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一次,這些被貓狗抓傷咬傷的人,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這段時間,天氣炎熱,寵物脾氣也變得火爆,被寵物抓傷咬傷的病人明顯多了起來。

昨天晚上,無意中看到了幾個公眾號文章,都在講狂犬病和狂犬疫苗。

其中一個公眾號屬於浙大醫學院某知名附屬醫院所有。這些文章中,內容都在引導大家濫用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因此,我今天再一次來說明這個問題。

被貓狗抓傷或者咬傷後,一定要打狂犬疫苗嗎?

我們分兩種情況來討論這個問題。

一種情況是被咬傷者從來沒有打過狂犬疫苗。

另外一種情況是,被咬傷者曾經打過疫苗。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被狗咬傷的人,從來沒有打過狂犬疫苗。

我們先來看看,狂犬病的專業名詞:狂犬病暴露。

在很多介紹狂犬病的文章裡,作者根本就沒有讀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上圖是最常見的錯誤狂犬病暴露定義

上圖是最常見的錯誤狂犬病暴露定義

上面是最常見的錯誤,連邵逸夫醫院這種頂級醫院的醫生都會這麼認為,難怪普通人會理解錯誤。

正確的表述是: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咬傷、抓傷、舔舐粘膜或者破損皮膚處,或者開放性傷口、粘膜接觸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唾液或者組織。

這兩個定義,在意思上有天壤之別。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被狂犬病發作的病人咬傷的話,被咬的人也可能會感染狂犬病。

也就是說,人也是可能傳播狂犬病的動物。但是,普通人不是「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

如果按照邵逸夫醫院公眾號的表述,一對男女親嘴就成了狂犬病一級暴露,如果有人口腔黏膜有破損,就成了二級暴露,要打狂犬疫苗!

這顯然很荒謬。

事實上,荒謬的事情不斷在我國醫院裡上演,媒體經常報道,警察被小偷咬傷,警察去打了狂犬疫苗。

幼稚園小朋友打架,一方被咬傷,去醫院打了狂犬疫苗!

其原因就是,有的人,狂犬病暴露概念都沒弄明白!

學醫要學好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啊!

因此,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播需要有傳染源。

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經病毒,不能通過任何動物的胎盤,因此不會出現狂犬病的母嬰傳播。

也就是說,貓狗不會天生就帶狂犬病病毒,貓狗的狂犬病病毒也由外界動物(大部分情況下是瘋狗傳染來)傳播給它。

因此,只有在疫區,也就是有狂犬病傳染源的地方,有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的地區,那裡的狗才可能感染上狂犬病。

上面的圖片是我國1960年到2014年的狂犬病發病人數統計地圖。

首先,從圖片可以看到,在我國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歷史上到現在,從來沒有發現過狂犬病病人和狂犬病病狗,就不是疫區。

在不是疫區的地方里,一直在本土生長的貓狗等動物,體內就不會有狂犬病病毒。

來到非疫區超過6個月的動物,已經超過了狂犬病動物檢疫期,其體內也不會有狂犬病病毒。

因此,非疫區的本土動物以及已經過了檢疫期的動物,就不是狂犬病暴露的前提動物。

非疫區的本土動物,不是「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

也就是說,在我國的西藏、新疆、青海,等非疫區的動物咬傷,不需要打狂犬疫苗。(除外六個月內從外地帶入的動物。)

其次,即使在疫區,被動物咬傷了,我們也可以區別對待,來確認要不要打狂犬病疫苗。

因為只要能夠百分百確定,這個動物不是「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被咬傷的人就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第一種情況,在疫區被不滿一月齡的奶狗咬傷,你仍然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其理由有:

首先,奶狗時刻受到狗媽媽的保護,不容易被瘋狗咬到,如果咬到了,不被咬死的概率很小。

其次,小狗被瘋狗咬傷後,狂犬病病毒在狗體內的潛伏期超過一個月。

動物被瘋狗咬傷後,狂犬病病毒並不是進入血液馬上就可以流遍全身。

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經病毒,要沿著神經幹緩慢地向神經中樞,也就是大腦前進,只有狂犬病毒到達大腦後,被咬動物才能發病。

病毒到達大腦後,才能沿神經到達狗的唾液腺,隨唾液排出。

因此,小狗被瘋狗咬傷後,狂犬病病毒在狗體內的潛伏期超過一個月。

只有發病前3到5天的狗的唾液裡,才可能有狂犬病病毒。

因此,不滿一個月的小狗,即使被瘋狗咬過,即使其已經感染了狂犬病毒,由於潛伏期要一個月,它的唾液裡也不會有狂犬病毒。

因此,被不滿一個月大的奶狗咬傷,不會感染狂犬病病毒,任何人,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同樣的道理,被一個月內大小的奶貓抓傷咬傷後,人也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其次,雖然在疫區,但是如果這條狗是家養的,狗始終被關在家裡,偶爾出門,也是牽著狗繩子,從來沒有和別的貓狗有過打架撕咬的行為,和其他動物沒有過接觸和撕咬,那麼這條狗就沒有可能接觸到外界的動物身上的狂犬病病毒,也就不會感染上狂犬病病毒。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出門遛狗牽狗繩,避免狗狗之間撕咬,避免狗傷路人,是各地養狗法規規定的事情,是在保護路人也是在保護自己。

當然,如果這條狗是按時接種狂犬病疫苗的狗,那麼狗沒有帶狂犬病病毒的判斷會更加可靠。

被這些狗咬傷,也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同樣的道理,很多城市養的寵物,包括貓、兔子、倉鼠等,都在高層住宅,平時根本沒有機會出門,被這些家養的寵物咬傷,也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總之,有一些很確定的情況下,被一些狗咬傷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打過狂犬病疫苗的人,被狗咬傷了,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上面是知名醫院公眾號的文章,這個觀點錯誤

上面是知名醫院公眾號的文章,這個觀點錯誤。

為什麼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全程打完狂犬疫苗,抗體可以保護你多久?再次被咬還要不要打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如何打?

要知道答案,需要知道兩方面的基礎知識。

1、狂犬病疫苗打完後,產生的抗體需要維持多高的濃度,才能有效保護人體?

2、狂犬病疫苗打完以後,抗體在體內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如何?

我們先來看下面一個圖:

我們先來看下面一個圖

圖片來源於世界最權威的疫苗學專著,2012年版《Vaccines(6th Edition)》,紅色部分是我添加的中文註解。

研究者統計,給一些人預防性接種3針狂犬病疫苗,然後在12個月後再給他們加強接種1-2針狂犬疫苗,再測定這些人體內的中和抗體滴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繪製出這張圖。

該圖中, 橫座標為初次免疫接種後月數;縱座標為中和抗體滴度(國際單位/毫升,IU/ml)。

該圖片中上面的一條折線,代表採用肌肉接種狂犬疫苗後的抗體檢測結果,下面的一條折線代表採用皮內接種狂犬疫苗後的抗體檢測結果。

由於我國的狂犬病疫苗大多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種,因此,大家只需要看上面的那條折線就可以了。

圖片中的兩條虛線,上面的那條,是WHO定義的狂犬病抗體的最小適宜滴度,為0.5IU/ml。

也就是說,WHO認為,只要人體內有高於0.5IU/ml濃度的狂犬病抗體,就足夠保護人體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

圖片下面的那條虛線,是美國CDC定義的狂犬病抗體的最小適宜滴度,為0.15IU/ml。

也就是說,美國CDC認為,只要人體內有高於0.15IU/ml濃度的狂犬病抗體,就足夠保護人體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

類似的圖表還有很多。

類似的圖表還有很多

上面的圖表擷取自《Rabies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elicits long-lasting immunity in humans.》Mansfield KL, et al. Vaccine. 2016.

上面的研究表明,給人先打完基礎免疫的狂犬疫苗後,再打加強針以後,即使到了150個月以後,人體內的狂犬病抗體濃度還能夠維持2IU/ml以上,遠超0.5IU/ml,足夠保護人體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

如果我們最保守地採取《Vaccines(6th Edition)》的研究結論,我們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給人肌肉接種3針(或5針)疫苗後,1個月內抗體滴度高峰值平均可達10 IU/ml。此後,在半年內,抗體先快速下降,隨後緩慢下降,到第12個月時,平均滴度仍大於1 IU/ml。

這是最保守的結論。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這說明,在全程接種過一次狂犬疫苗後的一年內,人體內還有足夠滴度的狂犬病抗體來保護你,這個時候,如果被狗咬了,一般不需要再打狂犬疫苗。

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方案,也只需要打1到2針的加強針就夠了。不需要在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不要打狂犬疫苗的時候,當然更不需要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從圖表看,基礎免疫一年後,再給人加強1-2針後,人體內平均抗體滴度幾乎是立即可超過20 IU/ml,至少在3年內,可以保持有效保護的濃度。

圖片2中,加強免疫後的有效滴度更是長達150個月。英國的這項研究,並不是150個月以後,抗體滴度會下降了,而是研究者跟蹤不下去了,實在沒耐心去跟蹤了。

目前的研究表明,全程打過一次狂犬病疫苗後,人體會有免疫記憶,人體此後再次打加強針的時候,體內抗體可以立即升高。

有研究表明,在全程打完狂犬疫苗20年後,再次打加強針,抗體同樣可以立即升高到有效保護人體的滴度。

因此,只要你曾經全程打過一次狂犬疫苗,不管過了多久,不管什麼時候被狗咬傷,都只需要打1到2針加強針即可,根本不需要打免疫球蛋白。

因此,只要你曾經全程打過狂犬疫苗,再打過一次加強針或者再次全程打完(因廠家不同,有不同劑量的,全程3到5針)狂犬疫苗,至少在150個月內,即使被狗咬傷,你都不需要再打狂犬疫苗了,更不需要打免疫球蛋白。

如果你在全程打完一次狂犬病疫苗一年內被狗咬傷,你就不需要再打狂犬疫苗,更不需要打免疫球蛋白。

我國每年要用掉全世界80%以上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大約為1500萬人份,80%以上的狂犬病疫苗為濫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也一樣。

濫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不單單會浪費錢,更重要的是,疫苗也有一些副作用,危害病人健康,常見的副作用就是發燒和肌肉痛。

2009年,我在蘭溪永昌被水庫邊一家養雞場的狗咬傷,由於這條農村的狗沒有打過狂犬疫苗,又到處亂跑和別的狗打架,這裡還是疫區,因此,屬於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我才打了全程的狂犬疫苗。

每打一針,我就出現發高燒,從第二針開始,我就出現了肌肉痛,最後導致的腰痛,導致我日常坐臥不安,整整治療了半年才好。

疫苗給我帶來的副作用,讓人很痛苦,我有切身體會。

濫用狂犬疫苗,不僅僅會浪費錢,更重要的,也會危害病人的健康。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我們作為醫生,真的要審慎給病人使用狂犬疫苗。

如果被動物咬傷的病人一來,我們連問都不問,就馬上建議他要打狂犬病疫苗,那我們還能叫醫生嗎?那我們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

我希望本文,能夠在我國減少濫用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現象,當然,最後要不要打狂犬疫苗,你自己說了算。

相關文章

吃兩個粽子吐了一晚!粽子不能這樣吃

吃兩個粽子吐了一晚!粽子不能這樣吃

你昨天吃了幾個粽子? 如今粽子不僅形狀各異,口味上也是種類繁多,以至於很多人可能吃到停不下來。然而,這幾天就有網友發帖,分享自己吃多了粽子難...

太熱了,把人熱出熱射病了

太熱了,把人熱出熱射病了

NO.2262-什麼是熱射病 作者:子昱 校稿:朝乾 / 編輯:蛾 2022年入夏以來,全國多地開啟了火爐模式,氣溫紛紛超過40℃。與傳統印...