停滯的,對水分的需求非常低,甚至不需要水分,所以在養休眠期的花卉的時候,儘量少澆水,或者不澆水,避免水分淤積到盆土裡,導致根系腐爛。

六、草本花卉多澆;木本花卉少澆

對於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很多花友分的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理解成,枝幹比較軟嫩的是草本花卉,比如矮牽牛、天竺葵、太陽花等,它們生長速度快,儲水能力弱,所以要多澆水,盆土幹了就要澆;而枝幹比較粗壯的,或者枝幹木質化的是木本花卉,比如月季花、茶花、梔子花、三角梅、茉莉花等,它們一定程度上都耐一定的乾旱,盆土完全乾透後,只要不晒大太陽,能耐幾天的旱,可以減少澆水的頻率。

七、喜水花多澆;耐旱花少澆

七、喜水花多澆;耐旱花少澆

「水花多澆水、勤澆水;耐旱花少澆水」對於這點,大家還是非常好理解的。主要問題是怎麼判斷這種花是喜水花,還是耐旱花?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花草的外部特徵來判斷,耐旱的花草,基本有以下特徵之一:葉片肥厚(長壽花、蟹爪蘭、虎皮蘭、多肉),枝幹木質化(虎刺梅、沙漠玫瑰、發財樹),那麼不具備這個特徵的,它們就是喜水花,比如綠蘿、吊蘭、文竹等,它們沒有這樣的特徵,就是喜水花,盆土乾透就要澆,甚至要見幹見溼,空氣乾燥的話還要多多噴葉,避免因缺水而黃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