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養不好多肉植物,其實都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的給多肉植物澆水。
給多肉澆水並沒有很確定的答案,多肉對水分的需求是根據品種、盆土、光照和氣候條件來決定的。

選擇不同的花盆種多肉,擺放的位置不一樣,栽種的土壤顆粒土含量不一樣,光照強度不一樣,和空氣溼度不一樣等狀況,都會影響給多肉澆水的頻率。

平常我們在一些植物園裡,就可以看見佈置一大片的多肉植物,如果是在常年溫暖乾燥的地方,這些多肉植物的狀態就會特別好,如果是在一些常年陰雨天氣比較多,沒有多少光照,那這些多肉植物就不會長得多好。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植物的佈置,有很多地方都會將多肉植物佈置成植物景觀,將不同的多肉搭配起來。形成一個迷你的植物小森林,平常我們盆栽養護植物的時候,也會將多種多肉品種搭配在一起,形成組合盆栽。

不過一定要選擇生長習性相近的都有品種,就比如:種一些比較耐熱、耐乾旱的多肉,如金琥、龍舌蘭、白毛柱和天輪柱等種在一起,就形成了沙漠植物景觀。不要將喜歡水分和怕水的多肉在一起,比如不要將蟹爪蘭和玉樹種一起。

絕大部分的多肉植物生長季節都在春秋兩季,因為這個時候天氣比較涼爽,溫度沒那麼多高,光照沒那麼強烈,對多肉的生長就非常有利,夏天溫度過度炎熱和冬天溫度過低的時候,都會導致多肉植物進入休眠的狀態,要控制澆水。
就比如在夏天,天氣比較炎熱,溫度比較高,就要給多肉植物拉上遮陽網,增強環境的通風,還要控制澆水的頻率。
特別是一些冬種型的多肉,在夏天的時候大部分都會陷入休眠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給它們澆水,根部無法吸收水分,就容易導致根莖腐爛,影響它們的休眠。多肉植物就比較容易感染病蟲害,嚴重的會導致植株直接枯萎、腐爛。(注意提前噴殺菌藥和殺蟲劑,這才是最好是的防蟲防病害的技巧)

而在冬季,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也要控制澆水,還要注意保持溫暖,避免植物被凍傷,特別是一些沒有習慣露養護外的多肉,耐寒能力就會比較差了。
盆栽養的多肉植物,每次都要等盆土乾透後再給它們澆透水一次。

如果是用普通的多肉專用土栽培的盆栽多肉,可以每隔5~7天澆透水一次。
關鍵是看盆土的乾溼狀況,土壤完全乾透之後再給它澆透水一次。
給盆栽植物澆水,也是根據栽種多肉的土壤結構來決定的,如果土壤裡有較多的顆粒土,土壤特別疏鬆透氣,盆土比較輕盈,顆粒土佔盆土的3~5等份以上,那可以稍微增加澆水的頻率。如果土壤的顆粒土比較少,土壤比較重,保水能力會比較強,就要稍微減少澆水的頻率。

平常我們這種多肉植物一般都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顆粒土,包括常見的麥飯石、矽藻土、鹿沼土、赤玉土和輕石等,甚至會用到煤渣和各類火山石,適當搭配泥炭土和珍珠岩,三者的比例為5:3:2。

我們最常見的多肉植物就包括:長壽花、仙人指、蘆薈、金枝玉葉、玉樹等,它們都是比較耐乾旱的。不過像蟹爪蘭這類原本生長在雨林地區的多肉植物,就需要維持一定的空氣溼度,噴水的時候不能噴到葉片上。
給多肉澆水就要總結幾點,環境比較乾燥的時候,澆水的頻率要增加;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溫度低於33度),稍微控制澆水;如果是溫暖的環境,就要增加澆水的頻率;陽光較多要增加澆水的頻率,但要避免過度暴晒。
花盆越小,澆水的頻率就要增加;環境比較潮溼,澆水的頻率就要減少。

上圖為多肉葉片扦插
給多肉澆水要直接澆到盆土裡,避免澆到葉心處或葉片上,盆栽多肉最好不要用霧狀水來噴。在春秋季節可以多繁殖一些,可以用葉片或枝條扦插繁殖,剪下來的枝條有7~9釐米長,去掉底部的葉子,放通風遮陰處晾乾傷口,過三五天後再潮土上盆,過5天后給水,兩三週後可生根發芽,不斷繁殖新的多肉盆栽。
養護多肉要避免感染病蟲害,家裡養護多肉植物時,一定要多準備一些殺菌藥和殺蟲劑。在春夏秋三季,要定期給一些殺菌藥和殺蟲劑,這樣是為了預防病蟲害,不要等到植物感染病蟲害後再噴灑,那樣效果會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