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孔令凱,卓正兒科醫生
這是最近家長問的最多的熱點問題,簡單說說。
2021年底,全球開始出現奧密克戎病毒株,並且目前全球基本都是這個在流行了,其他病毒株比例極低,那之前的資料就沒什麼太多意義。另外,奧密克戎也經過了多次變異,傳染力和致病力也有改變。
所以,查查最新的關於奧密克戎的資料,看是否能回答這個問題。
太長不看版
目前認為,感染奧密克戎後,孩子大部分是無症狀的。
有症狀的裡面以發熱為主,可能是高熱,尤其是小於1歲的嬰兒,然後症狀以呼吸道症狀為主,比如咳嗽,流涕,對於0-4歲的孩子,需要注意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表現,有些孩子表現和流感、哮吼無法區分。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發熱和嘔吐更加突出,呼吸道症狀以咳嗽為主,可能伴有咽喉疼痛。
對於青少年,發熱、咳嗽、咽喉疼痛為主要症狀,有些孩子以各種疼痛為主要症狀表現。
孩子像大人一樣,也會有長新冠症狀,好好照顧吧,幾個月後,都會過去。
兒童感染後症狀是什麼樣的?
先說個安心的話,不論是之前流行的病毒株,還是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大部分還是無症狀的,有症狀的也都是輕症,重症極少,目前重症更少。
然後,總結下目前症狀就是,還是以發熱為常見表現。
有症狀的裡面以發熱為主,可能是高熱,尤其是小於1歲的嬰兒,然後症狀以呼吸道症狀為主,比如咳嗽,流涕,對於0-4歲的孩子,需要注意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表現,有些孩子表現和流感、哮吼無法區分。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發熱和嘔吐更加突出,呼吸道症狀以咳嗽為主,可能伴有咽喉疼痛。
對於青少年,發熱、咳嗽、咽喉疼痛為主要症狀,有些孩子則以各種疼痛為主要症狀。
在持續時間上,目前沒有看到具體資料,發熱可能持續1天左右,國內有專家經驗發熱3天左右。
《Pediatrics》文章提示[1],在奧密克戎之前流行階段,在也就是在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間(12月25日後,美國新的病例基本都由於奧密克戎引起),美國18歲以下兒童中, 66% 無症狀,27% 為輕度(相關症狀),5% 為中度(如肺炎、胃腸炎、脫水),2% 為重度(需要入住重症監護病房 [ICU] 或機械通氣) 。
之後基本全球都進入了奧密克戎流行的階段,有很多研究把這個流行階段孩子感染後症狀和之前的症狀對比,主要資料如下:
今年4月份,Clin Infect Dis[2]研究了兒童中奧密克戎的致病力,提示未接種疫苗的兒童中,其中97.8%為輕症,2.2%為中症,沒有重症/危重症。而在之前德爾塔感染中,輕症佔84.2%,中症佔15.7%,重症/危重症佔0.1%。
p.s.這裡的輕症是明確感染但是不住院的都算輕症,需要住院的是中症,需要呼吸機或者住重症監護室的是重症。
從上面可以看出,兒童感染奧密克戎後,基本上都是輕症或者無症狀,這可能和兒童免疫反應比成人弱,而反應強導致的細胞因子釋放是導致重症的原因,同時孩子們的心血管系統比成人健康有關[3]。
今年9月份,有篇文章研究了[4]日本在奧密克戎流行期間(2022年1月-2月)和奧密克戎之前(2021年7月–11月)孩子們的症狀,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https://img4.vitomag.com/77/df/77df5151ce96ed0f521174fc1353a0b498bc00a1.jpg)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
上圖黑色是奧密克戎期的症狀,白色是之前的症狀,能看出,0-4歲之間,發熱、咳嗽、流涕是主要症狀,之後是嘔吐腹瀉、咽喉疼痛等症狀;
對於5-11歲的兒童,發熱和嘔吐更加突出,之後是咳嗽和咽喉疼痛;
對於12-17歲的兒童,發熱、咳嗽、咽喉疼痛、流涕為主要症狀,之後也有腹痛、嘔吐腹瀉。
如果和之前的症狀對比,能得出:
在 0-4 歲的患者中,喉嚨痛和聲音嘶啞在奧密克戎時代比之前的病毒株更常見(分別為 11.1% :0.0% 和 11.1% :1.5%),所有伴有聲音嘶啞的患者均被診斷為哮吼綜合徵。
在 5-11 歲的患者中,嘔吐在奧密克戎 時代 (47.2%) 比之前 (21.7%) 更頻繁。
在 0-4 歲和 5-11 歲的患者中,咳嗽和流鼻涕在奧密克戎時代比之前少見。
注意哦,以上0-4歲的孩子,都是沒有接種該疫苗的,當時還不能接種。
同樣的,在西班牙進行了類似的研究[5],也是在奧密克戎開始流行時進行的,對0-16歲兒童症狀的調查[5]。
發現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發熱 (62.8%),平均持續時間為 25.2 ± 39.9 小時,這裡面有14.3% 的病例報告體溫≥39 °C,其中 1-4 歲兒童體溫最高的比例更高。
之後是呼吸道症狀常見, 59.3% 和 53.5% 的病例出現咳嗽和流鼻涕,低於3%的患兒出現呼吸窘迫,主要是1歲內的孩子。
另外,還有部分孩子出現了消化道症狀,嘔吐最常見(15.4%),大孩子腹痛比小嬰兒常見。
在15歲以上的患兒中,55.5%的出現咽喉疼痛,33.3%有頭痛,11.1%有肌肉疼痛。
還有個JAMA的研究提示[6],奧密克戎兒童呼吸道症狀率和住院率反而增加,研究發現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而住院的比例從奧密克戎之前的0.2%增加到0.6%。
但是看到這裡也不要怕,因為雖然住院率增多,但是需要使用激素的比例是降低的,需要使用呼吸機的比例降低,重症比例降低。
這裡再加一句,感染奧密克戎後,目前資料提示出現熱性驚厥的比例沒有增加,但是要注意,之前有過驚厥或者癲癇史的孩子,大於5歲的孩子,出現發熱後抽搐的比例會增加些。[7]
什麼時候去醫院?
這個問題之前寫過好多次了,這裡就不過多的贅述了,還是那句話,如果孩子不發熱時精神狀態不錯,沒有呼吸問題(急促、費力),沒有循環問題(尿少,意識和平時不一樣),那就能在家觀察。
至於什麼時候一定要去醫院,大家去看之前文章吧,出現下文中的症狀儘早就醫:

拓展閱讀:
1.發燒時,哪些表現提示症狀重,需要重視和就醫呢?
2.醫生說的孩子一般狀況良好或者差,到底是什麼意思?
3.發熱時,醫生怎麼判斷是什麼病呢?肺炎、川崎病、腦膜炎表現早發現
如果孩子有以上提到的嚴重表現,提示可能為重症表現,出現多系統炎症綜合徵,但這個大家基本都遇不到,不用太擔心啦。
兒童感染新冠後,有後遺症嗎?
這個就是說,孩子感染新冠後,會有長新冠(Long COVID或者post-COVID-19 condition)嗎?
按照目前的研究,是有的[3]。
按照WHO的定義,長新冠是感染後,症狀持續 ≥ 2 個月,不能用其他診斷來解釋,並且通常影響日常功能。
目前沒發現兒童奧密克戎感染後的相關報告,但在2020,2021年度新冠感染後的長期症狀是有資料的,認為大約 10% 至 27% 的兒童報告出院後 2 至 5 個月持續存在症狀或活動障礙[3],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虛弱、頭痛、睡眠障礙、肌肉和關節疼痛、呼吸問題、心悸以及嗅覺或味覺改變。
成人資料顯示,接種疫苗後,其長新冠的幾率,奧密克戎病毒株是之前病毒株的一半或者1/4[8],兒童中估計也是這個趨勢,所以,目前孩子感染後,出現長新冠的幾率會更低。
然後,極少數情況下,這些症狀可能出現在無症狀患兒中,多系統炎症綜合徵也可能出現在無症狀患兒中[9,10]。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7]](https://img4.vitomag.com/5b/ef/5befdeae5ef53129f8becb0c9510dbbcba810c88.jpg)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7]
如果沒有新冠,而是感染了其他疾病,是否也會出現以上問題呢?
也可能出現,研究發現患有新冠的孩子和非新冠孩子出現這些症狀的比例為41.9% 對 38.2%,新冠略高而已,看到這裡是否就有些放心了?
但無論感染新冠後的長期症狀是什麼導致的,我們得承認其實存在的,並且對這些孩子們進行關心和照顧[11],好在雖然這些症狀反反覆覆,但幾個月後,通常都會消失。
最後,這個是基於之前病毒株的研究資料,奧密克戎的我們再繼續等結果啊。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