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關節骨關節炎
小時候是不是總掰手指頭,弄出「咔咔」的彈響聲?
可是某些老年人的膝關節也總出現「啪啪」的彈響聲,有的時候還不能彎曲,醫院說是膝關節骨關節炎,這是怎麼回事啊?


什麼是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關節炎又稱老年性關節炎,是中老年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骨關節炎常發病於負重量大、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髖、踝、手等關節處。
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痠痛,活動不靈活,上下臺階時疼痛加重;早晨起床或久坐之後,覺得關節僵硬疼痛,稍稍活動才能行走;而站立或行走過久之後,還覺得關節疼痛,需要坐下休息。
患者還會感覺下蹲困難,膝關節伸屈活動的時候,還會聽到「咔嚓、咔嚓」的響聲,活動過度還會讓膝關節腫脹疼痛加劇。
在我國,大約有 1 億人有骨關節問題,但就醫率不足 15%,而且其中有 5% 是因為劇烈疼痛才去就醫的。而在老年人中,骨關節炎發病概率更高,60 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 50%,75 歲以上人群達 80% 以上,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為什麼骨關節炎愛侵襲老年人?
膝關節骨關節炎
用三個字概括的話,就是「用壞了」。
就說膝關節,人們普普通通地散步,膝關節就在不停地磨損;要是跑步、跳躍,則更要承受巨大的衝擊力。
如果這股衝擊力全都變成「骨頭和骨頭」間的碰撞,那就是「以剛對剛」,力道一分不差地全被吸收了。然而,人體的構造是很奇妙的,膝關節上面覆蓋有軟骨,軟骨是柔軟的,這就避免了「以剛對剛」的尷尬,緩衝了骨頭之間的衝擊力。但是,這樣日積月累的衝擊,再好的保護墊也會磨損;而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對軟骨的修復能力越來越差。到最後,軟骨就會越磨越少,關節表面凹凸不平,同時邊緣出現骨性贅生物,骨取代了原本關節裡的軟骨,這就成了「骨關節炎」。

得了骨關節炎,應該怎麼辦?
膝關節骨關節炎
既然骨關節炎是一個日積月累形成的病,我們就要在平常注意防護。
首先是減重。
要知道,身體重量越大,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如果體重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尤其是女性,由於雌激素的減少,老年肥胖女性出現骨關節炎的幾率是正常體重的 4 倍。「有錢難買老來瘦」,這話很有道理。
其次,選擇合理的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增強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利於骨關節的穩定,保持骨關節的活動範圍。老人可以選擇騎車、游泳等運動,避免爬樓、慢跑、跳躍等活動。至於讓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老人每天走 10000 步,那可真就「累哭」膝蓋了。

骨關節炎貼膏藥,有用嗎?
膝關節骨關節炎
確實有一部分患者貼膏藥之後,感覺膝關節好像沒有那麼疼了。但是目前國際指南上還沒有把膏藥列入骨關節炎的有效治療方案中,即這種方法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而且,在門診也見過一些貼膏藥導致皮膚髮紅、水皰、潰爛等情況,所以還是建議廣大患者去正規醫院就診。
✓
健康知識「劃重點」
關於骨關節炎,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不太推薦自己用藥,更不應有「不就是關節疼嗎,沒事」這種觀點。
再次,如果膝關節骨關節炎到了後期,就需要手術置換關節。人老了,本來身體各項功能就不好,若再手術,不就雪上加霜了嘛,所以,還是要預防為主。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
中老年人多了解一些骨關節炎的預防治療知識,就能遠離骨關節疼痛的困擾,享受舒適幸福的晚年生活。

喜歡文章內容請在這裡為我們「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