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不僅能裝飾居室,淨化空氣質量,還能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愉悅心情,由此看來,養花是一件「百益無害」的事情呢。

但是,古有「花旺人不旺」的諺語,今有「養花窮三代」的說話,這又如何解釋呢?
花旺人不旺
古諺說,「鮮花屋中放,花旺人不旺」,咋一聽,好像是迷信的說法,其實,這是勞動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道理。

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養花,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愛養花的人,大都是熱愛生活,性情溫和的人。
一戶人家的花卉,長勢旺盛,開花漂亮,一定有人在精心照料它們,而且在一般人的認知裡,愛養花的大都是未出閣的少女,所以判斷這家肯定女孩多,男孩少。

在古代,男孩才是家族的希望,女孩多,沒有男孩,說明「人不旺」。
還存在一種情況,家裡有男孩,但是男孩喜歡侍弄花花草草,說明鬥志不強,也被認為是「人不旺」的表現。
另一方面,這裡的鮮花特指「女人」,鮮花屋中放的意思,也就成了家裡有一位漂亮的女人。這樣男的就百般憐愛,整天圍著女人轉悠,離不開心愛的女人,也就無心外出為生活打拼奮鬥了。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的典故,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當男人已經失去了雄心鬥志,只沉醉於男女情愛中時,也是「人不旺」的具體體現了。

養花窮三代
現在,園藝圈中很流行著「養花窮三代,……毀一生」的說法,具體是「養花窮三代,多肉毀一生」、「養花窮三代,月季毀一生」、「養花窮三代,盆景毀一生」等。

意思是說,養花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幾乎掏空自己的錢包,又讓人慾罷不能,說出來都是「血淚史」。
養花的過程,就是各種買、買、買的過程
別人認為的養花,只是澆水、施肥,然後靜待生長、開花,安逸且美好;真正的養花,其實是各種買、買、買的過程。

養花,首先得買花苗,從最普通的綠蘿、吊蘭養起,隨著興趣的變化,審美的提高,就會逐漸體驗新的品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有的花友會掉進某一種花卉的「坑」,比如月季、多肉、天竺葵、繡球等,據說,特別貴的花苗,幾百元、上千元都有,那真是燒錢了。
養花,最費的就是土。如果時間富裕,可以去樹林裡挖腐葉土、松針土,再搭配點園土、珍珠岩就能養花了;

把養花當作業餘愛好,沒時間挖土,就得花錢買花,一袋子一袋子的往家扛,那都是真金白銀。
除了買花外,花盆、花肥、藥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花肥,花卉在生長期,要使用氮磷鉀均衡的複合肥;在開花期,要使用富含磷鉀元素的催花肥;水培植物要使用專門的營養液。

尤其是現在的商家,把花肥包裝得特別高大上,看起來很好用的樣子,一直想買買買,不自覺地就花了很多錢。
喜歡養花的人,都夢想有一個露臺、小院
陽臺養花,無論是空間,還是光照、通風都非常有限,同樣一盆花,在露臺、小院裡隨便養養,就比在陽臺上精心照料養得好,想必所有喜愛養花的花友都此都深有體會。

露臺、小院,也不太可能單買得著啊,想要,就得換房、買房,這就是現實。也許你覺得這是天方夜譚,有人為了養花,就要換房子?據我了解,為了養花,換房時要帶露臺或者帶小院的花友,可真是不少啊。

養花的人,都越來越佛系
發現了嗎?一般真正喜歡,熱愛養花的人,心態都非常好,而且越來越佛系,這可能就是自然的力量。

對於養花人,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自己養的花們,長了新葉、冒了花苞;閒暇的時間也都用在了養花上,不是在倒騰花草,就是在去某個地方看花,要麼是抱著手機瀏覽花卉資訊……

生活佛系了,就把名利看輕了。什麼加班、職位競爭、考證、評職稱,一切都是浮雲,抓住並享受眼前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就是,收入也「平和」了,養花人不窮,誰窮?

寫在文末:「養花窮三代、花旺人不旺」,看完你還敢養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